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东篱】把江山放在我的“小楼”(散文)
一
最近打算购房置业了吗?朋友问我。
我说,一年多了,早就“买”了“小楼”,尽管不大,我经历了春秋,还是很喜欢的。
我的小楼建在江山的东篱,环境不错,挺诗意的。
朋友要我带她参观一下。我说你还是先看看什么样的人能进入,不然会不适应。我详细告诉她,“小楼”,不能住人,只能住文字。
除了在这个城市我有一个遮蔽风雨安身度日的楼房,在我的内心深处,的确还有一座“小楼”,这个小楼是我的私人领地,但有例外,只邀文字进入,给江山文学辟出一个敞亮的空间,给那些和我朝夕相处的文友留着座位。
在我的心里,江山就是一座干净的城市,我是有了入驻身份的人,自然要有一座小楼。我是江山一居民,资格证有,房权证也有,劳务证在入江山第一天就获得了。
确切地说,我是把江山放进了我的“小楼”,就像把一个相思放在心底,把一段美好年华放在了相册。我热爱我的“小楼”时光,如果这段时光被谁恶作剧地偷去,我会慌张极了。我这样私下想,一身不爽。
二
我“躲”进自己的小楼,做着自己的事,有时候因事无头绪,也如热锅上的蚂蚁,令我焦躁不安。【江山·好声音】征文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了半年之久,马上就要结束了,我还一篇没写。韩老师私下给我敲边鼓也有好多天了。可我,在文档上写了一行字:“来江山一年零两个月了”,十多天过去了,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韩老师懂得我的“小楼”,他的眼里,我的“小楼”是要产出的,就像一个诗意的工厂,起码要出精致的手工品,即使我有很多不能马上写文章的理由,韩老师都不理解,因为我很多时候是在出租车停车等客的空隙写的,躲进“小楼”更应该写出。
韩老师戏谑我说,你这个“小楼”可不是休闲的地方,应该是优美文字的作坊,怎么可以不见产品呢?
我在“小楼”里慌张起来,踱着步子,已经把自己转晕了。
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很长时间,怀才抱器老师没有催我,他体谅我的辛苦,每天风雨无阻,都要出车。开车的时候,思想不能开小差,写文章的事都要被我关进大脑一侧的小屋子,上了锁。精力不集中,是司机的大忌。每天真正属于我的时间,也就是晚上下班后,洗菜、烧饭,做好家务后那一两个小时。就是这一两个小时,也是硬靠着浓茶或咖啡赶走疲倦,缓解腰酸背疼,支撑着自己安静地上上网,写写文。人慢慢变得有些散漫,全然不进入写作的状态。就怕老师催我,怕写不出啊,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我一直苦闷着,脑子是蒙的,空的,灰的。
怀才抱器老师时常叮嘱我跑在路上要谨慎驾驶,从来不问作文的事,这让我更惶恐起来,夜间,我透过窗子,仿佛看到千里之外的胶东半岛有一双眼睛,注视着我,他曾说过,在江山,每一个作者都是被关注的,最美的留言词就是“期待”,这是一种美好的相托,也是一种压力。
我希望在自己的这座“小楼”里轻松获得灵感,走笔天涯我不敢,在小楼里纵横驰骋,我随意。
我常常想,如果没有我的“小楼”,那些流露出期待的眼光会不会投向我。于是,我有了不能辜负“小楼”的心思。
我的“小楼”,不是闺阁,从来不用来涂脂抹粉,化妆包装一个假人,我只给“小楼”一个用途——珍藏我的文字,流出最美的声音。
三
前些日子,因为腿伤不能出门。坐在家里看手机。看到公司群里转发了一则交通局发的公告,大致内容是:全市已有网约车平台80余家,从事网约车运营人员达28000人。驾驶员小时流水20元,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10单。网约车运力已呈饱和态势。建议有意从事网约车行业的人员,做出理性选择。消息一发,群里一下炸了锅。
“没吊事干了!说些屁话!”
“真没吊事干了!”
“正规军都没活,他们那些伪军也不好过!”
出租车曾经和公交车一样,主导过城市的交通。但近年来,随着网约车的大量涌进,出租车行业一落千丈。我所在的小城,几乎全民都在开网约车,还有那么多的三蹦子。出租车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所以大家一肚子怨气却不知道找谁发。交通局的文件一发,大家可算逮着点什么,就在群里七嘴八舌开了火。
我也有感而发,站在出租车司机的位置上,要讨回公道。
那些天,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江山教会了我写文章,可是,文章写得再好,在现实面前,有时也显得这么苍白无力。
但这是一个江山人发自肺腑的声音,我相信声音的力量。令人欣慰的是,市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混乱的局面,关注到民意的反应,开始着手整顿出租车行业,加大宏观管理力度了。
但我马上有了反思。一个市场的诞生,也应该经过从芜杂到有序的过程,我是不是有点发急了呢?从自身角度看,应该努力保持这个职业的稳定性,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完善的市场,就应该形成竞争的局面。这样一思考,我感觉自己有了更广阔的格局。这样的格局是过去我所没有的,为什么?我只能归于江山文学给我的历练,让我懂得了怎样全面看待问题,不偏激,以理性观察思考。
那一夜,我嘴里重复着“江山”两个字入睡,丈夫说,江山的魅力比老公大不知多少啊!江山是一个文学创作的平台,更是一块磨刀石,磨砺出我思想的锋芒。
文学让我激动,也让我安寝。从来没有的感觉,尽管是矛盾的状态,但我在这个状态里,反而觉得自己的处境是那么美好。
四
是要回报江山,也是不断磨砺自己。八月了。征文还是没有下文。但是,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做到,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就在前几天才突然发觉,我的头疼病,现在好多了!我有轻微的神经衰弱。一个问题不能想太久,一本书不能看太长,凡是过脑的事都不能超过半小时。久了,长了,脑袋就像灌了浆糊,迷迷瞪瞪疼得要命。江山,居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治好了我的头疼病!且没花费一分钱!大功一件啊!现在,似乎应该用这清醒的大脑,好好想一想征文该怎么写,回馈给江山。
可是偌大一片江山,从哪里下笔呢?如何走进江山如何爱上江山,人人都写,今天写了明天写,写烂了的内容,看着都反胃了。我喜欢怀才老师那样的文章,从心底汩汩而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感悟,只是这需要深度挖掘,我这水平,短时间内肯定写不出来。
草儿姐姐又写了一篇。内容是她自己这两年由内而外的变化,特别是气质提升了,不自卑了,更加自信了。我和她正好相反。没进江山之前,我从来没自卑过。虽然没有沉鱼落雁之容,也没有闭月羞花之貌,更没有华丽奢侈的衣服包裹。没有流油的钱财,更没有显赫的家世,倾朝倾野的权力。但只要走在大街上,抬头挺胸,目不斜视,我就是女王!可是自从进了江山,我几十年积攒的自信坍塌了。我的文章红蓝相间,好看,也好烦。女人,谁不喜欢那艳丽的红豆呢?红豆就像艳抹的红唇,虽然有些离谱,但女人暗自都喜欢有那么个瞬间,让自己妖冶一把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的腿伤都好了,重新出车了,文档里还是只有那一句话。有点着急,火烧眉毛了。白天是没有时间的。到了晚上,我躲到房间里,逼着自己使劲回忆这一年来在江山的收获。收获颇多,但可写的内容不多。有关内容大家都写得差不多了。好几天,想得最多的,还是在江山遇到的那些好老师,他们留给我的,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那些真挚温暖的话语,不就是江山好声音吗?于是,我写了一篇《温柔入耳轻》。
下笔写这篇文章,我的“小楼”充满了柔声,一个个熟悉却又陌生的面孔快速闪过。我的“小楼”成了袖珍版的放映室。
五
从一开始想到这些老师,想到这些声音的时候,低落的情绪忽然回升了,灰暗的心空忽然明朗了,落寞的感觉忽然消失了!当一个个熟悉的声音,隔着屏幕,隔着远山,跨着时空,变成一段段文字,排满了我的手机屏幕,我的心,变得格外柔软,格外宁静。我一边回忆一边写,一边写一边感动着,温暖着,全然忘记了之前那颓败沮丧孤独无助的样子。
那一刻,江山就像一座遮风挡雨的小楼,迎回了我这个远足归来的孩子。现在这座小楼,如此温馨温暖,如此明亮明艳,如此亲切亲近。
那些好声音,就是小楼最坚固的屏障,他们为我隔开世俗的一切冷漠,烦杂,兵荒马乱,和无可奈何。他们用自己极高的文学素质,为我营造了一个柔软温情的世界。我如久别的孩子,回到了家,
回到了我的小阁楼。在小楼里,我与老师们快乐地交流,聆听他们诚挚美好的声音,感受他们高贵的人格。在这座暖意融融的小楼里,有老师们为我描摹的江山美景,是山川湖海,草原丘陵。是森林野径,是城市霓虹。是长河落日,是窗前明月。是春夏秋冬,风雨雪霜。
我的小楼!它流芳溢彩,它丰美恬静。“躲”进去,就是我的人间天堂。
白天,车水马龙的马路是我的车奔驰的地方;夜晚,“小楼”是我持笔走天涯的所在。我感觉自己从未有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
六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是啊。现在,我只能用“躲”来形容。因为,肉身还得在尘世行走,只能把灵魂暂时安放在江山,安放在我的小阁楼,寻求片刻的宁静。
虽然江山不能改变我的生活,却能浸润我的心灵,让它芬芳四季,让它快乐起来。
特别羨慕那些退了休在江山写作的老师。他们不再为生活奔波劳碌,有许许多多好心情,好时间,可以日日坐在桌前写文章。
而不会像我。用在厨房里洗菜包饺子的时间听宋词。用停车休息候客的时间改文章。用走路的时间打腹稿,用睡前两个小时写文章。断断续续,常常一篇文章要好几天才能完成。第二天往往找不到第一天的感觉,要从头读几遍才能进入状态。但我又是感觉庆幸的,因为我的文章来自第一线,怀才抱器老师说,你就是永远在路上的采访者,记录着这条路上的点点滴滴。所以,我感觉到自己身份的特别。江山文学的作者几万众,或许我是一个特别,于是,我又更喜欢我的职业了,更喜欢这种在夹缝里写字创作的体验。
小楼里天地宽。或许,哪一天我解甲归田,完完全全的归隐,那时就不用“躲”了,是闲庭信步大摇大摆“走”进江山。坐在我的小楼里,开轩窗,对春花,借秋月,喝清茶,听音乐,读诗文,抒四季风光,逍遥又自在。我有大把的时间,闭眼养神晒太阳,脑子里的字依然在排队,等我安排。那时,心智会有所提高,我的文笔会更加老练,心平气和地写一写。写一写开出租车的那些事儿。写一写我的青春,我的后半生。
“小楼”是我心中给江山留着的地方,当然我的书房,而且不限于书房,家里,路上,我随时可以构思文章,闲下来随时可以打开手机写上几句。我的“小楼”,我的精神世界,我的文字暖房。
小楼里,声声入耳,这声音是江山好声音。
每一种写作状态,都是有滋有味的,就像闲暇举杆河边,一会儿,不一定钓得鱼儿几条,甚至空杆而归,那种钓而不在获的感觉也很美。一旦我有了大把时间任我挥霍的时空,又可能感觉无聊。是这样吗?但创作又无法和简单的垂钓类比,文学创作的收获,在于历练,在于收获美,永远不会空手而归。或许就像爱好游泳一样,永远有着亲近水的体验。
江山给了我太多的想法,我把这些都装进了我的“小楼”,于是小楼里有了春秋的颜色,有了四季的生动。夏,我任其疯长;冬,我任其凋敝。我将用夏和冬滋养我的春秋。
我的江山“小楼”只有春秋,我喜欢沉浸其中,春播秋收。
是我把江山放进我的“小楼”,还是江山给了我一个放飞心灵的空间?我突然难以判断了。
岚亮老师,每当我跑累了,就把你的留言默念。真希望有那么一天,杯中酒轻拿,柳下话桑麻。开口即文章,低首寻月华。
感念!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