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箩筐】远去的集市(散文)

精品 【箩筐】远去的集市(散文)


作者:清风垂柳 秀才,140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46发表时间:2023-08-04 18:53:39

小时候,老家观音街上每天早上都是集。我最喜欢跟着父亲去赶集,特别是逢年过节和收麦之前赶集最有味道。集上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卖什么的都有,各种日用品、蔬菜和水果、各色礼品等等,让人眼花缭乱。也有卖烧饼和豆沫的,豆沫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父亲每次都会给我买一碗,而他不舍得吃。还有一个信用社,一个煤场,这对于一个行政村的集来说,也算是应有尽有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街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变干净宽敞了,两边都盖起了楼房。不过,信用社、煤场都没有了,随之消失的还有各类小商贩,杀猪卖肉的、摆摊卖菜的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家超市。仅有一家卖菜的和一个理发店依然在坚守,这两个店已经三十多年了。卖菜的以前摆摊,现在租了门面,不变的是老板那杆秤。现在去他那买菜,老板还是一边秤菜一边报出钱数,佩服老板的算账能力。
   理发店还在那个位置,虽然从瓦房变成了楼房,但依旧可以找到从前的影子。
   小时候街上有几家理发店,当时都说他家剪的发型像狗啃一样,所以很少有人去他那里理发。去年回家时头发长了,晚上出去找理发店。当时其他理发店早已关门大吉,只剩下他一家在营业,就走了进去。进店的那一刻,感觉回到了二十年前,间门面,没有招牌,店内没有热水器,一个热水壶代替了原来的煤火炉子,还有一只像原来一样挂在墙上的红色水桶。桶底部装了一个水龙头,下面有只放在盆架上的水盆,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洗头机。桌子依旧是那张桌子,还有那熟悉的条椅,票价依旧是二十年前的两元钱。变化最明显的是理发师从年轻小伙变成了中年大叔,不过技术日益精湛了。
   再看看其他人剪的发型,不比那些高档理发店二三十块的发型差。现在去那理发的大多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年轻人理发都去镇上的理发店,票价最低都是二三十。现在的理发店虽然条件很好,但是没有了岁月沉淀的味道和童年的回忆。
   现在集上有四家超市,其中有家超市的前身是代销点,几间瓦房,没有招牌,大家都叫老板“老兜”。当时我们村也有两个小的代销点,小时候经常帮家里卖酱油、醋、盐等生活用品。但家里人想买走亲戚的水果、礼品啥的,还是要去集上的“老兜”代销点,价格比较便宜,很受大家欢迎。
   “去哪买礼啊?”
   “去老兜家啊。顺便再买点酱油,几袋盐。”
   这是当时去老兜家买东西经常听到的对话。当时观音集上还没有修路,一到下雨,路上全是泥泞,不过并不影响大家伙赶集的热情。特别是每到逢年过节,大家赶集的热情更是高涨,去“老兜”家买东西,基本都是抢的,毕竟那些年月,有些商品还是比较紧缺的。抢东西时也不管脚下的泥泞了,要是抢不到,就得第二天再来买了。现在“老兜”代销点从几间瓦房变成了三层小楼,招牌变成了“海俊超市”,不过大家依旧爱说“去老兜家买东西”。
   几年前,集上来了一个浙江的商贩,租的是老兜家的房子,开了一个大型商场。这对“老兜”家来说,无疑无疑增加一个非常大的竞争对手,这几年去他家买东西的人比以前少了,这可能就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吧。不过听说,商场的租期快到期了,到期后“老兜”要把房子收回来自己开商超。
   当时观音集上除了三家普通诊所,还有一家牙科诊所。诊所条件简陋,只有一个医生,而且没有干几年就关门了,可能是因为医生嫌地方小,又迁到别的地方去了吧。虽然当时医疗条件不太好,但是价格便宜啊。诊所每天早上都准时开门营业,当时去镶牙补牙的还不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我每天上学路过诊所门口,都能看到有人在看牙。当时,母亲的牙也坏了一颗,疼得实在受不了,就去他那诊所想让医生拔掉。医生说牙坏的不厉害,不建议拔,建议补一下。母亲听从医生的建议,只花了几块就补好了牙。
   集上还有一家猪肉店令人记忆深刻。当时卖肉,基本都是自己养的喂粮食的猪,现杀现卖,肉质鲜美。老板在自家院子里养猪,在集上卖肉。店铺还是那个老店,年轻老板的父亲以前管理店铺,后来老掌柜去世了,店铺就由儿子,也就是现在的老板接手了。当时每天上学都路过他家门口,最喜欢看老掌柜用“柏油”(沥青)粘猪头上的毛,我们站在路边看一会儿才去上学。当时没有喷火枪,煺猪毛都是用“柏油”粘。每天都会看到老掌柜熬一锅“柏油”,然后往猪头上糊,糊满整个猪脸,待“柏油”稍微冷却,就一块一块揭掉,猪头上的毛就煺干净了。当时集上就他一家卖肉的,所以那年月逢年过节都是在他家买肉。可惜的是,几年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肉铺关门了,现在大家买肉都去超市了。
   最让人难忘的是跟父亲一起去集上卖笤帚。有一年家里种了很多高粱,父亲扎了很多笤帚。父亲说:“咱自己用不完,不如拿到集上卖吧。”于是,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跟着父亲去集上卖笤帚,当时正值年关,集上比平常更热闹。集市离家也就一里地左右,我和父亲每人拿几把笤帚,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集上。有的商贩比我们还来得早,我们找了一小块空地开始摆摊。别说还真有人买,之前父亲也没有做过生意,有人问多少钱,他说就给两块钱吧。那人说:“扎这么好,高粱茅子这么密,两块钱不贵,我拿一把。”父亲让我接过钱,笑着说:“够你喝一碗豆沫吃烧饼了。”当时豆沫也就五毛钱一碗,烧饼两毛钱一个。吃了豆沫烧饼,散集回家,也不用吃早饭了,母亲问我咋不吃饭啊?我笑着说在集上喝的豆沫,吃的烧饼,明天还跟俺爸去卖笤帚。也不记得当时卖了几把笤帚,只记得当时的豆沫很好喝,烧饼很好吃,现在想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赶集,当时也很喜欢赶会。当时观音街上没有会,会的历史也就十年左右吧。当时都赶齐老街上的会,每月农历初九、十九、二十九逢会。齐老街离家大约五公里左右,每到麦收季,村里人成群结队去齐老会上买收麦农具,趁着也给小孩子买几件过夏的衣服。有一次,几家人一起去齐老街上赶会买农具,我和堂哥也跟着大人一起去了。当时是男的跟男的一拨,女的跟女的一拨,各逛各的。会上人山人海,挤不过去。我们两个就紧跟在大人后面,走到街南头往回拐的时候,来了一辆车,把我俩跟大人挤开了,我们被隔在了后面,一眨眼就不见大人的身影了,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看见同村里的一个大人的背影,堂哥说那不是咱村的,然后就领着我到处转。越走人越多,我们又往南走了一段路,还是不见大人们的身影。周围全是陌生人,我就忍不住哭了,堂哥强忍着没哭,毕竟比我大两岁。然后,我们又向北走,走了一段距离,突然看到父亲的身影。看到父亲的一瞬间有种获救的感觉,父亲把我俩领到同村的大人旁时笑着说:“都吓哭了。”我说:“我刚才看着你们向北走了,俺大哥说那不是你们。”现在想起来,幸亏当时没有遇到人贩子,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当时的人们都比较单纯吧。
   当时除了赶这些固定的会,还赶唱戏的会。母亲爱看戏,农闲时候,听说哪有唱戏的,就会带着我和妹妹去看戏。我和妹妹去并不是为了看戏,而是为了吃好吃的。记得当时最好吃的莫过于水煎包了,虽然现在水煎包到处都有卖的,但是,当时并不常见。水煎包的香味浓郁,离很远就能闻到,记得当时一块钱能买七八个呢。每次去赶会都会让母亲给买点。记得有次陈楼唱戏,跟着母亲去看戏,不记得唱的是什么戏,只记得当时水煎包的美味。而且当时还买了一个飞镖,飞镖头上扎着一块糖,糖可以吃,飞镖可以玩,一个小小的飞镖玩的不亦乐乎。
   小时候,生活物质匮乏,农村这些集和会一方面带动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也为童年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和乐趣。现在赶集纯粹是为了买日常用品,小时候的赶集赶会,即可以买吃好吃的,也可以增长见识。社会在不断进步,现在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以到处去旅游,美食到处都有。
   时光不可能倒流,逝去的东西很难追寻,童年赶集的那份纯真快乐和无忧无虑,让人终身难忘,成为记忆中的美好。
  

共 31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触动人心的精彩散文。远去时空里有远去的集市,这集市里有浓浓的乡愁。作者以对比的手法引读者入文,在浓浓的回忆中,移步换景,生活浪花朵朵,与亲人乡邻乡音有关的赶集故事,触动着岁月,撞击着读者的心灵。老兜家的店,父亲买农具的深情,母亲对子女的爱,大哥的勤劳,自己的贪玩和贪恋,都在升华着一个追不回的话题,也彰显着那时人们勤劳,质朴,和善,唯美的品质。他们朴素不市侩,单纯不社会。集市中反映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那时候大家的生活很清苦,可有一份充实的清欢。而现在是不是物质丰富了,几千年所传承的东西却丢了许多!作者以小见大,借物抒情,借物抒怀,给人以启迪,也增加了文章的畅读性!欢迎老师赐稿箩筐,在兜兜转转中多来箩筐采一片欢喜,添一片彩霞!欣赏佳作,期许无限!【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813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3-08-04 18:55:29
  质朴的文字中飘出不止有回忆,更多的是乡愁!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1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08-05 14:41:42
  是的。当时学余光中的《乡愁》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诗的意思。越长大,距离故乡越远,乡愁越浓。
2 楼        文友:华为        2023-08-04 19:08:16
  细品佳作,期许无限!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2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08-05 14:42:03
  谢谢老师,敬茶!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8-05 08:42:22
  远去的集市,有童年的美好回忆,乡音乡情,亲情满满,让人无限留恋,怀念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让人产生共情,回味绵绵。感谢老师支持,祝夏日快乐!幸福每一天!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08-05 14:42:58
  谢谢老师的赞美。敬茶。
4 楼        文友:蕴儿        2023-08-07 11:30:05
  那些美好的记忆让人回味
文字是美丽的值得一生追求!
回复4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08-07 14:43:56
  是的。童年的快乐时光,令人怀念。
5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3-08-07 14:48:05
  远去的集市,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童年往事的美好回忆,文章中还有淡淡的乡愁。情感细腻,耐人寻味!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回复5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08-07 14:49:43
  谢谢老师的赞美。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8-13 16:05:42
  恭喜清风老师佳作获得精品!好文章再次欣赏,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淡淡的云彩
回复6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08-15 08:38:57
  谢谢老师。敬茶!
7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3-08-15 07:20:09
  真是一篇令人回味无穷的文章!小时候老家二五八大集,大家像过年一样去赶集;后来到了婆家,变成每周三,少了年味,却多了一点度假的心思;再后来搬到县城去住,每周日逢集,倒更像是为了补充生活必需品;现在偶尔回妈家,最喜欢跟妈妈去逛早市,早市不大,但胜在新鲜,就像不止是逛,更喜欢跟妈妈在一起……问好老师,感谢精彩分享,祝老师创作愉快,秋安。
上官欢儿
回复7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08-15 08:39:52
  赶集赶的不是买东西,而是回忆。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