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蜡像的艺术魅力(散文)

精品 【东篱】蜡像的艺术魅力(散文)


作者:琳达如菊 举人,413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80发表时间:2023-06-11 00:02:49


   蜡像,是一种超写实的雕塑艺术,也被称作“立体摄影”。近年来,蜡像受到越来越多明星的青睐。看电视,经常会看到某明星为自己的蜡像揭幕,揭开蜡像的那一瞬间,明星喜形于色,笑逐颜开,脸上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再看身边的蜡像,那真是与本尊一模一样,神形兼备,宛若镜像,真假难辨。蜡像能把明星最美的风采定格成永恒的状态,不知令台下多少观众艳羡!蜡像所展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赞叹蜡像师们精妙绝伦的技艺,塑造的蜡像栩栩如生,鲜活,立体,生动,形象,逼真,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
   看到明星与蜡像的同框合影,我不禁想起了初到加国时,参观蜡像馆的难忘经历。
   那年夏天,我参加了一日游的旅游团,乘坐一艘豪华的渡轮,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航程,来到了美丽的维多利亚岛。参观完引人入胜的宝翠花园之后,跟随着导游的脚步,来到了久负盛名的皇家伦敦蜡像馆。听导游说,这是世界上蜡像塑造工艺最好的蜡像馆之一,里面展示着用石蜡精心制作的政界要人、英国皇室成员、巨星、名人等250多个蜡像。
   在此之前,只听说过蜡像,但从未亲眼目睹,心中对蜡像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当踏进蜡像馆的那一刻,心情无比激动,仿佛踏入了一座神秘的宫殿,进入一个犹如海市蜃楼般的奇幻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蜡像,她高高地端坐在椅子上,头戴一顶璀璨夺目的皇冠,身穿一袭浅紫色的华美长裙,肩上披着一件带有虎皮花纹的披肩,眼神中透着慈祥和博爱,高贵典雅,神情安详。细细打量,女王的皮肤光洁莹润,就连眉毛和睫毛,都纤毫毕现,不禁暗暗赞叹蜡像师精湛的技艺,能把蜡像做的如此生动,如此传神,真是巧夺天工,宛若女王本人就坐在那里一样,魅力四射,光彩照人。
   我站在女王的蜡像前,静静地凝望着,细细地端详着,高高在上的女王,距离我是那么远,又是那么近。这位有着传奇人生的女王,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女王,也是一位促进世界和平的美丽天使,她高贵、平和、内敛、坚忍、博爱,受到英国人乃至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爱戴。中国人更不会忘记她,她是英国第一位访华的君主,为促进中英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展厅,展示着一组蜡像群像,是十六世纪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她的家族成员,这些蜡像,形态各异,仪态万方,女子雍容华贵,那些男子的头上戴着一顶顶形状夸张的帽子,奇形怪状,有的若一只小船停泊在头上,有的似一把团扇在头上招展,展示出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一尊尊蜡像栩栩如生,看着这些几百年前的古人蜡像,一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仿佛穿越了遥远的时空,回到了古代。不得不赞叹蜡像神奇的艺术魅力,能将历史人物还原、复活和再现,仿佛他们还活在人间。
  
   二
   一些只有在电影中或电视上才能一见的明星或者名人,当我在蜡像馆中看到他们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仿佛与他们本人近距离接触,这是蜡像艺术带给人精神上的美妙体验。
   历代科学家的蜡像分几个展厅展示,其中有世界上顶尖的一些科学家,比如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美国的爱迪生、德国的爱因斯坦等。印象比较深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身穿一件棕黄色的笔挺西装,佩戴一条银灰色带着暗色花纹的领带,须发皆白,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双深邃的眼睛,透过镜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虽然面容沧桑,额头沟壑纵横,但精神矍铄,神情恬淡而安然。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看到他们,我想起了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院士等人,没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人类社会就不会发展那么快,人们的生活也不会得到快速的改善和提高。
   在蜡像馆里,还看到著名的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的蜡像,他身穿黑色的礼服,头戴一顶黑色的礼帽,留着一撮如毛刷一样的小胡须,微微颔首,一根细细的拐杖手柄轻轻地搭在他的右手腕上。卓别林的蜡像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仿佛这位影视大师本人就站在我的面前。我以前在电影中看过他演的电影,幽默风趣,滑稽可笑,虽然是无声电影,但他以精湛的演技,通过动作和表情,将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将快乐和喜悦带给世界上无数的人,看到他的蜡像,我感觉好像有明媚阳光将我的心空瞬间照亮,积郁在心中的苦闷和烦恼一扫而光。
   当看到好莱坞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的蜡像时,我不禁惊诧的张大了嘴巴,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只见梦露身着一袭白色的裙装,裙摆飞扬,她下意识地用手捂住裙子,妩媚多姿,风情万种,这个画面是梦露在电影《七年之痒》中的精彩镜头,梦露是无数影迷心中的性感女神,但她却在最辉煌的时候香消玉殒,年仅36岁便黯然离世,她的蜡像将她最美的形象定格成了永恒。感觉那不是蜡像,仿佛就是她本人站在那里一样,妩媚俏丽,栩栩如生,这是蜡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和神奇的艺术效果。
   另一个展厅内里,展示有二战期间西方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指挥家的蜡像,比如嘴里叼着烟的罗斯福、伸出两个手指期盼胜利的丘吉尔,以及泰然自若的艾森豪威尔等,一个个英姿飒爽,气宇轩昂,在展厅内精彩亮相。
   还有一个展厅被称作“挑战勇气的惊魂蜡像厅”,里面灯光幽暗,有灭绝人性的战犯希特勒,有正在受刑的一些人,场面阴森可怖,令人胆战心惊,看到希特勒的蜡像时,我想起了那些被毒气熏死的难以计数的可怜的犹太人,还有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惨绝人寰的日本人残杀的三十万同胞,我的心犹如刀割,仿佛汩汩流血。历史需要铭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世界和平,不要再有战争,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在蜡像馆里,还看到了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蜡像,他身穿一件靛蓝色的布衣,里面是淡黄色的内衣,长发束起,长须飘动,黑发黑须,眼睛虽然不大,但神采奕奕。仔细看他的衣服,肩膀处清晰可见缝制的针脚,真实地还原了孔子生活的那个纯手工的年代。
   看到孔子的蜡像,我的脑海中立刻蹦跳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这句名言,这是孔子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对我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我不禁在心里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致敬。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立者和传播者,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深深地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他所倡导的道德和美德的价值观,源远流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维护社会的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
   一个个惟妙惟肖的蜡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对蜡像制作工艺充满了好奇,到底蜡像师们是如何做出这些精美卓绝的蜡像呢?
   为了揭开蜡像制作的神秘面纱,我询问知识广博的度娘,度娘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老师,娓娓道来,给我做了详细的介绍:蜡像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资料收集、测量、泥稿、建模、制模、妆发、植发、穿衣等十几道工序,操作起来,异常繁琐。譬如,仅面部测量,就要200多次之多,精确度在毫米之内,根植头发,需要一根一根植入,光给一个蜡像植发,就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蜡像的制作,非常精细,精细到皮肤的毛孔和血管,一尊精美的蜡像,短的三个多月,长的要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
   我不禁感叹,蜡像之所以看起来那么逼真,那么动人,那么传神,原来是蜡像师在背后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他们对艺术认真严谨的态度令人赞叹和钦佩,正是这些蜡像师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雕塑出一件件精美的蜡像艺术品,给人带来深度的审美体验。
   追溯蜡像制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出现过蜡人的制作,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蜡人制作,比较简单,只有面具,人们用于祭祀或者祈福,到十七世纪时,人们将蜡像应用到医学领域,直到十九世纪初,杜莎夫人将蜡像技术由法国带到英国,她不断钻研和创新,将蜡像技术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英国建立第一家蜡像馆——杜莎夫人蜡像馆,杜莎夫人在蜡像的制作和传承方面,发挥了卓越的贡献,是她,将蜡像技术推到了极致的状态,如今的蜡像技术能如此高超和精湛,杜莎夫人功不可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蜡像的制作技术能达到高深精妙的境界,是世世代代蜡像师们勤奋钻研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四
   蜡像艺术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从国外传到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间,经过中国蜡像师们不懈的钻研和努力,中国的蜡像制作工艺已经接近了世界蜡像工艺制作的先进水平。
   当我在网上看到中国著名的蜡像师周雪蓉的蜡像作品时,我不禁为之惊叹和震撼!她为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所做的蜡像,惟妙惟肖,非常逼真,只见他双手拿着一串黄灿灿的麦穗,眼里泛着晶莹的光泽,脸上的一条条皱纹、皮肤的一个个毛孔,头上的一根根头发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仿佛他还活在我们身边。感谢蜡像艺术,也感谢周雪蓉,成功地复活了袁隆平院士,人们能够通过蜡像,来表达对他的缅怀和敬爱之情。
   周雪蓉为自己的外婆制作的蜡像,生动而鲜活,极富生命力,只见外婆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拿着鞋垫,正在飞针走线,外婆脸上的皱纹、老年斑,以及头上的白发,是那么逼真,还有外婆慈祥的表情和神态,栩栩如生,周雪蓉不仅复活了外婆,连情感都给复活了。无论谁看到外婆的这尊蜡像,都会为之动容,会想到自己的外婆,这就是蜡像神奇的艺术魅力。
   周雪蓉的蜡像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这和她的勤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万事开头难,早在1999年,周雪蓉就开始研究蜡像制作,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蜡像制作的资料,她就到蜡像馆参观揣摩,到制蜡厂学习染色,到北京学习影视化妆,经过二十多年的专研和努力,周雪蓉带领她的蜡像团队,已经制作出了600多个蜡像,制作出的每一尊蜡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令人可喜的是,除了周雪蓉之外,如今,中国涌现了很多技术高超的蜡像师,譬如蜡像师廖燕飞、尔宝瑞等,这些蜡像师们怀着对蜡像艺术的无比热爱,坚持不懈地追求蜡像艺术,并将蜡像技术发扬光大,也为传承蜡像的技术不断努力着,鼓励和呼吁年轻人积极加入蜡像制作的行列,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精神内涵的蜡像艺术作品。
   蜡像师尔宝瑞说:“我不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去做这些蜡像的,而是想通过蜡像来讴歌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他的这句话,道出了蜡像艺术的精神内涵。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蜡像将会越来越普及,将来,蜡像不再是明星的专属,普通人也能为自己和挚爱的亲人制作蜡像,用蜡像留住自己和亲人的容貌,为自己为挚爱的亲人,定格成最美的永恒。
   走到“他们”的身边,就是凝望端详,也是一种对话的状态,很多想对“他们”说的话,都一下子涌出。我喜欢这样的交流感。
  

共 43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蜡像从单一的用蜡制像发展到当今时代的蜡像艺术,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据史料记载,早在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用蜡制像的技术。十七至十八世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彩色蜡塑浮雕风行一时。蜡像技术传入我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篇文章便是由参观蜡像之后,引发的感慨与感叹。蜡像艺术应用到了医学领域,将蜡像艺术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巅峰。中国的蜡像制作,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程。中国的著名蜡像师周雪蓉的蜡像作品,袁隆平院士的蜡像,惟妙惟肖,形象而逼真。蜡像艺术的奇妙之处,让人觉得是那么的高深莫测。能够在有生之年,再次看见离世已久的名人形象,真的有让人恍如隔世的感觉。文章的起意与转承,有着自己的叙述与韵味。一尊尊历代名人的蜡像,仿佛一个个真实的人,又转身归来,让人觉得恍然如梦啊!如菊老师的这篇文章,描写精妙,文字精巧,文意斐然,不失为一篇好文!感谢赐稿东篱,感谢倾情奉献!谨祝文丰笔健,精彩不断!【东篱编辑:枫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61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桦        2023-06-11 00:07:27
  通过如菊老师提供给我们的思维空间,领略到了蜡像艺术的真正魅力。这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形式,有着高深莫测的艺术手法,读来觉得宽慰于心。推荐阅读!
回复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1 09:50:53
  深谢枫桦老师精彩的编按和深邃的解读!为这篇文章增添了熠熠的华彩,非常喜欢!枫桦老师编辑辛苦了,给老师敬茶!自从那次参观完蜡像馆之后,便念念不忘,又不时在电视上看到明星与蜡像合影,心生感慨,遂成此文。由于写的仓促,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感谢老师的溢美之词和鼓励!问好枫桦老师,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6-11 06:18:13
  这是一篇别具特色的散文,和普通的游记不同,源于它的特殊题材,更在于人们对此了解不多。蜡像,在国内尚属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包括上海的蜡像馆,也正在逐步丰富之中。老师没有面面俱到去写那些蜡像,而是截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对于孔子在异国蜡像馆出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说明中国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孔子学院,几乎在全世界各地陆续出现,这点让人觉得兴奋。老师对于蜡像神态的描述,我觉得这里是个行文的难点,也考验一个优秀作者的知识储备程度,毕竟,描述人的形容词常用的就那么多,老师做的非常好,很到位。另外,我从头开始,就有意在找一句话,想看老师会不会写到,结果,找到了,我认为是 非常关键的一个“点”,最后一句话,将来普通人也能制作蜡像。读感通透,字句精粹,非常完美!拜读学习老师美文,祝他乡一切顺利!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1 10:18:38
  深谢韩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美评深邃透彻,非常喜欢!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我去参观的这个蜡像馆,制作工艺精湛先进,比杜莎夫人蜡像馆还要好,馆内展示的蜡像数量众多,比如黛安娜王妃、查尔斯王子(如今查尔斯国王),以及美国历代总统等,我只是选取了几个,对于人物外貌描写,我这方面也不行,还需要继续深造。这篇文只是凭着感觉写,由于写的仓促,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感谢韩老师的鼓励!问好韩老师,遥祝夏琪!吉祥如意!
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06-11 10:00:49
  有关蜡像的题材,在散文中不多见,如菊老师的文章很独特新颖,叙述也非常翔实细腻。上海也很早引进了蜡像艺术,上海的杜莎蜡像馆,位于南京东路西藏路口,我早就在2010年就参观过,当年门票50元,现在可能要200元。上海的杜莎蜡像馆,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的明星名人,既有中国的,也有世界的,非常丰富,很值得一看。
回复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1 11:06:40
  深谢小溪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杜莎夫人蜡像馆非常有名,在世界有多家分店,北京和上海都有杜莎夫人蜡像馆,那些明星的蜡像,大多展示在杜莎夫人蜡像馆。正如小溪老师所说,蜡像馆确实值得一看,让人欣喜的是,中国有几位技术精湛的蜡像师,制作的蜡像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的水平,现在质量好的蜡像制作,价格非常昂贵,也只有明星才能消费得起。相信,将来普通人也有能力为自己或亲人做蜡像。再次感谢小溪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小溪老师,祝老师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6-11 10:09:51
  我没看到过真正的人体蜡像,佩服如菊老师见多识广。有让我大开眼界。从老师的文才知道了蜡像艺术,是一门新的艺术,这是神奇又有魅力又有意义的高深艺术。拜读老师的佳作,祝老师工作顺利!
回复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1 11:17:29
  深谢红花草老师到访和雅评!我是初到加国时参观过蜡像馆,印象深刻,蜡像和真人一样,栩栩如生。蜡像艺术确实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如果老师将来有机会路过蜡像馆的话,就看看吧,真的很震撼!再次感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红花草老师,遥祝夏琪!万事如意!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6-11 10:12:25
  蜡像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通过不断地研究创新,技艺达到精妙绝伦,炉火纯青的地步。文章描写精彩,文字灵动,文采飞扬。好文,拜读学习,遥祝夏祺!
回复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1 11:22:20
  深谢吴老师到访和雅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蜡像确实是艺术,看着赏心悦目,制作一尊精美的蜡像,的确需要精湛的技术,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再次感谢吴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吴老师,遥祝夏琪!吉祥如意!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6-11 13:07:54
  此文写得很精妙,作者参观蜡像馆,对其中最引人注目、最有影响力的政界要人、明星、历代伟人的蜡像作了细致入微地表述,让读者跨越时空,与蜡像对话,感受他们走过的辉煌历程,赞叹敬仰他们的丰功伟绩。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蜡像的制作工艺,很复杂繁琐,需要高品位的审美,还需要懂绘画、善雕塑、晓上色等等,每尊蜡像的成型需要艺术家付出艰巨的劳动与无数的心力智慧,才会呈现如此逼真鲜活的效果,绽放强大的艺术魅力。作者还提到几位著名的蜡像大师,他们执着追求艺术的精神令人高山仰止。文末的内容升华了情感,让人共鸣。作者想象丰盛,遣词唯美,表达深邃而通透,富有感染力。盛赞才情,问好琳达,谨祝夏祺如意!
回复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1 13:26:08
  深谢香香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美评深邃、唯美、透彻,为这篇文增添了煜煜的华彩,非常喜欢!那次去参观蜡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多的蜡像,比如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黛安娜王妃、撒切尔夫人等人的蜡像都在其中,我只能选择几个去写,由于写的仓促,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深谢香香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香香老师,敬茶,抱抱,遥祝夏琪!吉祥如意!
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6-11 13:28:53
  蜡像的艺术,把人类辉煌的,黑暗的,美好的人物事件,用艺术形式复活,老师观察细致,艺术鉴赏高雅,对蜡像事业的发展前景,展现深刻底蕴。文笔生动,情感丰富,富于感染力。拜读了!
回复7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1 19:59:16
  深谢鸿雁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那年去蜡像馆参观,印象比较深刻,在电视上看到明星与蜡像同框的画面,不禁心生感慨,遂成此文,由于时间仓促,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感谢鸿雁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鼓励!问好鸿雁老师,敬茶,遥祝夏琪!吉祥如意!
8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6-11 14:30:16
  如菊老师好!刚拜读完您的美文大作,便被深深的感染了!拓展未知领域,丰富自己的人生,实在是一次难得的心路旅程!蜡像,对我是个陌生的字眼,在老师完美的诠释里,我才对其有了其一其二的了解。知道了蜡像艺术的发展和精华,真实感受到确为“讴歌人类最宝贵精神”的艺术。文章的语言生动精致,充满着深厚的艺术魅力!欣赏学习,祝老师海外生活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1 20:15:19
  深谢郑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很早就知道蜡像,直到来加国,才第一次亲眼目睹,蜡像的逼真程度让我惊叹!特别是在出口处,一位老者和一位女士坐在那里,一开始我以为这两个都是真人,因为那个老者和观众在挥手道别,而那位女子却一动不动,这才蓦然惊觉,原来那是一尊蜡像,比先前看到的明星名人还要让我震撼。文中只选择了几个画面去写,其实里面展示的蜡像众多,由于时间仓促,写的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感谢郑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郑老师,遥祝夏琪!
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6-11 15:40:24
  文章写得好!不仅让我们感觉到了工匠们精湛的蜡像制作技术,更是复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那些人物,不仅有国外的名人,更有中国的名人。尤其读到孔夫子那一段,更是令人感动,令人骄傲,可见孔夫子的影响力是何其深远。感谢如菊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之作!点赞!遥握问候如菊老师,谨祝夏祺,精彩纷呈!
回复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1 20:34:48
  深谢湘莉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我去的这座蜡像馆,展示有250多尊蜡像,里面还有黛安娜王妃、伊丽莎白·泰勒、奥巴马、克林顿等名人,蜡像的制作工艺非常高,每一尊蜡像都栩栩如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看到孔子的蜡像时,异常欣喜,没想到孔子会有这么广泛的影响力。再次感谢湘莉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湘莉老师,遥祝夏琪!吉祥如意!
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1 17:37:17
  如菊老师的这篇散文取材特别新颖,引领我们去见识那种并非大众化的艺术雕塑,非常美。我曾找到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周人倜先生 制作了四尊蜡像——宋健。洪涛。袁业立。郭永怀。他们是荣成籍的四位院士。故事很多,丰富了我的经历。看到如菊老师的美文,也想回忆一番。如菊老师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观众欣赏,能够从深度上把握蜡像艺术的精髓,非常佩服。怀才抱器刚刚从青岛回家,赶紧留评,慢待了,见谅。遥握。
怀才抱器
回复10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1 20:52:06
  深谢怀才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我一直对艺术比较感兴趣,比如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等,所以看到蜡像时,感觉那就是一个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蜡像的逼真程度让我为之震撼!怀才老师请人制作荣成的四位院士的蜡像,多么有意义啊!怀才老师如果动笔写出这几位院士的故事,一定非常精彩!非常感人!特别是郭永怀院士,我看到他的事迹,我感动的流泪了。怀才老师刚回来,就给这篇文章润色和留墨,让我非常感动!感恩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帮助和鼓励!怀才老师这几天去青岛,未敢打扰,但心里一直惦念。老师刚从青岛回来,好好休息吧。问好怀才老师,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