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旧时光】在马头村的卵石路和大阊门里(散文)

精品 【晓荷·旧时光】在马头村的卵石路和大阊门里(散文) ——怀念舟山中学校友陈英盛烈士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461.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8发表时间:2023-08-25 11:42:52


   汽车从溪口出发时,李主席说,因路上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早点出发,先去古村马头村。“陈英盛,奉化马头村”,我清晰记得:1923年4月出刊的首期“定海公学年刊”“同学录”有这样的记载。校刊上刊登的演说会辩论赛获胜员的图照,他是四位中最矮小的一个:尖尖的头,上面一圈黑黑的头发,极像戴着尖顶瓜皮帽,表情憨实,还留着乡村孩子的童彩。
   汽车在田野与村庄间穿越,一个多钟头行程,该有五六十公里吧。1922年2月的一天,15岁的陈英盛从马头村,步行到舟山定海,就读刚开办的定海公学。别看他其貌不扬,他学习努力勤奋,处处上进,为人踏实肯干,热心真诚,有个性,组织能力强。定海公学成立了很多师生活动团体,如青年会、崇德会、雅言会、足球队、兵操班等,陈英盛喜欢演说,善于辞令。作为中学一年级的新生,在开学一个月后,就积极报名参加学校成立的雅言会(演说)。雅言会曾得到刘宝余先生赞许,并答应每年资助五十金作为开展活动奖励。6月雅言会举行了第一次演说比赛,他自然参赛,但因二到四年级的赛手有经验,他没有得奖,但受到了锻炼。10月21日他聆听了前来参加雅言会会议的定海县知事陶镛赞誉雅言会“秩序井然,演说优良”,很受鼓励。12月23日,雅言会举行第二次言说比赛会,他获“辩论优胜员”奖,成为全校四大辩手之一。他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爱好文学,曾撰写了《灯蛾》等小品文,刊登在校刊上。一个甘于独自离家求学,涉海远行的少年,一定胸有志向与抱负,一定准备刻苦与耐劳,一定怀着希望与欢快……
   汽车一晃,靠边了。马头村就在前面,将近一个半小时行驶,如果步行需要多少时间?15岁的陈英盛从马头村踏进舟山定海,该会有哪些艰辛?
  
   二
   站在马头古村村头,感觉它并不像其他古村那样,在群峰青翠的怀抱之中,而是建在一片开阔的地带,平畴之间,放达着村庄的胸怀。踏着鹅卵石铺成的巷道或道地,或者是石板铺就的村道,满眼是青砖黛瓦式建筑,或是高耸着马头墙,或是观音兜式山顶,或者就人字形屋顶,似乎走进了露天的古宅博物馆,虽有些许破败的老旧,但大多保存完好,感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让人生出一种宁静安闲幽幽情绪,这样的村落,又与周边的山岳、田畴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卷。一路有“水墨马头”标识展示,似乎带着一种自豪,也有一种悠然的情调。只是显得人烟稀薄了,居住者也渺渺无几,似乎与新时代有点隔绝;听说村人大都已搬迁到不远处新建的马头新村。
   马头古村是一排古迹的保留,一代风华的浓缩,一种历史的存档,一段文化的记录,传达着往昔岁月的影踪,输送着曾经时代的品味。
   据传,马头村始建于唐朝天佑二年,其先祖系从福建长溪搬迁而来、太子太傅陈邕的后裔怀珙公。迄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宋天圣五年(1027年)、大宋南迁前后(1127年),同为陈邕后裔的陈大一公和陈承吉公先后从窦川园和剡源三石村搬迁过来,形成三陈并居的景象。在历史的进程中,马头村几经变迁。这个滨海村落,位于象山港北岸海滨。土地肥沃、山林茂密、低山缓坡和水产品多且美味,经济殷实;注重耕读传家,成就勤劳勇敢、淳朴厚道、孝悌仁爱、善邻和睦和崇学向上的村风。可惜明时多战乱,清初又实行海禁,村人全部搬离,一下成为无人居住的废村。至少半个多世纪的荒废,留下一片荒芜,颓败。朝廷解除海禁后,陈氏家族才陆续搬回马头村重建家园。村里的古宅大多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建筑。
   从巷道出来来,见到村口一座堂皇的祠堂,赫然写“鵁䴖祠”三个大字。原来,马头村,古称“鵁鶄”。马头地处象山港北岸,乃海滨泽国,多鵁鶄聚栖。鵁鶄是古时美丽吉祥的水鸟,乐山乐水。故以此作为村名。后以村东南有马头山、马头岩、马头渡,清中叶又设有马头浦,便给村名定为马头,有万马奔腾之意。
   鵁䴖的美好,奔马的奋发,村风的质朴向上,酿就了精良的奶汁。喂养着陈英盛,青青禾苗发芽,悠悠同乐滋心。当年少的他,如稚嫩的鵁鶄准备飞翔,似出棚的马驹即将奔跃之时,他踏上了海风醇厚、海味浓烈的舟山,迈进了镇鳌山麓的定海公学大门。这个以“信义爱敬”为校训,以“上课时取严格,散学后取自由”,“学生自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学校,培养学子增强才学的同时,注重造就学生信崇真理、诚信不欺,遵道秉义、见义敢为,敬学乐业、敬明敬老,大雅博爱、爱人爱国的品性。他孜孜不倦汲取营养,积极参加“五·九”国耻纪念活动和“五·四”纪念活动,课外聆听人生讲座,阅读各种书籍,不断丰富、壮大自己的胸怀。
   而让他的思想发生质的突破的,是他聆听了比他大两岁的同乡共产党员卓恺泽的演讲。
   卓恺泽(1905—1928)是奉化县松岙人,距离马头村不远,比陈英盛年长两岁。1923年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现为宁波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华北大学预科,担任学生会干部。不久,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年的12月,他和陈毅等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奉化的第一个共产党党员。1928年3月被委任为团中央特派员兼湖北团省委书记。4月19日下午,卓恺泽出席去武昌参加秘密会议时被捕。4月26日,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3岁。
   1924年暑假,卓凯泽回乡帮助宁波党、团组织做宣传工作,8月底9月初来定海宣传革命道理。卓恺泽在定海作了《关于<三民主义>》的演讲。陈英盛坐在会场的前面,侧耳倾听,一丝不苟,还做些笔记。尽管先前他听过学校举办的很多讲座,廓开了视野识见,但卓恺泽的演讲的内容却是第一次聆听到,激动、震动,兴奋,沉思,民主革命思想给了他强烈的启迪,对民族民生民主有了认识的飞跃。于是他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民众的生存,对社会和人类产生了新的的认识。
   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定海中学(1924年定海公学改名为定海中学,即现舟山中学)联络定海各校,于6月5日上午召开定海各校联合行动大会,作出了“立即罢课,开展宣传活动;组织校内外征募,支援上海工人罢工斗争”等六项决议,师生们高呼“打到帝国主义”、“援助罢工工人”等口号,沿大街小巷示威游行。作为级长的的陈英盛带领同学参加游行,激情洋溢地站在高处作演讲,带头参加募捐等活动,并呼吁人们参与。因出众的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陈英盛被学生会推荐派为驻宁波学联代表,他就奔波于宁波、定海之间,传递学生的各种爱国活动信息及参与共同活动的研讨,并促使定海中学成立了学联,与宁波学联建立了联盟。
   是鵁鶄,定会腾飞,是骏马,自当奔驰……
  
   三
  
   踏着石板村路,步行鹅卵石弄道,我的脑海不时闪现出校刊上陈英盛那个瘦小形象,想象着那石板路、卵石道上闪过他的身影,留有他的脚印。从网上查知,在一个被称作酒坊阊门的惟塈堂里有陈英盛的故居。
   于是总想去这个故居一探究竟。跟着团队,穿越一座座古宅,下仓屋、王淮房、陈天侨故居……而我趁大家停留探究之间,独自去寻找惟暨堂,终于转进一条横向小巷,一高大墙门立于眼前,飞檐翘角,砖瓦镂空雕花。阊门两边墙上分别镶嵌着不同时期奉化文物保护点的石牌“马头老酒坊阊门”,一边新立的“水墨马头·惟塈堂”简介写着这些文字:
   “惟暨堂”又叫老酒坊,该建筑由清朝嘉庆十五年陈氏二十世孙宠贤公及其三个儿子建造,占地面积进3000㎡,建筑面积4000㎡。巨大花冈石门头前顶上刻有“寿比南山”,中框有“攸宁”二字(《诗经》意为住在这样的地方一定能舒服安宁)。背面顶上有个“福”字,中框书“华封”二字(《庄子》描述圣人唐尧去华州,华州人祝他多福多寿多男子)。整个建筑纵深阔大,前后二进有50多间楼房,谱载“数世同堂”,可见家族兴隆。
   “酒坊始祖及三个儿子,懿行遍及乡城,创祥鹤潭义渡,抚恤育婴堂,扶善良抑强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酒坊至今200余年,子孙昌盛,且贤者能人众多。”
   走进阊门,映入眼帘的是二层楼木结构,东西厢各两间,正屋四间。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合院,保存完整如故。只是门窗紧闭,没有人影。
   几年前,我收集到一则资料,说,陈英盛的父亲陈宗虞,务农兼开小酒坊;他有三个兄弟,他是老大;有祖传土地10余亩,楼房3间,小屋5间。不知道陈英盛的故居是哪几间。于是我上前,在正屋边看到了长长的深深的穿堂,似乎里面还有院落。网上查知,这里应该有个“红色印迹馆”,猜想应该有陈英盛烈士事迹展示。我正想迈步进入穿堂前去探寻,却见朋友前来找我,告诉说,还有两个烈士纪念馆要参观,主席说了时间紧,要赶路了。我说想去找找红色印迹馆。朋友说,今天是休息日。转头见穿堂门口“奉化摄影家协会马头创作基地”锁得紧紧。于是就退出来,带着遗憾,跟着朋友迈出阊门……
  
   四
   在松岙卓兰芳纪念馆,见到了陈英盛。他不见了瘦小,多了壮实,消失了稚嫩,多了成熟,青春的脸上洋溢着激情与自信,貌相和憨实神态却依稀犹存。
   他成长了。五卅运动锤炼了他,也造就着他。在这波澜壮阔的运动中,他结识卓兰芳、裘古怀等宁波爱国运动的领头人物。为了不影响学习,又坚持驻宁任务,他通过学联关系,借读于宁波四中。说是借读,其实他融入到四中的学生群体,成为宁波学生界著名的活动分子之一。宁波四中的历史上,也永存着他青春勃发的印迹。
   1925年的秋,五卅运动即将进入尾声,而中国大革命的风潮风起云涌,他成为了社会主义青团员的一员。他思鵁鶄飞翔,似骏马驰骋。
   1925的秋冬,他回到定海中学。四年的中学生活将要画上句号。时序快要迈入1926年,寒冬之时,学校集高小部以上学生举行了一次国文会考,现场作文,中四年级的题目是《战争与文化之关系》。考试结束,会考作文即刻密封带到舟山侨沪老文人贺采唐先生处,请贺先生评卷。陈英盛的作文获得四年级第五名(近百名考生),贺采唐先生的评语是“思精才肆”四字。陈英盛在文中首先辩证地论述了战争与文化两者的关系是“战争因文化以引导,文化亦赖战争以促进”,从而提出“强盛国家,战争与文化皆精”观点。然后联系当时现实,指出“当今列强,以武力战争压迫我华胄民族。此我国民固当共同振刷精神以拒敌之也”,“今日彼之压迫我者,战争也。是我亦当以战争而反抗之”。而“第欲战争,又当以文化为引导。而今日我国科学上之文化远不及泰西,此当采取也明矣。然若完全采用西学,而于国学则毫不研究,使将来国民将忘其国家思想,我国将无形沦亡矣。此犹砒霜毒药,少食之则可强壮身体,流动血脉;多食之即将丧命杀身。故吾谓当采取良者以教我国民,得为战争之引导,而与列强反抗。”要选取中西文化中精良的内容来教育国民的想法,与八九年后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观点颇多相似。着现场作文彰显了他的才思智慧和学识,更寄托着他家国忧患之思想,强国富家之宏愿
   1926年新正,陈英盛定海中学毕业回家,遇到了五卅运动时结识的工农民众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卓兰芳。
   卓兰芳(1900一1930)奉化松岙人,也曾就读宁波第四中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先后担任过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工运委员会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兼农民部负责人、省委特派员、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巡视员等职务。1930年10月5日在杭州英勇就义,年仅30岁。他对浙江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1926年1月,时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的卓兰芳回到家乡奉化松岙,以松溪小学校长之职作为掩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陈英盛相遇后,成了卓兰芳的帮手。
   1926年3月18日,卓凯泽参与组织北京人民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遭军警镇压,腰背多处受伤。不久,卓恺泽从北京来到家乡,养伤并等待分配工作。陈英盛闻知前往拜访。于是三位有着宁波四中就读经历的革命者在卓恺泽小楼相遇。此后,卓恺泽协助卓兰芳开展农民运动,并介绍农运积极分子入党,而陈英盛也转为中共党员。在卓恺泽提议下,5月,中共松岙支部在卓恺泽家的楼上成立,卓兰芳兼任支部书记。这是宁波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6年10月,卓兰芳受委派出任中共鄞奉部委书记。陈英盛接任中共奉化松岙支部书记兼团忠义区特支书记,先后又兼奉化西忠义区农民协会秘书、共青团宁波市委常委兼青年部和农民部负责人等职。他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支援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南血腥屠杀遍布,一片白色恐怖。陈英盛化名杨天华,继续开展革命活动,进行隐蔽斗争。11月,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遭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全省地下党总名册、各地党组织的通讯地址等机密落到敌人手里。反动当局即调集大批军警特务,大肆抓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8年2月陈英盛在宁波被捕,关押在与宋代岳飞屈死的风波亭不远的浙江陆军监狱。
   敌人对陈英盛软硬兼施,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1928年5月3日,陈英盛和徐玮(浙江团省委负责人)、曹仲兰(共青团杭州第二区委书记)、陈存世等四同志被押赴狱内特设的刑场。他们昂首挺胸,向狱友们告别:“今天要同你们分别了,你们继续努力吧!”高喊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陆军监狱里300多名政治犯听到4位同志高呼口号,十分感动,齐声高唱《国际歌》,以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送别英勇牺牲的战友。
   陈英盛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1岁,年轻的生命在开拓振国强民的路上,倾洒热血。如果他安闲在家园的小康生活里,应该会寿终正寝,但决不会让我们至今铭记和敬仰,
   马头村的卵石路和大阊门,令我又生出向往和探望的情思……

共 543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直接点题,指出此行目的就是参观马头古村,了解那里的文化古迹,特别是英烈陈英盛的相关事迹。接着娓娓道来,给读者徐徐展开画面。从陈英盛的外貌到学识,以及他的成长经历,读者都能从文字中了然一心。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爆发后,陈英盛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命运动中。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资料泄露,反动势力抓捕了陈英盛,并对他进行了屠杀。牺牲时,英雄的年龄才刚刚21岁。想到他美好的青春才刚刚开始,就......哎,流不尽的泪水!因为太过敬重英雄,作者对通往马头村的卵石路和大阊门都深深地眷恋起来。一篇语言流畅,感情深厚,主题突出的散文,感谢作者的无私分享,向英雄致敬!佳作力荐赏阅,向老师学习,期待再次投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82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08-25 11:44:50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为老师点赞,祝您生活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23-08-29 21:22:08
  谢谢芹芹森的鼓励和支持,祝好 敬茶,愿心想事成!
回复1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23-08-31 06:42:09
  谢谢编辑芹芹森,辛苦了 精品是你的功劳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8-25 20:59:18
  读来让人热血回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23-08-29 21:24:34
  谢谢小雨君的激励,在英雄的情结中,立身为人!祝小雨君创作丰收。祝秋安!
3 楼        文友:王凤军        2023-08-29 08:50:31
  文章写得扎实,可见作者扎实的基础。内容很有新意,有可读性。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23-08-29 21:26:50
  谢谢凤军先生的点评鼓励。向你学习,祝你万事如意,幸福快乐!
4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23-08-29 21:20:05
  谢谢编辑芹芹森的点评。很到位,明确。这篇文章进行了双线结构尝试,即游历线索和陈英盛的生平线索交织来写。只是一种尝试,
5 楼        文友:何叶        2023-08-30 15:22:27
  恭喜佳作获得精品!心梦老师最棒!
何叶
回复5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23-08-31 06:39:07
  谢谢社长鼓励支持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8-30 15:29:59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6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23-08-31 06:39:53
  谢谢小雨鼓励支持,谢谢
7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08-30 15:32:00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7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23-08-31 06:40:47
  谢谢至简至爱鼓励支持。秋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