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即墨古城之新宠(散文)

精品 【东篱】即墨古城之新宠(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3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61发表时间:2023-06-26 07:15:11
摘要:即墨,不是一个黑色的古城符号,她是五颜六色的,游览即墨古城,我没有一味地跟着那些青砖黛瓦说话,在古城里的“西门里大街”磨蹭了一个小时,看到了即墨人的“新宠”——精美的即墨食品,不俗的乡俗物件。古城里,我可以带回的是这些,我要宠着。

【东篱】即墨古城之新宠(散文)
   且不说,即墨古城建在春秋当年“田单破燕”的原址,让人一下子眼前浮现出野牛助燃,火烧燕营的厮杀场面;就是眼前圈起半座即墨城的古城墙,青砖染古色,箭楼鸣飞镝,怀古之情顿生,心念古远,吸一口是苍凉悲怆之气,握一把是岁月的尘埃,简直可以攥出水来。这还不是当代即墨人刻意要推给你的即墨印象。
   怎样才能读懂这座古城呢?
   老旧的屋舍,如果袅袅升起一缕炊烟,那是怎样的温度?一处处古井,井栏井台被绿米般的青苔铺满,那是怎样的情感之色?或许即墨人有了这样的思考,于是就给这座古城添加上了现代的烟火气,逡巡流连于特产店铺、走廊、展示舞台,起初我认为,他们是把新宠送进去,让古城拥抱着,设计大胆而新颖;再想想,原来是让古城有了清新的呼吸。有古玩,相对于古城,是古城的老宠儿;有新鲜玩意,是古城的不枯的根须,滋养着千年之木。如果把古城看作是即墨人的特产博物馆,也并非正确,我觉得古城在不断滋生着即墨的新文化。
   宠,可能对任何东西都不是很好的情感方式,总怕惯坏了,而对于特产文化,只有“宠”着,才会对得起前世,才会告慰今生。
   于是古城在东城“潮海”门的右侧,环半城为即墨特产留下了生存空间。城墙护佑,青砖砌墙,黛瓦覆顶,馆铺栉比,产自即墨之物琳琅满门,耀眼货架,在古时空里发现这些,不会惊讶,只会生出鲜活的感觉,即使不是即墨人,也会被乡愁拉近,和即墨这座古城产生高度的认同感。是集市的铺排,却又有着很高的规格。
  
   二
   首推“即墨老酒”。木制的二层阁楼,淡褐色的木质,仿若老酒的颜色,“中华老字号”的匾额眉清目秀般闪着迷人的眼,用不着记住品牌字,“即墨”就是牌子,古老得醉了人心。
   天下老酒,可以与即墨媲美的只有绍兴。绍兴黄酒、即墨老酒,酒香南北,再无敢称“老”说“黄”的了。绍兴黄酒,造就的是数代酿酒大师,创造的是“女儿红”的雅名。而即墨老酒,酿制工艺也非常精湛,还与我还有着一段缘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求学于烟台,有即墨同学王志水,闲暇时我们要捧出自己家乡的最负盛名的东西,我总输他一截,那时,我认识了即墨纳底布鞋和即墨老酒,志水同学慰我痴恋之情,第一年寒假便带给我一双老布鞋。即墨老酒,更成了我们毕业前夕最温暖的记忆。
   犹记得,志水带来即墨老酒,我带的是晒地瓜干,很多同学都拿出家乡的特产。把教室的课桌拉开,零食和即墨老酒摆上课桌,舞蹈和歌声,老酒和瓜干,成为1979年寒假前联欢的旋律。吃饭的饭钵是酒杯,老酒在炉火上沸腾后注入,每人一口,尽管没有放入生姜,酒味单纯,却被这“轮酒”的场面弄醉了。双手捧碗,唯恐溢出点滴。还记得,那时买一瓶即墨老酒必须由医生开处方才可得,我不知志水是怎样辗转得来的。我和志水约定,有机会相聚即墨,就以老酒互酬。时光荏苒,这份承诺,沉在心底40余年,终于,我来古城寻老酒之香。不巧的是志水去往外地,一阵抱憾,我们只能隔空举杯。我站在“即墨老酒”坊前,撩拨着酒香,试图通过手机微信屏幕传递给志水。志水说,酒老了,人也老了,总是错过……其实,这种伤感,真需要一杯老酒醉一场。即墨啊,你总是不经意地就勾起了我的怀旧之情。无论多远,不管多少年,可以勾起一个人往事,就是最有温度的,能找到记忆的线索,就能复原曾经的故事,也应该算作是时代给与我们的一份惊喜吧。能够点燃生活的,不一定是巨大的火把,一杯老酒,透着温度,勾起既往啊。
   曾驻在此处的古人,面对的是兵戈火戟,即使饮酒,也是壮行,而今,都成为饮酒谈资了。
   早就不敢喝酒了,但此时我沉寂多年的酒瘾来了,不可挡住,不是诱惑,而是唯老酒可安放那份情怀。中午就在这里,吆喝一瓶即墨老酒,几个特色小吃。酒香弥漫,虽未饮酒,还是挡不住诱惑,用舌尖轻呡几下,满身沾满了老酒的馨香。是在古城留下一段“老酒记忆”,还是为了缅怀曾经?我说不清了。看看店主,忙着给客人递酒,她一年四季都被老酒醉着,多么幸福!
   我未喝酒也醉,独钟老酒,不能不醉;店主守着一爿古城酒庄,醉在酒香古韵里;那些慕老酒而来的饮者,启瓶时就醉了,一闻再闻;饮酒必以古城各色春秋轶事为下酒菜,为三千年的即墨而沉醉。画家吴作人莅临古城只留下“不醉不归”四个字,当然是因为古城景色醉人,我宁愿拿来写真,给即墨老酒再合适不过。
   想起志水那时跟我炫耀的即墨老酒的“六必”。传统的说法是“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煁炽必洁,火剂必得”,记得当时,志水说出这一套,我很吃惊,于是给了他一个“王六必”的别号,至今记忆清晰。每当做事,我便想起这个“六必”,尤其是最末一“必”,本是讲蒸米的火候必须调剂适度,蒸出的米熟而不糊,红棕发亮,温控升降合适,散热均匀有度,恰到好处这是酿酒的火剂把握之度。我加以发挥,凡做事说话,要讲究火候,古人说,“话虽来到口边,三思更好”,适时表达,方得好处。深厚的即墨文化,给了我为人处事最精粹的启迪。一瓶酒,只闻其香,未必是真懂得酒味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酒之外也,亦在酒之中。
  
   三
   我被“葛村榼子”的门面吸引住了脚步。以杏木为料,雕刻的四字放在了“榼子”中心,分别是方型祥云榼子、圆形月饼榼子、寿桃形状的榼子、梅花图形榼子。葛村榼子已被列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市十大旅游纪念品。我觉得沿街摆摊卖的榼子大小不足了。我要用它来重回童年吃“烙花”(榼子倒出烙熟的面食)的情境。尤其端午节将临,我们那一带除包粽子,还要烙花,今年的节日,用上“葛村榼子”,让记忆换新,想必吃起来滋味都不一样。若不是镶嵌在牌楼的门楣上,我真想垫脚摘下一只。我知道,这个想法很不合适。我自小就喜欢“榼子”,在我们当地,叫“花模”,这个称谓理解起来可能更直观,而即墨人的说法,叫起来感觉更铿锵,仿佛面团被倒出的声音都在这个“榼”(读Ka)字里。古城的“葛村榼子”还给我带来一个想法——烙十四枚花馍,用彩线穿起,快递给在济南的外孙,不久就是他的生日。一路摊点,摆着各式花样的榼子,挑花了眼啊,我只能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图像来选择。锦麟上岸、宝葫芦、金牛怒吼、金鸡鸣晨、游龙、寿桃、福禄寿……憨态可哂,赛过动画,刀工精湛,做工精细,纹络入微,模样惟肖。我选了三个,要把我喜欢的图案全都拿走。不贵!这哪里是带点纪念品,简直是一场采购,不过,我的身份还是一个乡愁慰藉者。
   走进店里,墙壁上挂满了制作榼子的工具。其下标注的名字就像一个个形容词,让我觉得那才是文化瑰宝的陈列——木墩、木槌、铁凿,平凿、抢凿、起凿、钻凿、站凿、鱼头凿、鱼眼凿、鱼鳞凿……不是言之凿凿,我仿佛听到了非遗传承人持凿雕木的铿锵之音,铮铮有声,震耳不绝。其工艺更是繁复,包括摸墩、割板、晾晒、画样、排料、气蒸、刨平、拉荒、雕纹、磨光等。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生活本身,这是非遗人的精彩,更是即墨古城的传奇。时光在流逝,木匠也是锐减,雕木成模的手艺在衰微,总有人在守住一爿店铺,一门工艺,等着自己的生意。他们将民间所爱雕刻成精致的艺术品,粗糙的手,不俗的眼光;原始的图像,提炼出诗意。化一块粗木为神奇,古朴而妖娆,即墨古城懂得他们的价值,于是宠着他们,或许,这是他们最终的落脚,我有幸目睹,叹息一声,我还是给了喝彩。我给与他们怎样的崇拜和珍惜呢?在美食丰盈的今天,我愿回家,洗净榼子,揉面入模,拓出各种立体的图画,拉过电饼铛,看着烙花泛黄,闻着面香。很多纪念品拿回来只能做摆件观赏,而葛村榼子,既是与众不同的摆件,也可以让拥有者再造一件艺术品。生活的艺术化原来如此。
   早被鼓喧金鸣的声音诱引而去。在那座“妙演人天”的戏楼前,“即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黄河大集”正如火如荼,这是大集的第二日,舞台上一男一女手持一榼子在说唱,我问摆在剧场的即墨特产摊主是什么戏,打扰了他,他只说“榼子戏”。我并不觉得自己被冷落。为什么那些风情表演会使人疲倦呢?风情也有奇崛的情节,为何并不吸引人呢?也许,风情的东西并不能触及人的心灵,只是皮毛的东西,也就没有了震撼力。即使是一件“葛村榼子”,演绎的剧目也与风情有关,但风情来自民间,带着即墨的古韵,贴近即墨人的生活,演出的剧目就走心入耳。他们的舞台上,也有才子佳人,但都出自即墨,和他们的文化遗产有关。艺术和生活一样,都是朴素的,朴素才生出华美。没有阅历的轻佻的风情,如同没有经过严格的加工发酵的酒,少了像即墨老酒的韵味醇味,就会让人觉得寡淡少味了,看来,风情源自民间,就有了沧桑,就有了那么入迷入情的神态啊。被我一问打乱了轻击桌面的手势,又复原了。哦,我理解了,那位摆摊的摊主,是在宠着自己的文化,他的灵魂被一件民俗之物勾去了。我也宠着,手里捧着葛村榼子,轻敲着唱词的节奏。
   游目舞台,戏楼的匾额上浮雕四字——勿作戏观。真是别出心裁啊,原来我看作是一出戏,误解了即墨古城艺术。他们在这里是演绎或者是复活生活。有一颗宠爱生活的心,什么都可以搬上舞台,这不是看戏,而是融入生活。
  
   四
   即墨曾经的历史创造了太多的古文化,田单的火牛阵破燕,田横五百壮士殉节,众多“即墨大夫”的传奇,都已经尘封于这座古城,新时代总要创造并留下古城新韵,于是即墨人就把他们曾经创造的生态文化搬进来,爱着,宠着,其价值,在他们眼中可与曾经比肩媲美。
   金口芹菜、玉芽芹菜、海堤村芹菜、灵山韭菜、瑞湾紫蒜、即墨地瓜、白庙芋头、鳌山绿茶……我一家一家地串门,仿佛走进绿色的田野,这是一个追求原生态的时代,无需什么文字记载,每一个招牌都响当当。即墨的山水,可以让我们纵情观赏,即墨的水土滋养了太多的特产美食。即墨人不去言表怎么爱,怎么宠,那些匾额,就是宠爱的眼睛,那些名称就是他们喜欢的乳名雅号。
   窝洛子缸、即墨麻片、障村豆腐、田横卷煎、谷本鲜粥……听听,这些名字就带着一种古来的韵味,顾不得探究这些名称里的美食滋味,看看那些围绕每一个品牌争相购买的食客,便知即墨美食是多么受宠,件件都上热搜,不怕转向,在古城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这些曾经的美食,依然宠着前来的人。
   田横石砚、官庄筛子、即墨镶边、虎头鞋帽……每一件,沾着古色,带着村野的质朴。文化的自信,必须有载体,即墨是一个沉稳的古文化民俗文化的博大载体,从那些摊主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的从容和自信,不必吆喝,每一件都吸引眼球。所谓的“精品生活”,如果仅仅停留在高楼别墅的层次上,还不够,应该有更为丰盈的文化色彩。即墨不负“精品”。
   特产,总是带着乡愁。“又食武昌鱼”可以入词,“桃花流水鳜鱼肥”可以令人生津。即墨特产,不胜其数,即墨人注满了他们的乡愁,我带回几件,再染上我的如痴恋古玩般的心意,真个是不虚此行,即墨厚我啊。
   有一个特别的感触。于当下,复旧之风盛行,而即墨古城的复原有着不一样的新情怀。在争相仿古的今天,即墨人“不薄古人”,把古文化放进五里古城珍藏着;为了追求新生活,他们推崇当下的即墨风物和工艺品,更“不薄今人”。
  
   五
   一生必去一座城,应该就是说的即墨吧?即墨是春秋文化的仅存,鹤山培育了即墨的山水特产,古今对接,还有那座城可以这样丰盈连绵千载传神呢?
   即墨创造了曾经的兵戈铁马文化,处在当下的历史关头,又以无比鲜活的特产,展现这座古城不老的魅力。有的国家和民族,则是从热兵器对接冷兵器,甚至以核武器提升着他们的威慑力,这难倒就是人类喜欢和必然选择的历史演进模式吗?即墨,它所承载的文明没有衰落,而是以更加温情滋润的形式渗透到即墨人生活的每一条缝隙,从缝隙里溢出的温情,袅袅升起的烟火气,足以让古城比任何时代都有温度。
   我多么希望看到自今以往,古城里不同时空的古人,放下兵戈,散失了书卷,相聚于某一感兴趣的摊位,拿起一件乡俗物件,品头论足。最好的文明样子,在我的心底就是这样。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提出“诗意的栖居”的生活概念,一直是一种空泛的字句而已,如今,即墨人以热爱古城的态度,打造着诗意的栖居环境,“栖居”里不能空着,于是他们推出了自己的文化特产。
   “新宠”,这是我的同学王志水在电话里使用的一个词语,他说,青砖黛瓦就不要带回去了,带着即墨的新宠离开吧。
   妻带回了一柄双面绣扇,她说,想把即墨的古风带回家。我喜欢即墨的芹菜,记下了网购地址。
   想着想着,思绪就到了即墨古城;宠着宠着,即墨的特产,即墨的温度,即墨的古风,就到了几百里外我的家。
  
   2023年6月2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0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因为一个人,保全了一座城。人曰田单,城曰即墨,千年古城即墨能够免于破碎,曾经的春秋霸主齐国能够复国,完全得力于田单一人。即墨人精彩地复原了这座古城,不是破碎化的废墟,而是完整地呈现,不为旅游收费,而是敞开襟怀,不收一文地迎接八方游客,把历史的真空变成了立体的影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仿建和复原,而是复活了一座城市的灵魂。怀才老师的这次怀古之旅,是和有温度的历史的一次亲密接触,一手挽着历史,一手牵着现代,温热了历史,燃烧了现代,本篇是即墨怀古之旅的第三站。如果说,第一站的主角是青砖黛瓦的有温度的建材,第二站是田单和他的火牛阵、田横和他的五百士兵的有温度的史诗,是千年古城的前世和旧爱。那么,精美的即墨美食,不俗的乡俗物件,就是即墨古城的今生和新宠。“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穿越了“青砖染古色,箭楼鸣飞镝”铁血丹心的历史天空,回到了把新宠放进去,让古城换新颜的现代烟火之中,从古韵悠悠炊到烟袅袅,换了人间。木制的二层阁楼,“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有着南绍兴北即墨美誉的“即墨老酒”撩拨着最温暖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把酒联欢。老酒在炉火上沸腾,特产和零食在课桌上诱惑,舞蹈和歌声在激情燃烧,这就是1979年寒假联欢的主旋律。志水同学为带来的千层底的老布鞋和即墨老酒,慰藉了作者的痴恋之情。挡不住的诱惑,忘不掉的情谊,当年必须由医生开处方才能得到的一瓶即墨老酒啊,沉在心底40年的“老酒”情结,隔空也要喝一杯。无论多远,不管过去了多少年,可以勾起一个人的往事,就是最有温度的。能够点燃生活的,不一定是火把,一杯老酒 透着温度,勾起既往啊。不醉不归,不醉不归。十大旅游纪念品的“葛村榼子”,高明的非遗手工艺人只需木墩、木槌和各种独具特色的凿子,就能“化粗木为精模,化寻常为神奇”。凿子雕木的铿锵之音,铮铮之音,震耳欲聋,仿佛就在读者的眼前。摸墩、割板、晾晒、画样……一个个繁复的工序,让一个个金鸡、寿桃、游龙、福禄寿活灵活现,憨态可掬,让作者,也让读者回到了小时侯吃“烙花”的美好回忆。“妙演人天”的戏楼前的“榼子戏”表演,虽然少了即墨老酒的韵味和醇味,但是来自民间,朴素无华,贴近即墨百姓的日常生活。“勿作戏观”和“戏比天大”,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即墨曾经创造了太多的文化田单破燕复齐、田横舍身取义、众多“即墨大夫的传奇”已经尘封于这座古城。即墨人把一些新的生态文化搬进来,爱着,宠着,可以和曾经的辉煌比肩。金口芹菜、灵山韭菜、即墨地瓜、鳌山绿茶,一个个招牌都响当当。即墨麻片、田横煎卷、谷本,光是这些名字就带着古来的韵味。田横石砚、官庄筛子,即墨镶边、虎头鞋帽……每一件都带着乡村的质朴。入眼的是青砖黛瓦,城墙箭楼,入心的是曾经的陈年往事,留下的是是深刻的感悟,美妙的诗文,带回的是古城新宠,精美的即墨美食,不俗的乡俗物件。怀才老师不虚此行呀。什么是“诗意的栖居”?小编的理解是:一半是人间烟火,一半是诗和远方。一壶即墨老酒,一桌即墨美食,足矣!即墨老酒飘香千年古城,“西门里”大街的特色美食让人垂涎,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让人激起自豪的文化自信。怀才老师大美、厚重的美文佳作,倾情推荐,赏读精彩。【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62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6-26 07:30:56
  一次带着温度的古城怀古之旅。千年即墨,百年青岛,一手牵着现代,一手挽着历史,温热了历史,燃烧了现代。入眼的是青砖黛瓦、城墙箭楼,入心的是田单和他的火牛阵、田横和他的五百士,留下的是深刻的感悟和美妙的诗文,带回的是精美的即墨美食和不俗的物件。跟着怀才老师的脚步去看一看吧。美文佳作,倾情推荐。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6 08:06:45
  非常感谢梅骨老师的精美编辑,编按颇具份量,且超过了怀才抱器三篇小文所述,能够联系起来给怀才抱器的即墨古城创作做纵向的联系引导,实在是高明,读之很受启发。梅骨老师一直很关心关注怀才的创作,心中的温度不必说,这些编按足以让怀才感动。梅骨老师对小文表现的东西,想法和感情,把握精准,且加以深刻理解,让小文顿增色彩。能够在异地他乡找到我的往事线索,找到情感的落脚地,我十分兴奋,仿佛就把即墨当作了故乡,那么温暖,那么亲切。所以,我把目光放在古城的“新宠”上,让我也深情地爱一把。这次去,买了不少,即墨老酒一瓶,花模三个,刺绣摇扇一把,小吃一点。收获不少,这些都马上成了即墨的心记忆了。遥握,问候梅骨老师夏祺,再谢辛苦编辑。期待梅骨老师的佳作。
2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6-26 08:13:48
  本文是怀才老师即墨怀古系列之古城新宠篇。一个“宠”字,即墨的特产,即墨的温度,即墨的古风扑面而来,古韵悠悠,炊烟袅袅,亲切而又温馨。即墨老酒虽然还不曾喝过,但绍兴的“女儿红”是我的最爱。温一壶老酒,放入姜片、枸杞、红枣和乌梅,还有那必不可少的老冰糖,再佐以阳澄湖的大闸蟹(一定要在金秋蟹肥的时节),酒香醇厚,蟹黄浓郁,人间美味,不枉此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啊!文中所说的即墨老酒在炉火上沸腾再冲入的饮法,我没有试过,绍兴黄酒一般都是温着喝。向左是人间烟火,向右是诗和远方。一壶老酒,一桌美食,足矣!即墨古城,等着我!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即墨古城还没去,就美呆了。即墨老酒还没喝,就醉了。问候、致敬怀才老师。雪胎梅骨再读留言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6 08:22:44
  再谢梅骨老师的留墨。如此交流,温暖传递无碍,真的是受用了。我是想用这个“宠”字写出即墨人对地方物产特产以记非遗文化的特爱,当然,之水同学给我的这个词也是有着温度的,我喜欢极了。即墨老酒我在八十年代经常喝,且是冬季喝,记得主要是加入生姜煮沸了温喝,滋味特别,据说补气之功非常了得,南北黄酒,绍兴黄酒、即墨老酒,真是酒中双璧。那时,还没有那么丰富,枸杞子和梅子,我们不见,若加入,可能滋味更翻番。现在,怀才对酒也很爱,但方式变了,主要是摆在酒柜看看,烟台张裕,即墨老酒,白酒,也有几瓶。皆陈年了。能够放稳了酒的,一定是一个身体不允而情绪还在酒上的人,太特别。这样也好,权当喝。梅骨老师若来荣成,我拿即墨老酒招待,先为你的精彩编按做答谢。
3 楼        文友:东辰        2023-06-26 09:44:30
  许久没欣赏老师文章,赏之另有异香扑面而来,一篇游记,如似那墨古城正开博览会,丰满的墨燃记载着此地域诸多文化,透过文化层是早以逝去往岁不朽风烟。老师长墨殊彩,一一点过,我们跟着老师领略这文明古城,思想里的名字中在升彩,如再得遇《女儿红》,《葛村磕子》还有诸多我們不懂通过此文,爱纳入此景好物。欣赏好文,字升血肉饱满文字欣赏,再敬怀才老师大手笔,有机会携上师之美文一同去欣赏领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6 09:51:36
  谢谢东辰老师为怀才抱器小文留下精彩点评。怀才抱器笔力迟钝,总是想把即墨的风韵写得深刻些,更有魅力,但不能,只能做粗浅的介绍。希望能给喜欢的读者一点索引吧。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东辰老师的文章,这次得见甚喜。知你在宁波,宁波是新兴之称,有着太多的精彩,希望东辰老师给东篱带来精彩之作。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快乐!
4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6-26 10:26:09
  即墨真是个,底蕴深厚的城市,难得怀才老师又上演了系列剧呢,非常吸睛。又获得由里到外的艺术享受!仅是一些特产只能勾起饕餮的味蕾,那些古城深厚的底蕴,才有了隽永的幽香。看到田横,我便想起了龚自珍的《咏史》中的一句:“田横500今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才知,原来田恒就是即墨人啊。老师博古通今,跟着老师浸染文学本色的同时,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很是受用!祝贺老师精彩纷呈!恭祝夏祺!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6 10:53:56
  谢谢郑老师的美评。田横的五百壮士,其实并非为封侯而跟随,这些人活着,也未必会个个被封侯,名利,对于他们而玷污,这是古人的情怀。我以为。这篇习作即墨古城的新宠,主要是看好即墨人把他们的文化自信加入进古城,古今的概念变成古今的融合,我觉得很生动。遥握,期待郑老师的佳作,文化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6-26 10:32:15
  这个题目起的好,说明即墨既是历史底蕴丰厚的古城,也是与时俱进的新古城。古城不是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数着古玩如数家珍,而是将其古老的历史发扬光大。即墨老酒,老的是造酒的历史,不老的是酒的醇香。那个“葛村榼子”,我查了下,还是不甚了解,应该是我们工厂里的模具之类的,一种类似做月饼等食品的模具,非常有特点,而且即墨人将其纳入了戏中,这是尤为突出的新宠,彰显了即墨古城的文化自信。还有那些美食,也令人大开眼界。看来,即墨是个宜居的地方,令人向往。老师不虚此行,饱览即墨大好风光的同时,也诞生了多篇美文,感佩才情!拜读学习了,问候老师,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6 11:03:27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新宠”这个词得来很轻松,同学志水电话里的用词,觉得非常新颖。宠,即墨人宠着他们的古城古文化,也宠着即墨发展至今的一切,这是一种乡愁的情态,我非常喜欢。榼子,在我们当地叫花模,不陌生,即墨人的叫法很铿锵,我是喜欢的。小时候我们农村家家有花模,一般清明节端午节烙花用到,即使摆在那儿欣赏,也是不错的艺术品。去即墨也是临时动议,没有什么准备,所以是随便逛逛,但回来后,觉得应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即墨的文化,于是写了三篇小文。遥握,期待韩老师的佳作,希望创作力持续,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6-26 10:51:31
  读着读着,仿佛来到了即墨,读着读着,爱上了即墨,读着读着,不舍即墨。如果一篇文章读罢令人心生向往之情,这一定是一篇上乘之作!此文就是,勾人魂魄,一读再读,不舍掩卷!深谢怀才老师给我们带来经典之作!遥握问侯,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6 10:56:43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即墨的那些特产,那些工艺品,的确显示了当下的即墨的文化特色,这些也是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明的形态,不会一成不变,必须转换,即墨的转换是精彩的。我这样认为。作为游客,我觉得即墨古城的那些特产和工艺品件件都值得我们去宠,爱不释手啊,所以我就待几样回家。遥握,问候安康,谨祝快乐。
7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26 11:14:02
  这篇美文的题目就很吸引人,内容更是引人入胜。跟随着怀才老师的脚步,神游了一次古城的西门里大街,感受到了即墨古城特有的风韵。即墨古城,不仅有着千年的古韵和历史传奇故事,也有现代的烟火气息和民俗文化特产和美食,比如即墨老酒、葛村榼子、各种风味美食等,文章内容厚重、语言精美,不仅赞美了即墨人对非遗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也表达了即墨人热爱生活,打造诗意的栖居环境的热衷,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特别是针对当今世界一些国家依然战火不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思想深邃,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拜读老师佳作,大赞特赞!盛赞才情!问好怀才老师,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6 11:17:08
  谢谢如菊老师的精彩解读和唯美点评。看到古城如此精彩,于是便生出一个想法,太多的国家和民族,总是延续着战火,天天兵戈相见,而即墨古城保存着曾经的战争文化,发展到今天,以生动的即墨文化来接续,不能不说是值得我们把目光投向这里。如菊老师回国,有时间就到即墨古城一游,这里的确精彩。遥握,期待如菊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简柔        2023-06-26 13:56:25
  即墨古城的特产,在怀才老师笔下,不仅是特产,而是古城文化的一部分,带着古城的气质和气息而来。老师以文化视野和温暖情怀深刻解读古城特产,它们既古老,也现代;既沧桑,也新鲜。它们是新宠,也是旧爱,呈现了即墨人的内敛、灵活、坚守和创新。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6 14:43:36
  谢谢 简柔老师的美评。喜欢你的这个词——新宠和旧爱,是啊,即墨古城都包容了,这是一种博大的襟怀,也是接纳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遥握,期待简柔老师的力作,谨祝创作快乐!
9 楼        文友:枫桦        2023-06-26 14:57:49
  一座古城,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也就是独特的古文明。文中所介绍的各种各样的凿子,就是一个个历史的见证,它们所创造出来的文明,我们至今都在瞻仰。这些文物保存的这么完好,从一个侧面来说,是后人的传承与敬畏。古城的古,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感觉吹来的风,都洋溢着古韵之脉。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6 15:02:42
  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彩美评。的确,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视觉解读古城,但愿我写的不是大众化,而是个人的眼光。古城里有新宠与旧爱,都是珍贵的存留,怀才以记,暖心一刻。遥握,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
10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6-26 15:48:58
  即墨古韵悠悠,炊烟袅袅,特产丰富,新宠旧爱,应有尽有,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寻得所爱。美食用用榼子凿子雕刻出来的,即墨也是他们雕刻模筑而成,以致成为特色,不可多得。即墨古城古风存留,即墨人保留着这个温度,并使之不断升温,火热,才使即墨千年不衰,永世绵延。看了老师的即墨系列,我都想照葫芦画瓢,写一篇滦州古城的文字,但苦于笔力不及,无从下笔。祝老师夏安吉祥。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6 15:57:46
  谢谢淡墨老师的美评。听天方老师说过,唐山有滦川古城,一定也是很精彩的。我想,只要把自己的眼光投入进去,总会找到合适的入口,小入口,大主题。这是我写古城的一点想法。请你借鉴。遥握,期待淡墨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祝好!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