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一百(随笔)
◎《黑人白话》
一般说来,黑人白话,保亭的文字纪行多,沈阳的文字纪实多,营口的文字记忆多。
20230610
◎《黑人白话》
部分同意俞敏洪的“女性言论”。老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事实上“女人贪财,男人学坏”。
20230610
◎《黑人白话》
世界观不同亦可为友,人生观不同未必成仇,价值观不同无法携手。
20230610
◎《黑人白话》
小时候读《红楼梦》,不太知道什么是喜欢和不喜欢,还有好多生字得猜;长大了读《红楼梦》,不喜欢哭哭啼啼的林黛玉,喜欢敢爱敢恨的晴雯;老了再读《红楼梦》,很难说喜欢不喜欢了,比较欣赏看破红尘的妙玉。有三个女人一直不喜欢:宝钗、凤姐和袭人,还有三个男人不喜欢:宝玉、贾瑞和薛蟠。
20230610
◎《黑人白话》
现在,无论读文学作品,还是看影视作品,黑人都喜欢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物和故事,无论工厂、农村,还是校园、军营,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那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春回大地,而且也是我自己的青春年华。此外,黑人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次在北京逗留,都喜欢一个人的地坛,特别是深秋的地坛,铺满黄叶的地坛,枯藤缠树的地坛,红墙夕照的地坛,昏鸦独咂的地坛,长椅无人的地坛……不仅因为史铁生的地坛,而且由于自己经历的悲欢离合的地坛。为此写过一篇散文,题为《废园》;还把一地落叶空空长椅的画面作为《检索黑人阿明》的扉页;朋友知道我的喜欢,就把我在地坛的一张照片画成油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这就是独属于一个人的喜欢,或者说独属于一类人的喜欢和独属于一个时代的喜欢。哦对了,黑人也比较喜欢当年的《青年文学》和如今的马未都先生。
20230609
◎《黑人白话》
从盲目崇拜鲁迅,到怀疑反叛鲁迅,再到由衷敬佩鲁迅,这是许多五零后知识分子,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本世纪一二十年代三个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所处时代和社会的不同认识。讨厌鲁迅的人大都喜欢现状,喜欢鲁迅的人大都讨厌现状,包括讨厌同类甚至讨厌自己。
20230609
◎《黑水白沙》
1980年春节刚过,一位新郎上街买菜,在副食商店看到正在排队的父亲,这时突然意识到现在一家已经分为两家,不禁潸然泪下,转身便走。如今四十三年过去,这位当年的新郎心想,要是在副食商店里和父亲一起排队买菜也好。想着想着,眼泪还是流了出来。想父亲排队买菜的背影,想母亲家中做菜的味道……
20230610
◎《黑人白话》
显然,年近古稀的黑人还没有悟透人性,或许这也是一种歪打正着的“年轻”,一种以错误换取岁月的“年轻”,值不值得,各有权衡。
20230611
◎《黑人白话》
十五年前在《前进之友》合唱团时的两位歌友姐姐,如今一位出任指挥,一位兼任钢伴,她们在一起时可以即兴和声演唱,还可以编曲配乐,而黑人却离合唱艺术渐行渐远,重新回到观众席上。
20230611
◎《黑人白话》
这段由韩德君与李晓旭的“二老”脱口秀说的老好了;尤其大韩那句:我占一个“老”,他是真“二”啊……真是老毕了;还有:“他对我的投篮极不信任,才那么积极的抢篮板”,更是妙趣横生,老好玩了。我们喜欢“二老”的身高,更喜欢他们俩的品德高度和精神高度。
20230611
◎《黑人白话》
如果一个人的大半辈子都在路上,特别是在崎岖坎坷的山路上,那么,他就会比一辈子不挪窝的人多活了几辈子。苏东坡就是一辈子活出几辈子的精神寿星。
20230610
◎《黑人白话》
于黑人而言,亲朋人格是高尔夫球,文学艺术是石子,其他事物是沙子,还有,快乐是啤酒,健康是器皿。
20230611
◎《黑人白话》
因为与田浩江同龄,所以能够理解他的奏唱与哽咽。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一唱就是六十年。当年弟弟星星作为红领巾合唱团的领唱,还把“放牛的孩子”唱成“放羊的孩子”,至今仍被发小和老同学津津乐道。后来,歌词作者方冰先生的爱女卓子成了月牙儿的歌友、舞友和闺蜜,于是我们唱这首歌的时候更是充满了亲切的感动。更重要的是,这首歌便是我们的童年和少年,便是我们的信仰和信念,便是我们的爱憎和立场,便是我们的智慧与勇敢。也可以说,《歌唱二小放牛郎》不仅是我们的音乐启蒙老师,而且是一代人的精神启迪号角。于是,田浩江哭着弹奏、演唱,观众们自发响应和齐唱: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20230611
◎《黑人白话》
傍大款(大腕、大官)低级版是卖身,中级版是卖心,高级版是卖命,超高级版是“卖力”——必须自身有能力、有作用、有价值。
20230611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