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从“七发”说起----关于养生(随笔))
汉赋与楚辞一样,内容似乎总是飘渺于九天之上,其想象力之丰富,用词之华美,气势之磅礴令人拍案叫绝。比如枚乘的“七发”。
楚太子耽溺于酒色,体力、精力消耗过度,一病不起。吴客路过,和太子聊了起来,向病中的楚太子描述了七种基本是声色犬马的情景,却都是超出了太子曾经经历过的。这种言语描述的刺激一波比一波强,终于在七次后,病榻上有气无力的楚太子终于坐起来:“涩然汗出,霍然病已”。
不用针砭、药石,吴客一席谈话就治好了太子的病,用的就是“心理暗示法”。
中医认为,人浑身无力卧于病榻,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是中气严重不足,鼓动无力,肌肤,内脏均失养,邪气弥漫体内,此时必须振奋阳气,透表除邪。吴客一席话后,太子阳气被鼓动振奋而涩然汗出,邪随汗出,霍然病已。
诸葛亮阵前骂死王朗的事情却告诉我们:言语不仅能治病,也能杀人。王朗被诸葛亮骂的羞愧难忍,怒火中烧,这是肝火突然爆发,直冲天庭,全身气血紊乱,脏腑颠倒,一头栽死马下。
国外有报道,美国有位外科医生,做某种关节炎手术,效果很好,但是手术毕竟会给病人造成痛苦,还有的病灶部位复杂不易手术,难办。这位医生对心理学也颇有研究,他想能不能通过心理暗示来治疗?于是,在切开关节后发现不能手术的,不做任何治疗就缝合伤口,然后告诉病人:手术成功。奇怪的是几乎每个不曾手术的病人病情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有几位竟然痊愈。
其实我们只要留意身边,类似的例子总能找到,大小不同而已。
如,是人都有被气得吃不下饭的时候,或兴奋的不想吃东西。按中医观点,这就是肝气被郁或亢进,木克土,肝火横逆脾胃,当然没胃口或表现消化不良。
二战期间,前苏联百分之九十五的妇女患有胃溃疡,这是因为父亲,丈夫,兄弟都在前线打仗,为国捐躯的事情经常发生,妇女们成天担心,焦虑----“思伤脾”,得胃溃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可能平静,引起我们情志波动的干扰无时,无处不在,这就又引出了关于养生的话题。当饮食条理,汤药、针砭祛病效果不理想的时候,就需要通过调节情绪来实现祛病健身。
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看见别人不顺心的时候,我们会劝:“想开点”。但很多情况下,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却很难“想得开”。被生气的事情弄得不气个一阵子是不会罢休的。邻居,朋友收入高于自己,心里会不平衡(尽管我们大多是时候不会承认),但妻子的唠叨,孩子羡慕的眼光会造成更大的压力;在路上走,或骑车,被冒失鬼撞一下,对方不当回事扬长而去,甚至反过来骂你走路骑车不当心等等......一次两次没什么,但是这一辈子我们要碰上多少个“一次两次”,日积月累的伤害不能化解,病发时,悔之晚矣!
所以,别光盯着生理养生,心理养生更重要。
《黄帝内经》言:“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这就是古人给我们定下的心理养生基本原则:随便吃什么,我们都如同美味一样高兴;随便穿什么都能感觉舒服;不羡慕高官厚禄,不戚戚于贫困,有这样的心理,什么样的外邪能侵犯我们呢!
突然想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被打了,是儿子打老子;被骂了,是儿子骂老子!不要笑话阿Q,没有这样的心态,可怜阿Q能活几天?不怕丢人,我欣赏这心态,尝私下用之,能让我一次次安然度过“一次两次”的“闹心”事。终身受用。
《内径》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