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东篱】温柔入耳轻(散文)
“依稀流户牖”,“温柔入耳轻”。来自江山文学的声音,用这样的诗句形容,再恰切不过了。这道“户牖”就是我的心扉,温情脉脉的声音就是我在江山遇到的文友之声。真的是如泉滴遥递,似玉轻碰而发出,回顾江山一载余,美声盈耳,心变音盒。
一
我不善言辞,但却善感。很多时候,我只是个出租车车夫,负责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对于一个陌生人,他们完全不把我当外人。有的在电话里谈论我完全不懂的工作。有的与相亲的人悄悄说着情话,甚至有久别重逢的女孩,撒娇地要求对方抱抱。也有的眼泪鼻涕一大把,和谁说着一件伤心事。这些都与我无关,但每句听到耳朵的话,也不会立马都忘了。恩爱的,我会默默祝福,有情人好好珍惜彼此。伤心的,我会唏嘘一阵,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
随着年岁增长,见过许多感人至深的拥抱。也经过痛彻心扉的别离。眼泪越来越少,话也越来越少。许多的话,我只在心里说,说给自己听。因为,周围没有谁可以听得懂。
直到进了江山,我的话多了,有了很强的倾诉欲。因为,那里有人听得懂我的话,而且,是真正的懂。
二
我在江山发的第二篇文章,《石頭》,是郭永涤老师编辑的。其编按之美之精之深,永远难忘。“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宋张孝祥)幸会,幸会,石头幸会,先生幸会,读者幸会。人间之美,总是大家的,总是要和朋友们分享的,于是这里我们就有幸领略了漫漫网坛两个文学人的知者之遇,君子之交。温暖、温情、温馨,读来不胜孺慕,尤启人心智,如坐春风,也若他乡见故知。石頭隐身去了,结束了那份缘,诚让人期期艾艾,无尽抱憾。是的,石头与先生在兴趣部落相遇相知,也算奇缘。才女大咖,惺惺相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按语简直让我目瞪口呆。之前,我不知道文章可以有编按。更不知道,江山的编辑,写出来的编按可以如此精绝,精深,字字珠玑。直到现在,仍然如珠落玉盘,每个字都叩击着我的心扉。一切入耳的声音都是从心开始的。郭老师不仅读懂了我的文字,更读出了文字深处,灵魂的东西——那是一般人不会轻易懂得的。从那以后,我的文章都由郭老师编辑。在他那里,我的幼稚肤浅,都是一种美。他的编按总是凝炼唯美深刻,总是一下子就能抓住文章的灵魂,我所有的平凡,经他的提炼,一下子都有了灵光。他给我的《温柔的蓝月光》一文的编按,这样写到:“散文重描写,文中人物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场景环境描写,意境描写,特别是一介顽皮乖张爽快又不失其天赋异禀睥睨一切囫囵小子形象的描写与绘制等等,无疑是成功的。”他给文中的“我”的定位之准,超乎了我自己的想象。确实,小时候的我,确如郭老师说的那样,丝毫不差。只是我自己从没觉得。因为学识浅薄,我也找不出如此丰富恰当的词汇来形容。
柔声轻入耳,击中一颗心,一颗少年心,被一段话唤出,砰砰地跳。
这给了我从没有过的信心。真的以为手中的笔可以写天下锦绣,可以绘江山蓝图。但是我三十年没有写过字了,字都忘到爪哇国去了。写出的文章总是有许多错字。郭老师知道我开车,他知道开车最不能分心,每当编辑我的文章,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交给我,我来!你安心开车。”他博学,但从来不吝啬。他眼神不好,但从不嫌麻烦。有时我想改个词语,他要一点点从头去找,还是那句话“交给我”。
这声音,像一道有力的屏风,为我屏蔽了许多的曲折,让我得以安心在江山行走。这声音,是一个江山前辈对我的全力呵护。他常说,文学不容亵渎。文学是神圣的。正是这些江山前辈对文学的爱,对新人的呵护,才有了江山如今的高度。
小猪她爸,一位刚刚退下来的厅级干部,执笔活跃在江山。在我刚进江山,啥也不懂的时候,他主动飞笺告诉我,说他也刚来江山,只比我早一年。慢慢锻炼,慢慢适应。一开始他也写不到2000字,现在就好了。我读过他的文章,出水芙蓉,清雅的美。读感特别好。他一个人就撑起了一个社团的半壁江山。毕竟人家跟文字打了半辈子交道,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我,身无分文一穷二白的,闯荡江山,能行吗?可既然来了,总不能当逃兵吧?就算爬不到山顶,也不能在山角畏缩不前吧?有郭老师在,有朱老师(作者“小猪她爸”)在,怕什么!根据朱老师的提示,不久,我写了篇《马上回家》。朱老师又飞笺给我,说这次字数到了,但没有重点,成了流水账。后来又一次次告诉我,怎么拟题目,怎么选题,怎么提炼,怎么写出与众不同。
前几天翻看飞笺,翻到这里,心里边依然热乎乎的。我对陌生人有着严重的信任危机,而朱老师却在第一时间,第一个站出来,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把自己的写作心得毫不保留地讲给我听,这让初来乍到的我特别特感动。尤其对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他的话,更像春雨落在旱田里,像晨光催开夜的黑。一字字,一句句,透着金石之声,落在心坎上,响在两耳边。
二
我到东篱的时候,刚刚写了我人生中第十二篇文章。因怀才老师的热心虚心包容心,写作热情高涨。但经常不得要领。我是个特别特别笨的人。学什么东西,别人一点就通,我总是拖在别人的后面,很久才能赶上来。在江山写文,赶的过程,很苦。因为我落下的东西太多了。不只是字忘了,词也没有几个会的了。一段话颠三倒四,好几遍都改不明白。我想过很多次放弃。但怀才老师每次都像一个无畏的战士,身先士卒站在江山之巅,吹着冲锋的号角,永远走在阵地最前沿。大有“再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的气势。他的文章,从没有过颓废黑灰和萎靡,永远都那么温煦和暖,永远那么阳光积极乐观。那是温暖情怀,也是强者之音!强将手下无弱兵,我又怎能不扬鞭奋蹄,勇往直前,全力以赴,向前追赶?尽管,现在还没有赶上大部队,但我一直在努力。
我甚至怀疑怀才抱器老师是个“双面人”,文章以大气磅礴的风格呈现,而私下和我交流,却是文风细雨的感觉,流露出一股温暖,“悠着点”,“慢慢来”,“东篱有的是机会”,这些话仿佛是窃窃耳语,入耳暖心。
东篱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岚亮老师也是江山大家,和怀才老师一样站在江山的最高处。他的文章大气豪迈宏阔,又不乏柔情细腻感性,深受江山人的热捧。我刚来东篱,心想,这样的大家,我的文章他肯定看不上。他是山顶的月亮,高而亮,我只是房顶上的月亮,低而小。可是,没想到,他居然给我留评了。且极尽赞美之意。“玉露黄金菊,东篱好个秋。此文写得好啊。写得曲径幽幽,柳暗花明,暗香疏影,婉约缠绵,意境悠远,诗画一般……”岚亮老师的留言如诗一样的美,叮叮咚咚,声声入耳,动人心弦。这是只有在江山才能听到的,悦耳的声音。心想,这么大个家,没有一点傲骄之气,没有一点高冷狂妄,身居高位却不摆谱,和怀才老师一样,有着宽广的山谷襟怀。真让我感动。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仰望的月亮啊!最让我感动的是,岚亮老师给我编辑过一篇文章《情归土地》。编按中他这样写:“这篇文字,是真诚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就是那样朴实、直接、沉重和残酷。那一方厚土,是普遍的,又是独特的,因而,它就显得与众不同,格外的深情、卓然。在这个旱情持续,如同酷暑的深秋之夜,我反复阅读此文,竟泪光闪闪,心潮难平。为何?厚土之上的人,被厚土之下的过往感动了。”读了这段文字,我也流泪了。想不到,我的文章居然能感动这个一米八的男子汉,感动这样一位散文大家。这也让我悟到,做人,需要像水一样匍匐在地。写文,要贴近土地,拥抱土地,倾听土地,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能打动人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终于,我可以写出一篇“好”文章了。可是,我还有那么多要学的东西。除了怀才老师和岚亮老师的高度,罗莲香老师绮丽生香的文笔,让我羨慕不已。每当那些灵秀慧敏善解人意的话语,汩汩从她心里流淌出来,就成了江山最美的一个声音,那声音,柔和,温婉,细微,可以抚慰任何一个走近她的人。我常想,要是能把罗莲香老师的那些琳琅句子,拿来披在身上,是不是就能做成一件华丽的飞天羽衣,让我也飞一回?
怀才老师为了锻炼我,让我学着做编辑,而且是给岚亮老师编。我知道,我提炼总结能力特别差,书读得又少,肚子里的油水少得可怜。我不能像香香一样,可以把一篇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的心路历程写得那么完美,至臻。岚亮老师,那可是和怀才老师一样的,江山人尽皆知的大才子啊。我颤颤兢兢如履薄冰忐忑不安。可岚亮老师却说:大胆编,咱俩合作一番!
他总是这么包容我,和怀才老师一样地包容我。给怀才老师编文也是困难重重。面对他天马行空,恣肆飞扬的文风,我就是个坐井观天的小蛙,简直无处下手。有时候我找他诉苦。他哈哈一笑,把自己的写作意图告诉我,并且一再说,大胆弄,按照你自己的理解去弄。
我知道,一个人,越是谦逊低调,越是大度宽容,越是看得清,看得远。因为他们站到了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怀才老师是,岚亮老师也是。郭永涤老师是,朱延青老师也是。
我多么幸运啊!在江山,我遇到这些站在高处的人!
三
来江山一年零两个月了。
很快,做梦一般。但梦里,也有惊喜。那就是,从一年前,只会写两三百字的小白,到现在,也可以洋洋洒洒两三千字,也算成绩吧。这其中离不开江山老师们对我的爱护,离不开东篱老师们对我的鼓励,更离不开怀才老师不遗余力的帮助,离不开他篇篇不落的修改润色。他给我写的编按,每篇我都要认真读上好多遍。从那里,我能读到睿智之声,激励之声,和殷殷期盼之声。
堆砌文字容易,但是要让文章更好一点,更具美感一点,就不容易了。
美感是什么样的?我仔细想了想。美感,于我而言,是经过沉淀的,曲径通幽的,是花心思挖掘出来的,深层次的内在的东西,是经过多少年回头再读,仍然能打动人心的感觉。深情的,悲伤的,深邃的,欢快的,轻盈的,无一不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触动灵魂的美。就像《千里江山图》,十八岁的少年,留给后人的,高山之巅耀眼的青,万坡之间逼人的绿。只此青绿,流芳千年的美。
我自然做不到流芳也做不到传世。但在江山,一个个入心入耳的声音,让我觉得自己的文字虽然幼稚肤浅,但有人指点,有人陪伴。我在这些声音里,能找到挖掘的动力,找到前行的动力,我相信,我的文章会越来越好。
四
其实在江山我曾遭遇退稿。江山编辑部的退稿信写得极其婉转:“作者的文学功底很好,文章质量不错。”那是一篇千字小文,发江山之前,它在朋友的公众号里,三四天的时间,阅读量就达八千多了。但是,它在江山,被退稿了。
“只是千字小文在江山略显单薄。暂且退稿,让你充实或组合。”
没有一棍子打死,让我觉得朽木可雕,让我觉得江山可亲。小强又活过来了。现在想想,如果没有一年前的那封退稿信,没有那么娓婉动听的鼓励之声,没有那声中恳的“暂且退稿”,应该就没有今天的我,就没有今天我在江山四十多篇的文章,也就不会遇见这些好声音。
国事家事文章事,事事关心;
风声雨声江山声,声声入耳。
是的。声声入耳。温柔入耳轻,恰似音符落在一张铺开的纸上,落纸无声才是好。
“写好的文章,先不要急着发表,先放一晚上,想一想。”这是朱老师跟我说的。
先放一晚上。让这些鞭策之音,良善之语,这些肺腑之言,再陪我一个晚上。温柔轻风住一晚,耳边再响文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