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日照看海(散文)
每次看海,因为时间地点不同,都会有“砰然心动”的感觉,宛若初见。青岛的海边,记住的是嶙峋的礁石,和礁石上密密麻麻的牡蛎,爬着的小蟹,海生乐趣。烟台的海,留给我的是日出时的壮美和夜晚的深黑,东炮台的沧桑和月亮湾的浪漫,成为我记忆里对比鲜明的特写镜头。这次在日照看海,又收获了完全不一样的观感。
一
星期六的晚上,儿子说要带我去海边玩玩。这些天,我的情绪有些压抑,丁老点小事都会令我焦灼不安。去海边,天气热,懒得去。丈夫说,去吧去吧,别整天待在车上,出去放松放松,散散心。儿子抬头看我。盛情难却,我这陀螺就停摆一天,也过一个星期天好了!
日照是距离我们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火车车程,19块钱就能到的沿海城市。早上出发,下午回家,既能玩得舒心又不耽误第二天上班。乐于前往,让我感觉日照的海就是我家最新的外景地一样,一种归属感来了,兴致也来了。所在的小城,夏天一到,许多人都这么过周末,我却是破天荒头一次。
一路辗转,下了火车坐公交,感觉到空气越来越潮越来越凉,我敏感地嗅到了大海的气息。那是一种开阔的野性的,完全不同于内陆的干、燥、蒸、闷的气息。带着粗犷与浩瀚走来,带着湿润与清凉袭来,带着神奇的魔力抓住了我的视线,引导着我急不可耐地向前方奔去。路上的私家车蜗牛一样,在停车场外面排队等候。路边有人卖红黄蓝各种颜色的小塑料桶,桶里黑铲子,蓝爪钩,还有其他的配套用具,这是给孩子们玩沙用的,也可以用来赶海。海,应该就在前方了。再走一段距离,果然,看见了蔚蓝的海水,并且见到了这辈子从没有见过的那么些船,大大小小高矮胖瘦,密密麻麻停满了半个海湾,就像一个母亲怀里的很多孩子。有几艘大船,正缓缓驶离海湾。
这里是日照世帆赛基地。从手机地图上看,这是个狭长的海湾,北面一座漂亮的白色跨海大桥,连接了这里与大海的深邃。我们跟着人流,上坡下坡,终于与大海面对面了!不是第一次看海了,可大海如一张铺开的蓝色信纸,在我眼前平缓呈现的时候,我还是被这一望无际的蓝,被这幽幽的蓝,深深地震撼到了,抑制不住的激动,真的想一下子扑进海的怀抱。视野里再也没有车水马龙,不见高楼林立,喧嚣无影无踪,纷扰销声匿迹。再也没有不得已的随波逐流。
大海畅开它博大宽广的胸怀,轻轻地,让我依偎。轻轻地,拥我入怀。闭上眼,即是与世无争的宁静与沉寂,那是大海写给我的长诗。这首诗,随着无边无际的深青色,悠悠荡荡,从心底一直飘到遥远的天际。
唯宁静可以致远。唯大海可以治愈。
放眼望去,海水又像一块硕大的蓝绸子,在风的吹拂下,闪着亮晶晶的褶皱,高贵又端庄。船只是裁剪蓝绸的剪刀,真想让船儿给我裁剪一个蓝色的旗袍。蓦地,海天相接处,模模糊糊有一艘特别庞大的船。海,是内敛的,视线尽头,它也只是一条线了。船就在那一条细线上,只能隐约看到一个影影绰绰的轮廓。看不清它的航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但它一定在走。路到不了的地方,水,一定能到。儿子说,拥有了海域,就拥有了通向世界的钥匙。大海,多么广袤啊!浩浩荡荡的海水,有容乃大,大到一片海水就能连接全世界。站在这里,视野大开,仿佛看到了海能到过的所有地方。在一次次的眺望中,心扉也慢慢打开,敞亮了。
二
海边没有大块的礁石,都是平坦的沙滩,开阔无垠。据说,江浙一带数以万计的船只都到这里停靠。这里风平浪静,所以才叫万平口。此刻,海水像一条条甩着尾巴的大鱼,快乐地游向岸边游人脚下。那白色的浪花,是跳跃在海里的洁白的童话。
岸边是一条随着海岸线一路延伸的塑胶路面,平整舒适。紧挨跑道,沙滩上来,是用方子木铺的平平展展的木栈道。经年累月,风侵雨蚀,木栈道失去了光泽油亮,黯淡灰白,沧桑满面。无数的人走在上面,各种的鞋,各样的脚,轻重有别,快慢不同,落在一根根的木头上,像在一根根的古琴弦上,弹奏出各种腔调的琴音。临近中午,为太阳遮光的云,一片一片落进了海里,头顶露出和海一样蓝的天,分不清是天垂进了海里,还是海挂在了天上。阳光把裸露的沙滩栈道晒得滚烫,可并不影响孩子们的兴致。孩子们赤了脚,脚上覆了满满的细沙,惦着脚尖儿,猫一样的轻巧,轻抬轻落。尘世万种,都在这条木栈道上得以清晰深刻的折射。有些铁钉闪着亮眼,像是不甘平庸要眺望一下这繁华人间。但只是眺望,绝不勾绊行人的鞋和脚。
走在上面,“踏——”“咚——”“吭——”每一步都有回音。是古琴的朴厚,悠远。每一个在这里行走的人,都是幸运的。这里不仅有蓝天碧海,青草绿树,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南腔北调,和孩子们烂漫的笑声。夏天的海边是生动的,多彩的。绚丽的帐篷宛如盛开的花朵,从南到北,沿着曲折的海岸线,妖娆地开满了沙滩两岸。
帐篷里,一大家子的人围坐在一起,看着大海,吃着自己带的干粮,野餐的情调无可比拟,令我咂嘴,真想走进去凑个热闹。有的把帐篷拉链拉拢,就是一间温馨的小屋。帐篷外只留下两双沙滩鞋。更多的人,还在海水里嬉戏。孩子们提着买来的塑料桶,拿着铁铲子挖出一个个的沙坑,看着坑里慢慢渗满了水,兴高采烈。大人们在海水里戏水拍照,忙得不亦乐乎。有人把脚下挖了深坑,膝盖以下埋在坑里,上半身躺在沙上,来一次痛快的日光浴。海边,也适合孤独。不必呼朋唤友,不必伴人左右,一个背包,一个面朝大海宁神静坐的身影,就是夏日一首简约玲珑的诗,一幅意味深长的画。人是快乐的音符,大海不嫌杂音,全盘接纳。
经过一条破旧不堪的木船时,我们站住了。这条船不知道多少年了,它已经又老又破。船板的木头已经断裂脱落,粗大的铁钉裸露在外,锈迹斑斑。船头一个柴油发动机也已生锈。它没有被拖走,而是作为另一种景观留在了沙滩上。旁边有一个做工精美的木牌,成云状,上面刻着这渔船的前世。是日照当地渔民的船,多年以前他们靠海吃海,以打鱼为生。休渔期,他们在马路上补网。过了休渔期,他们又沐浴朝阳,在欢声笑语中信心满满地扬帆起航了。渔船留在这里,绝不是诉苦。它在告诉后来人,这里的人们正从脚下的海滩再次起航,信心满满地走向新的远方。
金色的沙滩,在我们身边绵延。
忍不住诱惑,我们脱下鞋袜,赤脚走在滚烫的沙滩上。顿时,一股热流顺着脚心直通心间。沙在脚下滑动,温热却一直流淌心间。这是大海最暖的情怀。
海面此刻是平静的。微波荡漾。深蓝的海水,干净清澈。
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人们悠闲地拍照,兴奋地踏浪,随意地漫步,我则让思绪天马行空,把时光无限拉长,拉长到地老天荒,拉长到海枯石烂。那些拍婚纱外景的情侣们,站在一块写有“海誓山盟”的大石头前,彼此握紧的手,也握住了幸福和爱情。
天空,大海,空气,还有心情,统统都是澄澈的透明的。都说海边的热沙可以治愈脚气,我没有脚气,却觉得它治愈心情绝对是真的。此刻,我的心情恬适安宁。
三
穿上鞋子,沿着木栈道继续往前。让我惊叹不已的是,我们走过的这片海域,大约十公里,沿途不见一个空的矿泉水瓶,一个塑料袋,甚至不见转角处的树底下一小块的碎纸屑。我没去过多少地方,但这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海了。有的海边退潮之后,什么垃圾都有。而这里除了洁净的沙滩就是透明的海水。岸上没有摆摊卖东西的商贩,也就没有烟熏火燎的气味。沿途只建了很少的几处景点,而且这里只有六月到九月三个月的开放时间,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生态环境。所以才会有这么些天南地北的游客来到这里,寻找全国最干净的海域。
前面是一座大酒店——喜来登酒店。酒店中间每层都有个超级大露台。酒店并不很高,七八层高。太高,不接地气。而最低的一层也能把无限风光尽收眼底。酒店两侧像一个人张开的臂膀,对着大海,揽风揽月揽涛声。酒店融入中国人的庭院情节,造了一个大院子,院里草坪青幽碧翠。在臂膀两侧有两个小门,院门就开在红色塑胶跑道的边上。有人正坐在露台上,吹着海风,喝着什么。四五个人打开院门进到里面去。一个超级可爱小女娃娃说,妈妈,我困了。妈妈说,马上就到房间了。大海是安眠的,我也想就地躺下,让大海抚摸着我入睡,但还是不舍眼前的海风光。
这离海只一步之遥的酒店,随便在露台或在房间,看日看月看星,听风听雨听浪,枕涛声入眠,那梦,一定也是蓝色的。
我们找了块荫凉的石头坐下来。已是下午两点了,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最北边的出口,人们陆陆续续穿过海边公园向城里走去。歇一歇我们也即将返城。有些意犹未尽,有些恋恋不舍。
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头顶是一碧如洗的天空,耳边是平缓低吟的涛声。闭上眼睛,一切都那么安恬淡然。忽然明白了,大海对我的吸引力,不是那些漂亮的帐篷,那些嬉闹的人群。内心深处,我不贪恋这些喧闹与繁华,是它浩荡的安宁?博大的从容?还是纯净的坦然?永不停歇的脚步?
真想在这里搭个草棚,长久地住下来。不劈柴不喂马,只与这片干净的海默默相依。听它讲述梦想不老,追逐永恒的传奇,看它波澜不惊永不退缩的气势。
别不舍得时间看看海。儿子在身边小声嘀咕。其实,他完全看出我已经被大海的魅力征服了,完全投入其中,只是他想羞我。工作再忙,也要腾出时间给心一份安宁,风景的存在,是为了慰藉我们的心,我们常常忽略了心的感受,我捂住心口,说声对不起。
我想,我会再来。挑一个落雪的日子,想看看大海粉状的样子。一定要在喜来登住下来。在宽敞的大露台,倚在酒店的栏杆上,任凭寒风呼啸,我自凝视大雪飞扬。看那些一片一片的白色精灵悄然落进这浩瀚无垠的幽蓝里,只留下一波一波涌动的海浪。海仍然是蓝的,雪依旧是白的。沙滩半白半黄,海边的木栈道被白雪覆盖,岸边不再人声鼎沸。我希望在这里,摁下我浮躁的心。
全世界那么安静,连涛声都那么瞬间安顿了下来。
我已归来,对一片蓝,一片白,一片皎洁的安宁,心念永远。
也许,会有一只海鸥,再次从日照的海起飞,带着海的邀请函,约我什么时间再来。
好,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