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教育随想(随笔)
昨天和同学聊天,谈及教育他说曾经有位兰州某学院老师,因工作关系认识,因为对脾气,曾经与他有一段紧密交往,殊料该老师退休两年后去逝。但该老师的一番话,至今还在脑海中回荡,可惜老同学已退休,无法践行该老师的感言。那位老师的感言是:中国的老师太吝啬了,总是严格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从来不会对孩子多给予一点儿赞扬。我深以为然,不仅仅是老师,父母家长亦是如此。同学转告的老师赠言不敢独享,现分享给大家,顺便也发表自己的一点儿感言。
今天回顾我们的从教生涯,确如其言。我们有一句口头禅,“成绩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我们的教育一直在纠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习上将错题纠正在纠错本上,一学期下来,错了很多,纠了很多,品性上有思想品德积分,多半是迟到和犯错扣分。对于学生的进步,除过突出的“好人好事”,对点点滴滴的进步鲜有记录。
我们的教育总是很苛刻,老师,学校为了及格率升学率,总是强化训练,干做熟能生巧的培训。对于孩子的突发奇想,缺乏引领,对于孩子犯错,遭遇失败时,缺令激励性的引领。有的老师,有的父母,虽然对学生,对子女,常常点赞激励,对点滴的进步,适时肯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自信。但是好多老师,好多父母,总是避免不了急躁情绪,对孩子偶尔的走神,偶尔的顶撞,大加斥责,甚至把过去好多年未说出口的旧事一股脑儿的倒了出来,让孩子瑟瑟发抖中真切感受到老师,父母在心底里对自己是失望透顶的。一学期一年的夸赞,经不住一场瓢泼大雨。希望的火苗被自己浇灭,尚不自知。这是老师和父母们的悲哀。
现在是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成人的世界,也是多元化的存在。何况接受新思想,新生活忒快的孩子。如今的孩子,长得可爱,穿上园服校服,个个如含苞待放的花朵,但是心性品质,却千差万别,甚至千奇百怪。如果还用老一套办法来教育,肯定会千挫百折。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说不准会弄出人间悲剧。
人与人并无本质的区别,人人都可以成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非也。由于所处人文环境不同和变化,人走上不同道路。同一个班级同学,同学时相差无几,但是各奔前程几十年后,人的身份,学识,命运,却有了明显的差别。
你不能成大才,不是你天性不足,而是你没有跟对人。关于女人的命运,有句古戏文对白,“跟个当官的,骑马坐轿子,跟个杀猪的,烧水灌肠子”,这当然是坐享其成,或损荣相依的例子,而不能说明人的发展。汉高祖刘邦的好几千手下成长史,就能很好的诠释这个理念。周勃是个编席匠,樊哙是个屠夫,夏侯婴是个马夫,灌婴是个小商贩,他们跟对了人,在反暴秦,建新朝的这个平台上,不断历练,一步一步走到了封相拜将的高位。
一个个贩夫走卒,终成为国家栋梁。这告诉我们,人的才能是是一步步历练出来的,如同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成为一株锦绣。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父母们,搭建好孩子们成长成才的平台,如泥土般呵护你的孩子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