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岁月变迁话小镇(散文)
时光交替,事物在变化,现在的留不住,过去的忘不了,这就是人的思想。居住小镇几十年,体会到了它的变迁,也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人间的冷暖。它从贫瘠微小的村落,逐渐变得规模繁华,就像全国各地的小镇一样,每天都经历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小镇不大,我九六年才来时,常住人口才七八百口人,是乡驻地。除了乡政府,派出所,工商税务,银行储蓄所等公共设施外,其余房屋都是破破烂烂的小平房。好处是有几家民营工厂,还有一个胜利油田的二矿驻地。给落后贫穷的小镇带来了些许生机。
小镇那时只有一条东西大街,一条南北路,不足十米宽,百十米长。每到二七大集,便人流潮动,熙熙攘攘,拥挤不堪。当时的公社大院,供销社,就在那条南北街上,进出非常不便。早在九零年,当时的公社书记张云远,具有超前的眼光,他觉得紧挨着小镇的北边是一条小河,河对岸就是316省道。以后省道的北边肯定会开发,只有在河对岸搞建设,才能改变小镇拥挤不堪的局面。让小镇变得整洁开阔,便于发展经济。于是,经过规划,一排政府办公楼拔地而起,各个政府部门也都跟进,河北岸上就繁华起来。
至于为什么把贾庄这个小村,设为公社驻地,我也打听了一下。据村里的老人讲,原来这一带土匪横行,各种民团匪帮肆掠,日本鬼子侵犯中国后,这里很快就沦陷了,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弄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渤海抗日武装的活动下,这里也组织了游击队,打击土匪,抗击日本鬼子。
小镇北边的马集村,是当时参加抗日最活跃的村子,曾经多次截货日军辎重,炸毁过日本鬼子的汽车,时常骚扰日本鬼子修筑的碉堡。日本鬼子头疼不已,发恨要消灭我抗日武装。在汉奸的带领下,日本鬼子一个中队包围了马集村。我抗日游击队虽然奋力抵抗,但由于敌我悬殊,武器弹药又极度贫乏,最后被敌人攻进村内,开始屠杀游击队和村民。据《商河县志》记载:日本鬼子屠杀马集村,当时除逃出的游击队和村民,共杀死五十余口,失踪二十多人,其景惨不忍睹。日本鬼子走后,一时间,马集村家家哭声,户户戴孝。日本鬼子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后来赶走了日寇,国民党回来。为了控制人民,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曾经剿过匪,但那时候的国民党,表面上正义凛然,暗地里却肮脏透顶,勾结土匪,收拢民团,欺压百姓。老百姓骂国民政府,还不如日本鬼子。当初的抗日武装,大部分都是共产党领导,后来成为渤海军区。在商河也成立了地方武装,四六年,除商河以外,周围的县城全部解放。商河成了在华北平原上的一座孤城,其他县城的日伪军和国民党,都躲进商河县城里,龟缩不出,抵抗我解放军。经过我商河军民同仇敌忾,奋勇冲击,终于解放了商河县城。
但是小镇贾庄,却直到四八年才彻底消除了匪患。当时在贾庄附近有几个村子,都有土匪,其中最出名的叫三全,此人曾经在德平县城当过警察局长。德平解放后,三全回到老家,组织了一帮地方民团,成为当地一霸。他武艺超群,骑马射击,弹无虚发,在各个匪帮中的威望最高。他也曾经做过抗击日寇的义举,杀富济贫,主持正义。但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壮大,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受不了艰苦的生活,整天活在灯红酒绿中。在我解放军实行剿匪的时候,三全竟然带领手下顽强抵抗,并多次逃脱。最后被自己的兄弟出卖并杀死,小镇终于彻底消除了匪患。
小镇虽小,地理位置却极佳,距离县城十公里,紧挨316省道,又有胜利油田二矿驻地,无论从环境还是经济,都是得天独厚。再加上当年为消除匪患,在村里驻守了民兵组织,和民政人员,于是,贾庄村便成为乡驻地,并延续至今。
小镇在九十年代发展迅速,许多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落户。其中比较兴旺的有油棉厂,衬衫厂,织布厂,建筑等。其中油棉厂后来经过改制合并,演变成商河最大的民营企业,就是现在的宏业集团,拥有几千职工,产值上亿。还有胜利油田二矿,当时拥有干部职工几千人,吃喝拉撒都帮助小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新世纪后,小镇也有过消沉,那时候油田改制,大部分油田职工都被调往东营,临盘,曾经喧嚣烦恼的厂区,逐渐沉寂,大片的宿舍楼,都人去楼空,慢慢荒芜。那是小镇最痛苦的时候,很多做生意的店面,都失去了最有购买力的客户。小镇的财政也变得困难,教师的工资拖欠,政府部门的人员有的从商,有的兼职,各自为生计奔波。
合并乡镇的时候,贾庄有幸升级为镇,而历史古老人口和面积广大的胡集乡,却被贾庄兼并。这与贾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更是贾庄的经济有关,胡集没有什么大型企业,还是以农业为主。而贾庄企业林立,商业发达。能够升级为镇,是众望所归。
贾庄玉皇庙,都是省级重点小镇,这和经济活跃是分不开的。更是历届领导班子的贡献。玉皇庙每届领导都重视发展,励精图治,经过多年的努力,玉皇庙无论是经济还是公共设施,都快速成长,其城镇规模可与县城比拟,甚至比西部很多县城都要大。这与每届领导班子的努力务实分不开,他们都在学习前任,并努力超越。火车跑得快,全屏车头带,一点不错。
贾庄镇虽然也是省级重点小镇,可现在却远远被玉皇庙镇拉开距离,并被远远地抛下,这是因为,有两位镇委书记不作为。他们每届五年,就是十年,而这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最快的黄金十年,到处生机勃勃,一片繁荣景象,而贾庄镇却死气沉沉。被玉皇庙落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大浪淘沙,激流行舟,不进则退。
贾庄发展最快的一届,是一位姓董的书记。董书记是个有魄力的人,来到贾庄,大刀阔斧的改革,治理贾庄,建设贾庄,那时候的贾庄一片繁荣,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厂区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居明小区相继建成,一排排的盛业街整齐划一,人民群众都热情高涨,社会风气和幸福指数都很高。那时候的贾庄和玉皇庙无论经济还是规模,几乎持平,都是互相追赶。
小镇现在变得漂亮起来,因为又来了一位好书记,他也是一位敢作敢为的人,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对党忠诚。他来贾庄后,首先治理多年以来的顽疾,把街道治理的干净明亮,公园开放,引资建厂,贾庄又回到了欣欣向荣的样子。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健身广场,都在不断提升,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岁月流失,不断交换的时光,让人慢慢变老,不经意间,很多年过去,小镇在变化,变得让人再也寻不到原来的样子。它变得更美了,变得更有活力。一代一代的小镇人,从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建设小镇,建设家乡。我相信,它会越来越好!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向社长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