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箩筐】潍坊麓台书院,厚重可读的册页(散文)

精品 【箩筐】潍坊麓台书院,厚重可读的册页(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3961.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05发表时间:2023-07-10 11:44:48


   在潍坊浮烟山东北麓,有一座书院,叫做麓台书院。
   说到麓台书院,不得不先说一说浮烟山。
   浮烟山,离着潍城西南,大约二十里的路程。从远处看去,浮烟山,方方平平,山岚青翠,树木蓊郁。近处来看,山峦曲折连绵,氤氲着一片山岚佳气。徐徐清风,袅袅梵音,送来阵阵悦耳的鸟声与水声。
   其实,浮烟山那是古时候的名字,自清代开始谓程符山,直到九十年代年,才又恢复旧称浮烟山。
   浮烟山顾名思义,整个的山峦树木茂盛而葱茏,山势起伏而低迷。一眼看去,层峦迭嶂的山峦间,隐隐约约,有一片片云烟在浮动,飘逸,幻梦。山顶高高的,直顶云天,仿佛间,触摸到了天空里的云儿,看起来像是浮在云烟里,于是取名“浮烟山”。
   浮烟山,潍坊人再熟悉不过的。以至于全国各地,甚至很多外国友人也不陌生。因为这里曾多次举办过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风筝放飞基地也就是潍坊国际风筝会放飞场,就建在浮烟山南麓,麓台村西南处。
   四月,莺歌燕舞,人间芳菲。桃花红,梨花白,杏花茂盛,各种花儿竞相盛开,浮烟山更是花团锦簇,绿树掩映,美丽的潍坊,迎来美丽的节日。全各地友人国际友人都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潍坊,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参见国际风筝这一盛会,美丽的浮烟山上,碧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春花烂漫,绿树环绕,一只只风筝飞满潍坊那一片蓝蓝的天空里。
   美丽的浮烟山,景色美,人声鼎沸,彩旗飘飘。而坐落在山脚下的麓台书院,依旧默默地,伫立在那里。越是彰显出它的古朴,典雅。令每一个见到它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觉一股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麓台书院就建在浮烟山脚下,依山傍水,气象万千,令人向往。
   那么,麓台书院,它是何年而建,又是因何而建呢?
   麓台书院的脚下,就是麓台村。来到村头,可以看到村标竖立在绿油油的麦地头,并且是有两个村标,一个已经斑驳陈旧,一看就是经历了数年,上面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实难寻觅。听一位老乡说,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古老的气息要延伸到唐代呢,因该村位处汉公孙弘墓—麓台西侧故名。小小村落,民风古朴,为人厚道,学习风气非常浓厚。
   麓台上有一块不大的石碑,石碑虽已斑驳,依然可见,上有这样的诗句,读来琅琅上口:“银河漾漾净天街,碧月辉辉照麓台。台上读书燕太子,清光依旧向人来。”西汉丞相公孙弘早年曾在浮烟山读书长居于此,逝后归葬浮烟山东麓。
   现在已经将石碑移到了公孙墓前,此诗是张起岩所做,也是潍坊八景之第五首。后人将这一绝句冠名为《麓台秋月》。诗句里的提到的燕太子,他复姓慕容,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东晋末年,南燕国太子慕容超在麓台月下读书砺志,用以准备即位治国。《麓台秋月》为赏景怀古之作。麓台可是潍坊美景之一,当年的麓台,突兀于浮烟山主峰东麓,犹如一位壮美的少年,矗立在潍坊这片热土上,无不令人仰望。
   麓台,台高二丈有余,方数十亩。台侧据说有七个泉眼,四季有清泉淙淙流淌,日夜不息。流出的清澈泉水汇之为池,池水漾漾,清澈明净,一眼见底。里面的小鱼小虾蹦跳成趣,垂柳依依,松柏、槐树、榆树蓊蓊郁郁,蔽天遮日,池塘里生满荷花,聘婷轻风里,荷花的香气,四溢迷人。
  
   二
   不如,索性将时光倒转一下,退到明代万历时期。
   万历四年的一天,浮烟山脚下走来一人,他不是别人,就是咱们潍坊潍城区刘家庄子村的刘应节。他从潍坊走出去,一路仕途,经历可谓传奇,最后,他又返回了潍坊。
   说起刘应节,潍坊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自幼喜欢读书,刻苦好学。嘉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道路。
   然而,刘应节官至刑部尚书,后来刘应节,任山西右参政,升任右佥都御史,管理辽东。可以说他戎马倥偬,殚精竭虑,精致尽责,最后是因母亲去世而回乡。
   回乡的刘应节,他不甘心坐在家里,无所事事。而是,想着还是再做点什么事,为他深爱着家乡潍坊,在尽绵薄之力。
   一日,天气晴朗,轻风习习。当时的潍坊不叫潍坊,叫潍县呢。潍县城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景色秀丽。刘应节他出了家门,一路而去,向着浮烟山而来。
   此时的他步履匆忙,边走边看着浮烟山的景色,心里异常舒展。还是家乡好呀,水依然那么清澈,山依然那般秀丽,山清水秀一点不为过。想想自己自从离开家乡后,一路仕途也曾戎马军中,屡立战功,一路走来,真是刀光血影,出生入死,平乱边境。
   走在浮烟山山径间的刘应节,被山间的景物迷住了,鸟儿在歌唱,溪水在流淌,有人在山间采食野果野菜,有人在赏景自言吟哦,有人在山溪旁垂钓悠闲。他信步走到溪水边,野花点点,芦苇苍苍,各种水禽飞在溪水间,白鸥翩翩,野鸭出没在绿绿的芦苇丛里。低下头,看着清澈见底的溪水,刘应节捧起一捧溪水,喝在口里,不由得赞叹:甜,真甜呐。
   仿佛间,时光在溪水的微波里游回来,粼粼的波光,照着他一身的戎装,刘应节忽然想起那场生死恶战。
   靖二十九年,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统领大军南犯,直逼京城。
   京城吃紧,大将仇鸾率军与酋首俺答混战,城外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不分胜负,死伤都很惨重。此时,正是危急时刻,军中人员人心浮动,情绪消沉,战斗意志有些疲惫不堪。嘉靖皇帝下诏,想在户部选一精干使者,一路去到军营里,进行慰问慰问,以便鼓舞士气与斗志。在此生死攸关之际,人人自危,都想自保,户部大小官员胆战心惊,唯恐被选中,一个个躲闪推诿不及。
   当时的刘应节,任户部广东司主事,他不顾一切,挺身而出。刘应节知道,此次犒军九死一生,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同僚们望着他出征的背影,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回还”之壮烈,几乎所有在场人员都认为他刘应节生还的可能渺茫。刘应节至今记得,他告诉亲友:“此去七天不回,请把老母和妻小送还家乡,并转告老母不要悲伤,孩儿甘愿,为国捐躯。”
   夜半,冷风呼啸,血雨腥风,刘应节披挂整齐,雄姿英发,他单骑护车,气势逼人,一路就出了京城。车行在旷野上,顿感一片阴森,一种毛骨悚然的气息股股涌来,原来,车马行走于乱尸之中。那真是尸横遍野,遍野哀嚎,就连战马也发出悲哀的嘶鸣,行走的马蹄,踏出一阵阵悲怆。此时,因为长时间的急行军,人马异常人劳马疲,饥渴难耐。好不容易找到的水井,暗夜里,星光的反衬下,井水里飘着尸体。
   只好继续前行,继续寻找,好容易才寻到小塘,惨淡的星光下,看见塘里的水在风的吹拂下,波光暗淡,汩汩暗涌。伸出手于小塘边,用手捧水喝,喝下去的塘水,闻到一股股腥味,才知喝下去的是血水。
   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刘应节果敢,智慧,率领着自己犒军部队,与敌军殊死战斗,最终冲出包围,天明后,到了军中,见到了仇鸾,出色地完成了犒师任务。
  
   三
   刘应节,他想到此,来到碧波荡漾,清澈的池塘边,又捧起一捧家乡的溪水,一仰脖,喝进口里,顿觉一身的轻松与清爽。不由叹道:家乡的水,真甜。
   看着青青山林,望着烟霭云霞,听着潺潺溪水流动,翠竹松风声声。这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讲学研讨的最佳处呀。刘应节决定要建一座书院,对,就在浮烟山的半山上。
   说干就干,毫不犹豫,经历过军旅生涯的他,一刻也不拖延。刘应节为了筹资,他卖掉城里的房子,一人出资修建麓台书院。并且他亲力亲为,在书院担任主讲,奖掖后进,在他讲学育人的十九年间,培育出不少人才。麓台书院,也吸引了一批批有才学有志向的志士们云集而来,至清朝时,大儒韩梦周、阎循观以及彭绍升、法坤宏、汪缙、鲁士骥等许多学者名流来此讲学。
   而且,过路赶考,出门求学的读书人。一路上风尘仆仆,风餐露宿,只要来到了潍县,路过书院,有了个投宿的好去处。无论谁,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投宿,而且困难的,还可以减免吃住费用。在麓台月色里,读书人彼此敞开心扉,交谈学习心得,互学互相鼓励,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治学好风气。
   朗朗月色,麓台上,月印清潭,书声琅琅,谈笑自如,树影鸟影沉璧,池月浮光银色交相辉映,相融期间,溪水清清,碧色辉辉。虽然这样的月景,不在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笔下,却是另一种风格与赏月佳处,秋日登麓台赏月,早已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体味“遗世独立”,清心忘欲的最佳去处。麓台书院,可谓是,为科举学术散播了星星之火,对咱们潍县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山东,自古有我们的孔圣人,还有孟子,孔孟之乡,山东人更是尊学重教,始终把学习列在第一位。麓台书院,对浮烟山和潍坊的文风繁衍起了开端作用。
   潍县历代都有学者名人到麓台来观光、游学,并写了不少诗词,如刘明代的两淮盐运使刘廷锡在廷锡《夜饮麓台》:“草树萧森古台外,崔嵬正与西山对。公孙牧豕杂樵渔,海岸云深雨滂沛。台上读书夜未央,松风谡谡闻天籁,逢时作相位平津,人去台空月还在。”
   如今,露台书院旧址,依然在浮烟山脚下。这里一片片葱茏生机,古木参天,鸟声阵阵,绿水青山依旧在,麓台书院的旧址也依旧在。不断地有人来此,怀古缅怀,参观学习。麓台书院,不断传承,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更是需要,薪火相传,代代传递下去。在原麓台书院旧址开发建设的潍坊大学城中,潍坊医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已相继建成新校园并已开学授课,吸引了来自各个省市的青年学子。
   清晨,微风习习,浮烟山山岚青翠,溪水清清,走在山径上,走在麓台书院前,可以听到学生们的朗读,学生们的每天早演讲。日行一善中华传统的文化课。细无声地滋滋浸润,学生们在中华传统文化里行进“求真、崇善、励行、尚美”……
   昔日的麓台,今又书声琅琅,演讲声此起彼伏,辩论声声,充满了青春活力。
   仿佛间,时光穿越,看见那些名流鸿儒仁人志士,再次跃上讲台,或是站在月下,露台秋色里,吟诗讲学,施展他们的雄才大略,不减当年。与如今的学子融为一体,互相鼓励,相互探讨学问,互相切磋,意气风发,激扬文字……
  

共 39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麓台书院的精彩散文。在潍坊浮烟山东北有一座书院,叫麓台书院,它坐落在浮烟山脚下。浮烟山原名程符山,中国风筝放飞基地就建在浮烟山南麓。浮烟山景色优美,绿树环绕;麓台书院古朴、典雅。麓台书院脚下就是麓台村,这个村子历史悠久,民风古朴、学习风气浓厚。麓台是潍坊的美景之一,突兀于浮烟山主峰东麓。麓台高二十余丈,方数十亩,台侧有七个泉眼,泉水四季流淌,清澈明净,鱼虾成趣,绿树成荫,荷花满塘,香气四溢。明代时,潍坊城区刘家庄子的刘应节,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做了刑部尚书,后升任右佥都御史,管理辽东,一路仕途也曾戎马军中,出生入死,血雨腥风,屡立战功,平定边境,从此走上仕途道路,后因母亲去世而返乡,在家乡建了座麓台书院。人们来这里怀古缅怀、参观学习,成了研学旅游之地。麓台书院的历史故事感人肺腑,影响激励着后人,富有教育意义,满满的正能量,文章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故事感人,耐人寻味!感谢葳蕤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快乐!【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71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3-07-10 11:50:38
  潍坊的麓台书院,是个研学旅游的好去处。历史悠久,典雅古朴,令人向往!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3-07-10 11:52:53
  文章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故事感人,文笔优美,语言精练,耐人寻味!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3-07-11 07:41:25
  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编审,辛苦老师了,葳蕤问好老师,祝老师写作愉快,夏天快乐!
春草葳蕤
4 楼        文友:阿巧        2023-07-12 07:36:02
  一篇别具一格的精彩游记散文!悠久的历史,厚重的过往,古朴典雅的环境,无不令人称赞!文章构思巧妙,脉络清晰,语言清新隽永,触人心怀,特别有画面感。文章集文学性、艺术性、历史性于一体,给人启迪,耐人寻味!感谢春草葳蕤老师的精神分享!祝愿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夏日安康!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3-07-12 11:53:55
  感谢阿巧老师留评,感谢老师的支持与鼓励,葳蕤问好老师,祝老师写作愉快,工作顺利!
春草葳蕤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7-16 20:57:38
  没想到潍坊麓台书院有怎么厚重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叹为观止,无限敬仰。跟随春草老师生动具体的描述,让我们了解了学术气氛浓郁的麓台书院,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书声琅琅,激励人心。意蕴丰厚的文章让人回味不断,感谢春草老师带来的精彩,祝老师清凉一夏!佳作连连!
淡淡的云彩
7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7-16 21:00:34
  感谢春草老师佳作摘得精品!再次欣赏学习,期待更多精彩美文!
淡淡的云彩
8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3-07-17 08:04:01
  云彩老师早上好,感谢老师的留评,葳蕤问好老师,祝老师写作愉快,夏天快乐!
春草葳蕤
9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7-17 09:53:38
  修改7楼留言:祝贺春草老师佳作摘得精品!不好意思啊!
淡淡的云彩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