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鞋子的故事(散文)

精品 【东篱】鞋子的故事(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98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93发表时间:2023-07-24 07:44:05
摘要:难以想象,跳“萨普”的舞者会不会是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


   上世纪初,一场黑死病席卷了东北大地。我们村子一位闯关东的汉子偷跑回关内老家,惹得我们村子一个月死去了20多口,我的太爷爷当年仅20多岁,也死于这场瘟疫,留下三个年幼不谙世事孩子,其中就有我的爷爷。
   我年轻的祖母带着三个孩子常住娘家。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太爷爷的哥哥,我的大太爷爷赶集路过那个村子,看到了三个孩子光着脚在满是冰碴的井台上打水,冻得瑟瑟发抖,止住脚步,眼泪止不住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后来,他把孩子们带回家,给他们衣服鞋子穿,给他们饭吃,把他们养大……
   我的父亲年轻时入伍当的是铁道兵,凿涵洞,筑桥梁,是铁铮铮的汉子。相比之下,他们缺少鲜亮的军装和挺拔的军姿,有的只是石头,灰尘,风镐和号子声,他和他的战友们用火热的青春浇筑成祖国最初的运输大动脉。他们脚下穿的是胶鞋,走的是锋利的石子路,干的是苦力,流的是血汗,但他们是没有任何怨言。他们唱的是《铁道兵志在四方》的调子:“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父亲向来节俭,把部队上有限的津贴节省下来,邮寄给奶奶补贴家用,养活下面7个弟弟妹妹。脚下的鞋子露脚趾了,自己找来针线补一补,鞋帮开了圈,用约束带补一圈。最后硬是节约出几双解放鞋,寄给了家里光脚的弟弟们。
   那年月流行定亲的家属往部队送温暖活动。母亲是大队的骨干,和父亲也早定了亲,就和奶奶一起踏上了部队探亲慰问之旅。
   带什么礼物送给未婚夫让母亲伤透了脑筋。送绣着戏水鸳鸯的红罗帕是属于江南水乡的浪漫,送书籍属于小资们的情调,农村长大的母亲讲究实在,就亲手纳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带给父亲。鞋是普通的黑帮白底,但纳的鞋底针脚不是简单的一字横排,而是费时费力的十字疙瘩底。它们就像无数的连心锁,牢牢抓住两个年轻人的心。父亲当时的环境根本不适合穿这种鞋,就珍藏起来。后来,这双鞋的主人穿上它,打扮一新去迎娶他心爱的姑娘。
   我小时候开始穿的都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到现在我还记得母亲打袼褙、纳鞋底的情形。母亲的五尺黑柜里有一个破布包,里面都是平时积攒的布头和下脚料,薄的厚的,什么形状和颜色的都有。母亲先打一碗面糊糊做浆子,然后就在吃饭的小炕桌上一层破布一层浆子地打起袼褙来。待晾干后,噗地一声揭起,再比照鞋样给一家老小剪出鞋底。由于姥姥去世早,大姨远嫁,二姨孩子多,母亲除了给我们一家纳鞋底,还要兼顾爷爷奶奶,姥爷,小舅,小姨和二姨家孩子的纳鞋底的活计。我记得当时家里有一本红色塑料皮的中草药的厚书,母亲用它来夹着每个人的鞋样,边上注着每个人的名字。
   “天不知道,地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这是一个谜语,谜底是鞋底露眼了。小孩子淘气,鞋子容易坏,脚也长得快。夜晚,风吹过窗棂纸,发出沙沙的声音。在豆大的暗淡的煤油灯照耀下,总有一个忽长忽短的影子映在窗上,那是母亲在忙着劳作。每每回忆母亲年轻时的模样,我的眼前总是浮现这样一个清晰的镜头:母亲左手拿着鞋底,戴着顶针的右手在鞋底上用锥子每扎几行针眼后,总是习惯性地在头上抹一下。这个记忆大概来自那时候总担心针尖会扎伤母亲的头皮。
  
   二
   慢慢地,我大了些,进入小学阶段,塑料制品以它的新颖廉价快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不再局限于家做的千层底布鞋,开始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捷,我也拥有了一双双塑料鞋。
   塑料鞋只适合夏季穿,旱地,雨天都适用,穿着简单舒服。只是我们村里有一个“峪”字,沟沟坎坎特别多,如果是雨天,上坡下岗脚底板容易打滑,弄不好就会把鞋带子扭折了。不过大人们总有办法,剪一块没用的塑料条,用烧红的炉钩子烫化,把鞋带再粘上。就像我们身上摞着的补丁,鞋子也是可以打补丁的。
   小学三年级学校运动会要求运动员都要穿白球鞋,我回家也没说清楚,母亲买回来的是一双兰色球鞋,没办法,我用粉笔把它涂成白色,那比赛跑的成绩不怎么样,但一步一个脚印我记得请。这也是我拥有的第一双运动鞋。
   后来,泡沫拖鞋开始流行,我们这给它起了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叫做——趿拉板。这玩儿意穿着既舒服又便宜,打在脚后跟上还会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很快在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间流行开了,人们无论下地干活还是赶集上店,都喜欢穿着简便的拖鞋。若是小孩子不听话,抄起拖鞋打屁股也更方便,声音也更清脆。特别记得我那时候暑假走街串巷卖冰棍儿,穿的也是拖鞋,频繁上下自行车也不用担心飞出去,只要稍微用大脚趾勾着点就行了。
   我拥有的第一双皮鞋是上高中前。村里一位娘家在秦皇岛的婶子从鞋厂清理了一大批库存回来,在村子里卖。她对母亲说,你儿子要进县城上学了,总得体面些吧,来一双吧。母亲犹豫了很久终于买了这双鞋,我清楚记得花了20元。上高中第一天,我把鞋油打了一遍又一遍,美美地穿上骑车去学校报到。可这双鞋我穿着并不舒服,可能是这批鞋积压太久,鞋面的皮子非常僵硬,虽然打了鞋油也没使它变得柔软。一天下来,卡得我两个脚后跟都脱了皮,渗了出血,脚面上也各压出了两道红印。勉强支撑到回家周,就宁可穿破鞋也不穿它了。我到现在对皮鞋都不感冒,一个原因是脚肥,另一个就是有这个心理阴影。
   上世纪90年代,各种洋垃圾开始进入中国。西方发达国家把成船的旧电子产品、旧塑料制品、纸制品,甚至有毒的工业废料统统运到中国,通过我们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回收,污染着我们的水源、土地、空气,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
   普通老百姓接触最多应该的是国外淘汰的旧服装鞋帽,那个年代穿一身二手名牌衣服出门,对有些人来说是件值得炫耀的事儿。我们村里一位长期赶集卖服装的小贩,从塘沽港口倒腾回一批旧的衣物,据说是不能挑,论斤称来的。买回来后他老婆在家一件件抖落开,把衣服清洗熨烫,鞋子塑形、打油,赶集卖,也在村里面卖。衣服花花绿绿,看起来质量好,非常时尚,价格也便宜,生意竟异常火爆。听母亲和别人议论:这些洋垃圾连个补丁都没有,会不会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你看那件领子开那么低,羞死了,怎么能穿出门?还有这个就是牛仔裤吧,膝盖都漏洞了,这外国也有穷人……母亲这回没图便宜,可能她真的怕是死人身上扒下来的吧,心里膈应。
   村里的有一个青年,人长得英俊,但就是天生大小耳,娶不上媳妇儿。后来他留起了长发,中分头三七开,盖住了有缺陷的小耳朵。在我村小贩那里制备了一身“洋装”,西服上衣口袋还插上一只钢笔,把三接头的洋皮鞋擦得锃亮,还特意把皮鞋后跟钉了铁掌,走起路来咔咔作响。据说后来他就是靠着这身装束去相亲,用咔咔作响的皮鞋声敲开了那位少女的心扉,竟不在意他大小耳的毛病。
   来北京跑业务后,我很长时间比较注意形象,梳背头,穿西服,打领带,皮鞋锃亮,希望给客户留下好点的印象。也买过一些名牌皮鞋,但只要一回到家就喜欢脱掉,换回方便的运动鞋或者拖鞋。
   到现在,我更很少买鞋,牌子就更不讲究了,儿子淘汰下来的鞋子我都穿不完。往往平时穿得非常随意,只有出门见客户才稍微收拾一下。这大概是我的性格使然,不太讲究虚伪的规则,喜欢随性而为。俗话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最知道。没外人时候,我都是让脚以最舒服的方式待着。
   母亲虽然早就不给我们纳千层底的布鞋了,但那些年依然坚持做一些鞋垫给我,上面往往绣着几朵小花,也会有“平安”两个字。这让我的人生步子迈得更加稳健。
  
   三
   前几天在小区溜达,恰好见到几位平时在楼下转悠,捡废品的老阿姨围着一个小伙子叽叽喳喳说着什么。我这人好热闹,凑过去一看才知道,原来老阿姨们手里提着各种旧鞋子正和小贩讨价还价。闲聊中得知,不仅这些被三四元钱卖掉的旧鞋子,还有楼口写着回收旧衣物的铁皮柜子里收的旧衣物,它们被挑挑拣拣后,最终的归宿大部分是流向了非洲市场。这是30年前的翻版,只是这回起点和终点发生了逆转。
   我有一次刷视频,刷到非洲的“萨普”文化,觉得很新奇。那些宁愿老婆孩子饿肚皮的萨普人,不管家里有多穷,哪怕贷款,也要置备几身二手名牌行头。他们号称是格调与优雅的代言人,经常在人多的地方举行活动,迈出摇曳多姿的舞步,每走三五步还要做出拍打一下皮鞋上的动作,有时还会不顾司机的鸣笛在马路中间自我封印。令人好笑也令人慨叹,那是一种孔乙己式的精神胜利法吧,是对生活前景彻底无望生出的自我嘲弄吧!
   感谢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带领我们在短短的几十年取得了经济上的伟大成绩,把我们快速带离那个被当成垃圾处理厂,产品倾销地的年代。
   不难想象,跳“萨普”的舞者会不会是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
   穿一双合脚的鞋子,走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运的事。为了一双鞋子,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和艰难,不能忘记我们曾赤脚走路。
  

共 35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鞋子,从人类赤脚行走时就酝酿着,诞生了,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各个时代的鞋子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一双鞋子,便成了时代变迁的历史。作者笔下的鞋子,涉及几代人,其中的故事很精彩。三个孩子赤脚在冰碴子上走,那一幕给我们的是心酸。作者的父亲是铁道兵,穿的是胶鞋,铿锵地走过青春岁月。父亲在部队,想着家里的兄弟,节省每一双鞋子,为的是家人可以穿上鞋子。母亲是大队骨干,给部队送温暖也是送鞋子。一双千层底的布鞋,表达出深情。母亲做鞋子,成为一幅精彩的动态画卷,那本书中夹着的鞋样,成为一种精美的记忆。母亲灯下做鞋子的镜头也成为儿子心中最美的回忆。作者上小学时跟上潮流,穿上了塑料鞋,尤其是为适合山地穿,创造性地在塑料鞋上打补丁。运动会上,作者有了一双蓝色球鞋,为符合要求作者染成白色,纯洁的记忆,永远烙在心中。作者上高中就穿过皮鞋,20元钱的皮鞋,并未给作者带来荣耀,种种原因,作者从此不爱穿皮鞋了。随着改革开放,那些国外的旧衣物鞋子也涌入进来,农村有缺陷的青年因为有了“洋装”而娶上了妻子。作者因为跑业务要门面,也穿过皮鞋,但总觉得不带劲,还是喜欢穿休闲一点的鞋子,更爱母亲做的鞋子,尤其是喜欢鞋子里的“平安”鞋垫,祝福,永远是中国人的朴素感情,人生之路漫长,有了母亲的鞋垫鞋子,走起来更加稳定。如今,时代变了,那些穿过的衣物鞋子又被回收上来,到底流向何处?令作者思考再三。鞋子好不好,关键看合不合脚,尤其在穿上喜欢的鞋子走在这个时代,更让作者感慨良多,不忘曾经的赤脚,不忘那些粗糙的布鞋,留住生活的本色,这是多么纯粹的情感和习惯。这篇散文,选取的表现角度很特别,鞋子虽是装束的一个小部分,但反映的是时代变迁的大局大事件,以小见大,很具表现力。一双鞋子,看似微不足道,但寄托着多少人的一生努力,终于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鞋子,了不起。这种怀旧,是为了认识今天,珍惜我们的生活,主题朴素而深刻。文章有深度,思考有见地,不言透,但值得我们反思。选取的画面和故事很有时代感,让今天的年轻人懂得既往,认识今天,很有意义。鞋子,也蕴含着亲情,一股乡愁透出,非常感人。力荐佳作,赏读温旧,用朴素的情感濡养自己吧。【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724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4 07:49:39
  鞋子,在作者笔下,不仅仅是穿戴之物了,变成了一部丰厚的形象的历史。回顾历史,那么多的瞬间,令人感慨。曾经,为了一双鞋子,要做怎样的努力啊,如今,穿鞋子,是多么平常一件事,现在的人们穿鞋子,挑名牌,选款式,早就脱离了本能的需要,成为一种审美。天方老师的这篇鞋子的故事,有着强烈的时光味道,走出来的历史,是这篇作品的清晰脉络,请品读。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纷呈,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24 22:23:56
  感谢老师精彩解读,给文章增色不少。本文情节都是真实的,从小我就听大人们讲,如果没有大太爷爷就可能没有这一大家子人,忠于有机会记录出来。本文灵感来源于那天看小贩收鞋,和大妈对话,深感时代变化,庆幸国家发展迅速,让我们避免被沦为“萨普”。再谢老师!祝旅行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4 08:16:06
  读天方老师的作品文章,我回想了一下,很多情节都和我经历的那么相似。可能在我这代人的生活里,鞋子是最受委屈的吧,我觉得很清楚的是胶东半岛人用猪皮穿起来,做成是乌拉,脚在里面就像洗澡,还打滑。成年人推手推车,就穿这个。那一幕成为历史了,看看现在什么阿迪,什么耐克,满大街都是,鞋子不再委屈了,但我们不能忘记曾经。天方老师的作品有情感的穿透力。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24 22:29:31
  这个乌拉,应该是和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是一个意思。我们这里也这么说,棉乌拉。时代变化太快,快到来不及细想,没别的本事,吾辈尽量记录一下吧。敬茶!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7-24 08:49:04
  鞋子,人人都需要,都离不了。文章意义非凡,感悟很深。我小时候打赤脚多,脚底的皮磨得厚厚的,踏在石子草渣稻田山地里,没事一般。现在不能打赤脚了,人老了,脚底的皮反而变薄变嫩了,嘿嘿。变了吗,不单我变了,所有人都变了,人们不再缺吃少穿,都变富裕了。好文章,拜读佳作,问候老师,祝安!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24 22:33:06
  我小时候也喜欢下地干活打赤脚,去年收花生还打赤脚,普通的石子根本奈何不了我。我们以前捡洋垃圾穿,现在外国人捡我的垃圾,反转只在几十年,颇有感悟,遂有此文。感谢老师驻足留墨,敬茶!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7-24 10:00:36
  老师通过鞋子的变化,写出来这个时代的巨变,选材非常新颖,写走路的人多,写鞋子的人少。这篇文章里,有我童年的影子,就是那个作者母亲用针抹头皮的动作,我记得我的母亲也有这个习惯,按我的理解应该有磨针的意思,或许,这还是个未解之谜。文章朴实大方,讲得开,收得拢,感悟独到,非常棒。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祝夏日安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24 22:36:43
  韩老师晚上好,这个话题展开能写很多,尽量点到为止,没做太多深入。那个动作是很多纳鞋底的标准动作,应该是让头油把针润一下的意思吧,我们都有一位不打人的母亲,是我们的福气。给老师敬茶!
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7-24 11:13:30
  天方老师这篇关于鞋的故事,写了几代人穿鞋的故事,也写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文章的故事感人,细节生动,思想深邃,视角独特,感悟深刻,写的非常精彩!文中的一些细节、能引起心灵的共鸣,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天方老师,遥祝夏安!吉祥如意!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24 22:40:23
  打袼褙,纳鞋底,大概比咱们小十岁的就不一定见到了。咱们这代人眼见着国家有大发展,也有小调整,终于迎来了全面小康,这鞋子是一个小小的缩影。老师在国外照顾好自己,敬茶!
6 楼        文友:枫桦        2023-07-24 11:27:43
  生活的苦难,不一定都是苦的,对于文字写作的人来说,就是因为这些苦难,才给提供了开采不完的富矿!老师的回忆,不由地勾起我对曾经岁月的怀想,那时候,不见得谁家都过得好,能吃饱,能有衣服穿,就不错了。至于鞋,都是在捡别人剩下的旧鞋,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24 22:46:03
  那时候能收到亲戚淘汰下来衣物,时间值得高兴的大事。可惜我身为老大,没这个福气。我有下岗同学也弄过洋垃圾,赶集去买,据说十亿衬衫换波音,那个年代国家也太难了。据说外国人卖衬衣一买就是一打,穿脏就扔,应该太便宜了。感谢老师一如既往地关注,敬茶!
7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7-24 11:55:47
  是鞋子的故事,也是时光的故事;是鞋子的变化,也是时代的变迁;是历史的沧桑,也是人间的温暖。“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喜欢母亲亲手纳的千层底,怀念学生时代穿过的白球鞋,不喜欢塑料鞋和皮鞋,痴迷各色各样的运动鞋。天方老师如今是“穿新鞋,走新路 ”,祝愿天方老师写作之路越走越宽,快乐多多!红豆多多!雪胎梅骨拜读留言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24 22:51:08
  谢谢老师的关爱和祝福,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生活的琐碎,一但有一条线可以串起来,就是一篇文章。生活一路走来,离不开鞋子,现在年龄大了,脚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哈哈!给老师敬茶,祝夏安!
8 楼        文友:简柔        2023-07-24 16:09:28
  一双双不同款式的鞋,串起了一个个酸甜苦辣的小故事。从父辈到我,从农村到城市,从中国到非洲,我们看到鞋子主人的性情,对鞋子的态度以及生活的痕迹,捕捉到时代的影子。文章叙述从容,不失活泼风趣,写得好,引人共鸣。问候天方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24 22:56:59
  有亲人说,你应该多些花花草草,不要把自己,家庭暴漏出来,让自己像个玻璃人。我不以为意,我喜欢展示最真实的内心。我的性格小时候是胆怯的,懦弱的,羞于表达的,被社会毒打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算是对社会的妥协,适应吧!敬茶,谢谢老师一如既往地关注!
9 楼        文友:夕泠        2023-07-25 13:04:14
  一双鞋子,一个时代的印记。尤其喜欢作者笔下的千层底,那不仅是母亲的心血,更是中国文化传统之物,时至今日,留下的也是一种怀念,一种守候。不同于后来的鞋子,走马观花式的变迁。欣赏美文,问好天方老师,祝夏祺!
回复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26 18:20:59
  夕泠老师总是关注小文,关心集体,令人敬佩。这篇文章构思起源于我见到楼下收旧鞋的,想到了很多,但是也没太展开写。从是旧货,废品倾销地,到目前我们的废品旧物出口,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祝您创作愉快,敬茶!
10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7-26 13:18:28
  鞋子,舒不舒服,合不合脚,真是只有脚知道。我这次去长沙玩,一向来少出远门的我,想着应该美丽一点,优雅一回,于是找出一双“蜘蛛王”的高跟皮鞋套在脚上,没想到走在长沙旅游点,脚被挤压的要断的感觉,恨不得打赤脚走路,哪有什么心思旅游,一门心思找店买鞋,最后居然在一家小店里买到了一双拖鞋。管它什么形象,换上再说。天方老师的文写得很有深度,故事一桩桩,情节一幕幕,读罢令人回味无穷,产生共情!好文,大赞才情。遥握问候,谨祝夏祺!
回复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26 18:26:27
  老师这趟旅游下来,应该又是才思如泉涌,很多都在酝酿中。我是想到啥,写啥,有了触发点,就先记下,慢慢积累素材,差不多了就下笔。我已经走出了不知道写啥的坎,可以随意串起一串旧时光的故事了,这些得益于大家的帮助。祝老师开心快乐!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