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悔过鸟”的传说(微小说)
播种芝麻的时节,雪峰山一带的山沟、小岔会出现一种类似杜鹃的鸟,当地人称它为“悔过鸟”。它一般在晚上八点左右,天麻黑(俗语,夜色朦胧)时,才开始叫。那叫声凄厉,如一位蓬头垢面的妇人借着夜色朝天空哭诉着“我错了”。那凄惨而忧伤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夜空,彻夜不息。有人说,它啊,直叫得满嘴流血,天明方止。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雪峰山一个小山沟里,住着一户人家,男主人叫段林昆,是个庄稼汉,因发妻染病早亡,留下一个六岁大的儿子。一个大男人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照顾孩子,常力不从心,搞得身心疲惫。有人劝他,续一房,可解他心中的焦虑。
亡妻半年后,他果真续弦了姓张的寡妇,这寡妇人高马大,满脸的横肉,为人暴戾,就连她亲生儿子见了她,也如同老鼠见了猫。但操持起农活来,倒是一把好手,能顶的上一个男劳力。段林昆也正是看中了她这一点,才答应与她一起生活。张寡妇与其亡夫,也有一个儿子,才五岁多一点点。这样,一家四口,养牛种地,和和美美,虽手头有些拮据,但小日子过得还蛮幸福的。
三年后,两个儿子都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张寡妇心里却盘算着,只想让她亲生儿子读书。一是怕日后段林昆前妻的儿子,比自己的亲生儿子有出息。二是大儿子如果读书去了,谁上山放牛?谁来做家务?三是家里捉襟见肘的经济壮况,也负担不起两人的学费。但这些想法,特别是前面二个原因,又不便跟老公明讲。于是就起了歹心,施计要害死前妻的儿子,让亲生的儿子读书,日后好光耀门楣,自己晚年能享清福。
一天,段林昆要去很远的集市卖山货,以补贴家用。张寡妇估摸着,他这一来回没有十天半月回不了家。于是她趁此机会,施一毒计。段林昆前脚刚离开,她后脚就召集两儿,说要抢抓农时,叫他们即刻上山去种芝麻,一直要等到苗出土后才准回,否则要打断其一条腿,还不给饭吃。两孩子听后,内心极度恐慌。只见她把预先备好的一升芝麻分成两半,一半熟的,一半生的,两儿全然不知。熟的,她交给了丈夫的儿子;生的,她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还特意交待他俩绝不可以交换,更不可以歇息放在一起,以防错拿。
在雪峰山一带,一般庄稼人都会在离家较远的山上种植地搭建简易草房,可短期居住,既可以避免来回跑,也可以劳累时休息,还可以不至于被野兽袭击。张寡妇那天,还特意为兄弟俩备好了若干天的干粮和水,一再嘱咐他俩要结伴向山里走,到了简易屋,两人要相互照顾。
她家种芝麻的地方,离家足足有五里地。八九岁的孩子,特别是山里男孩,好玩、调皮,这是他们的天性。没有大人的约束,他俩更显得轻松而随意。当经过一条清澈的山涧时,不少的螃蟹在石头缝隙之间爬动,个大肥美,太诱人啦!如能抓些上来,火烤着吃,味道一定鲜美无比。于是哥俩会心一笑,这一笑他俩彻底忘记了张寡妇的交待,放下装有芝麻种子的竹篮,来到了涧边。一会儿,两人就抓到了十来只肥美大螃蟹。弟弟,先上岸,错拿了哥哥的竹篮。两人好似又提着自己竹篮朝目的地走,并播下了各自篮子里的芝麻种子。
晚上,哥俩就在茅草屋里休息。烤熟的螃蟹,香喷喷的,就着干粮吃,别说有多带劲了。五天后的傍晚,哥哥种的芝麻出苗了,弟弟种的还没出。而弟弟只好继续在此等候。当看到丈夫的儿子回家后,张寡妇就知道大事不妙,紧急召唤村里人来到种芝麻的地方。远远地就看见一只斑斓大虎在撕咬着她的儿子。村民们用鸟铳吓退老虎。走近一看,仅剩下半边脑袋和一条残缺的大腿根,还有破碎的衣服。
张寡妇顿时呼天抢地,号啕大哭,捶胸,追悔莫及。脸色已惨白,一声吾儿啊,便口吐鲜血,倒地身亡。瞬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村民们双眼紧闭,匍匐于地。再睁眼时,张寡妇已不见了,一只黑色的大鸟却立在她倒地的地方。村民甚感怪异,围了过去,谁也没曾想到,那鸟飞至就近的一枝,倒挂着,发出一声声凄厉的惨叫“我错了”,吓得村民拔腿就跑。直到现在,每当种植芝麻季节的傍晚,这种鸟就倒挂在枝上,扯着嗓子,发出悲伤的声音:“我的错,我的错,我的错,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