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炸油糕(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炸油糕(散文)


作者:段引丽 布衣,37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84发表时间:2023-07-14 13:02:13

“咱俩好,咱俩好,县功街上买油糕。”这段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哼唱的。
   油糕,各种叫法不尽相同,书面语叫糖糕,在我们关中西部叫做油糕。它是用小麦面和白糖红糖制作而成的。
   炸油糕就要烫面,烫面是炸油糕最关键的步骤,面假如烫不好,油糕放入油锅里就会破裂,会爆,会烫伤人。油糕面相难看还不好吃。我们把油糕破裂叫做“上楼”。油糕的质量取决于烫面烫的好不好。
   取适量面粉,用筷子边搅边倒入开水,把面粉搅如硬糊状,然后倒入案板晾冷,切记要分清四季,天冷了要把面烫软点,天热了要烫硬点。
   然后掺和些干面,反复揉,再将揉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醒二十分钟左右,达到适当的发酵程度,这样生油糕入锅时就不会爆了。
   面烫好了,接下来收拾炸油糕需要包的糖。这糖需要百分之七十的红糖,百分之三十的白糖,再适当地加点面粉。加面粉目的是怕糖遇高温融化快,流入油锅引起油爆。
   在油炸前,把揉好晾冷的面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然后用手掐成大小一致的面团。
   包油糕,把均匀的小面团,拿在手中,用大拇指在面中间捏一个坑,然后用一个小勺,剜一小勺和好的糖,再用手捏成饼状,接下来将包好的油糕顶点多余的面掐掉,最后将包好的油糕排好队列,摆在案板上备用。
   炸油糕时把油烧至八十度左右,然后顺油锅溜下,等油糕在油锅里一字儿排开,炸上约三十秒,一边观察油糕色度,一边用捞油糕的铁勺把锅内油糕齐翻一遍,再炸三十秒左右,直至油糕面露出金黄色就好了。
   大部分人喜欢吃热油糕,不管春夏秋冬,街道上偶尔传来一两声;“油糕!热油糕!刚出锅的热油糕!不香不甜不要钱!”
   县功街上大大小小的油糕摊位固定的有五家。其中有三家是油糕世家,以个大味美,服务热情周到而受到顾客的好评。每年临近端午节,坊间讲究吃油糕和粽子纪念屈大夫,县功街道的油糕摊位从下街的信合门口到上街的中心市场对门,再到北首侧街,大大小小的油糕摊位一夜之间增加到20多家,各有特色、各有经营技巧。其中最有名的当数中心市场对门的“勇勇油糕”。他的油糕以个大,馅饱,品种多,味道鲜而著名。
   我从小就喜欢吃油糕。成家后就住在街道,隔三差五上街吃个刚出锅的热油糕是最惬意的事。
   虽说喜欢吃油糕但自己动手做油糕还是第一次。公公爹种了一亩菜籽,那年风调雨顺,菜籽丰收了,整整打了四化肥袋子,全家高兴,庆祝丰收,左邻右舍吵闹着要炸油糕。
   说干就干,记得也是端午节的前一天。
   那天天气晴朗,夏风习习,我和公公、婆婆、老公四个人忙碌着。我和婆婆负责包油糕时,公公烧锅,老公负责翻捞油糕,那满屋的菜油香味,从屋里飘出窗外,飘向了院落,向街道的上空上飘去,空气里弥漫着油糕的香甜味。一只叫不上名的鸟儿在房顶上欢喜地叫着,屋子里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我那淘气的儿子,一个手拿着一个油糕,象一只没王的蜂,在院子里疯玩着。
   人常说:“干啥的人不爱啥,这话一点不假。”我们四人紧张地忙碌着,每人却只品尝了一个油糕,大概是油烟味把胃口薰跑了吧?
   婆婆边包边向我们绘声绘色地讲屈原投江明志和白蛇传的传奇故事,听得我都入了迷。我感到我婆婆知识渊博,能当一个历史学家。
   四人从早上一直忙碌到半后晌,案板上、筛筛内,一个个不大不小的盆内,都装满了油糕,我和婆婆粗算了一下,大约有一百多个。
   我们除了留些走亲戚外,剩余的全部端到门上,让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品尝这丰收的喜悦。
   油糕吃完都十多天了,还有人开玩笑说:“你家还有油糕么,再给咱吃上点。”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几十年了,昔日淘气的儿子已经参加了工作,但油糕的记忆时不时地还在大脑里闪现。
   记得还有一年,我去县功跟集,临走时婆婆说:“回来时给咱买上几块钱油糕。”
   我一听笑着说:“咱自带手艺,还买街上的?只要你爱吃,我回来给你天天炸,再说了,街上的不一定比我做的好吃呀。”
   我是个好强人,做什么都要想办法做好,从不愿弱于别人。在村上妇女中,大家都称我是个“本事疙瘩。”
   第二天天不明我就起来烫好了多半盆面,晾后又加面揉光,那时儿子也正好回来了。老公烧锅、翻捞油糕,我一人专包,不一会儿炸了一盘。老公一连吃了四个,儿子也吃了几个。说真的,炸的那油糕,脆黄脆黄的,没有一个因糖外漏而炸开。老公开玩笑说:“呀,红萝卜调辣子,把你吃出还没有看出,还真的历害,我看咱俩个干脆啥也不做了,在县功镇开个卖油糕摊子吧 ……”
   在我们县功镇,特别是西河村,每年端午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大门两边插上艾草,买粽子,炸油糕。特别是女人在端午节给娘家妈爸送粽子、油糕,这是多年留下来的传统,村上相好的邻居也是你送我粽子,我给你油糕。那县功镇街道上的油糕摊,从端午节前一晚十二点就炸开了,就这卖油糕的队排的足有一里多长。
   村上都知道我有这门不太精的手艺,相好的女人吵着让我炸油糕,我也趁着高兴劲,和一伙妇女就炸起了油糕。
   人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几个妇女在一块儿,真是吵翻了天,嘻嘻闹闹,有时你拿油我出面,最后把油糕一分,那真是快乐的要上天了。
   记得那晚吉星高照,布满星星的天空格外好看。收麦后炎热的天气丝毫阻挡不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不知谁家的小狗狂叫着,还有那不知名的小鸟,给端午节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我给娘家妈拿了二十多个油糕,又买了些粽子,娘家几个侄子没有人吃粽子,就爱吃油糕,他们一伙娃兴劲上来了,要不是我阻挡,再拿三十个都不够他们吃?
   母亲连吃了三个油糕,问我在哪儿买的,真好吃!不但馅子多,做的也大。我笑了,对母亲说是我做的。母亲把我看了一会,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又赶忙解释:“这都是我跟婆婆学的手艺,是她过去手把手教我的。”
   公公、婆婆去世多年了,但当年炸油糕欢快温馨的画面,时不时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多想回到过去,回到从前,把家有公公婆婆的日子再过一遍。
  
   (原创首发)

共 24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炸油糕这一景象在三秦大地非常常见,油糕因香气袭人,甜而不腻深受大众的喜爱。特别是老人、娃娃的最爱,跟集上会别的不吃,先来几个油糕解解馋。特别是在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炸油糕的摊位,每个摊位几乎都在排着长长的队伍。千百年来,淳朴善良的三秦人民以这种吃油糕独特的方式,纪念报国无门的屈大夫。他们试图用油糕将自己的嘴涂抹甜蜜,祷告汨罗江中的鱼虾蟹将不要蚕食屈原伟大的躯体。同时,作者对炸油糕的过程如数家珍,从烫面、和面、揉面、醒面到最后精心包制成油糕,特别是用新菜籽油炸的油糕又香又脆又甜。他们家在油菜丰收后,炸了一百多个油糕送到左邻右舍的乡亲们手中,共同分享了丰收的喜悦。作者是一个很孝顺的人,不但给娘家妈炸油糕吃,更不忘将新出锅的油糕送到公公婆婆的床前孝敬老人。文章通过炸油糕这一过程,不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更是亲自传承了这一传统美德,文章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值得推广学习。【丁香编辑:乔山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乔山人        2023-07-14 13:05:13
  老师用精美的文字,为读者带来了一顿香甜可口的油糕宴。老师不但会制作油糕,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感谢老师鼎力支持丁香,欢迎精彩不断。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段引丽        2023-07-14 14:14:47
  辛苦您了老师,百忙之中编辑文章,编案写的挺不错,不愧为江山举人,厉害厉害。天热了,请您吃大甜西瓜。[呲牙][呲牙][呲牙]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07-14 18:57:25
  细腻的叙述,形象生动的描写,将《炸油糕》过程描述的如临其境。敬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楼        文友:闰土        2023-07-14 21:12:41
  作者描写细腻,写作手法独特,把一个炸油糕叙述的淋漓尽致,展现的挧栩如生。好文,点赞。
5 楼        文友:三宵蟠桃园        2023-07-14 22:44:34
  油糕关中美味,在作者笔下描写的淋漓尽致,情节感人,值得一读。
6 楼        文友:三宵蟠桃园        2023-07-14 22:47:49
  乔山老师编按透彻明细,引人入胜。
7 楼        文友:闰土        2023-07-14 23:04:30
  文章开头就很吸引人,接着是油糕,写做油糕、炸油糕、吃油糕及送油糕的点点滴滴。“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我给娘家妈拿了二十多个油糕,又买了些粽子,娘家几个侄子没有人吃粽子,就爱吃油糕,他们一伙娃兴劲上来了,要不是我阻挡,再拿三十个都不够他们吃?”还有母亲连吃了三个油糕,问我在哪儿买的,真好吃!不但馅子多,做的也大。我笑了,对母亲说是我做的。母亲把我看了一会,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又赶忙解释:“这都是我跟婆婆学的手艺,是她过去手把手教我的。”细腻朴实的语言,令读者回味无穷。
8 楼        文友:闰土        2023-07-14 23:12:17
  感谢乔山人老师用吃饭、牺性午休的时间编辑文章,说实话,大热高温天,就细细看一篇文章,也会满头大汗,更别说写编按了。老师编按真捧,画龙点晴,剖析正确,向老师学习。
9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3-07-15 00:26:26
  烫面匀糖做油糕,
   尚觉心头劲正高。
   恍惚时光几日月,
   人生父母须记牢。
   点赞学习
10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07-15 05:21:28
  描写形象生动,炸油糕的过程、油糕的诱人香味、油糕入口的软糯香甜描述得逼真,令读者垂涎欲滴。文字功底深厚,写作手法独特!好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