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游古隆中(散文)

编辑推荐 【文璞】游古隆中(散文) ——鄂西北游记(五)


作者:文生 布衣,16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24发表时间:2023-06-13 16:59:22
摘要:游古隆中,了解熟悉诸葛亮平生功业、道德、文章,抒发文章千古事的感慨!

我们游览古隆中时,天公不作美,正下着雨。我给儿子披上雨衣,自己则举伞而行。虽不如晴天那么明媚,雨中也别有一番滋味。尤其是儿子很少穿雨衣,顿感新鲜。
   第一站来到诸葛亮广场。诸葛亮铜像端坐,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神态自若。雨水的浸润下,铜像越发光亮!左手轻放在扶手上,被游客抚摸得发亮。仿佛有魔力,儿子跑过去,一步不差地停在铜像左侧,右手搭在诸葛亮左手处,也为摸亮出一把力。我给儿子说,这个广场显小气,山东临沂市琅琊区是诸葛亮出生地,那里也有一个诸葛亮广场,面积大三倍以上,有机会我们可以去看看。
   诸葛亮命运其实挺悲惨的,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后跟叔父,先到南昌居住。不几年,叔父罢官,失去工作,只好投奔荆州刘表,诸葛亮也一起来到荆州。16岁时,叔父去世,诸葛亮独立隐居在隆中这个地方。等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在隆中躬耕已经十年多了。从他的经历看,完全是自己刻苦勤奋的结果。家庭给他的助力很小!这是我们学习诸葛亮的第一点。
   从广场走过来,不远就是古隆中的牌楼。一座四柱三进两层的牌楼。正中间牌楼上镌刻着“古隆中”三个红色的大字。两边对联是杜甫写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对仗工整,把诸葛亮一生的功业概括得准确生动。左右牌楼上分别镌刻着“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两个题刻出自诸葛亮晚年的名作《诫子书》。公元234年,诸葛亮53岁了,长期征战在外,自知身体不好,恐不久于人世。但此时他的儿子诸葛瞻才8岁,有子未成年,终究放心不下。他提笔将自己的万千牵挂和嘱托,凝聚成《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直至今天,这段话读起来仍然那么对仗工整、朗朗上口,仍然感觉那么充满殷切期望,那么教诲谆谆;这要叮嘱的内容,仍然那么科学合理,那么深刻长远!从这句话里提炼出“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镌刻在这里,永垂不朽!
   我给儿子拍照留念后,带他转到牌楼的背面。牌楼的背面,当中镌刻着“三代下一人”。意思是:夏商周三代之后,诸葛亮是第一人杰,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功绩和深远影响。两边门柱上镌刻着: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也是杜甫的诗,意思是:诸葛亮与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这里面点出了四个古代人物,都是建立巨大功勋之臣。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是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大臣;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这四个人是比较的标准,对诸葛亮的功绩进行了准确的定位。
   经过荷花池,我们沿着登山步道,直上武侯祠。全国多处有武侯祠,最著名的可能是四川成都武侯祠和古隆中对武侯祠。这里的武侯祠依山而建,是四进三院的结构。一进院落的大厅,看到诸葛亮等身的铜像,以及顶上由董必武题写的“卧龙遗址”四个金色大字。诸葛亮铜像,手持羽扇,身披锦氅。据说这把扇子有七根雕翎羽毛,中间镶嵌着八卦。七根雕翎羽毛暗藏七个锦囊妙计,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便可计上心来。电视剧里诸葛亮经常轻摇羽扇的形象,你可记得?
   从一进院后面拾级而上,进入二进院。二进院殿门两边有楹联多幅。让人印象最深的是: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此联把诸葛亮平生重大事件都概括进来了,比较经典。
   二进院的后面为中院,有左右廊房,院中有两棵参天古柏。两边为刘备部下的文臣武将泥塑像12尊。左边是文官,分别为费祎、向朗、习桢、马良、蒋琬、庞统;右边是邓芝、廖化、向宠、习珍、马谡、诸葛均。我仔细辩读了一下文字介绍,记住了诸葛亮去世后,接替他丞相职位的是蒋琬,蒋琬之后是费祎。
   四进院为武侯祠的正殿,居中而立的诸葛亮羽扇纶巾,凝目沉思。雕塑两边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点楹联。顶上有“天下奇才”“志存高远”“汉家遗风”的牌匾。
   随后我们参观了三义堂、三顾堂、小虹桥、躬耕田等景点。因为下雨,没有更多参访。
   诸葛亮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人民群众所传颂。不仅因为他建立的功业,也因为他的品德,还有他留下的不多但非常经典的文字。
   跟王仲宣比起来,17岁时,王仲宣是投靠刘表,争取谋的一官半职,可惜不受重用。17岁的诸葛亮干什么呢?高卧隆中!他在隆中耕读苦学10年之久,积累才干。诸葛亮建立的功业,首先是擘划三分。在三顾堂有对联:一对足千秋,两表酬三顾。这个评价是精当的。仅仅一个隆中对,足以千古流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虽高卧隆中,天下大势却了然于胸。没有关心世事、热爱国家的情怀是做不到的。其次是助刘备兴蜀汉。在诸葛亮的筹划下,借荆州、出西川、占益州,建立根据地。然后七擒孟获,平定后方。再六出祁山,征战曹魏。可谓武功盖世!三是忠心辅佐后主刘禅,在《出师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没有僭越之野心,而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主时期的政事,无论巨细皆由诸葛亮专主。他治国时,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分明,注意发展蜀中经济,并妥善解决民族矛盾。在诸葛亮治蜀的过程中,树立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
   诸葛亮一生留下的文字不多,但至少有四篇文章是千古流传,一是隆中对,二是前出师表,三是后出师表,四是诫子书。每一篇都是杰作,值得学习和揣摩。我对儿子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我都能背诵,希望你也能够。儿答曰,好吧!
   随着历史的烟尘远去,那些金戈铁马的战争胜利或失败,可能已经不能打动人心了,但体现雄才伟略的隆中对,体现忠心耿耿的出师表,体现谆谆教导的诫子书却历久弥新,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文章千古事,仕途一时荣。因为这三篇文章,诸葛亮已穿越历史时空,化为天空一颗耀眼的星星,指引我们穿越茫茫黑夜。

共 24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饱满的游记。全文酣畅淋漓,一气呵成。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从外到内,从主到此,抓住重点,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从诸葛亮铜像——古隆中的牌楼正面和背面——武侯祠——三义堂、三顾堂、小虹桥、躬耕田等,这条游览路线中,详写牌楼和武侯祠,略写古隆中广场的铜像,其它景点一笔带过。这条游览路线是这篇游记散文的明线,其它引经据典对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人格魅力是暗线。明线为了凸显暗线,暗线服务于明线。在文中开头儿子摸铜像之手,到文中结尾告诫儿子背诵诸葛亮的名篇,前后呼应,表露出写作宗旨。当然,这篇游记对细节处理非常精妙得当。比如,介绍了古隆中的主角人物诸葛亮铜像的神态、服饰、光泽,用游客摸诸葛亮左手的细节,突出世人对他的敬仰。形象的伟大和精神的伟大完美契合,才能挖掘出历史人物永垂不朽的根源。再比如,文中几笔介绍诸葛亮的身世,坎坷的家世突出人真正靠的是自己。唯有自己的勤奋方能打拼一方江山。再比如介绍诸葛亮的名作,突出一个人精神的顶天立地。这篇游记相当饱满,眼前景、历史事、心中情时刻交融,比纯粹的介绍景物深刻丰富得多。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历史知识翔实,可见作者文学功底深厚。每处景致,描述生动,画面代入感强,堪称佳作。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欢迎大家或各位老师欣赏。【文璞书苑:飞不高蝴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3-06-13 17:00:13
  欣赏文生老师的游记,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3-06-14 21:38:38
  一篇内涵丰富的游记,随着老师的文字,增长许多见识。
3 楼        文友:小七小七        2023-06-15 05:10:18
  古隆中怀古,带领读者一起走入历史长河,感英雄伟业之豪迈,谈慈父诫子之情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3-06-15 09:27:01
  古隆中可是著名景点,襄阳古城,富有历史人文气息,也有传奇色彩。作者谙熟三国名著,各种知识典故信手拈来,带领读者深度游览名胜古迹,增长见闻。点赞欣赏!
5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3-06-15 17:32:59
  欣赏文生老师的精美游记。思路清晰,文笔不菲,跟着老师移步换景,领略了古隆中的精美景点、人文、历史,受益匪浅。作者的知识面广,具有很深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值得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