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让我们露出更本真的面目(随笔)
含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大家总喜欢用含蓄的方式表达。用词委婉,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没错。它不仅可以避免让对方处于尴尬境地,也可以避免起冲突,易于对方接受。
端午节,回了趟老家,陪外婆过生日,我目睹了一些场景,就有些非非的想法。在热闹的饭桌上,亲朋好友相互散发出一种国人独有的“含蓄”。他们在言语和行为间,编织着一个个精彩的剧情。一幕幕透露出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习俗与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复杂心理。
一日晨,太阳正笑得欢,霞光把老屋披上了一层金色,暖暖的。我们还没到老家门口,就已经闻到了油煎爆炒味。此时“旺财”(狗),正屁颠屁颠地朝我们摇着尾巴,又是嗅啊,又是围绕着我们打圈圈,表示热烈欢迎。我提着一袋苹果和一箱黄金贡柚,母亲抱着两箱牛奶,走进了老屋。正在炒菜的外婆,见了到我们,笑容满面地跑下楼,拉着我的手,把我们带到客厅休息。
须臾,外婆的一位初中同学来了,带着一盒土鸡蛋。外婆见状,接过鸡蛋,匆忙地把他请在中堂饭桌上。随后,又一位同学来,给外婆递上一个红包和一份精美的收藏品,嘴里说着许多祝福的客套话。外婆双眼瞅着同学,笑嘻嘻地说:“哎呀呀,我的老同学,你我就不要太客气了。人来了就好,还拿什么红包咯,更不用带这么贵重的礼物。”眼神却已露着光芒,“你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我已感到很荣幸了”,然后放下手上的锅铲,把他安排到饭桌朝南的座位……
这样的情境,并非外婆家独有,而是中国人含蓄送礼中常见的场景之一。大人们表面上教育孩子要待人真诚,不要随意接受他人的恩赐,但事实上,他们心里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光与礼物。这也难怪中国的贪官抓不完,也难怪中央反腐的利剑高悬,要那些手握权柄的官员在利益面前千万莫伸手,伸手就要戴银手镯(手铐)。
或许这种含蓄思想,源于中国旧文化中。人们相互尊重和礼尚往来,其实就是个面子问题。人们习惯用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外人面前始终保持一种风度和体面,不愿过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与之不同的是,00后的这代人,甚至一些西方国家的人,更多的是敢于直接披露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这样来的更直接,更明白。我不是说,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好,但我总觉得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繁文缛节,太繁琐,不真实。
近年来,极流行的一些网络用语,其内涵甚至带有贬义。这种反差不禁让我产生一种矛盾,我们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欲望和情感,为什么又要选择过度掩饰,让他人从自己口中或行为中去“悟”?
这种“悟”,遇上弱智的,那岂不是要误事。因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如今那些“老古董”,也得改改了,应该与时俱进。一个时代的文化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然而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差异,让人们不得不在交往中,采取一种不敢直面真实的样子。如那天生日宴上,外婆总会热情地用公筷给客人夹菜,而客人呢,每每会客气的说“不要不要”,然后他们的碗已悄然伸了过去……这种场景仿佛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默契”,是一种旧礼仪和旧形式,让它们成为我们交往中的“礼仪”,很有可能会把我们的真实情感和意图隐藏于幕后。
然而,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内敛并非完全是虚假的。东坡先生曾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至言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其实内敛也是一种美德,一种礼仪,一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通过委婉的语言,传递着我们的尊重;通过得体的行为,我们能体会到关怀;通过含蓄与内敛,人与人之间会变得更加融洽与和谐。
在这个日益开放的世界,对于我们00后而言,却希望能给予的是更多的真实,更多的自由交流空间。我们不要让一些传统含蓄的文化,成为我们的桎梏,更不能让它成为我们的“哑语”。我们没有时间去猜,那样会很费力的,又白白地让费掉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因此,我希望未来在人与人的相与中,我们可以用更加直接更加真实些,来直面身边的人和事,展示出真实的情感与意愿。作为00后,我们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成为坦诚的榜样,架起一座真实的桥梁。
今后,我们在与人相处中,一定要对他人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也一定要接纳他人的不同思维与表达方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尤其是在这个全方位开放的年代,一定要营造出一种和谐、包容的氛围,这也许就是我们00后的“必修课”。因此,我呼吁,让我们摘下那些不必要的“传统面具”,坦诚地走向更真实的社交“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