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爱】一朵开在天上的木棉花(散文)

精品 【齐鲁•爱】一朵开在天上的木棉花(散文)


作者:秦雨阳 秀才,187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2发表时间:2023-06-07 07:58:58
摘要:5月14日,癸卯年的母亲节,兄妹一大家人在外边饭店陪母亲吃了一顿饭,回到家,中午休息时,在儿女和媳婿们的陪伴中,几声呼吸短促,之后没再醒来。这天,竟成娘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日,度过的最后一个由喜到悲、伤心欲绝的母亲节。

秦风豫韵含悲,渭水深情垂泪。
   刚刚过去的癸卯年母亲节,天下母亲都收到了儿女们的鲜花和祝福,儿女们都完成了一个欢声笑语的美好节日。团聚,圆满,喜庆。我家的这个母亲节成了一个“半拉子”节日,上午欢喜美满,下午幸福戛然而止,由喜转入大悲,母亲在午睡中长眠不醒。我们亲爱的母亲从此告别了儿女们,永远地走了,到了一个叫天堂的世界。
   我母亲崔某某(家人意见真名隐去),昵称三丫头,生于1924年,河南省荥阳市人。2023年5月14日(农历三月廿五日)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九岁。
  
   一
   绚丽五月,美好的母亲节,天空被涂满悲情色彩。
   清晨,一支长长的队伍穿过小区,向大门方向缓慢行进。长孙扛着幡走在最前面作引领,两个外孙女手捧黄白相间的菊花紧随其后。三个儿子依次走在靠前队伍中,长子抱纸盆,次子捧遗像,三子端灵位。后面是媳婿侄孙外甥几十人穿着孝衣的队伍。因为母亲高寿,前来送行的孝子更显得庞大雍长。
   走在前面的两个外孙女,俩人都是海外研究生学历,一人在大学任教,已晋升为副教授;一人在台湾一家族企业里担任财务总监。
   这是一支送葬队伍,我时隔20年作为孝子,走在一条白龙摆尾样的哭声盘旋的队伍中。之前,一次次都是置身其外,目送他们从我身旁走过。胸口也会泛起一阵伤痛,落下几滴泪水,但心里不会过度悲伤。今天,身处在这样的队伍里,悲伤从心底往上翻涌,我尽力控制情绪不能发,最终泪水还是涌眶而出,瞬间泪流满面,人如一团面瘫软在地。
   来到咸阳殡仪馆,等待参加母亲的告别仪式。娘的二儿三子、大姑娘的夫婿和外㽒共四个男人,去接母亲来孝慈厅和她的亲人们见最后一面。
   孝慈厅里,肃穆,庄严,像等主人要登上的一座舞台,玻璃棺周围鲜花簇拥。后台口是一道门,走进去,里面是一座很大的文明城市叫“天堂之城”,有平坦的路,叫“遗体通道”。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走在天堂的街道上,恭迎母亲。
   手拉轮车走在一条平坦的路上,像塑胶跑道,脚下有一串大字,遗体通道四个黑体巨型字作指引,一次次幻灯似的从脚下闪过。听不见人的呼息声,也没有抽泣声,空气似乎也在这个春天里被冻结了,只有四只轮子无情从胸膛里的心坎上碾压过去的声音。我们强忍着悲痛不能放悲声,肃穆庄重要接上母亲和大家在“客厅”见面辞别。
   当把母亲从冰柜中迎出来,工作人员打开拉链,相隔才几夜时间如同几个春秋,慈祥面庞消瘦了许多,眼窝塌陷,鼻梁分明,双唇紧闭,还是熟睡中的模样。
   “人没错吧?”工作人员和家人作最后确认。
   “是,没错。”二儿子应答。
   “化妆。”工作人在车前带路,我们四个男人每人手扶一角,推着轮车护送母亲前去化妆。经过很简单的仪容整理,打粉底,敷面霜,梳发正冠。几个步骤完成,工作人员又发出一道指令,右拐,向前。
   走进孝慈厅的后台,作又一次整理后,让母安睡在大厅的鲜花丛中。
   那天下午,殡仪馆来人接老娘。儿女们烧一页纸,跪地泪眼相送,恭送娘最后一次远行,从此天地之隔永难相见。
   那夜,凌晨两点,在灵棚里,我自拍和娘留下最后一张照片。陪老娘守夜,这是最后一晚。这样的夜晚再也不会有了。从此,人世间再无娘怀抱。
   我知道,一朵木棉花在天上绽放了。
  
   二
   母亲出生在黄河岸边的王村镇,一个柿树花飘香的小村庄,名叫前丁村。在她很小的时候,不到八岁就开始学纺棉花。在上学的年龄,每天给她称半两花,三根棉条要纺成线才能出门玩。纺车转两圈,她把手上的棉条查一遍,棉条查得像擀面杖一样粗,上面还多了几枚黑手印。趁没人看见时,三丫头还要在车怀里玩上一把“抓子儿”。
   再稍大点刚十岁吧,就上机学织布。纺花织布两样手艺都学会了,从新鲜好奇的童心变成每天的任务,定量工作绑定了童年的快乐。总想跑门外的两条腿被困住了,一颗跳皮筋、“抓子儿”、攀着枣树枝儿荡秋千的心也被锁住了。过上了跟崔家馆闺女们一样的生活方式,日织布,夜纺棉,从一天一匹布,到后来两天织成三匹布。一匹布,大尺(一尺十六寸)两丈四,硬生生把纺织技能变成了无奈的快乐。因为家里的柴米油盐、吃穿用度,全指这项“家庭”银行,才能不挨饿,少受罪。
   从上街车站到咸阳车站,串起了父母的人生。
   咸阳解放初期,父亲从河南来到陕西。第一份工作,在建国棉一厂时打工,搬砖抬石子。后来,咸阳火车站招考装卸工,我父亲通过考试当上铁路工人。那天,考试科目是背二百斤的沙包过翘板。上下翘板不掉包,就考试合格了。母亲之后也追随父亲,背井别故乡,辞爹娘,踩着父亲的脚印,跟到了咸阳火车站,在咸阳安家立足。
   我妈要去咸阳找我爸。当我妈把这个想法告诉外婆时,一向很淡定的外婆也不淡定了。我外婆心里七上八下打鼓,不让去吧,女儿的家不团圆;同意去吧,路太远了,以后想见妞一面可真难,隔着一千多里地儿呢。外婆呢,心里又不舍又想让我妈有一个完整的家,不再夜里守着一间空房,害怕得睡不着觉。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晚上,吹灯睡觉后,房间就响起“当啷——当啷——”的声音,此起彼伏声带着节奏,让一个女人心里打颤,点亮油灯,声音就消失了;吹灭灯,声音又起……
   那晚,母亲一夜未敢合眼。第二天,原来是一个大蝎子从顶蓬跌落进铜洗脸盆里,它一夜努力想从盆底儿爬上来,蝎子也是一夜未眠。
   在来陕西的那天晚上,我母亲说,外婆惦念,一夜不眠。外婆心中全是挂牵猜想:妞要是找不见人了,不知要蹲在哪个墙犄角过夜呢。满脑子是我母亲,在黑夜里找家……
   我母亲来咸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车站幼儿园上班。幼儿园上班,教孩子,爱孩子,陪孩子一块成长。同时也能兼顾着,在大中小班的我们兄妹。
   我们离开幼儿园后,母亲也改做火车站装卸工。撂大锨给汽车装煤,扛水泥从火车上卸货,用柔弱的肩膀比试男人手中的活。三个人给汽车装煤,自觉把5吨车厢分为三段式,头、尾、身各人把一段,一锨一锨把煤在车厢里堆积,垒起三座小山包。我也装过几次煤车,曾在放学后,无数次帮助老娘顶过班,一个女人和男人干体力活不占优。装过煤车,一锨一锨往车上撂煤,那种滋味总也忘不掉。母亲和男人们一样每天在汗水里泡,模样也变成了女老包,为的是能多挣一点钱,让她那五个儿女吃上饱饭。
   当咸阳二棉兴建之际,看到招工启事,母亲本想重拾纺纱织布的手艺。跑着蹦着去报了名,高高兴兴领回了一套崭新的服装,心里盼着想着,当一名从小村庄飞出来的纺织工人,美好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后来,一盆冷水兜头浇到脚。为照看我们,不被纺织工的固定工作“捆绑”,还能有自由时间干装卸,多挣点钱。放弃,成为第一选项。母亲最终只能选择操持家务,每天围着锅台转。
   当母亲来到安享晚年之时,河南地方戏迎来了古典优秀剧目解禁公演。看戏的人山人海,在剧院门前保管自行车,每晚要忙到月高星稀,为的是锅里的饭能稠些;在家父年迈失能后,母亲执意不让雇保姆,以保姆不论是男是女进了家门都不方便为由,十数年自己再苦再累也不给儿女添负担;家里第三辈人诞生以后,老娘一夜之间像是又回到了车站幼儿园的生活,含饴弄孙……
   二十年间,母亲和长子生活在一起,以粮苑小区为中心常驻。清晨,母亲和一群老头老太太们到北门街边公园活动筋骨,在音乐声中开启一天美好生活。老娘开心时也会到二子、三子处如养老院一般小住十天半月;想念姑娘的时候,也在长女、小女家度假般休养一周十天怡情。那时,生活很平淡,但很甜蜜,木棉花总是开在母亲的心里。
  
   三
   大厅里,正面的大屏上滚动着一幅幅画面,我母亲生前与家人在一起的图片,没有一句文字说明,参加告别仪式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那种和睦、欢乐又淳朴的一家人,彰显着幸福生活的模样。
   我妈年轻的时候,白天织布不下机,夜里纺线到月西斜,睡觉前再啃一个冰馒头。冰馒头是柿子和麦麸揉一起做的。因此,我母亲很小就把自己吃成严重的胃病,久治不愈。
   我母亲年轻时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犯胃病,每次犯病都要在床上滚一周,吃得东西全要吐完,直到吐出胃酸才作罢。为治病,母亲把周边的郎中瞧遍了,还是时轻时重。头副药很管用,二副药效果减半,三副药平铺塌儿。药方子抓的不少,苦药水喝完几大缸。最后,一位乡贤说,别看了,花冤枉钱。这病呀,隔州跨县就自然会好。娘一听,完了,这辈子也别指望了。穷人家的孩子,什么时候也进不了大医院的门,更没福气去瞧一眼名大夫。母亲深深叹口气,这辈子,小村庄都走不出去了,这病也要跟人一辈子,要折磨人一辈子了。那时,母亲整天病怏怏的样儿,不再幻想有一天病灾就没了。
   外婆家也是前丁村的大户大家,在崔家馆也是好评如潮,家风正,人品好,肯吃苦耐劳。
   我爷爷家张常村和外婆家前丁村相距5里路,分别属两个乡镇,王村和高村两镇紧密相邻,肩膀挨着相互靠着。
   天上彩云飞,娘是一朵普通的云,从中原飘到三秦,从此打开人生艰难的历程。
   解放初期父亲一脚踏出了中原,背井离乡到陕西讨生活。从根植厚土到城里风雨飘摇,靠力气在城里讨生活,是要有一种眼光和境界。母亲告别外祖父母,踩着父亲脚印,不管不顾前景如何,也不惧风雨和困难险阻。坚定迈入了一道陌生的、不稳定、飘流的生活。当时,母亲就一个心思:追随丈夫,那是一个女人必须完成的使命。
   走出故乡故土,老娘把自己变成了浮萍。
   旧时的妇女,睡得比男人晚,起得要比男人早。我母亲来到咸阳,依旧保持着在老家时的习惯,天不亮就要烧火做饭。那时,我家住在新兴北街路边的一所大院,和一群叫“祥子”的拉车人相邻而居。
   一次,天不亮,起床做饭,外面漆黑一片,脚下被垫了一下,弯腰拣起来看,是一个布手绢包裹。回到房间,才看清布手绢裹着钱,钱很厚,也很沉重,浸着男人们的汗水。
   我外婆也醒了,外面凉风灌进房里。
   妞,给人说说吧。他们这些人不容易,这钱,还不得十天半个月车拉?火苗忽闪着,屋里忽明忽暗。
   ……
   那边,屋里一群男人们吵翻天。“祥子”们,起床准备出门搅活。半夜下班收车,弯腰锁车时,布手绢包从口袋里掉出来。他太累,太困,居然不知,进屋上床倒头便睡。
   这个世界很奇妙,缺钱的人,更多的时候并不爱钱。我的老娘,年轻时缺钱,也爱钱,但她要凭自己挣,钱要干净。
   天空无边界,一朵木棉花在秦豫两地都开得浪漫。
  
   四
   母亲的生平介绍完,一声安息吧,我的亲娘。大哥跪地给母亲叩头,人哭得站不起来,大哥的同学上前强力搀扶起来。
   走出孝慈厅,在走廊里等待迎接走进小盒子的母亲。当妈妈的世界突然变成了一只小盒子,一切风雨故事都被填装进去,我们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日子戛然而止,母亲永远活在儿女心里的最深处。
   迎出母亲的骨灰后,我们兄弟三人,大哥抱骨灰盒,二哥抱遗像,三子捧灵位,并排站在台阶上。台阶下,跪倒一片向母亲遗骨行跪拜礼。
   之后,一排长队形走上大巴车,前往五陵故园,完成最后一道安放仪式。父亲已在哪里等待20年,从今起,父母相守在一起就不会孤单了。母亲陪伴我们的日子不少了,也该让父母享受一下天堂里的团聚。
   转眼,我们家又迎来四世同堂,过上了圆满、开心、幸福的人生最美好的生活。
   我母亲,是一位平凡、心善、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一个风雨百年之中,和睦邻里,与人无争,曾经把雨鞋旧衣施善街边小贩,恩泽对门邻居,那份温暖让大院人开心。大院几十户人家之间一个个好如妯娌。
   平凡的人生才能诠释真正的人品,普通的生活更能解读真正的不平凡。踏实做小事,真心对他人,一心为孩子。母亲眼中的幸福就是过平凡而普通的日子,这就是母亲一生的写照。母亲一辈子也没有过高要求,只求两个字:平安。
   日子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在生活里,母亲一辈子都在跋涉,碰到沟坎抬抬腿,迈过去;遇到困难咬咬牙,挺过去,明天太阳升起来还是新的一天。
   幸福的生活每天都是一个样,沉浸在美好之中。突然一天“亲不待”之痛破门而入,瞬间敲碎了儿女们的心。最叫人不能接受的是,我的亲娘无病无灾、头脑清晰、生活能自理,她还没有成为儿女的负担呀,没让儿女去照顾她一天,老天爷为何要把母亲从我们身边给拽走……娘和儿女就这样被撕扯开一道鸿沟,再也不能朝夕相处,只能在梦里相见……
   乌乎,风如一把剪刀,瞬间断了娘和儿女们的亲情连接。
   我的亲娘,终化一朵彩云飞。从今后,我们再也不能和母亲攀谈,母亲与儿女们的交流方式,进入到一种“不应答”式的会话模式。有时我也想,心一横,随母亲过去看看那边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母亲你在那边可好?我怎么样能给妈妈买一张返程票?让母亲重回我们身边,让一朵木棉花开在儿女的心里。

共 72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深情,厚重的悼念母亲的亲情散文。散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但结构紧凑,合丝合缝。作者在整个遗体告别的过程中,表述得十分清晰和详尽,因为深情,情与景的融合,使得叙述并没有累赘之感。作为编者,我能体会到作者的一份良苦用心,作者定是想陪母亲走完最后一段路,从此母亲在天堂上,如一朵木棉花继续绽放,而儿女门在人世间仰望。在送别老人的行进中,作者几度回忆,用泪水洗涤出母亲明亮的一生。作者回忆中素材的选取,都极具典型性。母亲童年,少年,中年,老年,在作者母亲的追忆中,不仅让读者体会了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位不凡的妻子,一个坚毅充满爱心的女性形象,也能从母亲的行为中,体会到不少人生真谛。母亲劳碌了一生,她的童年并没有许多童趣,整日织布的她,硬是把家庭责任织出了动听之声,那些童年的委屈在小小孩子的辛苦劳作里,我们并没有听到。后来,认识了作者父亲后,作者的母亲陆续有了几个爱情的结晶,母亲一生跟随父亲,拖着一家儿女几口,忙里忙外,自己省吃俭用。让编者动容的是母亲在家庭成长的过往中,一次次地自我牺牲,放弃了很多好的机会,只为成全家人。母亲柔弱的身子,却有男人的刚毅,她甚至干着男人装卸工这般重体力的活,让人动容。而她的身体因为不注重自己的吃食,常年累积,舍不得破费的她,患上了总也好不了的胃病。作者母亲接近百年的生涯里,从来都不是让人操心的主,她把所有的光和热,都辐射到人世间,即使老年,她并没有倚老自居,还是尽力地为自己家庭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母亲的节俭,有一处让我动容,母亲从来都不会无事下馆子,年过九十的她,不愿让子辈破费,小女儿带老娘进馄饨铺,只能用善意的谎言(90岁以上老人免费)表达着孩子的爱心。母亲还是一个很好融合进社会的人,和睦邻里,乐善好施,与人结好。在母亲走后的不久,有着十多年树龄的石榴树突然枯萎了,定是跟着老人去了另一片天地,在天堂的地方,母亲如盛开的木棉花,永放光彩!散文语言流畅,细节生动,情感动人,在感受一份浓浓的亲情之外,作者母亲的一生,也能体会出许多人生道理!力推真情之作,感谢赐稿!【编辑:绿叶红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608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万重山        2023-06-08 16:12:24
  作品通过叙述作者母亲在母亲节这天离开人世,回忆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表达了深切的怀念母亲之情。
   作品语言流畅优美,情感真挚感人,让读者的心灵深深震撼。作者母亲虽然去世,但是她的勤劳善良、拾金不昧、与人为善、相夫教子的传统美德却通过作者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
   天之大,唯有母亲的爱完美无瑕。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11 楼        文友:秦雨阳        2023-06-08 16:46:07
  感谢老师支持鼓励!
12 楼        文友:陈雨        2023-06-08 16:29:02
  恭喜加精,祝好!
始终相信,只有文字才是点燃生命的火柴。
回复12 楼        文友:秦雨阳        2023-06-08 16:47:27
  雨阳感谢老师们的支持和厚爱!
13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3-06-12 08:43:33
  拜读佳作,问好遥握。
做好该做的事情,走好该走的路,活在当下。
回复1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3-06-12 09:10:15
  感谢老师支持鼓励!感谢齐鲁文苑一方弄墨人的文学平台!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