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我的乡愁(散文)
漂泊的时间久了,内心深处的灵魂止不住就想往故乡飞奔而去,去寻找小时候的影子和玩伴一起捏泥巴的时光。人老了,就想回家,回去安放自己的灵魂,像落叶归根一样,回归泥土。
记忆总是如此巧妙,脑海里的某些东西在不断放大,放大到足以装下整个故乡。一个漂泊异地他乡的游子,总想找回一些记忆,总想回到出生长大的地方,去看看家乡的风景,看看祖先的坟墓,看看养大自己的故土。
父亲常说,人总是要回家的。他想回到竹子寨,想去种那一亩三分地,用自己的勤劳换回一点踏实。他要在家里养一条猎狗,带着它和几个要好的猎户一起去深山里探寻,去找属于他的那份安然。
父亲打了一辈子猎,和那群山情同手足。山里的一草一木,他都了如指掌。记得小时候,农忙刚过,父亲就会在半夜里悄悄离开母亲的被窝,扛着狩猎的工具拿起一个小手电出发了。家里的狗都很听话,只要父亲一有响动,两条狗就屁颠屁颠地跑到他跟前,上窜下跳。父亲有几个要好的猎户,他们经常在一起打猎。每次打猎回来,都会有收获。只是时过境迁,父亲老了,其他猎户也老了,有的早已离开了人世。每每想到这里,父亲就特别伤感……
对于故乡,年少不更事,我起初觉得故乡没有什么好,天天早出晚归,累死累活,也只顾到温饱。那时候,我觉得在农村很辛苦,每天要干那么多农活,特别是看到母亲很累的时候,就想冲出农村,去城市里生活。直到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才明白父亲的那份乡愁,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先缅怀中家的味道,以及火炉炕上围坐的团圆。
竹子寨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穷山沟,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落。竹子寨一共一百多户人家,住在崇山峻岭的一个缓斜坡上。那里的人们都很淳朴,家家户户喂牛养羊,过着与世无争的农耕生活。竹子寨对于我来说,那里有我儿时的同伴,有我年少时的轻狂,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祖先就在那里,他们一辈子在那里生存,然后又埋在那里,从来没有离开过。
我二十来岁就离开了故乡,在外漂泊打拼,很少着家。我家养了一条狗,那是一条灰黑色的母狗,是我堂姐夫送我家的。狗狗很听话,乖巧得很,我很喜欢它,总是捏着它的小脸蛋,做着各种形状。面对我的折磨,狗狗也没有任何怨言,总是任我摆弄着它。狗狗是一条猎犬,狼狗和土狗的杂交产物。农闲时,父亲总是带着它去打猎,而它也最喜欢跟着父亲,在山里穿来穿去。每次打猎,狗狗也没有让父亲失望,总是能找到猎物所在。
这条狗在我家一喂就是好多年,陪伴了我一整个少年时光。后来它老了,吃点荤腥都会吐。我心疼它,每次吃饭我都会抱它到火炉炕上,给它喂食。每次它吃吐了父亲就会骂它,我则为它袒护,安抚着它的小脑袋。如今几十年过去,狗狗的影子仍然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
回想起家乡的每一幕,都能勾起我对故土深深地怀念。我好想回去过去在家里的时光,那时候有父母兄弟姐妹,有我喜欢的小动物,有我走过的童年,少年。那时候快乐的生活,无忧无虑,简单而安满。而今,世事无奈,一家各奔东西,连聚在一起的时间都很少。
往事不堪回首,一回首全是家乡的影子,全是家的味道。
人的年龄一旦大了,就会胡思乱想,想那些曾经的往事,想那竹子寨的一草一木,想那故乡里的伙伴们,还有那炉火炕上的腊肉。如今几十年过去,也不知道家乡的变化是什么样子,也许变得更漂亮了吧!
不知是一个人太孤独了,还是这生活过得越来越乏味,人的精力越来越不如从前,总是惶惶不可终日,做着许多莫名奇妙的事情。出来久了,就厌倦了城市的生活,想回去农村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那样,就可以在家里挖一池塘,投些鱼,种些荷,再喂一些鸡鸭鹅,养些猪。如果有精力,就建一个阁楼,修个亭子,在那里看书写景,什么事都不用想,过着自然而然的生活,让自己的心态趋近平和,然后度完自己的一生。
如今的生活,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远!
身在异地他乡,只能在遥远的地方,看着故乡的方向祈祷;只能在梦里回到故乡里,去寻找家乡的味道。
记得小的时候,每年都有很多节日,而节日里,就是我们小朋友最期待的日子。一到节日的时候,小伙伴们就蹦蹦跳跳,跟着大人在一起忙活。节日不仅有好吃的东西,还能穿上新衣服。立夏的时候我们那里就会做社饭,米饭配上紫色的蔬菜,味道很好吃。以前做社饭是全寨人都在一起,摆上长长的桌子,然后将社饭盛放在桌子上,整个寨子的人都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吃着。立夏,也是我们那里晒族谱的日子,那天认祖归宗,表示对祖先的缅怀。过了立夏就到端午包粽子,到了七月半就是鬼节,还有八月十五的中秋节,等过了这些节日,就到过年了。过年有新衣服穿,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每年过年的时候,竹子寨就会响起锣鼓声,走村串镇,好不热闹。烟熏腊肉,也是这个时候制作,那腊肉如今回想起来,仍然香味四溢。
时光蹉跎,故乡的影子萦绕在脑中一直不放。看着故乡的方向,仿佛又响起了故乡的号角,在打谷场上辛勤劳作的爸妈,在旁边玩耍的狗狗,还有我调皮的身影。一幕幕的剪影,一段段田园生活,在记忆里流淌,慢慢回放。那山间的歌声在耳边悠扬响起,唱醉了林中的小鸟,听痴了路旁的花儿小草。那牛羊马背上的牧童,扬起鞭子的哨声,在路上悠悠扬扬。
想起故乡,就想起了故乡的映山红,那满山遍野的花儿在山间拼命地绽放;那曲调悠扬的蝈蝈,振动着翅膀在巢穴里放声歌唱;还有那蜿蜒山间的清泉,高低起伏,在溪边会聚,弹奏出美妙的乐章。
故乡!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哺育着山里的一切。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板栗、杨梅、算盘子……那长在山上的花草树木。在孩童的时期里,故乡给我带来了童年乐趣和天真。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就会在山里放牛、牧马、喂羊、砍柴火、打牌,悠闲着快乐的时光。故乡的一切,深耕在我的脑海里,像一篇篇引人入胜的诗章,在眼中回放。
犹记得小的时候,带着八磅锤去溪边打鱼。几个小伙伴挽着裤脚,深一脚,浅一脚地趟在水中,一锤一锤地向石头敲去。几锤下去,鱼儿便翻着白色的肚皮浮了上来。看到鱼儿,身旁的小伙伴就用灯芯草,一条一条地将鱼儿串起来。只需一下午,就能满载而归。
那时候多快乐!想起在故乡的日子,从没想过有钱没钱,日子过得简单朴素,不会像现在每天都围着生计而苦恼。也许是人的欲望变大了,攀比心更强了,才会觉得留恋家乡的那份纯真。
老了,也磨掉了人的心性,就想回去过些简单的日子,想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像祖先一样长埋祖地,守望故乡。
不知不觉又到了清明。今年的清明格外庄重,老天也似乎也有所感,蒙蒙的细雨像一张帷幕一样将整个城市笼罩。只见街上人来人往,购置着清明用品,就连远处的青山也在烟雾缭绕,似乎有人已在开始祭祀。看着窗外,忽然觉得自己和这个城市格格不入,如一堆腐肉一样,被堆放在不安的楼层里。那种复杂的情绪,就像一个离家的孩子,找不到了家的方向。
今年的清明,又回不了家,我只能站在窗边,遥望着故乡,寄托着自己的思念。看着窗外蒙蒙细雨,突然莫名地一阵绞痛,想家了,想爸爸妈妈了。
故乡!我来了,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