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旧时光】我家燕子(散文)

精品 【晓荷·旧时光】我家燕子(散文)


作者:赵声仁 秀才,28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59发表时间:2023-07-02 00:42:01
摘要:小时候,家里总住有两只燕子,呢喃出入,筑窝孵燕,称家燕。几年里,有好多故事,给我好多见识。

我家住进燕子,早于我的记忆。草房堂屋,中间高,两头低,大梁和檩子裸露着。燕子窝,就筑在最高的那根檩子旁,土黄色,口朝南,形状像一个香囊,肚大口小。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每年三四月,大地返青,春风光临,两只燕子就如期到来,叽喳叫着,飞进飞出。我家南院,堂屋到二门,拉着一根凉衣服的铅丝,每次进院,它们就先落在这根铅丝上,跳跃着鸣叫一阵,再飞进窝里。它们黑背白腹,尾似剪刀,背上闪射出暗蓝的金属光泽,让人觉得挺神秘。约摸半多月时光,窝里就传出柔弱清脆的叫声,几只小燕子拱到窝口,张着桔黄色的小嘴,嗷嗷待哺,它们大概四只,急得时常探出身子。我每次从堂屋穿过,都不由地往上看几眼,生怕它们掉下来。这时是大燕子最繁忙的时候,它们有时叼着草叶,有时衔着小虫,往返奔波,它们两个,好像有分工,一只进来,将叼着的虫啊草啊送进小燕子嘴里,另一只在外边盘旋,观敌料阵;这只飞出去了,那只再飞进来,换岗,之后,双双飞走,过会儿又来,忙碌着并快乐着。我特别惊异燕子的飞行能力,它们上下翻飞,左右盘旋,掉头转弯,如入无人之境,刮风下雨,它们照样飞翔自如。爸爸曾说过:燕子的翅膀最硬,最能飞。
   我敬畏燕子,这种敬畏,是更小的时候,来自大人的教训。夏天的打麦场上,热浪滚滚,毛驴戴着箍眼,拉着碌碌,转圈轧麦子。我们一群小孩,则围着耍闹。这时,来了几十只燕子,头顶上黑压压一片,飞上飞下,追逐嘻戏,好像和我们挑斗。我们何尝安分,就捡起土块,往上砸,马上打乱了它们的阵营,它们叫着飞离这里。早有扬麦子的大人追过来,将手中的木锨抡向我们,喊道:小兔崽了们,砸砸!谁砸死一只,谁就瞎一只眼!我们轰地跑散了。回家和妈妈念叼此事,妈妈很严肃地说,可不是的,燕子是我们最要好的朋友,不吃粮食,专吃蚊虫,伤害它们,真的瞎眼的。这说得我很后怕。妈妈还说,燕子的眼睛,是亮堂的,揉不得沙子,它们筑窝,总是找干净、善良的人家;谁家住了燕子,谁家就顺当,日子就好过。我对燕子,有些刮目了。后来,听大人说,成群的燕子,最愿意在人们打场轧麦子的上空盘旋,这是麦收时节,一道特殊的美丽的风景,它们没有半点和我们挑斗的意味。我们误解了燕子。
   让我触动更深的是,隔壁本家二哥,没事淘气,带着几个小伙伴,把自家架黄瓜架的竹杆子拔下两根,趁没人之机,把对门的燕子窝,给捅了下来,草泥麻的混合物,散落了一地,三只小燕子全部摔死了,殷红的血迹,让人心颤,两只大燕子绕着房顶,来回飞,不住地往下俯冲,叽叽喳喳,叫得声音都嘶哑了。人家跟他爸告了状,他爸气得把他叫到跟前,从胆瓶上拿下那把鸡毛掸子,就往他屁股上狠抽,一条条地红肿,中午饭也没给他吃,说他造孽,再有这样的事,要他小命儿。二哥让我看时,还疼得直叫妈。大人们对燕子的看重,竟如此厉害,我才领教,这种记忆,刀刻一样地留在我心中。对于瞎眼之说,我懵懂懵懂,但对燕子的敬畏热爱之心,却扎下了根。我想这燕子一定是有神灵的,麻雀、布谷、小柳豆儿啊,甚至那目闪凶光的猫头鹰,都无法和燕子比。那时鸟特别多,总有人用弹弓、火药抢、粘网打鸟,烤着吃,但没有听说有人烤燕子。长大后明白,燕子和瞎眼不会有因果关系,这种逻辑是荒诞的,但正是这种逻辑,就真的保护了燕子,谱写了人和燕子友好的乐章。对人类有好处的逻辑,宁可荒诞,人们也心照不宣,愿意相信,我敬佩祖先的同时,也心生遗憾:如果对任何动物,都有类似的逻辑支撑,濒危动物是不是会减少很多?
   让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我和几个小朋友正在南院玩玻璃球,发现那两只燕子,在我们的头顶上转着圈儿飞,急切地叫着,一会又冲进堂屋,一会又飞出来,这是从未有过的情景。这时妈妈从地里回来,摆手招呼着我们,说快快,小燕子掉到地上了,我们一起直奔堂屋,果见地上躺着一只小燕,绒毛稀疏软细,露出红润的皮肤,身子抽搐着,两个小翅膀,轻轻扇动着,家里刚收养的那只小猫,在小燕子旁边转着,目光有些贪婪,还有些畏惧。妈妈找来一块布垫在手中,捧起小燕,说还好,小翅膀管事了,没摔死。“快给送到窝里去!”妈妈说着,把小燕子轻轻递给我,叫我拿好,出门借来桌凳,摆了三层,让我上去,把那只小燕送进窝里。
   两只大燕子一定是看出我们是在拯救它们的孩子,就在铅丝上不转睛地盯着我们,叽叽喳喳地叫,有时似乎要冲进来,加入拯救的队伍。妈妈说,燕子聪明着呢,是感谢我们。妈妈又用那块布,做了个小布兜,拴了三根绳,让我上拴好,兜在燕子窝下。我们如同办了一件大事似的,对视而笑,小花猫在我脚下蹭来蹭去,叫唤着,没能美餐一顿?从后来小燕的叫声中,妈妈说那只小燕活了。这真是奇迹,从三四米高处掉下来,竟没摔死;猫是吃鸟的,但当时也没动嘴,大难不死,这小燕子来到世上,也很不容易啊。从此,我对燕子,又多了几分怜爱。
   这是两只不速之客,从它们那出入自如的神态上,妈妈说,还是去年的那两只。都说燕子作为候鸟,有留恋旧主、栖息旧巢的习性,古人有记载,西晋傅咸在《燕赋序》中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这真的让人惊讶,惹人怜爱。那么小巧的燕子,固守着初始的选择,几千里的距离,冬去春来,跋山涉水,穿越那样广阔的时空,像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样,记住并找到旧主旧巢,这和人的恋旧感情,是多么的一样!这无法不撩动人的心弦,被人类不惜用各种办法加以保护。在人们的心目中,燕子已不仅是有两翼翅膀、好吃虫蝇的普通意义上的鸟了,而是一种吉祥的信物、令人崇拜的图腾了。难怪古今多少文人骚客,都愿用燕子比兴人间变故冷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刘禹锡用燕子的栖巢,巧喻人间荣枯盛衰的无常;“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是韦庄借燕子的来去,感慨人间的生死别离;而“不傍豪门依陋室,呢喃密语两依偎。”则是今人左河水,通过赞美燕子的纯情真挚,而讥讽世人的趋炎附势。家燕,家燕,我们家乡,都这样称呼燕子,视它们为家庭的一员,也就顺理成章了。从长辈的议论中知道,谁家都愿意燕子有这样的习性,像远走谋食的亲人一样,到时候,就回家来,和家人团聚。
   我们没有古人的认真和雅兴,“剪爪识之”。事实是,每年春天,总有两只燕子如期飞进我家,轻车熟路地落在那根铅丝上,老朋友一般,和我们打着招呼,住进旧巢,产卵孵燕。每年春夏,燕子飞进飞出,小燕啁啾鸣唱,给我们增添了不少情趣。初冬时节,碧空如洗,白云飘荡,看燕子结队南飞,心中平添几多惆怅,默默地祝愿它们一路平安,明年安全返回。
   不知是旧巢曾掉下过小燕,还是换了新燕的原因,这年,出现了变化:两只燕子不再住进堂屋的旧巢,而是选择在西屋重新筑巢。这正是我和两个哥哥住的房间,这屋是吊顶的,房顶上呈三角状分布三个吊钩,两个用于开窗,一个挂着电灯泡。新的燕子窝,就筑在挂灯的那个吊钩旁。老式的草房,上边两扇窗户,方格糊纸,往里打开,挂在房顶上的吊钩上;下边六块玻璃,是固定不动的,叫下凉子。只有上边的两扇窗户打开,燕子才能进出。平时,窗户一般都是白天打开,夜间或冷天、雨天都关上,自从燕子筑窝在此,妈妈叫我们不管风雨冷热,每天都早开晚关,白天天天打开。因为窗户低矮,我如果站在炕上,燕子窝伸手可触,燕子飞进飞出时,几乎擦到我的脑袋。我从心底里佩服燕子自信的选择,这么低矮的房间,它们和人同居一室,就不怕我们淘气,把它们一把逮住,或把燕子窝一杆子捅下来?对我家人的信任,真的让我自豪!
   但我们全家和燕子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种筑巢地点的变化,还是给它们带来了灾祸,祸首是那只猫。当时正是挨饿时期,春季青黄不接,人们每天吃不饱,白薯秧子、玉米骨头,都让人们煮着吃了,满脸菜青色。那只小猫已经长大了,每天把那只猫碗,舔舐得干干净净,还饿得叫个不停。我们哥三个住在西屋,那只小猫在夜间,自然跟着我们,白天也大都躺在西屋。开始,一切都正常,窗户打开着,两只燕子衔来草泥麻,每天频繁进出,燕窝很快成型了,又很快地,窝里传出小燕的叫声,窝口伸出小燕嫩黄的小嘴。像往年一样,我们盼望小燕快快出窝,飞向蓝天。但那猫,似乎深藏阴谋、早有设计。平时,它非常可爱,黄白相间的皮毛,柔软的绸缎一般,洁白的胡须,显示着无限温柔,两只眼睛晶亮有神,家里谁从外边进来,它早飞跑到你身边,蹭来蹭去,喵喵叫着,如同几年不见的老友,让人心生温暖,夜间,就抡换着钻进我们的被窝。它或许也知道它的主人们和燕子的亲密关系,对进出燕子的眼神,半点看不出歹意。但那天,我们忽视了,它的表现反常了。太阳将近直射,妈妈正在堂屋做饭。我蹬着小板凳,捡吃窗台上干透的白薯皮,隔着玻璃,看到屋里的猫,一会蹲在窗台上,一会跳到炕上,像是在演习什么动作。当它等到一只燕子喂完小燕,从窝里飞出的霎那间,双眼放射出捉老鼠时才有的凶光,前爪伸出,后腿猛蹬,飞身跳起,身子悬空,一下子捕住了那只燕子,发着粗鲁的叫声,下炕向外跑去。外边的另一只燕子,看到了这一切,绝望地叫着,一圈一圈地盘旋。我撒腿向小猫追去,但它早已从后门跑出,不知去向。妈妈一拍大腿,无望地说声,坏了,来到西屋,打量着现场。下边的情节不言而喻了:小猫把那只燕子吃完,回到家里,嘴角还沾有血迹,闪烁不定的眼神,没敢正眼看母亲和我,径直钻到柜底下。妈妈和二哥把它揣出来,拴到门口榆树下,好一顿痛打。小猫嘶鸣,大燕惨叫。后来,二哥追忆,小猫那几天,确实老盯着燕子,在窗台上跳上跳下,不同于往常。但怎么也没想到,它是准备向燕子下毒手了。后悔没提前采取措施,保护住燕子。“仓禀空虚鼠弃窝,猫兮猫兮将奈何。”是否当饥饿袭来的时候,人性、兽性都将发生变化?
   另一只燕子,单独完成了哺育小燕的义务,把小燕带上了天空。第二年,又有两只燕子来我家居住,弃西屋而重选在堂屋,不知里边还有去年那只没有。
   1976年地震,西屋、堂屋的燕子窝,同草房一道坍塌了,此后我家就再没住过燕子。

共 40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燕子又称家燕,是中国常见的一种食虫益鸟,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人们认为家燕的迁徙和季节有紧密联系,因此在中国,家燕的到来也被看作是春天来临的标志;还认为家燕到自己家筑窝会给家庭带来幸运,并且常为它们提供筑巢条件,使家燕得到繁衍。文中讲述我家的房子,堂屋来了两只燕子,在这里筑巢。小的时候,不知道燕子是的传说,还用泥土扔它,后在妈妈严肃的教导下,我也喜欢上了燕子,并且尊重它,也为他们抚育后代的精神而感动。在与燕子的相处中,难免会有意外发生,但在人性善良的驱使下,燕子和人类也建立起了一种友好默契的微妙关系。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给我们陈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对动物的那份善良,也表达了作者是一个心地善良有爱心的人。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晓荷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70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7-02 00:42:14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赵声仁        2023-07-02 08:46:14
  多谢小雨编辑,辛苦!
3 楼        文友:何叶        2023-07-03 17:19:35
  恭喜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感谢老师的精彩!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4 楼        文友:王凤军        2023-07-05 11:08:50
  文笔老道,很棒!
5 楼        文友:萧垦        2023-07-08 15:48:44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晓荷因您而精彩!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7-10 16:42:50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