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芬芳】庆祝“六一”儿童节(散文)

编辑推荐 【神舟•芬芳】庆祝“六一”儿童节(散文) ——小学记事之五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4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45发表时间:2023-05-29 20:34:04
摘要:校园里,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人声鼎沸。大广播里播放着红歌:《在北京的金山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大海航行靠舵手》等。表演时,学生都很认真,生怕出错;老师也是非常严肃,忙碌有序;围观的村民,不仅有本村的,也有从邻村赶来看热闹的。多数人在找自己的孩子,也有人在看那个小姑娘长的可爱,那个小男孩机灵,谁家的孩子个头高,谁家的孩子会唱歌,那个老师指挥的好,那个老师穿的衣服漂亮……

【神舟•芬芳】庆祝“六一”儿童节(散文) 上小学时,正赶上文革。除了参加各种劳动之外,最喜欢、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每年一次的集体演出——庆祝“六一”儿童节。
   那时,同家庄乡有两个演出点:新堡和同家庄。新堡的演出点就在我们学校,是乡上北边几个村子演出的地方。同家庄乡学校广场,是乡上南边的几个村子的演出点。
   上小学时,我们的校园比较大。因为新堡村小学和初中的校园是连在一起的,共用一个操场。进入校园大门的右手边,还有一个戏台,可以演出节目、放映电影,也可以作为召开群众大会的主席台。
   每年“六一”儿童节,演出的内容大同小异:广播操或者集体舞,学校要求人人都要参加,在操场表演。另外有简单的节目,挑选出部分人,经过反复排练,在戏台上演出,如唱歌、舞蹈、小品、相声之类。
   演出之前,提前两三周,老师就带领学生排练。老师挥动着小红旗、吹着哨子,指挥排练。学生排好队,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按要求完成表演动作。大家都知道,现在认真排练,到时候要和其他学校比赛的。排练时,老师总在想方设法激发小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
   既然是集体表演,少不了统一服装:白衬衣、黑皮带、蓝裤子。
   于是,每次演出之前,大人和孩子一起筹划,富裕一点的家庭,可以给孩子直接买或者做;绝大多数家庭没钱给孩子买新衣服,只好找人借。家长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负责帮孩子借衣服。
   衣服借来了,十有八九是大人的衣服,穿在我们这些小学生的身上,明显大出许多,就像庄稼地里的稻草人。裤角要卷起来,衣服袖口也得挽好几圈,衣服下摆长出来的,拽进裤子里,用皮带扎好,凑合一下。记得有一次,借了竹姑姑的皮带,竹姑姑热心地帮我系好,可是想要上厕所时,自己却解不开,只好请竹姑姑帮忙。好在竹姑姑耐心教我,终于学会了系皮带、解皮带。
   集体表演,多数是广播体操比赛。平时做操,广播里播放的是广播体操配乐“一二三四……”,高亢单调,感觉只是在完成任务。如果是表演广播体操,改为节奏感正好相配的音乐,与平时的感觉截然不同,少了枯燥单调的意味,有了表演比赛的意思。
   有时候表演集体舞,不仅要统一服装,还得准备道具。如小花环、花杆等。好在扎花环简单,找一个绷子(那时农村姑娘刺绣时用来绷紧布帛的用具,差不多每家都有。大件的绷子为长方形的木框子,小件的绷子为竹圈),用鲜艳的布条缠裹一下,再扎上几片鲜艳的绸缎、系上一两个小铃铛作为点缀就可以了。准备花杆,需要找一条大约两米长、刚好能握住的棍子,用漂亮的布条缠裹好,再扎上几片鲜艳的绸缎、系上一两个小铃铛。
   孩子们穿着借来的衣服,小心翼翼,生怕把衣服弄脏了,没有办法还给人家。演出结束后,把借来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折叠的整整齐齐,早点还给人家。自然,要说几句发自内心感谢的话。
   演出服装统一了,孩子们一改往日的形象,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表演的日子,也不会穿着脏兮兮的、前面破个洞的鞋子。有些女孩的家长,给女儿扎个鲜艳的毛线头绳,或者扎个漂亮的蝴蝶结,演出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广播操、集体舞表演之前,先排好队,到巷子里游行。老师带队,班长打着红旗,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口号。村民站在家门口,一边观看,一边议论着,整个村子都有了喜庆的气氛。也有不少村民,特别是学生家长,一直跟着游行队伍来到学校,准备观看集体表演,同时也给我们加油助威。
   校园里,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人声鼎沸。大广播里播放着红歌:《在北京的金山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大海航行靠舵手》等。表演时,学生都很认真,生怕出错;老师也是非常严肃,忙碌有序;围观的村民,不仅有本村的,也有从邻村赶来看热闹的。多数人在找自己的孩子,也有人在看那个小姑娘长得可爱,那个小男孩机灵,谁家的孩子个头高,谁家的孩子会唱歌,那个老师指挥的好,那个老师穿的衣服漂亮……
   那时候,很喜欢参加演出活动,孩子们都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特别是“六一”舞蹈表演,我们都很珍惜。表演之后,我们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聊天,今年的“六一”过去了,计算着还可以过几个儿童节,算来算去,最后总会叹息一声:长大以后,就没有儿童节可以过了!
   除了我们学校,还有其它几个村子的学校也要来演出,有安平小学、西同堤小学、阴庄小学、旧堡村小学、白家河小学等。大家展示自己的节目,各个学校之间也有一比高低的意思。通常,大村子学校的节目相对来说好一点。
   当然,每年演出的形式还是稍微有点不同。有一年,我们学校要排练扭秧歌。除了统一服装,每个学生还得准备一段长长的红绸布,系在腰间。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来一段红绸布,上面还有漂亮的花纹。尽管各人的红绸布不尽相同,大体上还是可以用的。当然,我们学校那一年的演出还是很成功的。
   事后,我才知道,我演出拿的那块红绸布,是母亲给外公外婆准备的。在农村,有个讲究,老人去世后,女儿要给老人盖一个红色绸缎面料的小被子。老人在世的时候,绸缎被面要提前准备,免得到时慌乱,买不到合适的。那块长长的红绸布,原来是两个连在一起小被子的被面,难怪上面有漂亮精致的绣花呢!
   服装准备好了,红绸缎子找齐了。接着就是紧张认真的排练。为了表演效果更好,我们学校的三位年轻女老师带头参加。三位老师站在最前面带队,杨春芳老师在中间,肩上背着一面竖着的大扁鼓,李雪凤、任西莲老师在两边,各背一面横着的小扁鼓。特别是杨春芳老师,她走路的姿势,优美舒展,仿佛在表演自由舞蹈;她敲鼓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似乎进入一种物我合一、陶醉其中的境界。老师敲着锣鼓,带动着节奏,我们就按鼓点声扭起秧歌……
   那一年,我们排练得特别认真,学校的秧歌表演非常成功。也许,有老师带头,让我们更加自信。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参加的唯一一次扭秧歌表演。
   至于借衣服,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学校要求女生统一穿粉红衬衣。我姐姐没有,得找别人借。对门的芳侠姐姐,刚刚给她五六岁的女儿做了一件,做的大了许多,以方便孩子多穿几年。母亲拿回来让我试,能穿上,但是又有点小,排练时穿着,总担心把衣服的缝线撑开了。穿着排练了两次,也许母亲觉得这件衬衣实在太小,又借了巷子西头一位大姐姐的衬衣。这件衬衣,我穿上又大了许多,只好将就一下。
   打倒“四人帮”的那一年,出现了一种全新风格的儿歌,在广播里播放,我们第一次听到了童声歌谣,新奇甜美,稚嫩纯粹,抒情舒缓,惊艳熨帖……听到这样的儿歌,我恍然大悟,原来,儿歌还可以这样唱啊!原来,不是所有的歌曲都是慷慨激烈、斗志昂扬的文革基调!直到现在,还记得《小松树快长大》里的歌词:“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新枝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还有《铁牛拖拉机》等儿歌。根据这些歌曲,老师排练了集体舞,广播操时间,就改成跳这些集体舞。
   能上戏台表演节目的,毕竟是少数人。戏台上演出的节目有革命歌曲、样板戏、舞蹈等,如《红灯记》《兄妹开荒》等,也有唱《沙家浜》《杜鹃山》《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中的选段。小品相声之类,有讽刺赫鲁晓夫的,说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叛徒、大坏蛋,是把斯大林“焚尸扬灰”的野心家、阴谋家;也有揭露地主对穷人的压迫等。我最喜欢的节目,有《兄妹开荒》《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曲调都源自民歌,婉转悠扬,情深义长,听着心里舒服,叫人感动,久久难忘。
   最为有趣的节目,当属我弟弟和十多个同学一起演出的《小兔子乖乖》。七八岁的小男孩,白衣白裤,白兔子帽子上还有两个长长的兔子耳朵,裤子的后面,还有一个短短的兔子尾巴。舞蹈一直是学兔子,蹲着跳,别人看节目觉得小孩子非常可爱、特别有趣,可是弟弟说,每次跳舞之后,腿脚都疼好久。可见,任何好看的表演背后,是需要付出相应的辛苦。
   台上演出时,观众一边看表演,一边讨论谁唱歌好听,那个孩子演的特别像,谁说话有趣,能逗的观众捧腹大笑。人们喜欢的演员,很快就打听到他们是哪个村子的,叫什么名字,父母是谁,我们村谁家是他的什么亲戚……
   甚至在几年后,村里有人家娶媳妇,还记得她就是当年演节目的小姑娘,长得可漂亮了!举行婚礼之时,我们一群小孩子争先恐后,要一睹新娘的风采。
   那个年代“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无论是环境、服装、道具,还是节目的内容、水平、形式,都不能和现在的儿童节庆祝活动相比。但是,在那个年代,尽管缺衣少粮,生活艰难,但是老师学生,家长村民,都在尽力地搞好这些活动,尽可能地支持学校的演出活动。认真地排练,倾情演出,为了快乐的童年,为我们小学校园生活留下了许多独特又美好的记忆。
  
   二〇二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星期五
  
  

共 34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儿童是快乐的,幸福的。无论在过去缺衣少粮单调乏味的年代还是物资丰裕色彩斑斓的现代,孩子永远是快乐的,尤其是在自己节日且有展示风采的表演,更是倾其所能。而且往往老师父母村民一起上阵,认真排练倾情演出。广播操表演、扭秧歌、演出《小兔乖乖》等,借服装(一般都大,得处理一下)、排练(老师参与)、表演,似乎一气呵成,却见辛苦不易,但充分满足儿童强烈的表现欲及集体荣誉感,快乐也就在作者描写叙述的字里行间中。快乐的童年、独特美好的小学校园生活,深深落在人生的记忆中,随“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那村庄、那小学、那舞台、那人、那场景,生动而有趣、快乐而美好!文章语言平实,富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虽无具体演出场景,却含蓄蕴藉,处处留白,引发读者想象。最后祝大小朋友,癸卯年六一儿童节快乐!【编辑:徽州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3-05-30 08:01:14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感谢同淑君同淑君老师投稿对神舟社团的大力支持,期待老师的佳作再次展现神舟。问候老师!遥祝夏安!
峥嵘岁月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3-06-01 09:03:51
  非常感谢峥嵘岁月大姐!夏日安好!
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3-06-01 09:00:39
  非常感谢编辑的精彩评语!贫穷的年代,但是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大人倾其所有,老师精心策划,小朋友也竭尽其能,共同组织一场热闹有趣的庆祝活动。如今,这样的活动早已过去许多年了,但是,回想起来,“那村庄、那小学、那舞台、那人、那场景,生动而有趣、快乐而美好!”一切的一切,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这篇文章,无意蹭热点,恰巧赶上了今年的儿童节,真是巧合!今天“六一”,致我们回不去的童年!也祝愿小朋友大朋友节日快乐!
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3-06-01 09:03:07
  有人说: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可以用儿童和妇女的生活状态来衡量。但愿这个社会越来越爱护儿童,也祝愿这个社会的女子才能有平等自由的权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