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护花使者】又到端午粽飘香(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护花使者】又到端午粽飘香(散文)


作者:段引丽 布衣,36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71发表时间:2023-06-20 11:15:02
摘要: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母亲总算把粽子包完了。在期盼中等到了煮粽子,我等在厨房里,说是给母亲烧锅,实则是想第一个吃到粽子。从粽子刚下到锅里,两眼盯着煮粽子的大铁锅。围着锅边不离左右,闻着从锅盖缝里飘出来那清香醉人的粽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丁香】【护花使者】又到端午粽飘香(散文)  端午节又到了,很早就想写点关于端午节的文字。却懒于下笔,或者说不想触碰已经埋藏了很久的记忆。每到端午节,我总会想起远去天国的父母双亲。
   端午节因地域不同,习惯不同,所以端午节习俗的内容都存在着较多的差异。过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北方有吃粽子,戴香包,插艾叶等习俗。而南方有赛龙舟,赛龙舟已列为了国际体育赛事。
   记忆中的端午节与夏收、夏种联系在一起。即使再忙,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仪式是不可缺的。
   吃粽子,戴香包是端午节主要的传统习俗。而包粽子就要粽叶。家对面的沟里(温家沟)的河渠边有一片芦苇荡,每年端午节快到了,母亲喊上哥哥去采摘一些粽叶回来。我少不了跟着去乘混混,采粽叶也是有讲究的,叶片不能太老也不能太窄,太老没有韧性,太窄了也不好包。母亲哥哥忙着采粽叶,我在芦苇荡里藏猫猫,芦苇荡里是各种鸟类的栖息地,我们的到来惊吓了正在筑巢孵蛋的鸟儿,扑棱棱的飞出了窝,在芦苇荡的上空盘旋,好像在说:“别伤害我的蛋。”
   粽叶采摘好了,母亲哥哥肩扛手提粽叶往回赶,一路上还要连拉带拽调皮捣蛋的我。母亲将采回来的粽叶一张张再挑选一遍。还要将水烧开把粽叶放到热水锅里煮一遍,再捞出来放在盆里浸泡一天一夜。满满当当一盆翠生生的粽叶静静的躺在清水里,吃粽子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
   北方的粽子大多是纯糯米包的。会拌有蜜枣之类的食材。没有现在的粽子里有肉或者豆沙或其它一些丰富的高档食材。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端午节有粽子吃,已经是很不错了。
   母亲的手很巧,将两三平粽叶叠加在一起,然后将粽叶前端折成漏斗状,再将提前泡好的糯米用勺子舀进去,再把提前精挑细选出来洗干净的大枣放在糯米的中间。糯米装满后用多出部分的粽叶折封粽口,最后用撕成丝状的粽叶扎紧,有棱有角的三角形粽子就包好了。母亲还会包几个迷你型的粽子,小巧玲珑的粽子让人爱不释手。看着一个个包好的粽子,我不停的拨弄着粽子。母亲每包好一个粽子我便数一遍数;“一个、二个丶:三个、五个、八个、十个,我淘气的数着,并不停的念叨着,这个是娘的、这个是爸的、这个是姐姐的,这个是哥哥的,这个是我的,这个还是我的。”顺着数一遍,到过来再数一遍。
   在我反复的数数中。母亲边包粽子边给我讲屈原的故事,她老人家涛涛不绝,讲的有声有色,有时候我还插进去问上几句,"屈原为什么跳江,有啥想不开的。"逗的母亲不至笑了起来。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母亲总算把粽子包完了。在期盼中等到了煮粽子,我等在厨房里,说是给母亲烧锅,实则是想第一个吃到粽子。从粽子刚下到锅里,两眼盯着煮粽子的大铁锅。围着锅边不离左右,闻着从锅盖缝里飘出来那清香醉人的粽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粽子熟了,我迅速的掀起锅盖,顾不上烫手,在冒着热气的锅里捞起一只粽子,剥开粽叶,迫不急待的咬上一口,被烫得龇牙咧嘴,但那沁人心脾的粽香味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
   端午节戴香包,扎花绳还是孩子们的最爱的。母亲找出五色丝线,各色彩线搭配的恰到好处,不粗也不细,看似小小的花绳,既是技术也是眼力活,母亲和姐姐各拽住彩线的一端反方向宁,也叫搓“绳绳”,她们边搓边互相对比那个搓的好,那个匀称。母亲每搓好一条花绳,便拉起我的胳膊比划一下长短,然后给我的手腕和脚腕绑上花绳绳。端午节戴花绳用迷信的说法是夏天不会碰到“长虫"的(蛇)。
   母亲用小碎绸布或者花型好看的碎布片缝成各式各样的香包,有心型,有猴子,有柿子,有斧头。香包里的棉花上撒上香草,香包上再配上各色丝线,真是又香又好看。端午节的早上,我便东家出西家进去炫耀我的香包和兜里揣着未吃完的粽子。和小伙伴们比谁的香包好看谁的香包样式多。
   又逢端午节,最让人怀念的还是童年时光的端午节,最好吃最爱吃的还是母亲亲手包的粽子。
   虽然岁月匆匆,童年如烟,但母亲那一抹粽子的清香久久难忘,始终徜徉在记忆深处,童年时代的端午节,过的是母亲生活的趣味,和童年天真无邪的童趣。粽子里裹的不仅仅是糯米红枣,更有母亲的爱。母亲包的粽子里有家味道,有亲情有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
   回想过去吃粽子,那才是美味,货真价实的纯手工制作。如今各式各样的粽子五花八门,但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香味,多元化的工艺替代了纯手工制作,再高档的粽子也吃不出妈妈的味道。
   成家后,每年的端午节,我们也吃粽子,但是是买来的。五花八门的粽子非常丰富,自己动手的人少之又少。超市卖的应有尽有,不再为吃粽子劳心劳神,但再也吃不出童年“粽味“。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婆婆早早地买来了菜,肉,在端午节的早上婆婆让老公早早的去街上买些油糕(糖糕)。端午节的早上每个卖油糕的摊位上等着买油糕的人排成了长队。公公爹把割来的艾草,分别插在窗户和门框上。艾草避邪,驱蚊,寓意平安,健康。婆婆做几个精美小菜,公公爹和老公互相小饮两杯。边吃边聊着端午节关于农家人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和今年的收获。
   如今过端午节,超市里还是有街道手工制作的粽子,但价格略高,机器制作的便宜,各种花样的粽子应有尽有,五花八门,看的人眼花缭乱,不知买那种,当然手工粽子成了人们的抢手货。
   现在,我当了母亲,也成了当年母亲的角色,早早的为过端午节筹备。端午节该准备的东西一样不少,有粽子,糖糕,艾草,还会做几个小菜,一家人围坐一起。但怎么都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没有小时候的端午节隆重,也缺少了隆重感和幸福感,更缺少了儿时的快乐。
   过去的端午节,我常常做的菜和粽子,既没有婆婆做的菜可口,包的好看,虽然婆婆、公公、老公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也有一种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乐趣。只是为了过节而过节。
   如今的端午节,过的是一种对童年回忆,找寻不回的亲情,吃的是粽子里蕴藏的岁月沧桑,五月的端午节,曾经的童年,曾经的美好,曾经那点点滴滴稀稀疏疏让人怀念的旧时光。
         
    (原创首发)  

共 23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如今的端午节,过的是一种对童年回忆,找寻不回的亲情,吃的是粽子里蕴藏的岁月沧桑,五月的端午节,曾经的童年,曾经的美好,曾经那点点滴滴稀稀疏疏让人怀念的旧时光。”遥思端午情,不负少年志。在端午将至时节,读作者讲述端午的习俗,更多的是儿时和长大后一段时间过端午的生活细节。而这种细节的叙述,饱含了对去了“天国”的父母双亲的深深的思念。百善孝为先,这种情怀、这种延续,会在读着的心里树立起一座丰碑。好文,值得推荐!感谢投稿丁香,期待作者更多的好文美文上架丁香!【丁香编辑:金刚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刚指        2023-06-20 11:18:13
  遥思端午情,不负少年志。对端午的怀念,就是对去了“天国”父母深深的思念。百善孝为先,这种情怀、这种延续,会在读着的心里竖起一座丰碑!
2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06-20 12:53:17
  父亲节刚过,迎来端午节。段引丽老师送来节日礼物:一篇满怀感恩的美文。文章情意绵绵,令人感动。文字细腻,语言优美,“虽然岁月匆匆,童年如烟,但母亲那一抹粽子的清香久久难忘,始终徜徉在记忆深处”,文中对父母亲的爱戴及思念,溢于言表。谢谢老师投稿丁香,期待您的新作!敬茶问好,端午节安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06-20 12:56:28
  感谢金刚指老师倾情编辑,读文认真,编按精彩到位,提纲挈领,为读者以很好的引导作用。辛苦了!敬茶问好,祝端午节安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楼        文友:闰土        2023-06-20 20:04:20
  作者用娴熟的文笔,写了端午节,写了儿时的欢乐,更写了母亲做粽子的点点滴滴,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母亲包粽子,自己一二三的数数儿,分粽子。天真无邪的她,简直是个捣蛋的东西,细腻、感人。
5 楼        文友:闰土        2023-06-20 20:09:21
  文章语言朴实耐读,情感真挚,画面感极强,作者紧紧地围绕粽子开展论述,并且挖掘的很深、很透彻,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现在,自己当了母亲,更继承了当年母亲做粽子的传统。好文。
6 楼        文友:闰土        2023-06-20 20:11:58
  谢谢金刚指老师的倾情编辑,初来乍到,编辑的还挺不错的,挖掘出了文章的内涵,给读者起到了引导作用。编按也写的有声有色,继续努力,加油。
7 楼        文友:为文学打工        2023-06-20 21:26:13
  粽情飘香,端午节深含浓浓的情感!有对龙的敬仰之情,也有对爱国诗人屈原以及亲人的怀念之情。
8 楼        文友:巧眉        2023-06-24 13:22:34
  作者写出端午节的过程,值得回味的童年,到了如今,同样的东西,没有那时的情景。好文值得品读。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3-06-26 22:17:42
  芦苇荡里故事多,
   端午粽香亲情浓。
   饱蘸笔墨书一段,
   众人划舟瞬间龙。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