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护花使者】又到端午粽飘香(散文)
端午节又到了,很早就想写点关于端午节的文字。却懒于下笔,或者说不想触碰已经埋藏了很久的记忆。每到端午节,我总会想起远去天国的父母双亲。
端午节因地域不同,习惯不同,所以端午节习俗的内容都存在着较多的差异。过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北方有吃粽子,戴香包,插艾叶等习俗。而南方有赛龙舟,赛龙舟已列为了国际体育赛事。
记忆中的端午节与夏收、夏种联系在一起。即使再忙,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仪式是不可缺的。
吃粽子,戴香包是端午节主要的传统习俗。而包粽子就要粽叶。家对面的沟里(温家沟)的河渠边有一片芦苇荡,每年端午节快到了,母亲喊上哥哥去采摘一些粽叶回来。我少不了跟着去乘混混,采粽叶也是有讲究的,叶片不能太老也不能太窄,太老没有韧性,太窄了也不好包。母亲哥哥忙着采粽叶,我在芦苇荡里藏猫猫,芦苇荡里是各种鸟类的栖息地,我们的到来惊吓了正在筑巢孵蛋的鸟儿,扑棱棱的飞出了窝,在芦苇荡的上空盘旋,好像在说:“别伤害我的蛋。”
粽叶采摘好了,母亲哥哥肩扛手提粽叶往回赶,一路上还要连拉带拽调皮捣蛋的我。母亲将采回来的粽叶一张张再挑选一遍。还要将水烧开把粽叶放到热水锅里煮一遍,再捞出来放在盆里浸泡一天一夜。满满当当一盆翠生生的粽叶静静的躺在清水里,吃粽子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
北方的粽子大多是纯糯米包的。会拌有蜜枣之类的食材。没有现在的粽子里有肉或者豆沙或其它一些丰富的高档食材。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端午节有粽子吃,已经是很不错了。
母亲的手很巧,将两三平粽叶叠加在一起,然后将粽叶前端折成漏斗状,再将提前泡好的糯米用勺子舀进去,再把提前精挑细选出来洗干净的大枣放在糯米的中间。糯米装满后用多出部分的粽叶折封粽口,最后用撕成丝状的粽叶扎紧,有棱有角的三角形粽子就包好了。母亲还会包几个迷你型的粽子,小巧玲珑的粽子让人爱不释手。看着一个个包好的粽子,我不停的拨弄着粽子。母亲每包好一个粽子我便数一遍数;“一个、二个丶:三个、五个、八个、十个,我淘气的数着,并不停的念叨着,这个是娘的、这个是爸的、这个是姐姐的,这个是哥哥的,这个是我的,这个还是我的。”顺着数一遍,到过来再数一遍。
在我反复的数数中。母亲边包粽子边给我讲屈原的故事,她老人家涛涛不绝,讲的有声有色,有时候我还插进去问上几句,"屈原为什么跳江,有啥想不开的。"逗的母亲不至笑了起来。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母亲总算把粽子包完了。在期盼中等到了煮粽子,我等在厨房里,说是给母亲烧锅,实则是想第一个吃到粽子。从粽子刚下到锅里,两眼盯着煮粽子的大铁锅。围着锅边不离左右,闻着从锅盖缝里飘出来那清香醉人的粽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粽子熟了,我迅速的掀起锅盖,顾不上烫手,在冒着热气的锅里捞起一只粽子,剥开粽叶,迫不急待的咬上一口,被烫得龇牙咧嘴,但那沁人心脾的粽香味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
端午节戴香包,扎花绳还是孩子们的最爱的。母亲找出五色丝线,各色彩线搭配的恰到好处,不粗也不细,看似小小的花绳,既是技术也是眼力活,母亲和姐姐各拽住彩线的一端反方向宁,也叫搓“绳绳”,她们边搓边互相对比那个搓的好,那个匀称。母亲每搓好一条花绳,便拉起我的胳膊比划一下长短,然后给我的手腕和脚腕绑上花绳绳。端午节戴花绳用迷信的说法是夏天不会碰到“长虫"的(蛇)。
母亲用小碎绸布或者花型好看的碎布片缝成各式各样的香包,有心型,有猴子,有柿子,有斧头。香包里的棉花上撒上香草,香包上再配上各色丝线,真是又香又好看。端午节的早上,我便东家出西家进去炫耀我的香包和兜里揣着未吃完的粽子。和小伙伴们比谁的香包好看谁的香包样式多。
又逢端午节,最让人怀念的还是童年时光的端午节,最好吃最爱吃的还是母亲亲手包的粽子。
虽然岁月匆匆,童年如烟,但母亲那一抹粽子的清香久久难忘,始终徜徉在记忆深处,童年时代的端午节,过的是母亲生活的趣味,和童年天真无邪的童趣。粽子里裹的不仅仅是糯米红枣,更有母亲的爱。母亲包的粽子里有家味道,有亲情有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
回想过去吃粽子,那才是美味,货真价实的纯手工制作。如今各式各样的粽子五花八门,但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香味,多元化的工艺替代了纯手工制作,再高档的粽子也吃不出妈妈的味道。
成家后,每年的端午节,我们也吃粽子,但是是买来的。五花八门的粽子非常丰富,自己动手的人少之又少。超市卖的应有尽有,不再为吃粽子劳心劳神,但再也吃不出童年“粽味“。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婆婆早早地买来了菜,肉,在端午节的早上婆婆让老公早早的去街上买些油糕(糖糕)。端午节的早上每个卖油糕的摊位上等着买油糕的人排成了长队。公公爹把割来的艾草,分别插在窗户和门框上。艾草避邪,驱蚊,寓意平安,健康。婆婆做几个精美小菜,公公爹和老公互相小饮两杯。边吃边聊着端午节关于农家人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和今年的收获。
如今过端午节,超市里还是有街道手工制作的粽子,但价格略高,机器制作的便宜,各种花样的粽子应有尽有,五花八门,看的人眼花缭乱,不知买那种,当然手工粽子成了人们的抢手货。
现在,我当了母亲,也成了当年母亲的角色,早早的为过端午节筹备。端午节该准备的东西一样不少,有粽子,糖糕,艾草,还会做几个小菜,一家人围坐一起。但怎么都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没有小时候的端午节隆重,也缺少了隆重感和幸福感,更缺少了儿时的快乐。
过去的端午节,我常常做的菜和粽子,既没有婆婆做的菜可口,包的好看,虽然婆婆、公公、老公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也有一种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乐趣。只是为了过节而过节。
如今的端午节,过的是一种对童年回忆,找寻不回的亲情,吃的是粽子里蕴藏的岁月沧桑,五月的端午节,曾经的童年,曾经的美好,曾经那点点滴滴稀稀疏疏让人怀念的旧时光。
(原创首发)
端午粽香亲情浓。
饱蘸笔墨书一段,
众人划舟瞬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