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旧时光】故乡的风(散文)
故乡傍晚的风,吹拂着我的心灵;故乡的夕阳,映照着我的脸庞。故乡,是让心灵栖息的地方;是让心情安静的地方;是一个回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这次回老家,是因为爷爷生病了,而且那么久没有回去过了,趁着好不容易和乖一起休息,我们就回家了。回家的路,是最美的路。这次回家,因为国道在修路,我们就绕道从杨埠高速口上了高速,这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线。当时,我刚来上班的时候,同事就给我介绍过这条路,不过一直没有走过。每次回老家都是从秣陵上高速,因为第一次回去的时候,导航给推荐的这条路,所以一直以来都走这条路。没想到这次回家,比平常快了将近一个小时,唯一的缺点就是多走二十多公里高速。不过路上风景还不错,因为是乡道,所以没有什么车。乖说:“回家的路让你摸透了。”我说:“是啊,我比较喜欢探索新路线,路,都是走出来的。”
这次回家,正好赶上妹妹从重庆回来,我们直接在高铁站下高速,接上妹妹和小外甥女走淮周大道回家。而且,从淮周大道到高铁站的路也修通了,又节省了一些时间。现在老家的路修得是又宽又便捷,淮周大道从以前的六车道直接修成了十二车道,真的是越来越好了。淮阳三环也打通了,现在从淮阳去周口至少可以节省半个小时的时间,这几年家乡的变化是真的很大。车一进入淮阳,心情马上就不一样了,感觉上班和回家就是两个世界。
到家有点晚了,晚饭随便吃点在妹妹家带回来的茄子和馒头。吃过晚饭,我们打算去田地里散步,刚走到北地,就开始下雨了,担心下大了,我们就往回走。没走几步又下小了,我说去观音街上转转吧。几分钟走到观音西头超市,乖说想吃冰棍,就一人买了一个,一口冰棍下去,浑身凉爽。这时又开始下紧了,我们吃着冰棍往回走。走到家,冰棍还没吃完。
第二天一大早,不想做饭了。我和乖就骑车去镇上吃早餐。迎着朝阳,走在两边都是玉米的田间小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是久违的亲切感。不一会儿,路过舅舅家门口了,他们一家人都在外打工,大门紧锁,但是门口的枣树和石榴树已是硕果累累。有几个妇女拿着竹竿在打枣子,我说:“等会儿回来,咱也摘点。”乖很开心地说:“好。”
又过了一会儿,我们就上了官路。这条路,在太康上班时走了三年半,真是乌飞兔走,时光飞逝,令人无限感慨。安岭街上日新月异,早已不是当时的样子了。国道扩宽了不少,机动车道和辅道泾渭分明,非常方便。路两旁的店铺都粉刷成了一致的颜色,店铺装修的也很漂亮,到处乱摆摊的景象不见了,街道整洁干净,看着令人心情舒畅。最有特色的是一条条胡同,胡同口都有一个拱形名牌,很有特色,为千年古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找了一家逍遥胡辣汤,点了一碗胡辣汤、一碗小米粥、两根油条、六个水煎包。河南的胡辣汤和安徽的味道不一样,在安徽喝的胡辣汤感觉只能算得上咸汤,不算是真正的胡辣汤。现在胡辣汤也涨价了,四年前还是两元一碗,现在三元,不过味道还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一直没有变。油条是两坯的,很久没有吃过两坯的油条了,两坯的油条才是真正的油条。不过油条也涨价了,一元一根,四年前还是五毛一根。虽然涨价了,但是跟外面的比还是很实惠。
吃饱喝足,我们去超市买排骨。发现在家买排骨,不会给你捎带一些大骨头,全是纯肋排。在安徽根本买不到纯肋排,每次买排骨都要捎带一大块大骨头,想买纯肋排根本不卖给你,就是让他算高点价格还是不卖,每次吃着都不过瘾。这次买了三斤纯肋排,又花五毛钱买了一个冬瓜,打算中午去妹妹家炖排骨大家一起吃。
结账时,多收了三元钱,收银员给了三元零钱,我说:“去买一大瓶可乐吧,中午喝。”乖又回去转一圈回来说没有见可口可乐,是一个不知名的牌子,就没有买。我们去南边超市买,停车的时候,没看到有水坑。乖一下车,一脚踩在了小水坑里,把鞋子和裙子弄脏了。乖娇嗔道:“你看你,把我裙子弄脏了,不开心。”我说:“回家用毛巾擦擦吧,等会儿给咱妹说,为了给她买可乐把你的裙子和鞋都弄脏了。”乖说:“你自己想喝就说呗,还打着咱妹的名号,哼......”
买了可乐,我们就返程了。走到舅舅家,我们停车摘了几个枣子,大的都被那几个妇女摘完了,找了一圈只找到几个大一点儿的。乖摘着,我给母亲发视频:“妈,俺摘俺舅家几个枣,你给俺舅说一下啊,哈哈哈......”母亲随即回微信:“摘吧,给他摘完,回来我给他说,你就算是牵他家的牛,他也没话说。”因为有句俗语说:“舅舅的牛,外甥的头。”意思是说舅舅家有头牛的话,外甥至少得占个牛头。言外之意是外甥去舅舅家就跟自己家一样,不把自己当外人。母亲还说:“你舅家东院种的枣树多,你们去东院摘啊。”东院自从姥姥去世后,就没有住过人了,院里估计都是杂草,去了还真瘆得慌。于是,我们摘了几个枣就回家了。
到家后,开车去把妹妹接来,我们一起去瞧了爷爷。然后,我们就去妹妹家了。一到地方,妹妹就说走的时候让我们摘点她家的菜、倒一壶花生和葵花油、拿些给俺特意留的西瓜和玉米、摘些香椿叶和桃红、再给些她在重庆带回来的零食、外加一瓶防晒霜,基本能想到的都让带些回去。还说走的时候让我想着,别忘了。
随后,我和乖开始做饭,到妹妹家,反倒是我们像主人,她像个客人,一点儿不见外。我们先把排骨焯下水,准备做个排骨冬瓜汤,再做个清炒红薯梗,炒个青椒配猪脸。一个小时左右,饭就做好了,妹妹的婆婆也下班回来了,她跟我们也不见外,毕竟去了很多次了。这次的排骨汤炖得是最成功的一次,汤呈奶白色。七岁的小外甥女一口气喝了半碗汤,吃了半个馒头,看来汤是真好喝。对了,我喝了两大碗,哈哈哈......
吃过饭,在妹妹家玩了一会儿,然后就满载而归了。回到家,一觉睡到下午四点多,很久午睡都没有睡过这么踏实了。傍晚,乖说让我骑着带她去转转。我说:“带你去安岭看铁道吧。”很早就说去看看小时候的铁道,这次才付诸行动。说走就走,这次没有走舅舅家门口,而是走了另一条路,去的时候,正值夕阳西下,景色很美。路边的玉米地和花生地一望无际,让人心安。路边有趁着凉快打农药的人们,有在地头追逐嬉戏的孩童,有骑电车来来往往的行人。我跟乖说走的这条路,是以前曾经骑电车去安岭街上吃早餐走过的路。乖说:“傍晚走在两边都是玉米地的田间小路上,生怕突然从玉米地里窜出来一个老猫儿(鬼)。”我说:“这都是以前吓唬小孩子的话,哈哈哈......”这时旁边几个小孩子正在玩耍。
我说:“以前真正紧(我们那边的方言,意思是容易碰到鬼之类的脏东西)的地方,是在下官路(国道)的那片坟地,小时候经常听说谁谁晚上碰到脏东西了,所以晚上一般都不走那边,等会儿咱们回来的时候还走咱舅家门口那条路吧。”其实知道这些都是迷信,可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大晚上路过坟地,心里还是感觉瘆得慌。
说话之间,我们就上了官路。铁道在安岭街东边,是那种七十厘米的小铁轨,是原来的许郸铁路,拉人也拉货。以前,每逢二月太昊陵庙会,太康、扶沟一路的老百姓都坐这个小火车去淮阳赶会,车票很便宜,不过车速也很慢。淮阳原来也有个火车站,不过现在跟这条铁路一样早已荒废了。铁道旁边就是粮食站,是以前交公粮的地方。我们从安岭南门红绿灯向东拐,没几分钟就到了粮站,但是没有发现铁路。我说:“以前铁路就在这粮站旁边,现在都种上庄稼了。”没有看到铁路,发现粮站大门开着,我们就掉头向粮站院内去。粮站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大门朝东,现在朝南,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新的粮仓。以前的两排旧粮仓在最后面,院内的路修得也很好,还有卫生间、淋浴间。乖说:“在这上班挺舒服。”我说:“以后要是招人了,咱也考考看。”话说,姜寨的粮站基本荒废了,我以为下面镇上的粮站都没有了,没想到安岭的粮站越来越好了。我们在粮站内转了一圈就去街上买吃的了。
我问乖:“你想吃啥,北边有烩面、沙县小吃。”
乖说:“我不想吃这些,想看看有没有小吃。”
“那向北走,估计北边那个十字路口有。”
从东边回来,在红绿灯向北走没多远,就发现在早上吃早餐那里有几个推小车卖杂粮煎饼的、烤串的、而且旁边还有炸串店、奶茶店、臭豆腐店。乖说:“想吃杂粮煎饼。”她排队去买了,我去排队买两个烤面筋。这面筋不愧是大面筋,真的很大,五块钱两串,真实惠,我们都没有吃完。买了杂粮煎饼和烤面筋,又买了两瓶饮料我们就开始回家了。
天早已黑了,官路边有路灯还好。下了官路虽然没有路灯,但是路上都是吃过晚饭散步的人们,还有一条条小黄狗跟着主人在散步。小村庄的生活真的慢节奏,让人的心不知不觉就静下来了。吹着晚风,看着满天的繁星,非常惬意。在家的晚上,总能睡个好觉。
回家两天,时间一闪而过。每次回老家,都不想走,回来后感觉单位和老家简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单位每天忙忙碌碌,回到老家心自然会慢下来。故乡的晚风,总是缠绕着我的心,让我时时刻刻向往着它。
故乡,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再能回到你的怀抱?再去吹吹那轻拂的晚风,看看那西下的夕阳,望望那成片的庄稼地,走走那田间的小路,问候问候那一群可爱的乡亲,让游子的心暂时得到栖息。
文章的乖:指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