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乐亭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乐亭】说说韩信(随笔)

编辑推荐 【乐亭】说说韩信(随笔) ——读书札记


作者:黄金山 进士,8784.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6发表时间:2023-06-21 09:07:58
摘要:韩信,江苏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苏轼评价韩信说:“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这个评价可见苏轼对韩信还是很赞赏的。

韩信,江苏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苏轼评价韩信说:“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这个评价可见苏轼对韩信还是很赞赏的。
   韩信早年家贫,身为平民却性格放纵又不拘礼节。因此老是不被推选为官,韩信又不会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因此韩信就常常在别人家里讨饭吃。讨饭吃就要看人脸色,韩信全部在乎。因为他的心里蕴藏着一颗伟大志向,为了实现这个“志向”就必须忍耐。讨饭吃就是为了活命,能活命才能实现“志向”,因此韩信就形成自己独有的性格。
   韩信独有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的能“忍”。当时韩信家乡的南昌亭长嫌弃他,戏弄他,他忍了;韩信曾经多次到南昌亭亭长家吃闲饭,一连吃了两个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明白他们的用意。就一句话不说,忍着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没有饭吃,就在护城河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河里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团给韩信吃。一连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弄得韩信很是难堪,但是韩信忍住了,没有发脾气!
   淮阴大街上有个年轻人屠户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还喜欢佩带刀剑,其实就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韩信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心里好不火气,但是他仔细地打量了屠户一番,就忍住气,低下身趴在地上,从屠户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其实韩信的“忍”,并不等于“怕”!有志英雄很屈能伸!
   韩信就是这样的“忍”着,寻找自己发迹的时机。不久他的母亲去世,韩信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了一片又高又宽敞的坟地来埋葬了母亲。他说:我要让那母亲的坟地四周住上一万家。这一点可见韩信其“志”不小。
   韩信独有的性格其次表现在他的“不合群”。事实上韩信也没有“群”可以合。贵族他攀不上;流氓又搞不来,一般人他又看不上,于是就只好独自沉思。沉思什么,沉思自己的“大志”如何实现。因此他不去同那些无赖的军士们一起喝酒,谈女人,讲荤话故事;韩信有自己的所想所思,所以他一出山,就有良策向项羽献出,与刘邦一谈话就使得刘邦心服口服,可见韩信就是一个人在思考他的谋略。韩信是属于“琢磨事”的人,而不是“琢磨人”的人。琢磨事的人总是有点呆气,也总有些孤僻,不合群就不大讨人喜欢,尤其是不讨那些整天见面一支烟,开口一杯茶,举手三杯酒的那些人喜欢,也不讨那些成天嬉皮笑脸胡说八道的人喜欢。所以韩信最先投奔项羽,项羽一点不重用他,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也不予采纳。后来刘邦入蜀,韩信离楚归汉,依然不被人所知。直到夏侯婴觉得此人相貌威武,言语不同凡响,于是进言刘邦,但是刘邦也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刘邦后来重用韩信,只是出于政治需要。韩信伸手要做大将军,刘邦答应了他,但是心里还是不快,很有点不喜欢他。其实没有那个领导会真心喜欢这种狂傲的部下。无论韩信有多少真才实学,也不会有领导会愿意被下属要挟敲一竹杠。即使他立下多大功劳,领导都总是会记着防他一手的。只不过刘邦为了自己的“大业”也是忍着的,一旦到了刘邦忍无可忍的时候,对你这个“功臣”也是要开杀戒的。这就为后来的韩信埋伏下悲剧。
   萧何十分赏识韩信,把他从逃跑的队伍里追回来,还及时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择日拜韩信做了大将军。韩信这时才华大展,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提出举兵东向,可夺三秦。的战略,刘邦采纳这一建议,很快占取关中。接着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触卓越的军事才能。先平定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接韩信又北上降服燕国。韩信又被刘邦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在潍水全歼龙且援齐的二十万楚军。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迫使项羽自刎乌江。为刘邦的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不管你有多大的功劳,只要你对我能构成威胁,我就要制服你。刘邦终久是要杀死韩信的。
   但是,韩信却有做人的基本良心,珍惜刘邦给他的机会,心里有了妇人之仁。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与楚联合反汉,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正是这个“妇人之仁”,导致韩信受到了惩罚。消灭项羽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回到家乡,也算是衣锦还乡,受到家乡人的看好。
   韩信对刘邦有忠心,对过去对他有恩的人也有回报,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这些都是韩信应该做的。
   但是韩信却做了一件很对不起朋友的事。那就是对朋友不义。项羽兵败后,项羽的将领钟离眛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对钟离眛又恨又怕,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韩信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保护钟离眛或者捉拿钟离眛都是很容易的事。有人向刘邦告密说:韩信收留钟离眛谋反,但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就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刘邦将到楚国,韩信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眛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眛商议,钟离眛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你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眛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眛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罪人械具。回到洛阳。韩信杀死钟离眛这件事做得不好,一是失去朋友大义,道德上输了,二是向刘邦讨好,说明心中有鬼,心理上也输了,三是主动屈膝,战术上也输了。有此三输,韩信就只有等着受罚。但是要直接杀死功臣,刘邦还是有点不好直接出手,就赦免了韩信的死罪,改封他为淮阴侯,韩信由此日益怨恨,有谋士蒯通暗中劝韩信早点造反,可是韩信又一时没有做下决断,认为还欠准备。
   陈豨是韩信好友,被刘邦任命为巨鹿郡守,陈豨去向韩信辞行。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我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将军吩咐!”韩信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不料事情泄露,吕后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乘群臣都来祝贺之时。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里被吕后杀掉了。吕后还诛杀了韩信三族。韩信临死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人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刘邦评价他说:"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萧何也称誉韩信为"国士无双",但是韩信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但是韩信有知人知明,却无自知之明,虽有成功,但是最终失败!悲夫,此一说。
   2023年6月21日卧薪斋原创首发
  

共 39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人读历史,自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依据史实发自己的看法,很有味有创建,也可预防脑痴呆。读史书,论人事,一大乐也!本文论说了韩信一生,评价了韩信的军事才华和人物性格,也说了韩信的悲惨结局,发人深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真的值得人们好好思量。文中说“韩信有知人知明,却无自知之明,虽有成功,但是最终失败!”不知评介如何,和大家交流学习!推荐欣赏!【编辑:野山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6-21 09:08:48
  老人读历史,自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依据史实发自己的看法,很有味有创建,也可预防脑痴呆。读史书,论人事,一大乐也!
回复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6-21 09:13:53
  读书札记,也是一种休闲方式!韩信是个独特的历史人物!
2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6-21 09:09:22
  本文论说了韩信一生,评价了韩信的军事才华和人物性格,也说了韩信的悲惨结局,发人深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真的值得人们好好思量。】
回复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6-21 09:13:02
  谢谢编辑老师编辑推出!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6-21 09:12:13
  谢谢编辑老师编辑推出!读书札记,也是一种休闲方式!韩信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6-21 15:56:33
  我等一众,之前或许听闻过“胯下之辱”“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典故,今得大师读书札记,可知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的其人来路、军事才干、卓越功勋、性格特点以及悲惨结局之人生,都能在经典随笔中晓明。大师认为,韩信虽有知人之功,却无知己之明。
   这是给我们读者提出了一个重要考题:君识得江山,可知己一二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来容易作起难啊!这可能是当下人的通病,当然也包括闲客我自己。故修身修心,首先得每日自省观照好自己的内心!感恩大师教诲呢!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6-21 16:28:54
  先生说得好,人就是要修身修心,首先得每日自省观照好自己的内心!韩信自以为自己很有本事,有策略,有大功,加上又有妇人心肠,不听朋友劝说,还出卖朋友,没有很好的反思自己,所以最后死的很惨!近来读一点历史,写点心得,做点笔记,也算是修心修身,我的闭关修炼已经三年半了,还是很好的!谢谢先生支持!祝福!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6-22 10:19:37
  七绝自嘲5
   春月秋花几度酸,诗文日写乐温寒。
   不求墨水化银汁,单爱斜阳不脑残。
5 楼        文友:鲁芒        2023-06-21 16:34:35
  黄老于古稀之年,日写一篇至二篇长文,这样的速度,一方面决定于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熟悉,另一方面决定于他写文章的功力和巨大的爱好。佩服!作者对韩信之死的分析是正确的。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功高盖主,自古是做臣子的一大忌。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6-21 16:53:32
  谢谢老先生精点高评,性格决定命运,韩信悲剧注定,人贵修心,我地近来雨大,每天学习一下,写点小文当修炼,充实余生生活,比那些光打牌游荡的好一些。再谢老先生支持,吉祥安好。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6-21 16:53:41
  谢谢老先生精点高评,性格决定命运,韩信悲剧注定,人贵修心,我地近来雨大,每天学习一下,写点小文当修炼,充实余生生活,比那些光打牌游荡的好一些。再谢老先生支持,吉祥安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