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笊篱(散文)
如今,手工笊篱的制作者已经越来越少,来买铁丝笊篱的人总会选择多带几个,既做家用,也作为一种怀恋的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苏龙安多次设计和改变笊篱的组成方式。制作出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笊篱成品。也针对一些烹饪用途,专门制作出相关的器具。用于滤油的笊篱、烫碗筐、笼架等成为店中屡见不鲜的铁丝器物。对于幼时的苏龙安来说,笊篱是玩耍之余的儿时乐趣,而对于成年的他来说,之间的每一次扭转,变为有关工艺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无独有偶,在四会市江谷镇,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有手工艺人像苏龙安一样默默坚守着这一行当。“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以铁丝制作的手工笊篱仍然受到市场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出现机械加工笊篱,款式也更加新颖多样。但手工制作的铁丝笊篱却比机械加工笊篱多了一份人文情怀,因此江谷镇的手工笊篱依旧‘供不应求’。老行当的传承,靠的是手艺人对技艺的坚持和不舍的情感,江谷手艺人无惧时代变迁,坚持做好传统厨具,将纯手工笊篱传承发扬,也为自己挣来了好生活、好日子。”
笊篱不仅仅是一种厨具,它还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
付敬杰创作的寓言故事《笊篱和勺子》就耐人寻味,极富教育意义。文中这样写道:“笊篱和勺子都认为自己的用途大,就谁也看不起谁。一次,主人吃饺子时,勺子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它在锅里捞呀捞呀,追着饺子跑,可是每一回都只能捞一两个饺子,而且勺子里还有好多好多的汤。笊篱在一旁看着,偷偷直乐。勺子失败了,笊篱这才站出来。它只是在锅里轻轻转了一下,就捞起满满一笊篱饺子。”
除此而外,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期刊《满族研究》中也有关于满族的“笊篱姑姑舞”的详实记述:“‘笊篱姑姑舞’分单人舞、双人舞和群舞,表演者一人扮乡村少女,一手持帕,一手持‘笊篱姑姑’木偶,掩面出场,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表现了少女的活泼、热情、勤劳和坚贞,数名少年欢跃围绕,舞之蹈之,挑之逗之,情趣横生,鲜活生动。‘笊篱姑姑’是由薄木板制作成人头像,下有手持把柄,头上糊白纸,描绘成俏女面孔,此即‘笊篱姑姑’。
“‘笊篱姑姑’的故事源自满族民间传说。据传,乡间有一美丽少女,勤劳而善良,聪明又纯贞,倍受村民的喜爱。一次,在随父打‘年纸’(购置过年物品)的集市上,被邻村恶霸财主见了,遂欲强占为妾,被少女严辞拒绝。但财主贼心不死,即于元宵节时逼亲而至,少女正持笊篱捞物,矢志不从,撞死家中。村民痛伤不已,为怀念少女,每年于正月十五日前祭之。另外,旧时及20世纪50年代农村的秧歌队中亦有一男人扮老妇,手持一‘笊篱姑姑’,又扭又浪,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秧歌队中的‘傻柱子’则于腰间挂一破笊篱头子(柳条编的),并不糊纸画像,丢当在腰际。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省舞蹈协会理事、抚顺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满族舞蹈家栾榕年与新宾文化馆馆员、满族音乐家宋瑛二人经过长期挖掘、整理,创作成了‘笊篱姑姑舞’”。
总而言之,手工笊篱作为一种老行当、老手艺,如今已不多见,但其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印记,依然值得后人铭记。
2023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