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芒种】明朝魏忠贤生祠兴建背后的思考(随笔)
明朝憙宗皇帝有一种特殊的爱好,他贵为皇帝,却不理朝政,痴迷于工匠活计,他每天推刨挥凿,亲自动手打制家具,制作各式精美物件。这一点,他聪明伶俐,无师自通,学得一手绝活,令人叹为观止。
熹宗把朝廷大事全部托付给被称为九千岁的魏忠贤处理。哪知,魏忠贤心术不正,阴险狡诈,他利用手中的特权,挤走或害死一批批正直的朝堂大臣和地方官员,大肆任用亲信,把政坛搅得乌烟瘴气,暗无天日。
魏忠贤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当时,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官员的心中,“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
魏忠贤胆大包天,他蒙蔽皇上,假传圣旨,收取巨额贿赂,肆意任免官员。
官员们见魏忠贤手握重权,把皇帝架空,争先恐后依附投靠他,希望借此升官发财,永享富贵。
当时,苏、杭织造李寔和浙江巡抚潘汝桢两人为了讨好魏忠贤,商讨如何才能讨得魏忠贤的欢心,他俩每天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办法。
最后,潘汝桢脑门灵光一闪,率先想出一个好办法,决定在杭州西湖边兴建魏忠贤生祠。当他向魏忠贤报告此事时,魏忠贤大喜,称他忠心可嘉,善于办事,立即批准他的建议。
得到魏忠贤的肯定,潘汝桢兴奋不已,立即行动起来,征集能工巧匠,在西湖边的关羽、岳飞两祠中间动工兴建魏忠贤生祠。生祠设计之巧,工程进度之快,建筑质量之高,令世人瞠目结舌。
魏忠贤生祠建得规模宏大,精美壮观,远胜关羽、岳飞祠宇。
李寔见潘汝桢占了先机,懊丧不已,但他也不甘落后,赶紧上奏魏忠贤,表示今后要率领地方官员,永守祠宇,尽心呵护。
魏忠贤得报,自然欢喜,对李寔又是一番嘉奖。
生祠落成,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李寔、潘汝桢率领地方官员进祠朝拜魏忠贤像,并亲自拈香,匍匐在地,为魏忠贤祈祷祝寿。
朝廷重臣及地方行政长官风闻李寔、潘汝桢为魏忠贤兴建生祠而受到恩宠,竟不甘落后,争先效仿,纷纷斥资兴建魏忠贤生祠。
人间大地,一种奇特的景象应运而生。魏忠贤的生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地所建生祠一座比一座精美,一座比一座壮观,令人惊掉下巴。
为了兴建生祠,许多地方官员借机搜刮百姓,他们毫不心疼钱财,出手阔绰,挥金如土,只恐兴建生祠的进度落在其他官员之后。
在魏忠贤的生祠里,魏忠贤塑像均采用上等沉香好木精雕细刻而成,雕像面色和蔼,形态自然,栩栩如生,判若真人。
更令人吃惊的是,雕像腹中塞满金银珠宝,真是珠光宝气,富贵无比!
在兴建生祠的过程中,有一座雕像的头部太大,以致无法戴上精美的头冠。于是,一位匠人重新用斧凿把头部修好。一位阉党见了,抱着头像痛哭流涕,好似斧凿落在他亲爹亲妈的头脸上那般难受。完工后,匠人被罚跪了三天三夜,阉党才肯罢休。
许多地方生祠建好后,官员们花重金聘请社会名流作文纪念,并刻成石碑,作永久保存。自然,碑文大肆吹捧魏忠贤的功德,并署上官员的大名,以示效忠。
魏忠贤闻讯后,心领神会,对这类表现突出的官员格外关照,往往破格提拔重用。
也有正直的官员忠心耿耿,不愿依附权贵,不向阉党低头屈服。阉党盘查清楚后,立即对这类官员实施打击报复,轻则撤职查办,重则取其性命。
蓟州道有个叫胡士容的官员,为人正直,不愿耗财为魏忠贤建筑生祠,被魏忠贤闻知,被拿下问罪。同样,遵化道也有个叫耿如杞的官员,他走进魏忠贤的生祠,竟不肯弯腰朝拜,最后也被逮捕,被打得死去活来。
熹宗二十四岁时,不幸病逝。他留下遗嘱,让他的亲弟弟朱由检继任皇位。
朱由检年仅十七岁,看上去还是个奶油小生,他被封为信王,镇守一方。当魏忠贤把他迎进京城即帝位时,他十分害怕,因为他十分清楚魏忠贤拥有遮天的势力,也十分清楚魏忠贤手段的残忍和狠毒,他深恐魏忠贤突然发难,把他做掉,然后取而代之。
不过,反过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连皇帝都如此畏惧和忌惮的恶人,他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
朱由检即位后,史称崇祯皇帝,他虽然年少,但表现老成,沉得住气,忍隐不发,稳住魏忠贤,让他毫无防备。
崇祯登基七个月后,逐一摸清阉党的罪行,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
可想而知,魏忠贤倒台后,一座座壮观的魏忠贤生祠被立即拆除,被夷为平地;一个个罪大恶极、风光无限的阉党被缉拿归案,被问罪法办。那些攀附阉党、大建生祠的丑恶官员,一个个留下铁一般的罪证,无法逃脱审判。
魏忠贤被发配到凤阳守墓。走到半路上,他在驿舍宿夜。当他听说崇祯皇帝已下旨要拿他回京问斩时,他吓得目瞪口呆,瘫倒在地,无法站立。
魏忠贤走投无路,求生无门,他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只好上吊自杀,双脚一蹬,咽下最后一口气,向阴曹地府报到去了。
这正是: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休想跑掉!
崇祯皇帝虽然除掉了魏忠贤这个大毒瘤,他雄心勃勃,励精图治,想做个中兴大明的圣明之君,可为时已晚,崇祯回天乏术。大明的江山已被阉党挖空,已经摇摇欲坠,离寿终正寝之期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