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回忆像什么?(散文)

精品 【东篱】回忆像什么?(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47.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97发表时间:2023-07-14 05:09:08
摘要:有人说,回忆是老年的专利,年轻人没有时间去回忆。我接受吧。我所思考的是——回忆像什么?回忆,让我把那些很容易遗失的珠玑般的灿烂捡起来,成为自己的人生财富。


   我总觉得,不是老了就剩下了回忆。人生,若舍弃回忆,少了一种别样的丰满。
   回忆,总有一些由头,就像花开蝴蝶自来;就像雨打河水,鱼儿窜上啄食水泡;就像冲一杯咖啡,我需要那种苦味占据一阵子舌尖;就像把自己送进一座木桩圈起的藩篱,独自享受着孤独的盛宴。人生静下来时,需要美妙的氛围,回忆可以制造温馨的氛围,将人带入曾经的场景。
   和母亲相处的21年,并未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所有的往事,连个情节都没有,但在我的心中渐渐演变成丰满的故事,常在一个人想母亲时,冒出来和我作伴。我懂得了,情感会将碎片连接起来,酿成精美的故事,在我的心底,任何曲折离奇的小说情节都赶不上我回忆和母亲的点点滴滴。
   回老家,总喜欢在村东小河顺着河岸走走,没有什么目的,我的老住处距小河两百米,母亲每晨赶着她的十几只鸭子进河,其实,母亲也知道,赶鸭子十几趟,鸭子就认路了,她还是习惯亲自送去迎回。母亲说,混熟了舍不得鸭子孤单单地走。是啊,就像朋友,相处融洽了,常常惦念,不必两肋插刀,相伴日久,便是好。或许我是从母亲那里得到了熏陶,有了如何对待朋友的基本态度。那条路,铺满了母亲的脚印,如今只在记忆里,靠回忆来让脚印清晰吧。母亲总嫌我赶鸭子步幅大,鸭子受惊,她是小脚母亲,我理解。也学着垫着碎步赶鸭子,母亲差点笑倒。说,一听就是黑瞎子来了。我便岔开腿,摇摆着走。一点点幽默也从母亲那学来。
   回忆就像这条小河,河水在鹅卵石上轻轻抚摸着,静水时连个小浪花也没有。沉浸其中,河水轻吟着不惊而缠绵的歌,母亲唤鸭子的“哦,哦”声和河水声交织一起,难分。河水是低沉调,伴奏着我的小脚母亲的莲步。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小脚是一种美,但美是什么样?无法统一,只要融入了生活,生活有了韵味,再普通朴素,都是无法替代的美。有时见一条河,喜欢坐在河岸,只一会,让我眼前浮现母亲赶鸭子的情境,这份家园情结一直让我感到自豪,工作时几乎每年都要填写自己的履历表,我喜欢在身份栏填上农民,而不是学生。因为我懂得农民的情趣很简单,简单的情趣就可以让我满足,这是一辈子的秉性,从未渴求有什么大惊大喜,我认死理,农民也是身份。
  
   二
   老屋的后面是一道散石墙,墙下是乱石,为的是防止大雨冲刷而无序堆砌的,每年冬日,母亲总是抱一些杂草,放在散石上,来年春天收去,散石下有贵子姜(我给母亲说应该叫“贵子姜”,他不再念去声调“鬼”),她怕冻死贵子姜,其实,鬼子姜不怕严寒。我把道理告诉母亲,她却不接受,保暖才好过冬,春天绿芽绿叶不大么?这是她的理由。母亲的体性一贯温柔,让我觉得她是用错了地方。也是生活所需,母亲腌制贵子姜,无菜的冬季,端上桌,我抢着吃,“咯嘣老脆”的,未觉冬季是枯菜的季节,冬天也好过,呼啸的雪声似乎远离嚼食贵子姜的声音。一碟咸菜,我便知满足,可能和母亲给我的饮食习惯有关。
   回忆,就像贵子姜的一棵绿芽,我的确懂得了,呵护着,总不是错。有时候遇事,特别是遇到弱者,怜悯之心隐隐作痛,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可能对方也不会接受我这丝毫没用的怜悯,但还是要泛滥一通。刻进记忆的东西,无法抹去,就像一直隐隐的痛,遇到阴雨天气,就提醒着我。当年教学,面对一班五六十学生,总有上中下,见后进者我便生怜悯,哪怕是恨铁不成钢,也喜欢用手抚一下那个学生的肩膀,我相信这种善意可以传递到他的全身。就像母亲给贵子姜盖上几缕草,总以为它需要关怀。对母亲的回忆,就像一股暖流,无形传递。
   母亲的生活空间很有限,屋子院子就是她的风景。院子有几棵树,柿子树,老榆树,梧桐树,秋风扫了落叶,也把柿子弄甜了,剩下空荡荡的枝杈了。母亲用竹竿将成串的熟地瓜干挂上去,顿时,凡是够得着的树杈都挂一串,琳琅满目的样子。母亲说是防苍蝇。其实我觉得母亲是为了给树添上风景,不忍空枝。不忍空着,这是母亲的情怀。鸟儿格外喜欢登枝了,母亲嗷嗷几声,算是驱赶。我想母亲这不是自寻烦恼么?其实,她不在乎鸟来啄,毕竟剩下的多。参加工作,我也被母亲这种做法感染了,有了见缝插针的想法,哪怕一点时间,能在教案上写点字,也不偷懒。一点很小的想法,也写上,以备忘。所以,我积累了20几年的手书教案,看着也很满足。
   回忆,就像横出斜逸的树枝,也挂着母亲的影子。老屋院落和墙外的树已经被伐,但在记忆里,还是原来的样子,郁郁葱葱,尤其是空枝时母亲给树木做的装饰,那么美,也装饰了我的记忆画纸。不能让记忆的画纸空白,仿佛觉得人生行走在画中。
  
   三
   我曾戏说老屋门前那块光滑的带着滴水石穿小孔的踏脚石是母亲用小脚踏出来的。母亲说,房子曾有人家住,是百年老屋了,应该是几代人很多人踏出的。母亲搬草入屋做饭,即使落下一根草,也弯腰捡起,她有个说法,就像镜面一样,不能弄脏。石条上被屋檐的滴水砸出了一排隐约可见的水滴窝眼。如果说,这是母亲的工艺品,一点不为过。有时候搬凳子坐在门旁,陪着母亲烧火做饭,母亲就开始以门前踏脚石为话题了。
   日复一日,石头再硬,也可以砸出窝眼,将来我的“怀儿”(乳名)守着老屋,石头会被水滴弄穿呢。母亲绝没有说水滴石穿的治学道理,我反复琢磨,应该是母亲希望她儿子的日子更安稳长久吧。愿把祝愿给那些我认识的善良人们,当一个人把美好和热情传递给身边的人,他们也会因此觉得和自己在一起是快乐的,舒服的。热忱的心,让生活的苦减淡,也会消除心灵上的那些褶皱。
   “夜雨滴空阶”(柳永句),给诗人带来的是惆怅,而给我更多的是难以放过的回忆之声。暗自沉静,夜雨轻来问我,慰藉我,莫失落,我用温润的心境解读和接纳夜雨柔情的一面吧。
   回忆,就像屋檐下的水滴,滴滴答答,在某个有雨的夜里,有节奏地敲击着,有音乐般的美感,沉浸其中,想着有关的往事,喜欢母亲的絮叨,喜欢小雨淅沥檐雨嘀嗒。我想调皮,接住屋檐垂落的雨滴,雨滴里满是伤心的泪,母亲走了,没有母子共赏屋檐雨的情境了。
  
   四
   月挂窗前,回忆好像借着月光一下子跳越到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回忆真的就像一脉温柔的月光,不是眼前这轮月,而是和母亲一起坐在窗前看的那轮月。
   白天,母亲属于生产队大田里的一个身影,晒场上的一朵花,夜晚,属于月光的伴儿。纳鞋底,针线在月光里缠绕;纺花线,带着的圆弧和月的轮廓重合;剥花生壳,嘎巴声给月光一个呼应和伴奏;掰玉米粒,把金色的颗粒送给月光照着,或许母亲看着就有了金子般的感觉?父亲的老友坐在长凳上,一遍遍磕着烟袋锅,敲醒着温柔欲睡的月光。我捧一本书,低头在窗台上看着。谁也不说话,却像千言万语都放在有月光的晚上了。默默地操劳着,是母亲的本色。参加工作后,我也不事张扬,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不必等别人的夸赞,有一脉月光,我就编织月光吧。月光里母亲的影子,常常是默默做事的榜样,没有多少想法,但不缺奋斗的力量,相信月光会看见,银辉般的月光就是给我的奖赏。
   一盒火柴,可以点亮一团火,点亮一座屋。回忆有时候就像隐秘的私密空间,只有自己可以躲进去。我家的原先老屋,逼仄得能插进脚而已,我们一家人蜷缩其中,因为有着温暖,感觉谁拿新房子换都不干。老屋就像放在母亲锅灶一侧风箱上的一个小小的火柴盒,在我的心中,不能拿二分钱来衡量其价值。老屋的东西也老了,旧了,也不值得炫耀。但那种陈设的记忆,始终比得上任何繁华和奢侈。
   能借助别人的光,时代的亮,成全自己,那是值得感恩的事,若不能,自己就应该是一根火柴,擦着就是光亮。别羡慕烟花,转瞬就冰凉了,只有自己擦着的火柴,可以继续点燃柴草,燃烧生活。所以,在我的回忆,常常是一点光亮闪过,不必沉浸,不必连贯。走在大城市的霓虹灯下,我心中并无多少璀璨的美感,或者说一会就散去,心中总认为自己就是一根火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羡慕之后,还是要热爱着自己的。常常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手中的那根火柴,永远闪着迷人的光,不会熄灭。回忆就像火柴的一闪亮,很多时候因为就像一滴雨,不在意,可我常常拿这点光亮来安慰自己,属于我的,别人瞧不上,不要紧,因为别人不需要。
   年轻时,学校经常开展教学比赛,给个称号什么的,我非常珍惜,也羡慕那些老教师获得的高级荣誉,但我依然会把发到手的一张纸叠好放进抽屉,因为那是一束催我进步的光,渺小而孱弱,但可以陪着我爬行崎岖的山路。
  
   五
   回忆,有时候就像一粒疾飞的子弹。子弹射进了我的骨缝里,夹住了,没有爆炸,但隐隐作痛。子弹在骨头的锈蚀里,闪着寒光,尤其是它昼伏夜出,夜深人静时,就射进了我的回忆。
   母亲说,考上学,将来做师爷了,可不能摆架子,回到屋西的学堂,为孩子们教书,即使不回村教书,也要找机会上上课,妈去听听。我不得不说母亲的眼界是那么狭窄,狭窄的只有屋子到村学堂短短的一百步。这是不是母亲给我的理想?她的想法,无可指责,也不能哂笑,因为在她的世界,注满了跪乳之恩,反哺之义,我从那个乡村学堂走出来的,自然应该回报那所培养我的学堂。那时,我在母亲面前沉默着。毕业时,我差不多被安排在求学的城市做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我放弃了,回来了,被安排在一所乡镇中学教书。
   母亲没有遗愿,她的遗愿,最大的就是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就像一粒子弹,一直藏在我的骨头里。我总安慰自己,是体制上的不允许,而且学堂已经没有了学生,早就搬迁到窗明几净的新学校了。退休后,妻子说,如果还让教师去边远山区义务教书,我们报名吧。这又是一颗子弹,继续射进我母亲射给我的位置。
   我妥协了。我以疾病为由妥协了。但骨头里的子弹继续生锈。能够慰藉我的是,38年教书生涯,我从未间断,我可以以身不由己来安慰自己,说服地下的母亲。
   回忆像什么?有人说,回忆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是啊,走进江山文学的领地,我可以把这些珠子重新拾起,再穿起来,做成一挂项链,佩戴在脖颈。
   回忆,在我的世界里,不属于苍凉。
  
   2023年7月1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0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情丰富的回忆母亲、感恩母亲的亲情散文。文章的主题“回忆像什么”,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和比喻句,从多方面来做答复,将母亲的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生动形象、感人肺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爱戴和怀念之情。文章开篇“我总觉得,不是老了就剩下回忆。人生,若舍弃回忆,少了别样的丰满”这一句,已将“回忆”做了简单概括。首先觉得回忆总有由头有原因的,就像花开蝴蝶自来。回忆的闸口一旦打开,便像大水一样倾泻而出。虽然“我”和母亲相处,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但所有的往事在“我”的心中已经渐渐演变成丰满的故事,一个个情感碎片连接起来,便酿成了一个个精美的故事。村东的小河,母亲迈着莲花碎步,赶鸭子的情景,历历在目;老屋后,散石墙的乱石底下的贵子姜,每逢冬天,母亲怕它们受冻,用杂草来保温的情景,在眼前晃悠;秋天,母亲在院中几棵树的枝丫上挂满熟地瓜干,母亲在有限空间给树增添风景的情景,呼之即出;老屋门前那块带着水滴石穿的脚踏石,那滴滴答答的有节奏的雨滴敲击声,母亲的絮叨声,犹在耳边,只是再也没有了母子共赏屋檐雨的情景,令人心酸;母亲在白天属于生产队晒场上的花,夜晚母亲纳鞋底,纺花线,剥花生壳等等,月光陪着母亲操劳的场景,令“我”心疼;“我”当师爷后,母亲教导“我”不可以摆架子,要回报家乡的场景,令“我”动容……这些时光碎片翻来覆去,拥入脑海,清晰可见;这些回忆,有时候像疾飞的子弹射进“我”的骨缝里夹住,隐隐作痛……文章最后的收尾之笔更是技高,“回忆,在我的世界里,不属于苍凉”前后呼应,是亮点。是啊,回忆是有温度的,是温馨的。文章朴素无华,语言凝练清新,情感炽烈,优美深邃的意境次第展开,对母亲的情感步步加深,层层叠起。读之,既感人至深,又得到美的享受,显示了作者过人的创作能力。精美好文,力荐各文友欣赏。【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71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7-14 05:17:54
  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母亲思念母亲的亲情美文。回忆是有温度的,温馨的。读老师的文,是美的享受,编辑老师的文,令人进步,佩服老师非凡的创作能力。好文章,力荐各文友快来欣赏吧!祝老师清凉一夏!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14 07:38:00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编辑和解读。母亲离开我们,对于每个人多少终身的痛。忘记痛,不大可能。每当闲静下来,看着一些东西就想起了母亲,母亲的点点滴滴往事就浮现眼前。回忆没有离开我们的脑海,也在视线里。很多事,早就写过,在夹缝里的那些小事还是被翻出来,因为已经串联成回忆的珠子了。长不大了,永远在母亲的身边,记下这些,温暖前行。远握,期待红花草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7-14 06:06:38
  这个题目,老师没有就题目展开理论性的延展诠释,而是去用各种意象将主题逐一打开。因此,贪婪的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画面,和母亲赶鸭子、看脚踏石、看房檐滴雨、共坐月光里等等,无比温馨。都是老师经历的生活,写得轻松,但读着沉重。回忆像颗子弹,夹在骨缝,隐隐作痛,痛点就在这里:母亲不在了。静水流深,平静的叙述中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和深厚的情感。深情佳作,拜读学习,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14 07:42:56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解读和美评。生活就没有改完了留下一本教科书式的理论著作,有的都是零零碎碎的往事,回忆在这些往事里,获取温暖,仿佛再当一回孩子。母亲的往事,构不成故事情节,但始终连贯地寄存在心底。有温暖,有启发,有教育,也有伤痛。这也是儿子和母亲相处的快乐吧。老了,如果母亲还能活着,那就要好好几下故事,可惜,那时没有这个意识,一些东西还是忘记了,回忆并非万能,所以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比什么都重要。远握,期待韩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枫桦        2023-07-14 07:34:55
  文章的表现手法新奇,节奏感强烈,回忆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给人留下一条长长的光亮。文字因情感而晶莹剔透,闪现出的光泽,令人惊叹!世间最美的情感,原来都应该是这样炫目,隐藏在心灵深处的那份爱,原来都这样的多彩!赞叹老师的文笔!赞叹文字的组合是这样的唯美!拜读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14 07:47:35
  感谢枫桦老师的晨评,谢谢鼓励!是啊,回忆像一颗流星,划过的是自己的夜空,给自己留下一条长长的光亮,直至终生。我在文章里胜过,母亲的往事都是琐碎的,只能这样穿起,无法形成连贯的故事集。但我觉得也值得回忆。回忆有时候击打着心扉,叩开自己成长的门。母亲的影响永远都在孩子身上体现。剩下的责任就是把美进行到底。活在温度里,挺好的。远握,问候枫桦老师夏祺,期待佳作连载。
4 楼        文友:岚亮        2023-07-14 09:25:55
  一篇精妙的回忆杀。故乡,母亲,小河,老屋,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兄长的回忆里之所以没有苍凉,因为你是一个知性、豁达、坚强、乐观、开悟的人。回忆是散落的珠子,拾起来可以串成项链;也像散落在人生之夜中的星星,仰望它,可以给人智慧和力量,照亮前程。人是不能没有回忆的,不然就是白痴,文学离不开回忆,否则就会失去深度和厚度。拜读佳作,大赞!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14 11:52:48
  谢谢岚亮老师的美评。终于见到,仿若提上一瓶陈年佳酿,香溢屋舍。岚亮老师的所谓“杀”,不敢“杀”别人,我在“自杀”想起母亲,尽管没有多少故事,但那些物象里珍藏着母亲的影子,于是就提笔写作。岚亮老师的见地深刻,文学离不开回忆,回忆串联起那些珍珠,总认为是这样,所谓不舍文学。努力提取回忆的细节,增加感情的厚度吧,深度不敢挖。一个月了,天天在想着岚亮大师,一个月的徐霞客,周游了半个中国,一定带来精彩的素材,东篱就期待着岚亮老师的佳作,一定精彩卓芳。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7-14 09:51:52
  回忆是什么?是春天的小河,是屋檐下的水滴,是窗前的月光,是疾飞的子弹……。怀才老师用几个意象,把有关母亲的众多碎片串在了一起,合成了一篇情感充沛,感人肺腑的佳作!文章独特的手法,生动的语言,值得学习!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坚韧,贤惠,慈祥的母亲形象。老师昨天所讲的文学大课也很受启示:人的经历和阅历毕竟有限,哪里会有那么多现成的故事供自己采集。无数的生活碎片,有了文学的关注,它们就产生了价值。学习老师的大美之作!遥握,夏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14 11:55:50
  谢谢郑老师的美评。那堂文学大课,是怀才从五年的文学创作实践中的一点感悟,很粗糙,只能算一个初学者,刚刚入门。对自己可能觉得有意思,对别人可能未必然。母亲是永远的影像,她并不富丽堂皇,但正是这种质朴才感动着我,所以串联那些细节,写成回忆性的文章,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吧。远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看到郑老师的佳作了,已经安排编辑,期待精彩。
6 楼        文友:夕泠        2023-07-14 10:16:43
  怀才老师是一位穿珠子的人,把对母亲的思念穿成温馨与关爱,穿成一条长长的回忆链。38年的教书生涯,学生如珠,穿成桃李满天下,走入江山,把不经意间散了一地的珠子,用情怀拾起来,穿成火柴般的火种,照亮后来人。问好怀才老师,愿老师健康平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14 11:57:59
  谢谢夕泠老师精美的比喻和美评。能够做一个串珠子的人,感觉也很滋润。过往的事情,没有文学这根红线,是串联不起来的,希望一次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夕泠老师的富于才华的文学人,读你的作品,精彩,有深度,愿老师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远握,问候夏祺!
7 楼        文友:夕泠        2023-07-14 10:31:19
  十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和我说过,人是活在回忆里的。当时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现在读此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回忆让我们重温欢乐,痛苦,忧伤,欣喜。人间的滋味无一不在回忆里。昨天是今天的回忆,今天是明天的回忆,每当拾起这些回忆,人生便丰盈起来。“回忆,在我的世界里,不属于苍凉”诚如老师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回忆会使人更为纯粹。遥祝怀才老师夏祺!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14 12:01:18
  再谢夕泠老师留墨。从写作实践看,我得出这个结论,回忆不属于苍凉。不是没有坎坷,不是没有苍凉,是因为我们用回忆去过滤,用文学去筛选,文学不需要那些芜杂,更不需要悲剧,悲剧里我们挖掘出力量,这是文学的功能,所以我一直和文学拥抱,因为她温暖。夕泠老师的度纳兰性德,写得很有特色,尤其我喜欢那种以此时的心境去感知一个词人,发生情感的共鸣,才是最有意义的。遥握,谨祝创丰!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7-14 11:42:55
  回忆像什么?这个文题很别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原来作者又思念母亲了,母亲虽离开多年,但一直活在作者的回忆里,活在魂牵梦绕的漫漫昼夜。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日月可鉴,令人动容。母亲能在艰苦岁月里保持乐观,心存善意,豁达从容,将地瓜干悬挂于冬天的枯枝,怕树寂寞,怕冬孤寒,用这种方式扮暖冬天,也给鸟儿以食物安然过冬,这份悲天悯人之情怀太感人。赶鸭子入河,明明鸭已熟悉河道,母亲还是亲自护送鸭子,她用小脚丈量着那条路,连对鸭子都如此呵护的母亲,其心地多么柔软,可亲可敬!母亲纳鞋底、剥玉米、剥花生,月光探窗,其实是柔和地关照母亲,母亲的动作、声音,与月光呼应,好一幅温馨的画面。作者考上师范大学,本可留在大城市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母亲认为归乡教孩子是对家乡最好的回报,作者就在家乡奉献着青春和智慧,当孩子们被培养成英才,作者无比踏实和幸福,也完成了最美的人生答卷。好文,绵绵思念,情深似海,文句温婉灵动,意境深邃。即便有痛,也充满无悔的坦然。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夏安大吉!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14 12:06:19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是回忆打开了我和当下母亲的对话大门,所以听得见母亲的音容笑貌了。很多与母亲有关 事情,一一出现在脑海里,这种感觉很美,谁都有可能失去母亲,所以文学给了我们和走失的母亲对话的可能。有时候我们辜负了母亲,或者母亲的一句话可能是玩笑,没当真,但我们记在心底,有时候就像一粒子弹,射进了骨头里,母亲是天真的,这种天真越发可爱。我这样看。感谢罗老师洋洋洒洒精美的点评,给我鼓励。远握,问候夏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7-14 12:25:05
  怀才老师这篇文章新颖别致,手法别具一格,通过一句设问“回忆像什么”,将文章贯穿始终,桩桩往事紧密串联,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文中回忆母亲的一幅幅生活场景感人至深,又温暖又温馨,小河、月光、雨滴等众多的美好的意像的灵活运用,使得文章充满了诗意的芬芳和幽谧温馨的意境。是的,怀才老师的回忆没有苍凉,只有温馨和美好。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怀才老师选择教师的职业,而且回到故乡教学,是受母亲的影响,有时候,母亲的一句话,真的会影响一生,也温暖一生。拜读老师佳作,大赞特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夏琪!吉祥如意!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14 12:46:31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顺从,一直是我对母亲的态度,尽管小时候调皮,母亲说什么我都应答着,有时候接受母亲的笤帚打屁股,但想想母亲那些动作都是轻微的。母亲留下太多的温暖,所以一辈子总是想着。把那些细节回忆出来,穿起来,借此怀念母亲吧。遥握,问候夏祺,期待如菊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7-14 19:56:46
  读了老师多篇文中对母亲的回忆和描写,老人家和我婆婆有一拼,两人极像。我丈夫也和老师一样事事顺从,本来当时也可留校,婆婆一句话,便立马回来了。天下母亲都是一样的心。每读老师一篇佳作,我就想一想我是否有相似的题材,慢慢积累。遥祝老师夏安。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14 20:00:22
  谢谢淡墨老师美评,磨目了。其实,每个母亲对孩子都的温柔的,有时候孩子调皮,故意跟母亲耍性子,每个母亲都忍着。其实面临着人生选择的时候,孩子也都考虑父母,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考虑更多,因为传统的观念,时时制约着我们的思考和选择。选择此路,未必遗憾,反而觉得内心少了内疚。很期待淡墨老师的佳作,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