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厦门沙茶面(散文)

精品 【东篱】厦门沙茶面(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190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554发表时间:2023-07-02 07:34:17


   在厦门多年,领略到一个沿海城市的风范和气派,也品尝到别具特色的厦门小吃——沙茶面、春卷、花生汤、粽子、拌面、妙香扁食、面线糊,初次品尝时,有欢喜,也有惊奇。原来花生在厦门是个小精灵,不仅担当零食的角色,还可以变成美滋滋的甜汤,在厦门人的早餐中占一席之地。粽子真大,威风凛凛的样子,油似要滴出来,落入大地。拌面不爱酱油和辣椒,只与花生酱两情相悦。春卷的馅如此丰富,有包菜、胡萝卜、香葱、荷兰豆、肉、虾仁、豆腐丁,简直浓墨重彩。面线煮成了糊糊,颇有创意。印象最深的是沙茶面,感觉复杂,从排斥到接受,经历了一段漫长时光。
   初来厦门两年间,一日三餐都是在外面胡乱打发,吃快餐,也吃各种小吃。在各色店招的指引下,我品尝到桂林米粉、重庆酸辣粉、西北拉面、西安凉皮等各地小吃。也经常看到“厦门沙茶面”的招牌,想来是厦门小吃,但从不去吃,一来因为厦门饮食清淡,不适合我的口味;二来感觉“沙茶”两字古怪,难以理解。
   一次去文化艺术中心,在天桥下等公交,车迟迟未到,感到饿,决定解决完晚餐再回去。在附近转了一圈,饮食店不多,只有几家快餐店、一家沙茶面店、一家妙香扁食店。我晚上不太爱吃饭,也不喜欢吃扁食,无奈之下,只有吃沙茶面了。
   入店,客人很少,一个中年男子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我要一碗瘦肉沙茶面。面端上,喝汤,不鲜,不香,偏咸,要命的粘稠,用来做浆糊是极好的。面条与瘦肉也不入味,滋味寡淡。我纳闷:原来厦门沙茶面是这样的味道,不敢恭维。从此认定厦门沙茶面难吃,此后几年,对沙茶面敬而远之,和别人谈及,很是不屑。
   后来开了一家小店,认识了厦门人刘总,闲时他常来泡茶。一次闲聊,谈到厦门小吃,自然避不开沙茶面,感受到我对沙茶面的态度。他说,厦门沙茶面非常好吃,我那次吃到的一定不是正宗的沙茶面,厦门沙茶面馆多,但是正宗的少,湖里公园附近有一家,味道不错,生意很好,他早上经常去吃,建议我去尝尝。
   刘总的话引发了我对沙茶面的兴趣。刘总是吃沙茶面长大的,对沙茶面的判断,他具有无可撼动的发言权。我想,也许我对沙茶面的认知过于偏激,以一家店的口味就给沙茶面做结论,是否过于武断,有一叶障目之嫌。我在厦门四年,却没有吃过正宗的沙茶面,多么遗憾,要想融入一个城市,应该了解当地美食。
  
   二
   次日清晨,和琦在湖里公园锻炼完,饥肠辘辘,舌尖迫切地渴望美食。我们向刘总说的那家沙茶面馆走去,一路左看右看,有好奇,有期待。
   终于看到那家沙茶面馆了,门面灰头土脸,也无招牌。店面简陋,光线不好,但颇宽敞。店的一角被一个玻璃餐柜、一条案几、几个炉灶占据,炉灶上架着几口大锅,锅里盛放着热汤和热水,始终处于沸腾状态,热气、香气在空气里缓缓地飘。餐柜里排列着十多个碗碟,各种荤的食材堆得满满当当。除了有沙茶面,还有清汤面、面线糊。
   店里坐了很多人,还有不少人在排队。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在忙碌,个子虽瘦小,却极为麻利能干,一个人既招呼客人、煮面,还收钱,收拾桌子,可是她却气定神闲,做得有条不紊。难得的是,她一直保持微笑,语气温和。我想:若给她机会,在战场,她定能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在职场,她定能杀伐决断,笑傲江湖。
   轮到我时,我点了一碗沙茶面,要了猪肝、鸭胗、牛肉、油豆腐、油条,我恨不能把所有的食材都加进去。只见她,稳稳站在那里,左手持一个漏勺,右手抓起一点牛肉、猪肝、鸭胗,放于勺中,如飞鸟入林,再至于滚水中煮。接着又抓起一把碱面,至于另一个漏勺,在滚水里焯水,飞速捞起,倒入一大碗中。牛肉、猪肝、鸭胗相继煮熟,被请到碗中,覆盖于面条上。接着油豆腐闪亮登场,已提前煮好,鼓鼓涨涨,凌驾于所有配料之上,姿态傲娇。几片香菜叶,点缀在面的四周,青翠欲滴,一派清新。最后几勺滚烫的汤浇上去,汤上汪着一层酱红色的东西,如红油,如阳光,滴滴动人,滴滴明媚。
   端着这碗非凡的沙茶面,我如获至宝,找一个位置坐下,仔细打量,各种食材堆得尖尖的,呼之欲出,一派姹紫嫣红,悦目入心。
   先喝汤,鲜、香、辣,在嘴里横冲直撞,最后彼此交融。最诱人的是辣。我们江西人对辣的情感刻在心间上,骨子里,从会吃饭就能吃辣,辣是江西人的欢和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饮食态度。不似川菜的麻辣,极尽蛊惑,辣得步步惊心。也不似湘菜的香辣,放肆,调皮。沙茶面汤的辣温情又劲道,三分张扬,七分收敛,不动声色间,征服人心。香有酱香和蒜香。酱香悠远、深沉,既不是郫县豆瓣酱的香,更不是甜面酱的香,而是香得特立独行,让人好奇又欣悦。蒜香很浓郁,那么热烈,仿佛要冲上云霄,又似要钻进你的心尖,让人无法抗拒。汤的滋味不同俗响,让我一喝倾心。
   油豆腐有着无可挑剔的豆香,被汤汁浸润得千娇百媚,毫不客气地吸收了汤的鲜香和辣味。鸭胗片片分明,脆脆的,颇有嚼头。最神奇的是油条,炸得焦香的油条折成一段段,浸泡在滚烫的汤汁里,有着强大的吸附功能,很快被汤汁滋养得丰盈饱满,吃到嘴里又香又酥软,有时还会出其不意地爆汁。面条被汤汁浸润得十分入味,清新而厚重。这碗沙茶面简直活色生香了,颠覆了我对沙茶面所有负面的想象。
  
   三
   我爱上了这碗沙茶面,边吃边琢磨着沙茶面的名字和食材。
   沙,念起来沉闷而铿锵,既不优美,也不诗意,为何会与面扯上关系?茶,好听,是风雅之物,更是国人爱喝的一种饮品,可是怎么会和沙混在一起,像一部拍案传奇,不可思议。难道是因为厦门人爱喝茶,于是把“茶”字赐给一道面;还是在汤里放了茶叶,以慰藉对茶的情感?可是沙茶面里并无茶香。“沙茶”两字,让我遐思翩翩。
   至于沙茶面里的面,我纳闷为何选择碱面,而不是厦门人钟爱的面线。与碱面早就相识。武汉热干面、漳州卤面、莆田卤面用的都是碱面,没想到碱面在沙茶面里再领风骚,风情万种。
   对沙茶面里的辣味我更为疑惑,闽南人口味清淡,爱吃海鲜,不吃辣,为何沙茶面里却有辣味?面上飘着的那层似红油的东西到底是何方神圣?
   回来后通过搜索引擎,揭晓出神秘的“沙茶”。原来“沙茶”是闽南语,潮语读沙嗲,原是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风味食品,多用于羊肉、鸡肉或猪肉,所用的调料味道辛辣。早期的闽南先民们漂洋过海,定居南洋,与故土的血脉联系未曾断绝,于是许多海外饮食辗转流传到闽南。沙茶传入闽南后,闽南人只取其辛辣的特点调成一种调味品,称为沙茶酱——用花生仁、白芝麻、左口鱼、虾米、椰丝、大蒜、生葱、芥末、香菜子、辣椒等原料磨碎加油、盐熬煮而成。厦门人把沙茶酱馈赠给碱面,成为沙茶面的灵魂,成就了孤傲高标的沙茶面,在厦门小吃中独树一帜,地位超然,定格为厦门人舌尖上的乡愁。
   沙茶酱与碱面,滋味人间天上,注定是一场激情的碰撞和交锋。美食的相遇就如男女之间的情缘,仿佛前生的约定,今生的缘。就如萧军遇见了萧红。萧军恰似滋味浓烈的沙茶酱,用他的霸气与激情包裹着如碱面般的萧红,演绎了一场刻骨的爱恋。
  
   四
   从此,对沙茶面爱得不可收拾,但凡去湖里公园锻炼,必定去那家店吃上一碗沙茶面。那段时光,清晨不仅有花草香,还有沙茶面的香,一天的日子在这些香气中打开,日子变得有了意思。可惜后来因为修地铁,那家店关闭,让我怅然。
   有时没有食欲的时候,很想吃上一碗香香辣辣的沙茶面。只是湖里区虽然有很多家沙茶面馆,但对它们的味道,我存有质疑。如果没有当地人的推荐,坚决不吃,我担心若是让我失望,会毁灭我对沙茶面美好的印象。后来得知,正宗的沙茶面多集中在思明区,有时看似处于逼仄小巷的一家简陋的沙茶面馆,往往凝聚了一代老厦门人的心血和努力,承载着他对美食的关怀和热爱,也承载了很多老厦门人的记忆和情感,它们不以门面取胜,而以滋味撩人。
   有一段时间经常去逛中山路,只为看那些骑楼,那种浓郁的南洋风情有淡淡的沧桑,却又情调十足,又别致又动人,透着岁月的静美。逛累了,必定会去一家店吃沙茶面。
   那家店的名字却与沙茶面无关,而是叫“1980年烧肉粽”,可见肉粽做得好,但我不爱吃粽子,故而从未品尝。店接近中山路的尽头,门面不算大,却是厦门老字号,据说开了四十三年。这家店的配料更多,除了各种肉类,还有海鲜、卤料,花红柳绿的,透着丰盛,又显得家常而温暖,让人望之欢喜,从中窥见厦门人的美食情怀。最难得的是汤,滋味醇厚,能吃出时间的风霜和光阴的味道。与湖里那家店相比,这家店在辣度上有所消减,更为柔和,有淡淡的甜漫溢在舌尖,那么飘逸,那么灵动。这家店据说是厦门最正宗的沙茶面馆,名气响亮,人气旺,饭点上,很难找到座位。食客有厦门人,有游客,也有如我这样居于厦门的外地人,他们带着对沙茶面的深情汇聚一堂,把沙茶面吃得风生水起,有些厦门人从年轻吃到年老,这家店几乎见证了他们的半生。
   如今,对面,最爱沙茶面,就像我吃过众多美食,却最怀念外婆的味道。亲戚朋友来厦门,除了请他们吃海鲜,必定要请他们吃上一碗沙茶面,中山路、八市、鼓浪屿、曾厝垵的沙茶面我带他们一一品尝。沙茶面,对我而言,是厦门的一个美食坐标,值得推荐。
   近年来,厦门沙茶面不仅在本土赫赫扬扬,且和西北拉面、沙县小吃一样,冲出本土,席卷大江南北,还和武汉热干面、柳州螺蛳粉一般,做成方便包装,奔赴四海八方。我认为,这是沙茶面的幸运,也是不幸。开在外地的沙茶面,肯定不乏味道好的,但是我固执地认为:一种美食,只有在当地,由当地人制作,才会守住本真与本味。而对方便包装的食品,我承认很方便,自有其魅力,但是我依然喜欢到店里吃,我喜欢看到新鲜的食材,感受那种鲜活的市井气,我觉得那才是日子,是生活,是一碗动人的人间烟火。
   如果现在有外地人问我:厦门除了有鼓浪屿、厦门大学、环岛路、胡里山炮台,还有什么,我会说,还有沙茶面。
  

共 39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只有无可复制的地域,才能成就独一无二的美食,就像厦门的沙茶面,别处吹嘘的再好,也无法复制出厦门本土的原汁原味。简柔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也很会享受生活的人。这是一篇以厦门的沙茶面为线索的精彩美文。“我”初到厦门,发现厦门的地方小吃很多,且经常看到“厦门沙茶面”的招牌,在一次等公交时,便就近找了一家沙茶面馆,初次品尝沙茶面来打发晚餐。没想到这面给“我”的印象很是不爽,不香不鲜偏咸还要命的粘稠。一下子将它的印象打入黑名单。不久才知道原来这家非正宗。认识了土生土长的刘总,他建议“我”去湖里公园附近品尝那里一家的沙茶面,这家的沙茶面鲜、香、辣,食材丰富,做生意的女老伴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微笑地对待每一位顾客。这里的沙茶面颠覆了“我”之前所有的负面影响。因此爱上了它,开始琢磨它。查找“沙茶面”的来龙去脉。刚熟悉了这里,又因为修地铁,这家店关闭。在厦门居住久了,后来得知,正宗的沙茶面集中在思明区,有一家“1980年烧肉粽”厦门老字号的店,虽与沙茶面名字无关,它的沙茶面却更为正宗。这家店配料更多,家常而温暖,汤味醇厚,辣味柔和。一些厦门人在这里将沙茶面吃得风生水起,这家店也见证了不少厦门人的半生。文章从厦门三个地方的沙茶面来展开描写,让“我”对沙茶面的认识和了解过程一步步过渡。老师的文很会捕捉读者的心,层层递进,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画面,生动细腻,语言风趣幽默,情感真挚,内涵丰富,由沙茶面写及人生写及乡愁,烟火气息浓。深感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美文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702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03 07:19:17
  文章先抑后扬,从排斥到喜欢,从不正宗到正宗,渐渐引出沙茶面的出处,历史由来,沿革,还有和其他美食的对照,类比让文章饱满。厦门食客的爱好,生活也渐渐在文中铺展,使文章渐入佳境,更耐品读!问候老师创作辛苦,敬茶!
回复11 楼        文友:简柔        2023-07-03 15:12:25
  谢谢天方老师美评。沙茶面要做得好吃地道不容易,沙茶酱的做法就很复杂。厦门沙茶面馆,做得好吃的却少。谢谢你的茶。祝夏日安好。
12 楼        文友:草芒        2023-07-05 11:12:45
  欣赏美文,沙茶面呼之欲出,叫人垂涎欲滴,可见作者文字的功底。
我为诗狂
回复12 楼        文友:简柔        2023-07-05 16:09:38
  谢谢草芒老师美评。热爱沙茶面,记下,不负情感,写着,也算是享受了一碗沙茶面吧。祝安好。
1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7-06 23:23:07
  简柔老师的文章总是充满了烟火气,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读来给人亲切,叫人喜欢!大赞才情,遥握问候,谨祝夏祺精彩纷呈!
回复13 楼        文友:简柔        2023-07-07 11:05:45
  我觉得烟火气是最美的,最暖的,实在而鲜活。对酷爱的美食,记下,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种慰藉。谢谢湘莉老师美评。祝一切安好。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