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篱】一家人的不同时代(小说)

编辑推荐 【东篱】一家人的不同时代(小说)


作者:中镇枫林 布衣,199.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61发表时间:2023-07-25 06:56:29


   古城汾州的东面耸立着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山峰阻挡住了东去的道路,同时也无私地奉献出丰富的物产。许多年前,为生计四处奔波的先民们便在一处山泉叮咚响的山脚下停下了迁徙的脚步,筑窑而居、采集而食,开荒耕作、繁衍生息,山底便成为一个村庄的名字,连那座无名的山峰也有了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名字——悬泉山。
   在悬泉山一带,山底村的双生老汉是个让人翘起大拇指交口称赞的好猎手。作为一个好猎手,双生老汉有两个特点,一是胆子大,二是枪法好。
   猎人的对手是潜藏在深山老林里的飞禽走兽,狭路相逢勇者胜,胆子小了不要说打不到猎物,反倒会成为猛兽的一餐美味。
   据说,双生老汉年轻时经常孤身一人在深山老林里过夜。黑灯瞎火的深山老林里一片阴森恐怖,胆子小的人想一想都会浑身发抖。乡民们常为双生的安危捏把汗,不过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等到天亮时,一个零件不差的双生大摇大摆地从苍苍莽莽的山林里走了出来。
   乍一看,乡民们不禁吓了一跳。只见野鸡、野兔、獾子各类猎物环绕在双生的前胸后背,让人们误以为迎面走来的是一只怪兽。灿烂的阳光照射在如同阳光一般灿烂的双生的脸上,他仿佛是一位凯旋归来的英雄,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猎物便是他的战利品。
   论起枪法,双生手里的那支猎枪可以讲做到了枪人合一、百步穿杨、弹无虚发。有一年冬天,村子里来了个首饰匠,双生怀里揣着一枚“袁大头”来给媳妇打戒指。和往常一样,他肩上扛着那支擦拭得散发出宝蓝石亮光的宝贝猎枪。村子里灰头土脸的一群孩子把双生团团围在中间,叽叽喳喳地谈论着双生和他的猎枪,哀求双生讲打猎的故事。
   一个站在前面的孩子好奇地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想去触摸笔直的枪筒。双生眼疾手快一把攥住了他的胳膊,那个孩子疼得嗷嗷直叫。双生松开手训斥说:“毛都没长的小子,俺的枪可是不长眼的,要是把你废了,你家可就没顶门的了。”旁边的一群孩子起了一阵哄声,四散躲开了。
   首饰匠看到有顾客上门,启开炉火添上蓝炭,让徒弟卖力地拉动风箱。随着风箱的连续转动,炉子里劈啪作响。不到一炷香工夫,炽热明亮的炉火便冲出炉口,映红了炉子上方的一片天。首饰匠正全神贯注地忙活着,远处一阵嘎嘎的聒噪声不时传入耳中。他停下手里的活计,嘟囔着:“这嚎丧的老鸹,真他妈晦气!”老鸹是当地人对乌鸦的俚称,因为老鸹全身乌黑,连叫声也是凄凄惨惨的,让人感觉脊背发凉,当地人认为听到老鸹叫不吉利。
   双生循着老鸹的聒噪声看去,清冷的秋风里,村头老槐树一根黑黢黢的枝桠上,一只老鸹正蜷缩着身子,扯开嗓子哇哇乱叫着。双生扭头对首饰匠说:“你要嫌它烦,俺把它打下来。”首饰匠伸长脖子向远处瞅了瞅,眼睛滴溜溜转了两圈说:“你要是能从这儿把它打下来,你这打戒指的工钱俺给你免了。”双生听了,高兴地说:“你这话算数吗?”首饰匠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首饰匠心里惦量着,那老鸹离这儿少说也有半里地,还在那高高的槐树上,你小子指定打不下来。围在旁边看热闹的一个乡党起哄说:“双生,快打呀,你要能打中,今黑夜你媳妇保准让你钻被窝。”说话的是和双生一般大的虎娃,听到虎娃的调笑,有人叫道:“虎娃,人家双生黑夜钻不钻媳妇被窝你就别惦记了,你小子赶紧给自己踅摸个媳妇吧!”虎娃哼了一声说:“娶媳妇有什么了不起的,俺才不稀罕呢,俺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众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
   笑声停息后,众人都站到双生背后。双生端起枪,从斜挎在腰间的皮口袋里摸出一颗子弹,熟练地装进枪膛,咔嚓一声拉好枪栓。他左手端起枪,右手食指搭在扳机上,眼睛顺着枪杆瞄向远处槐树上的老鸹。双生调匀呼吸,双脚叉开,稳稳站立。顿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呯地一个炸响,一个黑影倏地从槐树上跌落下来。从枪口冒出的火药味还未散去,早有四五个孩子从双生背后冲出,奔向远处的槐树。
   不多久,一个胆大的孩子抓着老鸹的爪子跑了回来,老鸹的肚子一片血肉模糊,淋漓地往地上淌着热乎的鲜血,两只和身子一样乌黑的眼珠圆睁着。此时的首饰匠默不作声,骂了徒弟两句,垂头丧气地夹起了炉火上的坩埚。
  
   二
   虽然双生老汉有一手让人羡慕的好枪法,但他却没有把手艺教给儿子。有根是双生老汉的独生子,初中毕业后跟着邻村的张木匠学起了手艺。起初,乡民们听说有根去学木工手艺,都有些不大相信。
   乡民们认为,木匠和猎手比起来实在好不到哪里去。学木匠,光是当学徒就要好几年,而且活多活少也没个准头。倒不如当个自由自在的猎手,啥时候想吃啥时候打猎,又便(bian)宜又实惠。在乡民们的胡乱猜测中,有根终究还是学起了木工手艺。关于这件事的谜底,十几里外枣洼村的刘瞎子是个眼瞎心不瞎的明白人。
   年轻时,双生和村里的结拜兄弟先后娶下媳妇成了家。别人家媳妇的肚子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鼓了起来,双生媳妇桂枝的肚子却一直像个案板,平平的,没有一点动静。有些尖酸的村妇就笑话桂枝,说她是只不会下蛋的母鸡。双生娘却振振有词:什么公鸡母鸡,俺家桂枝这是“开怀”迟。
   在焦急的等待中,双生盼望了三年。可是,桂枝的肚子仍旧没有一点音信。双生实在坐不住了,整天茶饭不思,人都瘦了一圈。有一天,邻居婶子来家里串门,和双生娘说起枣洼村的刘瞎子会算卦,不如让双生去找人家摆置摆置,双生娘阴霾的脸上豁然开朗。
   双生吃饱喝足,扛起猎枪又冲进了山林。当他提着两只肥硕的兔子走进刘瞎子的院子时,刘瞎子尖尖的鼻翼不由得抽动了几下。他嗅到了生意上门的气息,随即盘起双腿端坐到炕上。院子里传来双生的问话:“刘半仙是在这里住吗?”刘瞎子的婆娘应声走出门,把双生迎进了屋里。刘瞎子不紧不慢地说:“这位乡党有啥不明白的事吗?”双生把两只兔子放到灶台上,把媳妇不生娃的事竹筒倒黄豆般讲了出来。刘瞎子一边听一边掐指谋算着。
   听完双生的讲述,刘瞎子让他伸出左手,前后左右仔细摩挲了一阵,随之叹了口气。双生连忙询问刘瞎子,刘瞎子并不答话。停顿了一会儿,刘瞎子说:“你是个猎户吧?”双生愣住了神,从进门起他没有提说自己是个打猎的。刘瞎子嘴里振振有词:“法轮常转,六道轮回。你杀生太重,以致子嗣不旺。”双生心里一阵寒战,缓了缓神,他接着问:“刘半仙,可有什么解救之法?”刘瞎子走下炕,朝着屋后的神像上了三炷香,叩了三个头,接着让双生依样行事。刘瞎子口中念念有词,忽高忽低,抑扬顿挫,只是听不明白他在说些什么。
   神像前的香徐徐燃完,刘瞎子恢复了正常,接着说:“佛爷说了,若想延续子嗣,从今往后须多做善事,每月初一、十五向娘娘庙进奉贡品。”双生虔诚照办,两年后,双生喜得贵子,取名有根。
   年满二十岁时,有根当学徒三年出师了。不过,他依旧跟着师父给四邻八村的庄户人家做家具。有一年八月,师徒二人经人介绍来到了柳树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姓王,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在部队当兵提了干,女儿桂花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眼瞅着老大年龄不小了,前一年回家探亲时老两口张罗着给介绍对象,相亲见了一面,男女双方都悦意。老两口便托媒人趁热打铁,谈妥彩礼,核对八字,订下了亲事,春节前准备办喜事,请来木匠打制结婚用的家具。
   来到王家做了几天活,有根的眼睛活泛了,时不时偷偷跟着桂花的身影挪动。张木匠觉察到了有根的心思,怕耽误了工期,时不时叮嘱他几句。二十多天后,主家定的家具做完了。王家摆下酒席犒劳师徒二人,菜是过油肉、韭菜炒鸡蛋、白菜炒豆腐等几样家常菜,酒是当地产的汾州醇。桂花跑进跑出,端茶倒水,忙得不亦乐乎。看着桂花像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有根觉得嘴里的菜和酒都没有什么滋味了。第二天,结完工钱,师徒二人离开了王家。哪料,到了后晌,有根满头大汗又返身跑回了王家。
   当他喘着粗气走进院子时,桂花正在鸡笼边咕咕地唤鸡吃食。有根走到桂花跟前,桂花因为他的突然到来睁大了眼睛。有根从怀里掏出一条粉红色的丝巾,飞快地塞到桂花手里。桂花推脱着,有根一把抓住她的手,硬生生把丝巾塞给了她。说完一句“等俺的信!”后,有根如箭一般跑出了院子。桂花像木头人似的站在鸡笼边,听到娘在唤她,才藏起丝巾跑进了屋。
   一个多月后,双生央媒人来王家提亲,桂花娘问媒人小伙子是哪家的。媒人说,就是前不久给你家做家具的那个徒弟,接着把有根家的情况述说了一番。老两口面面相觑,顿了一下,桂花娘说:“小伙子人倒是挺实诚,不过不知道桂花是咋想的。”娘把桂花唤进屋问道:“上次给咱家做家具的那个徒弟央媒人来提亲了,人倒挺本份,也会木工手艺,可惜是个独子,遇上事没个担待。桂花你愿意吗?”桂花有些不好意思,撂下一句“俺听娘的”,便扭头走出了屋子。
   桂花爹娘盘算几天后,同意了这门亲事。依着婚俗,串婆家,定彩礼,所有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结婚前有根只和桂花相处了不到一个月,但他们算得上是自由恋爱,比起许多见一两次面就结婚的夫妻要幸运多了。腊月初十是个黄道吉日,宜嫁娶,有根借了辆凤凰牌自行车把桂花驮回了家。双生老俩口看着俊俏的儿媳乐得合不拢嘴,忙着给亲戚和乡民们敬烟敬酒。严寒寂静的村庄被有根和桂花的婚事衬托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热闹的场面一直到晚上十点多。
   喧闹了一天的村庄突然沉寂下来,静得可以听到有根和桂花呯呯的心跳声。有根把院里的方桌条凳收拾利落,转身走到灶台前,掀起锅盖,端出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碗沿滚烫,有根拿起一块沾布垫在碗底,端起饺子小跑着钻进了新房。桂花脸上红朴朴的,端坐在炕沿边。有根把饺子碗放到炕上,用力吹了吹烫红的手指。
   看着有根的调皮模样,桂花脸上泛起了甜甜的笑容。有根也笑了,说:“好媳妇,别笑了,快吃吧!”桂花从早到晚只吃了两个鸡蛋,折腾了一天真有些锇了。她小心地夹起一只饺子放到嘴里,细细地咀嚼着。咽下饺子,桂花问:“这是谁做的饺子?真香!”有根挑了挑眉梢,得意地说:“香吗?这是俺娘昨天专门给媒人做的,俺特地给你留了二十个。”桂花说:“别俺娘俺娘的,听着别扭。难道以后俺不用叫娘?”有根拍拍脑袋说:“你看俺都高兴糊涂了,以后得说咱娘了。”在有根亮晶晶的眼睛里,桂花变成了一只圆嘟嘟的热饺子,他恨不得一口把她吞到肚子里。
   第二天一早,纷纷扬扬的大雪铺满了村庄和山林,清冷的空气里年的味道越来越浓。早上吃完一顿象征着长长久久的饸饹面,婚礼的认亲仪式拉开了序幕。有根的几个拜把兄弟高扯着嗓门:“乡亲们,注意啦,见大小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七大姑、八大姨,远道而来的老亲戚,管烟哩、管酒哩,还有咱当账房先生哩,扒葱哩、捣蒜哩,特别是咱掌勺哩,所有事上招呼哩,都往前走了,新人马上开始行礼了。”行礼时,大家逗弄着新娘,整个院子里一片欢畅的笑声。
   忙了一腊月,闲下一正月。转眼到了正月十一,悬泉山庙会的日子到了。晚上,娘把有根唤到屋里说:“根娃,过事也都一个月了,咱家香火不旺,俺就生了你一个。明天是个大日子,今黑你早点睡,明天起个大早,到山上娘娘庙里去上香、偷盘子,求送子娘娘保佑咱家子孙满堂。”
   第二天凌晨五点多,有根还躺在暖和的被窝里做着好梦,娘已经敲第二遍窗子了。桂花赶忙从炕上爬起来,穿好衣服,顺手把有根拉起来。有根走出屋时,桂花听到了娘的斥责声:“什么事也不分个轻重缓急,快提上东西往山上走。”
   有根拿起提篮走出了院门,娘又追了出去。黑灯瞎火的,山路不好走,娘把手电筒塞给了有根。平日里,有根不常上山,曲里拐弯的陡峭山路,走走停停,天大亮时才看到了山顶的娘娘庙。眼看着娘娘庙快到了,有根一屁股坐到路边的青石上。他呼呼地喘着气,冰冷的空气里留下一道道白色的印痕。有根伸手朝头上摸去,额头上沁满了冰冷的汗珠。气喘匀了,有根钻到山道旁几颗松树后解开裤带,美美地滋了一泡尿。
   走进娘娘庙,大殿前已经聚拢了几圈人,在住持的指挥下轮流献布施行礼。娘娘庙里香烟缭绕,如梦似幻。不时有洪亮的钟声从钟楼传来,在峰回路转间反射、回荡,像由近及远泛开的水波起伏,让人的心里一片宁静,没有是是非非的纠缠,没有功名利禄的羁绊。
   随着涌动的人群,有根迈过大殿高阔的门槛,拿出提篮里的贡品,恭敬地摆到了长长的供桌上。有根拈起三炷香点燃,小心地插到了供桌上一只硕大的香炉里。退到行礼的蒲团前,双手合十,曲膝跪了下去。执事的住持一手转动着佛珠,一手敲击着木鱼,仿若天书似的念经声从上下翻飞的两片唇间徐徐传出。有根行完三叩九拜礼,恭恭敬敬地退出了大殿。

共 1281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枫林老师用小视角讲了一个大故事。有根一家的经历对应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从双生老人到有根还愿,都围绕着乡土社会重视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有根勤劳朴实,到家具厂去做临时工,却迟迟不能转正,体现了大锅饭时代靠关系、论资排辈的弊端;桂花卖鸡蛋贴补家用到开办养鸡场,让读者看到了改革开放后新农村的变化。像有根一样的千千万万普通农民的愿望很简单,过上好日子,平静富足,别无所求。小说开头仍然是传奇小说的写法,双生老人是作品的灵魂人物,是小说中最亮眼的人物。从晨曦中满载而归的双生老人让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有了一丝波澜,隔空打老鸹的场面更是生动再现了这位猎手的神乎其技。这位猎手身上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勇敢无畏,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有根一家奔向新生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写的不多,但很显眼。桂花和有根自由恋爱,鲜妍明媚的桂花因为生不出儿子受到嫌弃,但作者并没有顺着这个套路让桂花成为一个“受气包”,而是在这个人物身上寄予了新时代女性更美好的精神品质。为了生活她挑起家庭重担;丈夫工作受挫她没有抱怨而是卖鸡蛋贴补家用;她没有受制于重男轻女的观念,而是把几个女儿培养成才;她也没有在贫穷的生活里自怨自艾,而是头脑灵活敢想敢做率先发家致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双生老汉反对养鸡桂花的时候,反而是婆婆大力支持,这些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无疑是对重男轻女思想的有力回击。很荣幸编辑您的作品,遥祝夏祺!【东篱编辑:粗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粗人        2023-07-25 06:57:52
  很荣幸又读到枫林老师的作品,很喜欢双生老汉这个人物,向您致敬!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5 08:30:33
  双生是个传奇人物,他的猎枪也应该放下了吧,生锈了吧?他的儿子,是个好手,很多机会都谦让了,但娶妻的事很决断,成就了一段世间最美的姻缘。他几次错过“转正”的机会,但机会并非绝迹,他和媳妇创造了另一个机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得和失的关系,什么是愿望,美好的愿望从来都不是跟庙里的香火求取的,只要有想法,只要肯努力,遇到这么好的时代,什么样的愿望不能实现?有根和桂花,凭着一双手,就扎根家乡的土地,干出一番大事业。愿望,真的是可遇不可求,但遇到能不能把握住机会,这是一个问题,小说的精彩在于从普通的事件里挖掘出人性的美,这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属于上乘,值得品读。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5 08:58:51
  山庙和香火,无法还愿,真正可以还愿的是遇到可以展现人的价值的时代。美好的愿望,从来没有离开中国人,但那些愿望,并非一个个落入那些百姓的家中,真正让日子如愿的,是这个时代提供给每个人的机会。作品的思想高度,作品情节的可读性,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7-25 15:52:51
  小说很精彩,也很实在。双生的打猎手艺出名,儿子有根的木工手艺非常好,媳妇桂花有经济头脑,四个女孩看起来都将会很有出息。这是农村生活的缩影,有着现代的时代特色,耐品耐读耐思的小说,点赞学习,问候老师!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7-26 06:40:00
  小说故事并不曲折,但叙述层次清晰,层层推进,结局自然。语言干净、朴实,基本功深厚。主题弘扬正能量,有时代感。期待更多佳作,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