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流年】锣鼓交响的乐章(散文)
小鸟儿坐着飞机来了,春光姐敲着锣锣来了,雪妞妞踩着鼓点来了……
在流年,这是最动听也最有动力的声音,合奏成一曲乐章,激励每一位在群的编辑及评论员活力四射,拾起余温未消的笔,耕耘在江山的版图,书写流年。
一
“谁有余货,后台空了,救急!”这是流年社长纷飞的雪的声音,发声温柔,实则内含“威力”。
“正在写,完工就投稿。”
“好几个烂尾楼工程,我看看,找个能快速修改好的投进去。”
“刚好完工一篇,投稿了,求抱走。”
……
不多一会儿,后台的楼层逐次盖了起来。
刚把文章投后台,小鸟儿就忍不住坐着飞机催租了,紧跟着,流年二哥江凤鸣拉出“催租”图片——妖怪巡视,康心打锣,春光、梅子青、石语把各色腰鼓敲得山响,山地倒骑毛驴细数社长雪妞妞拉出的“账单”。于是乎,清零的清零,未完成任务的写第二篇,完成任务尚在写作状态中的,借机再创作第三篇、第四篇……写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写作的水平肉眼可见地增长。
这一通鼓乐喧天,响在流年人耳中,估计就是这世上最好的声音了。
二
流年团队的精神理念,在外人看来,是被“催租”建立起来的,而流年人知道,催租只是形式,真正的意义,在于催动一个写作者的积极性和自律性,守住写作者的初心,在写作与学习中进步。
小时候常听长辈对尚在念书的我们说,“刀不磨不利,字不写手生”。流年社长对流年编辑的良苦用心,是磨刀,也在练手,更为修心。流年人都懂得。对于我这个草根写作者来说,改掉想写就写,不想写就找借口懒散的习惯,还真的是不容易。但看着每个月出现在“催租”统计表上的那些〇,有些脸红,更多的是惭愧。
作为流年编辑队伍中的一员,不写作就意味着不进步,不进步怎么编审作者的文章?稀里糊涂的编审,是对作者的不尊重,更是对文字的亵渎。懒散归懒散,敬畏文字,是一个爱读书、爱写字的人的底线。
于是,社长的那句“麻溜去写”一下子就变得不是负担了,且还悦耳了不少。
最令我感动的,是文成后,被编审出来留在文后的鼓励:“听雪的文越来越有质感了,加油,再来一篇。”
“听雪具有诗人气质,着眼的事物也诗意盎然哈。祝贺听雪加精!”
“此文真的很棒,听雪进步越发明显了,我约下一篇《写作心得》”
“听雪的语言很有个性。”
“此篇散文美极了,意境就像你的笔名一样:临风听雪。”
“听雪一步步走来,收获了快乐,收获了进步,文字犹如岁月经过烟火的洗礼,愈发醇熟圆稔。”
“这散文有着明显的听雪风格,且是我喜欢的调调。”
……
是真的很棒吗?不一定,但鼓励的话出自肺腑。鼓励的背后,才是感动的原点:标点错误,发给听雪看看——评论或回复里的某个字错误,作为编辑,你懂得——散文的题目有些差强人意,重新想一个,脱离主旨了——这篇散文还有扩张的余地,再想想如何写得丰满一些,或者再加点细节,会更加生动真实……诸如此类,同为编辑的流年人,从不避讳,直言指出,一句句码出我进步的阶梯,在读文、写文和编审文字的过程中成长。
尤其流年编辑风逝。
2021年11月17日,晚上8点11分,微信响起,是风逝老师发来的5个图片,图片内容,是我散文《爱有回声》里的错误,比如,句号应该在引号里、把“与众不同”写成了“与从不同”;“蜷缩”写成了“倦缩”;“困顿”写成了“困沌”。
2021年12月24日中午12点44分,我的散文《三寸金莲》里好多处“的、地、得”错误,给我一一点明后,再给我科普:提问前面的动词,后面能回答上怎么样,就用“得”,动词前修饰动词,用“地”。
2022年5月3日,晚上9点37分、2023年5月16日,晚上10点33分,分别指出我的散文《听闻远方有你》《回归的年味》里的错误……
诸如此类,大多在晚上闲暇时,读文,改错。
看到她在夜里10点多,甚至更晚还在读文纠错,是真的感动。想想她戴1000度的近视眼镜,在耀眼的灯光下或手机里,或电脑上读文写文纠错,却从来不求回报,实属难得。其实,像我文中的错误,她大可直接修改,省时省力还不耽搁她的休息时间,但她不。她这样逐字逐句解读编辑,有错误再联系作者,让作者知道自己错在那里,以防以后再有类似的错误发生,是为作者负责。
“笃笃笃——笃笃笃——”她对每一位作者发出的清脆、悦耳、富有韵律感的声音,就是啄木鸟的声音。为此,流年人把她叫做“啄木鸟”。大多时候,她其实是不发出声音的,她在作者的文章和流年的后台里默默进出,默默奉献,我却在她留下的足迹里,感受到了她的真诚,享受她给予的温暖。
三
《是江山文学美》,这是流年社长纷飞的雪的作品,读后感触很深。想想我所有作品的灵感,即来自生活,最大的感悟,还来自阅读的作品带给我的创作技巧。
石语,是流年人公认的思想家,总能在随处可见的小事物中挖掘出思想的火花。她的《不是闲花野草流》这篇散文,借用清乾隆皇帝《采花》里“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草野花流”两句诗,把油菜花写出了观赏的行列,写进了其对民生的作用和对生活甘苦自知的哲理。于是,我想到了野花。
野花虽是闲花,但它的存在,是有其存在的道理吧?
“一株野草闲花,也有对着蓝天的梦想”。我在给石语老师《不是闲花野草流》这篇散文的编者按语里如是写,她在回复我的评论里如是肯定,是真的高兴。高兴之余,就诞生了我《一株野花,也有对着蓝天的梦想》这篇散文。我知道,石语老师的随口一说,是加注了她的思想的,就如她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说:听雪的文越来越有大师范儿了——文章真好!但最好处在于氛围的营造与构思——听雪这个结尾是我没料到的,也是最让我折服的。越来越智慧了,给你点赞……
听到这样的话,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个情节,如烟往事,鲜活旧梦,下笔时,石语老师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写吧,你一定能行的!
四
昨天在群里看到流年编辑清鸟,阅读各社团的江山征文后,对江山这次征文写作的看法,及自己对此次征文的理解:切题太慢,写江山的太少。其实我觉得,深情都在文字外。
“深情都在文字外”。一年一度的江山征文,写得并不仅仅是好声音,而是好声音背后,对江山网站的感恩及认可;是“江山文学美”吸引如我一样的草根写作群体,书写自己的流年,以安放一颗为文而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