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香】外婆与京剧(随笔)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这是京剧《苏三起解》著名的唱段,剧中行云流水、铿锵起伏、带着磁性的声韵的唱腔,犹如灌制而成的一张老唱片,在我的心盘上不停地转动着,长大后这京剧优美的旋律时时在我脑海中回旋,让人心驰神往,欲罢不能。京剧《苏三起解》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美丽善良、知书达礼的苏三,一个有情有义的苏三,一个沉着冷静、外柔内刚的苏三,一个本应无比幸福却又受尽磨难的苏三……《苏三起解》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京剧艺术珍品。
外婆什么时候喜欢上京剧的,我想是她在给人当丫环的时候开始的吧?外婆父母原有朝庭的奉禄,因为民国成立,外婆父母没有了经济来源,随着父母先后离世,剩下了兄妹俩相依为命,外婆哥哥靠拉黄包车为生,哥哥怕外婆跟着他会饿死,外婆6岁那年就被哥哥送给大户人家当梳头丫环,好在东家老婆对外婆不薄,她经常带着外婆去戏院听戏。从此,外婆就喜欢上了京剧。
在我儿时朦胧的记忆里,我由外婆带着,因为那时我父母都在军营,平时工作很忙,无暇照顾我,所以年幼的我主要靠外婆带着。外婆喜欢看京剧,无论是白天下午场,还是晚上场,每次外婆背着我到剧场看戏。这时的票价就不便宜,一场一元钱,要知道那时人们普遍工资都不高,只有几十元钱,一元钱就是一家人一天的伙食了,不会有人花这个钱看戏,只有京剧铁杆粉丝才会愿意花这个钱。
外婆很会买戏票,外婆看戏很少买便宜的坐位戏票,基本都是前五排中间,演员的表情看的很清楚,唱腔也听的真切,在外婆的耳濡目染下,京剧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深深的种子,我也喜欢上了京剧。
自从我们家搬到台州海门后,外婆很少去看戏了,不是海门没有剧院,而是无戏可看,这些封、资、修的作品被赶出了舞台,人们很少能看到古装戏了。记得外婆最后一次在海门听戏是台京剧折子戏,外婆只买到楼上一楼旁边的位置。只要音乐响起,外婆就全神贯注,有滋有味地听着京剧,淘醉在其中。从这以后,外婆再也没有踏进剧院一步,没能熬到改革开放的这一天,人们重新能看到、听到京剧了。
我上小学了,母亲知道外婆喜欢听京剧,现在无戏可看,怕外婆呆在家会感到寂寞,就想办法搞到了一张“收音机”票子把一台“收音机”带回了家。从此,外婆就把这台“收音机”视为宝贝,她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与这个“收音机”为伴。每当她收听收音机的时候,先是悄悄地关上大门,然后,将声音调到最低档,耳朵贴在喇叭的发音处,如醉如痴地听戏。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外婆将右手的拇指按在收音机上沿那个圆形的、钮扣般大的黑色旋轮上,轻轻地向前推了推,于是收音机里就传出了京剧声,外婆如醉如痴地趴在收音机旁,听着收音机传出的京剧声,我正在诧异现在电台早就不播送京剧了,这京剧是从哪来的?外婆让我不要告诉任何人,她在收听京剧,对任何人都要保守秘密,包括爸妈,我答应了外婆替她保守秘密。多少年以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外婆要我保密是有她的道理的。
1966年我们家又搬了,离开了沿海城镇搬到了绍兴,外婆再也收听不到京剧了,偶尔外婆高兴的时候自己会哼上一段京剧,她不敢大声唱,只是小心翼翼哼上一段,自我陶醉在京剧中,仿佛才子佳人就在她的眼前表演,直到外婆去世,再也没看到她心心念念的传统京剧,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六十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外婆已成了故人,虽然她看不到今天我们日新月异的变化,戏曲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传统京剧又回到了舞台,各种名角和流派精彩纷呈,可惜外婆再也观看不到了,但她还是享受到了解放放后的幸福生活。现在我们听到国粹京剧,也让我经常想起与外婆看戏的日子……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