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那年端午(散文)

精品 【流年】那年端午(散文)


作者:周仓 童生,98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88发表时间:2023-06-01 14:31:06
摘要:如今的端午节,想吃什么就去买什么,虽然生活水平高了,物质丰富了,但是,原先的那种的氛围却也消失了,节日,正在离我们远去。

汪曾祺有篇文章叫《端午的鸭蛋》,文章叙述了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重点介绍了吃咸鸭蛋的特色。汪曾祺的家乡在江苏高邮市,那里的咸鸭蛋是全国出名的,这可能就是高邮那边的人,在端午节都吃咸鸭蛋的原因了。
   我的故乡在温州,确切点讲是在永嘉乡下,我们那里很少有鸭蛋,特别是我小的时候,农村里养鸡比养鸭的多,鸭蛋平时不多见,端午节吃的基本上是鸡蛋。其实吃过鸭蛋后,你会发现,鸭蛋没有鸡蛋好吃,只是现在有些人说,鸭蛋比鸡蛋“吃益”,说是鸡蛋属于发物,不适合有些人的体质,特别是有些刚刚做过手术的人,他们吃蛋时必须选择鸭蛋。实际情况怎样,我不清楚,反正我是觉得哪个好吃就选哪个,平时基本不买鸭蛋吃。
   那年端午节指的是四十年前的端午节,那时我10岁,刚刚上小学二年级。端午节那天,我们兄弟姐妹每人会得到一个煮熟的鸡蛋,母亲煮鸡蛋时,会在里边放一些早几天挖来的“撞卵草”,一种草本植物,同这种植物煮起来的鸡蛋外壳微黄,父亲说吃了这样的鸡蛋,有防毒功能,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山间任意一处“冷水塘”喝冷水,而不用担心细菌,喝了会闹肚子。山上的蛇,见了吃过“撞卵草”煮鸡蛋的人,便会自觉溜走,起到类似于雄黄的作用。我们拿鸡蛋时会认真挑,挑鸡蛋一头尖尖的那种,这样的鸡蛋坚实,在玩“撞蛋”游戏时会赢。
   我们把自己选出来的鸡蛋装进母亲编织的“卵袋”里,我母亲手不巧,编起来的卵袋只有一个色,线条、网眼大小也粗细不一,但是能兜得住鸡蛋。我们把卵袋挂在脖子上,一早就来到学校找人玩撞蛋,找到对手后,相互将鸡蛋尖的一头露出来,对准对方的鸡蛋撞过去,“噗”一声响,一方的蛋破了,继续找下一个对手。有时候也会两个鸡蛋同时撞破的,这叫两败俱伤。有些人开始玩撞蛋游戏时没选对鸡蛋的方向,将较平的一端拿出来撞,就会一下输了;也有些人作弊,拿出一个少见的鸭蛋,然后说自己这个只是大一点的鸡蛋,不承认是鸭蛋,结果往往都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屡战屡赢,最后被发现耍赖后就没人愿意与他玩了,会把他“摘出去”,意思就是清出玩撞蛋的游戏队伍,不让他参加,相当于取消了他的参赛资格;更有甚者,干脆会拿一个鸡蛋模型出来,个别从事“圆木”手艺的家长,会用木头为自己的孩子做一个鸡蛋模型,然后涂上颜色给孩子玩,这样的“鸡蛋”几乎没有“市场”,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想冒充鸡蛋身份上“战场”,没门;还有让人更气愤的是,有些强势的同学,撞蛋游戏开始时,没等双方喊一二三出击,就趁另一方不备,玩偷袭,玩先下手为强的阴谋,拿自己尖尖的一端去撞对方的“蛋身”,结果当然是“后下手遭殃”了,鸡蛋的身体部位很容易破裂,这从现在大家打鸡蛋都是拿“蛋身”去敲碗沿这点就能判断出来。
   端午节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吃粽子了,吃粽子的习俗当然与战国时期的屈原有关,要不怎么能延续到今天呢?那年端午节吃的粽子与现在也不同,现在的粽子想吃每天都能吃到,而且还有多种馅供选择,什么肉棕、蛋棕、海鲜棕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只要你想得到的,都可以做成粽子。我小时候的粽子只有一种馅,豌豆馅,而且只有端午节才能吃上,豌豆馅的制作方法是先将豌豆蒸熟,放在石臼里捣烂,拌入糖精,搓成一个个汤圆大小的样子,包粽子时每个粽子里放一个馅,母亲包粽子的手艺同样不好,刚包起来的时候看起来是好的,完整的,煮熟后的粽子多数都“破茧而出”炸开了,里边的糯米在每个棕角冒出,样子虽难看,但不影响吃。
   那个年代白糖是“补品”,平时只有劳累了时,比如姐姐耳朵嗡嗡响时母亲才会泡一杯糖水给她喝下去。粽子里的豌豆馅,用的是糖精,但是那种甜味诱惑依然很大,我们在吃粽子时都盼望能尽快吃到馅。那年端午节,我的哥哥太“跃进”,干了一件蠢事,结果被我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
   那天大哥迫切想吃到馅,似乎一分钟也等不及的样子,将粽子里的糯米一口一口地咬出来吐掉,直接吃里边的馅。平时连饭都难吃饱的年代,好不容易凑出来几个粽子过节用的,大哥居然吐掉。我三弟立马跑回家告诉了我父亲,父亲一听脸就沉了下来,他在柴垛里随手抽出一把柴棒,怒气冲冲的赶到事发现场,将大哥打得“满山遍野”的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四十年时间匆匆而过,转眼我们都已逐渐变老。如今的端午节,想吃什么就去买什么,虽然生活水平高了,物质丰富了,但是,原先的那种的氛围却也消失了,节日,正在离我们远去。
  

共 17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记忆中的端午节,充满了趣味。在那个物质不丰富的年代,过端午能分一个鸡蛋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巴望。不仅在于吃,还在于能用来玩有趣的撞鸡蛋游戏。在那个时代,这是存储于每个孩子心中的珍贵记忆。有不少孩子为了赢,便想出了各种招式。文中介绍的以鸭蛋代替鸡蛋,用木头鸡蛋,或者不遵守游戏规则搞偷袭,等等那时让人气愤的手段,现在读来都充满了趣味。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是吃粽子,粽子可不像现在想吃随时能买到,那时吃一次粽子也要精打细算,而大哥为了尽快吃到馅而将糯米吐出被父亲追着打也在意料之中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节味却淡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致,很容易勾起人怀旧的情怀。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60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3-06-01 14:34:56
  这篇文章,读来感觉很亲切,想起了很多关于端午的回忆。撞鸡蛋这个情节,是独存于我们那个时代的深刻记忆吧。现在的孩子玩具多了,大抵是不屑于玩这种小把戏的。
   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01 16:38:04
  一地的特产,本身有着地域的优势,汪曾祺的高邮鸭蛋,因作家出名,所以,鸭蛋的天下谁敢争锋?重仓老师的回忆那年端午,有故事,有味道。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周仓        2023-06-02 08:57:13
  感谢怀才老师来访,向怀才老师学习。
3 楼        文友:周仓        2023-06-02 08:56:11
  感谢素心老师的精彩编按,遥握。
4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6-05 16:17:10
  我觉得作者这篇文字很有趣味性。年年端午节,年年吃咸鸭蛋、吃粽子,在水畔看龙舟腾跃,听老人讲屈原的故事。吴地的人吃粽子不是纪念屈原,他们是纪念吴国的相国伍子胥,怀念老相国的忠心和冤死。我是第一次从作者这里知道了端午节还有撞鸡蛋的游戏,这可是太有趣了。这一撞,不但是头破蛋流,还有两败俱伤的可能。不晓得这个撞法,是否有教育小孩子,不要轻易斗狠,斗狠没有赢家的道理。
江凤鸣
回复4 楼        文友:周仓        2023-06-06 09:29:01
  江老师解读独树一帜,谢谢江老师留评。敬茶。
5 楼        文友:石语        2023-06-06 09:56:17
  四十年前的端午节。小孩子眼中的端午节,当然是和吃分不开的。但作者的文章又扩大了我对端午的认知,:原来小孩子可以把一个纪念意义模糊化、吃的意义重要化的节日再赋予更多的游戏特征,更加的快乐。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更加难忘。很有趣的文章,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周仓        2023-06-07 09:03:11
  感谢石语老师的留评,向老师问好。
6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6-06 18:33:58
  我们这里确实没有撞鸡蛋的风俗,端午也是近些年才会注意到的节日,那些穷苦的日子里,只有年和生日让人期盼。文章最后一句,颇有共鸣,确实,节日远去了。节日所带来的假期,对于我们中年人来说,也是辛苦多,休闲少。也少了期盼。
回复6 楼        文友:周仓        2023-06-07 09:02:37
  撞蛋游戏我们这边盛行,当下没人玩了。
7 楼        文友:泽子        2023-06-08 06:48:06
  同样端午,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都有不同习俗习惯,在物质匮乏年代里,鸡蛋敞开吃,綜子一年吃一次,因此,各种别出心裁围绕鸡蛋和綜子的娱乐也就层出不穷。生活需要仪式感,需要调剂。点赞作品。
回复7 楼        文友:周仓        2023-06-10 15:27:45
  感谢泽子老师的留言,祝夏日愉快。
8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06-09 00:17:1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9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6-09 18:42:07
  原来端午还有撞鸡蛋的游戏,第一次听说。我记得小时候我们这里几乎没有端午节的概念,至少农村是这样的,后来才逐渐知道吃粽子,挂艾草之类的。可见节日的普及跟宣传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快要端午节了,这篇文正逢其时。
闲云落雪
回复9 楼        文友:周仓        2023-06-10 15:28:33
  谢谢闲云落雪老师,祝好。
10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3-06-15 11:11:45
  一块粽糕香糯,共叙端午良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晃又是端午佳节来临时。此时此刻,读作者的《那年端午》特别共鸣。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叫重午节、端阳节、天中节、浴兰令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戴花绳……古人端午的节目多多,尤其是楚越文化之地,端午习俗丰富,雅趣十足。
   作者的文字也沟起了我对过往端午的许多美好回忆。纪念传统佳节,最好的方式,就是恢复发扬光大这些传统的文化习俗。感谢作者分享。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