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旧时光】南山脚下那块地(散文)
那年刚来承德时,母亲对父亲说:“孩子他爸,家属院的邻居都在南山脚下有自己家的一块地,咱们也开垦一块吧。”
父亲听后积极响应,他扛着镐头母亲拿着铁锨去了离家不远处的南山。由于我们是后搬到家属院的住户,山脚下一些地势好的,土质好一点的地都已经名花有主了,只剩下一些石头瓦块、坑坑洼洼、不好开垦的犄角旮旯的地闲置着。转了好久,母亲总算相中两块地,只是这两块地紧靠道边,堆积了很多石头。母亲说:“这两块地杂草很多,石块堆积,不知下面土质咋样?”
父亲说:“那就开垦一下试试吧。”说干就干,母亲把杂草清理干净,父亲用力甩开膀子挥舞镐头刨起了石块。还好的是石块刨开下面就是松软的黄土沙地了。母亲这下乐了说:“真好呀!不是石头地,咱俩总算没费功夫。”父亲和母亲干了一上午,总算翻好了两块地。
母亲和父亲商量:“现在是三月末四月初正是种小白菜和一些蔬菜的季节,咱们一块地种小白菜,另一块地种一些黄瓜,豆角西红柿吧。”
父亲和母亲就去了集上买了一些小白菜籽和另外其他蔬菜籽,事先用清水泡好,然后去了地里撒了白菜籽,浇了水,把另外一块地也种满了其他蔬菜。母亲每天一门心思扑在地里,就盼着种的青菜能早日发芽出土。几天后,小白菜终于破土出苗了,其他的蔬菜也都冒了芽。母亲开始每天长守在地里,施肥、浇水、捉虫。结果天不遂人愿,一个礼拜后的一场大暴雨,刚出土不久的小白菜被雨水冲得东倒西歪。再加上我家这个菜地上面是一个高斜坡,雨水倾泻而下,都灌进了菜地里,菜地地势低,又没做防水措施,水都存在了菜地里,小白菜连根拔起成了泡菜。另外那一块地还好,地势稍偏高一些,又朝阳,虽然说也有一些损失吧,但问题不是不大。
雨停后,母亲去了菜地,看刚长出的嫩绿小白菜东倒西歪,心疼地直跺脚。那天记得父亲还特意请了一天假,把菜地重新挖了排水沟,用石头垒砌好,又把菜地上面直冲菜地的排水斜坡挖了一个大深沟。母亲不得不把菜地重新撒种。然后学着邻居家的样子,又在菜地四周整了护栏。由于防护到位,再下雨,菜地再也没被冲击过。眼看小白菜和其他的蔬菜都长势良好,母亲眉眼中都是笑意。她每天不辞辛苦地担水上山,按时施肥,一天乐此不彼来回几趟地跑着。奶奶隔三差五也会去看那两块菜地,每次回来都会说:“菜地里的菜一天一个样呀,小白菜绿意葱葱的,看着就招人喜欢呀。等成熟了,咱们包素馅饺子吃。”
奶奶说的素馅饺子,只放一勺猪油,虽然那时家境贫困很少买肉放但吃着也香。在东北住的时候,我家东北老屋四周有田地,田地里被家人种满了粮食,蔬菜。我们那时一大家人就靠那些地生活。地里种满了高粱、玉米、西红柿,茄子和豆角。父亲和母亲,以及大爷和大娘,老叔和老婶,都是干农活的好手,他们不怕吃苦。在他们辛苦劳作下,庄稼地里无论是粮食还是蔬菜都长势良好。
在东北小白菜馅的饺子我们一大家人经常吃,只因为小白菜不喜油。包饺子也不费事,菜和饭都有了。经济又实惠。何况我们一大家人尤其奶奶和爷爷就喜欢吃饺子,所以,只要是小白菜丰收的季节,我们会隔三差五吃饺子。包饺子的面有时是玉米面掺一些白面,有时高粱面加一些白面,很少单一的纯白面的饺子,因为那时候的白面在我们家还很金贵。
到承德住进家属院,终于有了自己一块地,又种了喜欢吃的小白菜和其他蔬菜,奶奶高兴地嘴都合不拢。奶奶都规划好了,等小白菜丰收了,这块菜地就种一些大白菜。除了冬天储存一部分白菜,剩下的一些还可以腌酸菜,那样的话,冬天自己家吃菜就不愁了。终于有一天,母亲从地里回来,篮子里装了满满一篮子嫩绿的小白菜。母亲说,小白菜还没怎么长好,今天她把一些挨得近长得密的拔了一些,过不了几天,小白菜就都长成熟了。那天是周末,父亲去集市割了半斤肉,包了小白菜肉馅饺子。
周一的早晨,母亲担着两桶水,早早起床就去了菜地,结果时候不大就红着眼圈回来了。她说,地里的小白菜被我家前院的媒婆孙婆给拔了不少,多亏其他的蔬菜还没熟,没被她摘。奶奶一听火了,问道:“你看见是她拔了吗?”
母亲说她上地里,正好看见她拿着一个大袋子,在我家地里撅着屁股拔菜呢。母亲急忙喊了一嗓子,孙婆一抬头看见母亲停了下来,故作轻松地抖了抖身上的泥土,旁若无人地哼着歌就下山了。
孙婆是个四处游走的媒婆,脸黑黢黢的,成天四处游走,疯癫癫的,嘴快厉害不饶人。男人早几年发生矿难死了,她只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叫明明,和她一起生活。奶奶一听火了,拉着母亲就去了孙婆家。孙婆正坐在院子里的凳子上摘着小白菜,她一抬头看见奶奶和母亲闯进来,急忙抱起小白菜就往房间里跑。还没等她跑进房,奶奶一把就拽住她喊道:“你吃白食不害臊吗?”
孙婆转过头翻着白眼对奶奶说道:“我有啥害臊的呀?你说说看!再说了,村里人家种小白菜的人多了,你咋就说我的小白菜是你家的呀?”
奶奶看孙婆实在不讲理,气得举起手里的擀面杖,就要打孙婆。这时只听老孙婆的儿子在房间里弱弱地说道:“妈,你把小白菜还给人家吧,我不想吃小白菜馅饺子了。”紧接着孙婆的儿子明明拄着一个拐杖,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脚打着石膏。
奶奶抡起擀面杖本来举得高高的,看见孩子却放下了。原来孙婆常年在外走街串巷的只顾挣钱,就把九岁的儿子丢在家里。孩子每天自己在家饥一顿饱一顿的。一天,明明去买米回来的路上还被车撞了,把脚压成了骨折。肇事司机还逃逸了,村里人看孩子可怜就帮忙把孩子送进医院,凑了医药费,才算把孩子脚保住。几天后,孙婆才从外地赶回来,她觉得愧对孩子呀!她把孩子接回家就问孩子想吃什么呀?孩子哭着说:“我什么都不想吃,我就想让你和别的妈妈一样,在家陪着我!”
孙婆听后,抱过孩子就哭。哭过之后,她去了集上买了大骨头,给明明熬起了大骨头汤。煮好汤,明明突然说他想吃饺子了,因为他父亲活着时,只要在家就给他们包饺子吃。孙婆就去了后山,看见我家菜地小白菜长势正旺,就在菜地拔了一些。
清楚了咋回事,奶奶叹了口气对孙婆说:“唉,算了。你好好照顾你儿子吧!儿子想吃小白菜就去我家地里拔。孩子也九岁了,也该上学了,别总出去了。”
第二天,孙婆突然来到我家说她想好了,想让我母亲帮忙照顾一下她儿子,说要去兴隆一趟,那有一笔钱没要回来呢。把那笔钱要回来,就在家陪她儿子,不会再出去了。孙婆走后,母亲对奶奶说:“我去把孩子接家里来吧,孩子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家脚还有伤,我也不放心呀。”
奶奶答应着,母亲就推着自行车把明明接到了我家。明明爱吃小白菜馅饺子,母亲就给他开小灶,给他一个人包小白菜肉馅饺子,而我们吃素馅的。还给他煮大骨头汤。另外还把家里一只下蛋的母鸡给杀了。母亲说孩子面黄肌瘦的,需要补充营养。他在我家住了十二天,母亲每天换着样地给他做好吃的,直到孙婆回来把他接走。
孙婆回来后,不再出去,只在家附近说说媒。另外人也变得勤快多了,在母亲的帮助下,紧挨着我家菜地也开垦了一块地,种了一些大白菜。有空了,就和母亲一起担水上山。那年,山上有几家的菜让野猪啃了不少,孙婆就在菜地附近搭了一个帐篷,负责留在这里,帮村里人家看菜地。也别说,自打她搭了帐篷,住在那里,村里人家菜地的菜再也没让野猪啃过。大白菜丰收季节,她推了一个三轮车把白菜砍下,推回家里。
南山脚下这两块地,在先后的几年里,母亲都没让它们空闲过。什么季节就种什么菜,在蔬菜丰收季节里,家里很少再花钱买菜。
后来我们家属院集体搬迁,由于建工厂占地的原因,有的山已经变成了平地,但南山脚下的一些地依然还在,只是没有人在这里种什么。
母亲去世后留下遗言,不去公墓,不回东北,只在南山。母亲说,自从嫁给了父亲就跟随父亲来到承德,这么多年了她已经对这里有了很深的感情。南山的一草一木有东北家的味道,她喜欢这里的难得肃静。她说,她怕她回东北了离我们远了,想我们了,路途遥远,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找到我们。如果我们想她了,会和她想念东北父母一样,会很苦的!
是啊,母亲为了我们这个家,结婚后就随父亲来到承德,很少有机会回东北老家看望姥姥和姥爷,母亲一边工作还要照顾奶奶,根本腾不出时间回东北。母亲想念自己的父母兄弟,她只是不说,把这份想念深深埋在心里……
母亲的墓地下面就是那两块菜地,每次我去南山看望母亲,都会去南山脚下的那两块地里看看。春夏交替季节,我会买一些菜籽,学着母亲的样子,把它们洒在地里,有空了就会去浇浇水,期待它们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陪陪我的母亲。几场雨过后,别说我还真看到一些种子冒了芽,有的绿芽还不惧风雨酷暑居然长成了小白菜的模样。虽然没人施肥打理,它们都不那么葱绿,甚至有一些枯萎,叶子也不那么肥大,但也顽强地挺立着,坚强地活着。坚守着对生命的希望,用惊人的毅力对抗着萎缩。此时,我坐在地里,能感受到母亲的气息,甚至我还能感觉到母亲就在地里忙碌着。因为我始终认为母亲没有走远,她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