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天地烘炉铜绿山(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天地烘炉铜绿山(散文)


作者:艾梅 布衣,21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39发表时间:2023-08-04 09:54:02

【菊韵】天地烘炉铜绿山(散文) 享有“青铜文化发祥地”的铜绿山,位于大冶城西。据清修《大冶县志》载:“铜绿山在县城四五里,山色紫赤,每骤雨时,有铜绿点缀土石之上,如雪花小豆,或云古出铜之所。”
  
   一、青铜的源头
   上世纪下半叶,随着国家建设的蓬勃发展,一些深埋地下的国家宝物相继出土。
   1976年,国家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附近发掘出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出土青铜器物468件。
   1978年湖北随州发现大型陵墓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6239件,其中的战国编钟,造型瑰丽雄奇,音色悠扬雄浑,音域宽广,总用铜量达5吨之多。以编钟为代表的大量青铜器,其高超精湛的铸造工艺震撼世人。在研究古人高超铸造工艺的同时,一个疑问在考古人员心里萌芽:制作这些青铜器的铜原料是从哪里来的?
   为了寻找青铜器的原料来源,国家考古工作者甚至对商都城周围进行过大量考古发掘工作,一无所获。有一个叫做“水冶”的地方,他们曾经充满幻想地去探寻过。中国几千年的青铜文明,她的根脉到底在哪里?古都城的周围没有她的任何线索。有考古学家说二里头夏王朝弃旧都城而不用是为了追逐铜矿资源。这种说法也不能说是空穴来风。
   《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上古时代,青铜器作为祭祀的重要器物,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据说代表一个人是否具有了与上天对话的资格。一个国家,是否能抵御外敌,是否能开疆拓土,也跟一个国家能不能掌控足够的铜资源息息相关。在一个叫作大冶铜绿山的的地方还不为外人所知时,铜矿来源的另一个传说通道是遥远的亚洲。传说在丝绸之路以前,有一条神秘的青铜之路,她存在于三千五百年前中国与世界青铜时代占重要地位的底比斯古城之间,中国的青铜文明里有异域的基因。在很多年里,中国青铜器的开采和冶炼没有得到任何实物证据,青铜文明的重要链条前端到底遗落在历史的何处?这些苦苦地困扰着中国考古学家。
   曙光出现在1973年的夏天,中国青铜文明几千年的幽深密道,在湖北大冶一个叫铜绿山的地方,被现代采矿业进行剥离作业时撕开。在电铲嘶叫着遭遇一大堆木材后,电铲沉默了下来。在铜绿山的露天采场,在铜绿山的附近的旷野,人们在采矿和农耕时经常会碰到木材,没有人去追问它们的来历,更没有人会想到它们来自远古的商周。木材出现的方式很奇特,它们纵横交错连绵不绝。历史的机遇不期而临,这片铜绿山矿的北露天采场的采矿作业停止了下来。在距离地表40m的地方,人们陆续发现了13柄铜斧,其中最大的重16.3公斤。正是这些寄到中国博物馆的铜斧,引来了国家考古专家。
   在1973年开始进行的第一轮考古发掘中,共发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纪-8世纪)至西汉(公元前5世纪-到2世纪)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上千件,发现大型古炼铜炉9座。在12处古代矿体的铜草花覆盖下,一些黑色的片状石头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这些矿石被当地人称为“铁屎”。经过化验,这批石头含铜很低,含铁量却高,研究后发现是冶炼后遗留下来的矿渣。据遗留矿渣推算,可出产粗铜12万吨左右。在铜绿山发掘出的古炼铜高炉现场,人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当年火热的冶炼场面: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正是这些古矿井和高炉,源源不断地提供了青铜时代所需要的粗铜。在对曾侯乙墓青铜器铅同位素的分析中,粗铜原料的来源无比精准地指向铜绿山。
   1980年6月,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列席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器研讨会”,在会上发布了铜绿山的发掘和研究成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青铜文明有自己的独立起源。
  
   二、青铜的力量
   去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时,会爬三段很高很陡的台阶。一级一级爬上去,如同穿越历史的邃道,去朝见几千年前的青铜王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铜绿山,曾经是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熊通终其生命也要远征随国得到的铜矿山。
   三千多年前,楚人为商王朝驱赶,从新郑出发,历经数年到达荆山附近的丘陵平原结合部,从“封地50里”到“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灿烂的楚文明,跟铜绿山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楚人祖先鬻熊在周王朝的诸侯会盟中受尽冷如寒霜的轻视,火神祝融的后代最后一口鲜血被火光照耀得无比艳丽,并发出震撼大地的巨响。被中原国家视为“蛮夷”的楚人祖先像一片羽毛一枚枯叶一般为周王朝祭献了自己的生命。
   楚由分封南蛮之地五十里建国,有贫困到去鄀国盗牛祭祀祭堂的白手起家史,到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经过了漫长的幽暗期,直到楚武王夺取铜绿山。
   周王朝利用北方草原彪悍的战马和南方铜绿山等富铜矿脉制造的锋利青铜武器,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后,周王朝为了加强控制铜绿山,分封汉阳诸姬守护“金锡之路”。居于穷乡僻壤野心勃勃的楚人在两次伐随失利后,对随国的精良武器和战车的渴望使他们对铜绿山的觊觎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公元前690年,七十高龄的楚武王第三次东征“汉阳诸姬”的首要国家——随国,以夺取“金锡之路”的控制权、收铜绿山于楚国囊中。这是楚国千载难逢的机会——诸侯纷纷逾礼犯禁,恃强凌弱,周朝走进礼崩乐坏的败局,野心勃勃敢作敢为的楚武王熊通仿佛听到了历史对他的召唤。楚武王第三次伐随,楚国凯旋而归,一座金光闪闪的大矿山——铜绿山,标入楚国的舆图。
   楚国控制铜绿山以后,背靠开满铜草花的铜绿山,坐拥大冶湖和便利的长江水运,承袭随国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一时财富云集,开疆拓土。楚国在拥有了铜绿山这个天下第一宝藏以后,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发动了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战——城濮之战。楚国虽因晋人在战争中首次使用诈术失败,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但在此之前,楚国凭借到手的铜绿山,战略重心已逐步渗入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势力前锋抵达中原。“楚剑利如霜”,楚人已是中原大国闻之色变的战神。有了铜绿山这个强有力的后盾,楚国一百多年内积攒下了可以俯视诸国的财富和军事力量,不仅灭掉周边众多小国,还在逐鹿中原中分别与春秋五霸的宋国和晋国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在东边,楚国还为江淮流域的控制权数次与吴越两个大国交锋。青铜时代的历史,充满了残忍的杀戮和疯狂的扩张。
   楚国因铜绿山而拥有的财富从楚灵王建章华台可见一斑。公元前535年,千古第一台“章华台”在古云梦泽建成。章华台的富丽堂皇,或可以从屈原的《九歌.河伯》窥到她贝阙珠宫、高台轩榭的身影。章华台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更是令鲁昭公叹为观止:楚国的铜鼎像楚女一样有了婀娜多姿的“细腰”!章华台里楚国的青铜器以她娇媚流畅的造型全面超越北方青铜器的铸造技艺。“举国营之,数年而成”,可惜章华台损毁于兵乱战火中,只留下了与阿房宫一样给人无尽想象的美丽名字。
   青铜器时代精致的享受从来都是贵族的钟鸣鼎食。回溯青铜器的诞生,从开采冶炼到铸造,在青铜器的源头,在铜绿山,在幽深巷道里的矿工,采矿工人却过着贫苦不堪的生活。
   2012年,在对铜绿山的第二次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在铜绿山岩阴山附近发现35枚脚印,这35枚脚印中有的是赤足,是矿工身体极度负重所留下的,历经几千年而不朽。在四方塘遗址发现西周晚期和春秋及近代墓葬135座,其中大部分为春秋时代墓葬,说明铜绿山的开采在春秋时达到鼎盛。这些古墓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古铜矿遗址没有古墓没有人类足迹的空白。战国后期,随着铁器的逐步推广,铜矿的需求越来越低,铜绿山的开采活动或许因此慢慢由盛而衰。
   铜绿山的开采冶炼史贯穿了中国古老的青铜时代,她以“迄今为止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为世界人类青铜文明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用实物充分佐证了铜绿山“青铜文化源头”的地位。铜绿山,更是一个强盛文明的楚国以凤凰的身姿腾飞的高台。
   楚国随着青铜时代的光芒散尽而殒落,一个八百年的王朝最终在大秦的滚滚车轮下灰飞烟灭。
   两千多年后,楚国的铜绿山,又以绝无仅有的面容轰动世界。青铜之源,独显王者霸气——与半坡遗址、秦始皇兵马俑齐名于“中国三大古遗址博物馆”;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被盛赞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共 33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湖北大冶铜绿山,是我国青铜器的发源地,先秦时期,我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相当精湛。当时青铜器作为祭祀的物件,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随着战国编钟的出土,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青铜器原料。战国七雄的楚国曾控制铜绿山,承袭随国高超青铜铸造技艺,财富云集,开疆拓土,开启了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代。1973年,考古学家发现,青铜器时代所需要的粗铜来自铜绿山。铜绿山与灿烂的楚文明,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铜绿山被盛赞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也让湖北大冶人引以为傲。文章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详尽的史料佐证,增加铜绿山的历史厚重感。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3-08-04 10:23:28
  铜绿山,如一位老者,穿越历史的风尘,历经漫漫岁月,见证开采冶炼的繁华,向世人展现历史沧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