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读《韩非子•五蠹》写感受:趋利避害,人之本能(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读《韩非子•五蠹》写感受:趋利避害,人之本能(随笔)


作者:书为故人 白丁,4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04发表时间:2023-08-19 18:45:33

韩非主张推行以法治国,是因为他早已洞察“小人畏威不畏德”与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
  
   他说,有一种冥顽不化的人从来不接受父母的管教,也不为乡邻的指责而有所悔改,对老师的教诲也当耳旁风,这种人就是俗话说的死猪不怕开水烫,油盐不进。但这种人也并不是真的没治了,他也有惧怕的,那就是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官府,只要见到官兵在大街上到处抓坏人,他就会产生本能的敬畏,于是在潜意识里告诫自己:我不能做坏事,不能被官府抓去。
  
   这样一来,这样的人就老实本份多了。这比父母的管教、他人的谴责、师长的教诲管用多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现代人也会遇到韩非说的这种情况,有的熊孩子小时被父母溺爱,以致顽劣成性,不服管教,你苦口婆心告诉他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他根本不听,左邻右舍因为他讨厌至极而朝他翻白眼,斥责他,他也无动于衷,对老师的谆谆教诲也不当回事,但若让他看到穿着制服拿着手铐上街巡逻执法的帽子叔叔,正在无理取闹的他可能马上停止撒泼打滚了。这就是人性。用到小人身上,就是“畏威不畏德”,你越对他宠爱有加,他越有恃无恐,你给他甜头,他越不识好歹,你让他吃点苦头,他才长记性。
  
   韩非善于观察人性,得出的结论也适用于古今。他认为“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所以一个明主应该“峭其法而严其刑”,这就是为了抑制人性中的恶,对那些只服威权的人产生震慑力。法不立,则无威慑力,法不严,则形同虚设,当严法像险峻的城墙,那即便是善于攀登的楼季也不敢以身犯险,他也怕在攀缘的过程中摔下来摔成肉饼;如果法不严,就像地势平坦的大山,那跛脚的母羊也容易爬上去吃草,可随意放牧。可以轻易拿到又不用承担任何风险的东西,那趋之若鹜去拿,并且决不撒手的,大有人在;但是当人面对正在熔炉里的成百上千两黄金时,那只能干瞪眼,因为伸手就必然化成灰,那就是盗跖这样的靠着打家劫舍过活的人,也不敢伸手,因为他心虽贪但眼不瞎,绝不会连命都不要也要熔炉中的黄金。
  
   琢磨韩非的观点,我们现代人也能从现今社会现象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贪官污吏正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面上看是人到了某个环境中被权势利益蒙蔽了心智,继而变了质,堕落成了贪官污吏,实际上是人的趋利心本来就存在,又遇到了适合疯长的土壤,加上有些贪腐行为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风险,顶多是吃几年牢饭,甚至用钱与人脉运作一下后连牢饭也免了,又不用担心掉脑袋,于是很多人全无顾忌,手越伸越长,胃口越来越大,到最后就成了祸害一方的大蛀虫。如果有严法在先,凡是超过一定程度的贪墨行为都会遭到严惩,而且是亳无反转的余地,让他(她)偷鸡不成蚀把米,羊肉没吃到反惹一身臊,你看还有多少人会以身试法?
  
   正是因为韩非早已洞察人性,他才主张推行法治,赏罚严明,对此我是认同的,他的主张利国利民,善莫大焉。如果一个社会真正做到了立严法,严执法,赏罚分明,不让坏人做了坏事还能逍遥法外,不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吃力不讨好,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不就是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热切向往的治世吗?

共 12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读《韩非子•五蠹》的感悟,趋利避害,人之本能。正是因为韩非早已洞察人性,他才主张推行法治,赏罚严明,对此我是认同的,他的主张利国利民,善莫大焉。韩非的观点,我们现代人也能从现今社会现象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些贪官污吏,是人的趋利心本来就存在。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3-08-19 18:47:48
  内涵厚重的文字,读《韩非子•五蠹》的感悟,趋利避害,人之本能。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书为故人        2023-08-19 20:10:34
  谢谢秋觅老师编辑我的拙作,您辛苦了!向您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