
【山河】铅山湖坊竹山排渠坝的传说(小说)
铅山湖坊竹山排渠坝的传说
明隆庆年间,江西铅山县湖坊乡,修建起竹山排一条八里长的水渠,湖坊河上游筑起一座拦水渠坝,确保了湖坊万亩良田岁岁丰收,民众丰衣足食。这事情说起来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嘉靖十三年(1534年)初夏,北京皇宫内世宗皇帝喜得龙子,因皇后体弱多病,多个奶娘无一能使皇子止住哭声……翌年,宰相费宏在任所,因日理万机,积劳成疾逝世。世宗皇帝很难过罢朝一天,亲临相府祭祀,钦赐费宏“太保”谥“文宪”,灵柩由继任宰相夏言(江西贵溪人)护送运归铅山故里安葬。
夏相护灵柩来铅山期间,曾留下流芳百世的“叔状元侄探花连登甲第,兄宰相弟尚书并作名臣”的一幅挽联,为继任宰相夏言题词,隆重主持仪式将故相费宏安葬完毕。他还有一个为皇子寻觅奶娘的心愿,派人四处寻访几天没有着落,又因限期返京迫在眉睫。返京前一天,他喜闻湖坊乡下有一江氏少妇产四胞胎,奶水充盈,四个婴儿喂养得逗人喜爱。夏言宰相悉知,心里暗自高兴。
话说湖坊下港村族长江顺玉,膝下仅有一女,视如掌上明珠。上港村潘秀才慕名江小姐精通棋琴书画,有娶其为妻的念头。潘员外托媒婆为子上江府求婚,顺玉公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江、潘两家可算是门当户对,很乐意答应了这门亲事,媒婆高高兴兴返回潘家复命,很快择日完婚……
可是,江氏小姐于归的次日清晨,从潘家抬出一顶挂帘小轿,不声不响地进了下港江府。顺玉公夫妇一见感到诧异,心想昨日才出嫁的女儿怎么突然回了娘家?夫人悄声问过女儿后,满脸愁容对丈夫耳语说:“女儿在洞房花烛之夜尿了床。”顺玉公听了只有摇头唉声叹气……
三天之后,江府家人传出话说:“凡年轻有为之人,可进府经过对答考试,答对者顺玉公愿将小姐许配他为妻,并陪嫁妆十六杠!”
这天清晨,湖坊汪家一位教私塾的年轻人,常途经江府朝门,这次意外见人们聚在一起纷纷议论,便上前打听原因。心想:我心仪小姐才华,神交已久,却因家境贫寒,无缘表达倾慕之情,现天赐良机……
顺玉公夫妇端坐中堂,见进来是一位英俊青年,风度儒雅其貌不俗,心里早已喜欢,请其坐定。于是沉声道:“吏部堂上,一史不读枉作吏。”青年略思片刻,眼望堂前对应说:“天香阁中,二人叙情夫为天。”顺玉公又微笑道:“纸糊屏风千个眼。”青年见香案上蜡烛,灵机一动又对应说:“油浇蜡烛一条心。”顺玉公大喜过望,拍案而起呵呵笑道:“好!好!好!对句贴切,十分巧妙,我的宝贝女儿就许配给你!”……
青年和江小姐成亲之后,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小姐遗尿毛病奇迹般地痊愈了。在来年春暖花开时,江小姐顺产双龙双凤四胞胎。汪家老太太喜笑颜开,逢人便夸儿媳贤惠能干,两对儿女哺养得十分活泼可爱……
夏相返京之后的一天早朝,见世宗皇帝面带愁容,便趁机启奏:“皇上,皇子近来安好?!”皇上叹息一声说:“皇儿还是啼哭不断,朕欲在江南为皇儿选择奶娘,一时还无合适的人选,故而为此心烦。”夏相又奏道:“臣在江西铅山时,听说有一江氏少妇,哺育四个婴儿,奶水充盈,个个长得活泼可爱,已快满周岁。”停顿观看皇上的神色,似有想听下去的意思。便兴奋地说:“依微臣看来,此少妇是皇子千岁奶娘的最佳人选。”皇上听到此话正中下怀,世宗皇帝顿时喜上眉梢,龙颜大悦道:“江南真有此奇女子?夏爱卿快快去聘请她为皇子奶娘,替朕分忧!”
这次夏相正式领旨,随即次日动身,日夜兼程来到铅山县城永平县衙颁发圣旨,由知县等若干人陪同赶往湖坊,火速将江小姐夫妇及四个子女送往京城……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光流逝近三十年,嘉靖皇帝因病驾崩,隆庆帝(皇子)朱载垕登基,即明穆宗。一天临朝,他对众大臣说:“朕的奶娘劳苦功高,天官一职空缺就由其夫补缺,不知众爱卿意下如何?”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当即传旨:“赐封奶娘江氏为一品诰命夫人,其夫封为天官。”汪天官夫妇跪拜谢恩!站立一旁。皇上又问道:“借此机会,奶娘有什么要求可提出来。”汪天官夫妇跪奏道:“我们家乡铅山湖坊有良田万亩,因连年受旱,物产欠缺,我俩想为家乡筑坝修渠,引水灌田,使农家岁岁丰收。”皇上微笑点头,应允道:“汪天官夫妇可择日还乡,规划修渠筑坝,所需银两由当地县衙门划拨。”汪天官夫妻跪谢天恩……
几天后,汪天官夫妇衣锦还乡,顾不得旅途劳顿,在地方官员的陪同下,亲自多次勘察地形地貌,最后定于破港至下港,全长八华里开挖渠坝,在湖坊河上游修筑拦水坝一座,引水灌溉农田。开工后,汪天官夫妇常在“送竹亭”督促施工,并参与修渠筑坝劳动,一时成为当地人口耳相传称赞的奇闻轶事。
冬去春来,仲春的一天,隆庆帝思念哺育自己长大的江氏奶娘,便借微服私访之机,轻车简从以客商身份来到湖坊,悄然登上“送竹亭”。当汪天官夫妇认出皇上,大吃一惊!隆庆帝用眼色制止他俩行大礼,以过往富商身份交谈起来……
皇上离开湖坊之后,汪天官当众宣读圣旨:“凡各级官员经过湖坊,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到施工现场和民众一道,挑满三担砂土,方可离去。”圣旨一下,官民同心协力,工程进度更快。原计划二年完成的水利工程,提前半年就修筑好了竹山排渠坝。
从此以后,湖坊畈上万亩良田有水灌溉了,带来农家岁岁丰收,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汪天官夫妇利民济物,造福乡梓,被铅山百姓世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