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像苏东坡一样生活(随笔) ——我在石板岭的日子里写出五首高阳台词的经过。
(一)
1995年,我满了45岁。
45岁正是人生争夺和拼搏的年华。本来我这几年就很不顺利,1990年从集镇的初中学校被贬谪到乡村偏僻的永兴初中。我淡然一笑,依旧忠实于我的职责,尽力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算坚持下来。1994年秋, 学校内部发生变故,没有人承认当校长了。顶头上司二把手在大会上对我进行了一阵鼓励性呵斥,硬给我压了一个乡村学校校长的头衔。我这人最爱服从领导,于是就把牙一咬,默默地担起了“校长”的重任。那时的“校长”就是干活的头子,因为那时学校经费十分紧缺,教师每月的基本工资都要受到拖延和克扣,很是不好安排工作的,校长就是上下左右的受气包儿。(但是却有人很是眼红这个位置,暗地施用手段准备捞取。我这善良人是根本不知道的。)我只知道每天把自己的课程教好,给教师们起个带头作用(其实根本是没有用的,因为谁也不在乎你这个榜样)。
1995年六月中考结束,我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有大幅度上升,也许是老天保佑吧。我正在暗自庆幸工作的业绩时,突然又一桩“好事”降落在身上。顶头上司一把手通知我说:“去州教育学院参加校长培训,下半年要持证上岗的,很重要。”有如此好事,看开上司是在看重我了。我就愉快的接受了任务,带着一点自筹的费用到了“州教院”去培训。学校的事务由上司另行安排人管理。
我满怀热忱和信心,在教院刻苦学习了三个月,圆满结业归来。可是那里知道,我却回不到那所初中学校了。我这个“有证”的校长位置被无证的别人占据了。我也没有在乎这个,就申请在学校做个教员吧,可是新任的胖校长却把眼一横,恶狠地说:“不要你!”于是我就被“搁置”起来……
几天后,上司派人告诉我说:你到路远一点的长庆学校小学去吧,反正是公路边上,加上你能骑自行车。
“好吧!”我只要有工作干就行,没有讲一点什么条件,绝对服从。因为我本身就不喜欢那个“校长”的头衔。心想到长庆小乡的小学当个教员也许还不错。
我整装出发,骑着破自行车,带着行李到了长庆小学,哪里的老师们倒是很好,可是管理那个乡村的“乡长”官人却摆出权威架势说:“新来的教师一律到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去。你不能在这所学校。”
“我教书超20年了,还是新来的教师吗?”我反问那个乡长?
“你第一次到我的管理地方,你就是新的教师。去石板岭老高山小学。不去就扣发工资。”乡长横眉怒眼,一派霸王架势!他内心是想我向他屈服,给他说好话,给他礼物……
“呸!去就去,石板岭也是中国的土地。”我不在乎再次被贬,昂首挺胸接受了这个长官的挑战。于是我就到了海拔1900米的石板岭小学。
(二)
石板岭是我镇最顶颠的高山,哪里有“西北利亚”的代称,一年四季有六个月在冰雪里度过。从长庆到达石板岭要经过关口、王家岩、九曲坡,月亮崖,林场等几个曲折盘旋的20多里的上坡路。虽是公路,但是自行车是根本骑不上去,只有推着爬坡走到学校。这样一来,我离家将近60里路了,我被贬谪,流放到“西北利亚”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吟诵起苏东坡的词句,推着自行车走向去石板岭的高路。走过关口,经过王家岩时,一条大蛇拦在我前行的路上,那大蛇我认得,就是名叫“青竹彪的”那种,最是有毒。那毒蛇见我就昂头卧在路中间,嘴里吐着红红的毒箭,哼!想吓退我,想让我退路,没门?我停下推着的自行车,右手顺手在路边捡起一根“牛骨筋”(一种比较硬的杂柴棒),左手又捡起两个卵石。我“呼啦”地舞起杂木棒子,横扫毒蛇,那蛇见我来得凶猛,也就徐徐的向路边草丛里退去,我哪里肯让步,举起卵石就砸,分明打在蛇的头上,红箭收缩了。我又扬起杂木棍,对着蛇的身子一阵抽打。那毒蛇经不住,渐渐的奄奄一息了……
我推起自行车继续前行,上九曲坡,经月亮崖,穿林场,我一路走一路询问着,终于在黄昏的傍晚,到达石板岭小学。这时传来几声猫头鹰的鸣啼……
(三)
面前的房子是小学校吗?我几乎是在怀疑。一幢泥巴夹着石块的破墙,窗户七零八落,几条野狗从学生教室的破洞里窜出。我走近去看,有四间教室,地面坑坑洼洼,杂乱的摆着几条木凳子,课桌高矮不一,缺胳膊少腿的趴在地上,窗户的皮纸在晚风里飘摇着,教室的黑板很小很小,容不下一百字的。地面灰尘好厚,竟然还有几堆狗屎……这就是石板岭小学吗?我心里质问自己。
一个路过的村民见到我,就问:“你是新来的老师吗?你到我们这里可好了,我们高山的孩子就是希望有个好老师!”村民一见面就说出心里话:到这里来的老师都干不到几个月就走了,剩下一个民办教师,每天早出晚归,住在家里,教学就是应付孩子,我们的孩子成人才难了……
一番交谈,这位村民告诉我说,他姓甘,弟弟是村书记。说有事可以找他说。我见这村民热情,就叫他老甘。
在暮霭里,老甘说:学校没有教师寝室,只有楼梯间边的一间小屋,也没有床,只有睡在地上,地上有一堆玉米的壳叶,可以铺在地上垫被盖。老甘还帮着我从自行车上卸下行李,帮着铺铺。老甘说:“学校没有电灯”?我说:“我带有煤油灯的”。老甘说:“学校没有灶台,用三块石头架鼎罐煮饭。”老甘指指那些被熏黑的石块,“就是那个。”老甘指着说:“墙外边的山坡下有一个石窠,里边有山泉水,可以用瓢瓜舀出来用。”
老甘说完走了,我自己抓紧搭好铺,垒砌石块支起鼎罐,又从石窠里舀来泉水,点燃几根枯树枝烧开水,拿出自带的口粮,煮下进校的第一碗稀饭。到此时已经是夜晚十点钟了。我独自睡在玉米壳叶铺垫的床上,计划着明天的开课。
一群老鼠叽叽地溜来,大胆的从我铺上跃过。门外,夜猫子的啼叫声与野狗的狂叫声交织在一起。
这一夜,我昏昏沉沉地,没有安眠入睡,心里想着的就是如何在这里把学生教好,挨到天明,按照眼前的实况和心思,写出了我在石板岭的第一首词:高阳台•坦然面对,词曰:
虎落平川,身临绝岭,雪冰覆压茅庐。人困高巅,冷烟瞎火村夫。 阳光不向寒山照,到清明,依旧稀疏。更凄然,野狗疯狂,入室翻书。犹如乞丐呜呼哺,将毛巾取水,泥碗当壶。陈菜熬汤,圣人亦有穷途。东坡振作黄州梦,掩草门,园地挥锄。把花苗,仔细耘栽,孕育珍珠。
(四)
这年,石板岭春小学一共二十八个学生,分成一、二、四、六四个年级上课。上课采用复式班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指定的教室,教室流动倒班上课。我和那个姓王的民办教师一起合作,它主要负责一、二年级十二个学生,我主要负责四、六年级十六个学生。王老师为人很谦和,我们相处很好,我们一起去村里找甘书记联系,甘书记对教育很是热心,积极地支持我们。我和王老师带领学生打扫学校卫生,带领学生搬来泥土填平教室坑洼。我学起泥水匠,砌好教室破洞,利用课余下午把学生桌凳修理好。虽然学校条件很差,但是环境清新,空气优良,更没有勾心斗角,教学起来心情倒是愉快。
王老师依旧早出晚归地住在家里,我一人住在学校。甘书记看到我是是真心要把学校办好,就给我一亩山地,甘书记说:“我村有地,给你一亩,你自己早晚去干活,在地里栽上胡萝卜和春不老萝卜,一季可以收入一二百元钱,作为村里补贴给你,销售好办,我给你联系人就是。”甘书记这样对待我一个遭受贬谪的教师,我心里感动。心想,“这个书记还是重视教育的,我得多下功夫!”
在石板岭学校,我吃着僵硬的玉米团子,喝着米汤,也没有油水,吃着自己带来的咸菜和辣椒。星期六往返家里一次,骑着破自行车,走着弯弯的山路,来回百余里。
我精心授课,让学生个个都感觉有进步,让他(她)们天天有个新感觉。学生见到老师很爱护他(她)们,他(她)们也对老师格外恭敬,每天都有学生给我带来干柴,有学生帮我提水,老甘会木匠手艺,还给我做了一张床和一个方凳子,帮我改善着办学条件。
我也尽心的哺育学生,成立起歌唱队学唱歌,成立运动队,开辟出简易篮球场,我从菲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给学生们买回篮球,每周都教他们学打篮球,鼓励学生敢于与山下的学生挑战。半年后,四六年级的学生球队就可以参加竞赛了。1996年秋,全市组织小学生运动会,我校陈少斌同学获得标枪投掷冠军,为全镇小学赢得名誉,老高山出了金凤凰,一时间引得人对石板岭小学刮目相看。利川市烟草专卖局与村委联系,决定为我所在的石板岭村修建“希望小学”,村民一听说就信心百倍,都说:“石板岭的教育红起来了!”都乐意为建设学校出力。有的主动借出房子做教室,有的主动到工地义务劳动……
我除了教学,有时间就到我的地里劳动,挖地,拔草,施肥,累出一身汗水。可是收获不错,我种的“春不老”萝卜一个足有二斤多,胡萝卜也是个个挺大的。村民们说:“这个黄老师是我们高山春历史以来的好老师,不但学生教得好,而且劳动也很内行!”
这期间,我的上司要我回到集镇去教学。我没有答应,因为他们找的那个替代我的“校长”酒后犯规了。我谢绝了下山,立志在高山教学,说:考不出好的学习成绩决不下山!
(五)
我按照上级要求,开足课时,开齐课程,以前学校没有音乐、体育老师,就没有开这些课。我虽然不大专业,但是还是把课开齐了,反正尽量让学生全面发展。
那时山下集市的猪肉五元钱一斤,虽然不贵,但是我是吃不起的,一家老小靠那点儿工资生活,我能吃上肉吗?肉不能吃,但是猪心肺还便宜,一元钱可以买到二三斤。我就买猪心肺上山在学校吃。我把猪心肺洗净爆炒,然后把春不老萝卜切成小颗粒,与猪心肺一起用文火闷熟,闷心肺时,要把握好时间,中途不可揭开锅盖,不能散气,散气就没有味道了。这样闷熟的萝卜心肺很好吃,有独特的清香。我把菜做好,不仅自己吃,也请同事,书记一起来品尝。一下就把我的做菜手艺推广到村里了,人们把这道萝卜闷猪心肺叫“雪山萝卜烩。”这个菜不贵,我一个星期可以吃一次的。
三个月后,1996年10月,石板岭希望小学建成。高大的楼房,硬化操场,安装电灯,良好的配套教学设施,引得山下的学校翘首。
我带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他(她)们动脑动手的能力,组织春秋游览家乡,组织采摘杨桃,捡拾板栗尖栗,为家里增收,为自己的学习购买课外阅读书籍。我的课内外的结合教育法,赢得家长们啧啧称赞:“黄老师教书就是独具一格,我们信得过。”
1996年12月,团堡镇教育站开展冬季学校教学大检查。五个检查组成员来到学校,从备课到作业都细细翻看,发现我们的石板岭小学从课堂教学到学校管理都很过硬,评比赢得全区第一名,不仅获得教育站奖金,也为高山教育赢得名望。
我根据着一年多的艰苦教学,和学校建设的生活体验,写下第二首和第三首词。第二首词:高阳台•笑对艰难。词曰:
暮饮凉泉,朝吞硬粟,一连三月无鱼。壳叶温床,百里脚步当车。东风只顾吹乔树,岂有心,把草帮扶。不担心,学会生存,就做毛驴。埋头垦地收腰裤,把身姿委亩。播种时蔬,采摘黄花,再添萝卜甘竽。餐餐菜饭充饥腹。唱红歌,筋骨轻舒。长精神,责任担当,笑傲江湖。
第三首词:高阳台•采摘杨桃。词曰:
宁静山湾,青葱翠蔓,杨桃秋熟红麻。像个娇娃,细皮甜汁堪夸。众生欢悦同心摘,引清风,频送奇葩。上高枝,顺理长藤,笑语喧哗。猕猴采摘开怀乐,再分层装好,仔细包嘉。紧要收藏,归家孝敬爹妈。人生多少开心事,仅在于,正直无邪,扩胸襟。极目苍天,一片红霞!
我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不忘前辈,不忘先烈,带领他们到石板岭古战场观光采风,给他们讲解放军解放利川的故事。学生看到自己的家乡是红色解放区,更加努力学习。我于是又写下第四首词,高阳台•凭吊卡门古战场。词曰:
初夏温和,师生跃动,忠贞一路虔诚。古道探幽,卡门凭吊群星。为求解放抛头骨,舍家身,奋斗光明。血流红,杨泗崖边,绝壁飞鹰。而今后辈难忘记,继英雄人物,再踏征程。学海扬帆,金鹏壮志长鸣。山中雏菊秋来艳,永记牢,烈士深情。路遥遥,报国兴家,吾辈当争!(杨泗崖绝壁是卡门主战场,1949年10月13日,解放军攀越绝壁,消灭敌军。)
我一直在石板岭高山坚持教学,两个老师,带着四个年级的课程,实行复式班教学。坚持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自学能力,我还主动担当起石板岭村的义务通讯员,把高山农民的创业事迹,写成稿件,先后在利川广播电台,《利川日报》《恩施日报》《湖北日报》刊登。1997年春季,石板岭高山村评为利川小康村示范村。全市全州许多领导干部都到石板岭村参观学习,利川市委书记任振鹤到村里指导,湖北省长蒋祝平亲自视察石板岭村和学校。甘书记成为省、州人大代表出席会议。石板岭村一时红火起来,红遍全州。
1997年7月,祖国的香港回归。小考期间,我所在的石板岭村再次荣获优异成绩。山下的领导又一次请我回归山下,到平地学校任教。我不好再推却,只好服从领导,回归到山下。临别,我写下第五首词:高阳台• 告别古岭。词曰:
香港回归,寒山住过,三秋正是花妍。学子优优,园丁功德团圆。轩昂阔步盘山道,转归程,温室安眠。问斜阳,可有香槟,一醉神仙。回环九曲冲霄汉,又凉城施教,玉宇扶贤。劳作华庭,烛光清影流丹。 育人总尽平生力,愿小儿,个个香兰。拂银须,软卧山林,谈笑婵娟!
连续两次遭贬,从条件良好的平地乡村到高寒山区得艰苦环境,睡茅屋,食菜根,担负繁重的工作,卓有成效地一直干了三年,就像苏东坡在黄州那样,不计名利得失,还坚持写作诗词,提升精神境界!我从这时起,就仿照着苏东坡的生活方式,修养生性,乐观的生活,与命运挑战!
附言:1997年7月香港回归,我在高山学校的教学统考中,学生成绩优异,领导安排我下山。我下山后,被教育局借调到利川清源中学支持利川发展民办教育,我任教进入利川市城,辅助两个特级教师创立的私立初中教学,获得利川中考三个第一名的(合格率,及格率,优分率)教学好成绩,堪比当时的特级教师,湖北名师。
2023年7月2日卧薪斋原创首发
香港回归,寒山住过,三秋正是花妍。学子优优,园丁功德团圆。轩昂阔步盘山道,转归程,温室安眠。问斜阳,可有香槟,一醉神仙。回环九曲冲霄汉,又凉城施教,玉宇扶贤。劳作华庭,烛光清影流丹。 育人总尽平生力,愿小儿,个个香兰。拂银须,软卧山林,谈笑婵娟!
工作退休人未休,自寻苦吃效黄牛。
再游学海练文艺,重振雄心耍笔头。
肺腑倾情歌盛景,诗联着意画银钩。
桑榆虽晚献余热,高照斜阳第二秋。
宁静山湾,青葱翠蔓,杨桃秋熟红麻。像个娇娃,细皮甜汁堪夸。众生欢悦同心摘,引清风,频送奇葩。上高枝,顺理长藤,笑语喧哗。猕猴采摘开怀乐,再分层装好,仔细包嘉。紧要收藏,归家孝敬爹妈。人生多少开心事,仅在于,正直无邪,扩胸襟。极目苍天,一片红霞!
初夏温和,师生跃动,忠贞一路虔诚。古道探幽,卡门凭吊群星。为求解放抛头骨,舍家身,奋斗光明。血流红,杨泗崖边,绝壁飞鹰。而今后辈难忘记,继英雄人物,再踏征程。学海扬帆,金鹏壮志长鸣。山中雏菊秋来艳,永记牢,烈士深情。路遥遥,报国兴家,吾辈当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