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走进热情的藏寨(散文)

精品 【东篱】走进热情的藏寨(散文)


作者:罗莲香 秀才,270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76发表时间:2023-08-28 08:01:17

高原的藏寨,像什么?一团火,是热情四射的。我总以为,处于高寒地带,热情是打折扣的,其实,与地理无关。
  
   一
   那天午后,导游“红红”带我们穿山越谷,去青海非常古老的一个藏族村寨,体验一下藏族风情。一入村寨,便强烈地感受到藏族深入骨子里的宗教信仰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五彩斑斓的经幡和哈达到处都是,在风中飘扬成一幅幅彩色的风景图,绚烂、美丽而圣洁。看到转经筒,我们也虔诚地转动,祈盼世界和平,天佑中华,人人被岁月温柔以待。所有的藏族宗教图腾、文化标识,都抚慰着我们内心的浮躁,唤醒宁静祥和之感,进而产生庄重敬畏之心。
   一位气质文雅、穿着藏族裙服的女子笑意盈盈地邀请我们走进她家的佛堂。佛堂整理得一尘不染,供奉着两张伟人像: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这位藏民女子,人到中年,身材匀称,步履轻盈,端庄清秀,笑若春风,声音婉转若黄鹂。她叫宁珠拉姆,她首先向我们介绍藏族的风俗习惯和礼仪问候的细节,又告知每家藏民佛堂皆挂两幅伟人像的缘由:毛泽东主席让他们站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让他们富起来,所以藏民由衷地感激、敬仰两位领袖恩人,每天都顶礼膜拜。
   她还风趣地问我们知不知道她这边一年几季?我们觉得这问题很滑稽,便乐呵呵地看着她。她浅笑嫣然:只有两季,一个是“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我们了然,这里是高寒地带。
   她所在的村寨从前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一般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也不去学校上学,因为上学的路太遥远,得翻山越岭,山路蜿蜒崎岖,太耗时间。另外藏民贫穷,即便节衣缩食也根本培养不起孩子,所以宁愿让孩子留在家中,放耗牛放羊放马,还可挣钱贴补家用。宁珠当初上学纯粹是抓阄抓中了,她不得已,哭得唏哩哗啦去上学。歪打正着的读书机缘,反而让她有机会接触山外面的世界。   
   她与教她的汉族老师缘分很深,汉族老师为她洗了人生第一把澡,为她买了第一套汉族衣裙,为她做了第一顿汉族美味佳肴,教会了她汉语拼音、汉字……为培养她成才,汉族老师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说到这里,宁珠眼含泪花,声音哽咽了。我们听出,她内心的感动激动之情难以自抑。宁珠对那位汉族老师感恩戴德,所以读书格外勤奋刻苦,起早贪黑,学得很用力,只为倾情回报老师的厚爱。她在老师爱的暖流中成长,后来终于修成正果,考上了师范学校,这正应了一首歌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
   看到我们汉族人,宁珠觉得分外亲切。她说,她本来在大山外面的一所学校工作,条件较优越,她不辱使命,教书育人,成绩斐然。十年前,她坐落于偏僻之地、苦难深重的家乡得到了党中央的关注,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策略,全体村民激动得欢呼雀跃。受村书记的委托,她回来做“文化宣传员”,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竭尽所能。
   她神采飞扬,娓娓道来: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满足了松赞干布对大唐这个上国由衷热爱的长久愿望,中原文化为藏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藏文化和中原文化结合给唐朝和吐蕃带来了空前大融合,两地人民来往密切,达官显贵出游长安像今天的五一和十一假期一样盛行去大唐旅游观光。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
   千年后的今天,国家没有遗忘这片苦寒之地,派制作银器的若干工匠长驻藏寨,带领村民悉心研究当年大唐制作银器的方法,并进一步改良工艺。现在此藏族村寨制作的银器名声大噪,很受大众欢迎热捧。她一气呵成、声情并茂地讲解完毕,又带我们去村支部参观银器店,其中也有宁珠家的,银器品种不少,像银壶、银碗、银手镯、银项链、银腰带等等,精妙绝伦,光彩熠熠,融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一体。大伙很兴奋,自由购买。
   其中有个男孩购买了一条银光闪闪的银腰带送给他的女友,上面还缀有银饰、珠子、宝石等,非常精致华丽。女孩当即将饱含深情的礼物系在腰间,然后绕着男孩彩蝶般转了两圈,笑成了一朵花,男孩满脸宠溺地看着她,此刻的他们活成了爱情该有的样子。
   宁珠告知我们,村民们依靠党的好政策,勤劳致富,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个念叨着国家的好,时代的好。
          
   三
   晚上,导游“红红”安排我们在藏寨一家饭店吃“藏王宴”。一进门,便有迎宾员热情地打招呼“扎西德勒”,并献上艳丽的黄色哈达,我们也热情回应,致谢。大伙各自落座。“藏王宴”强势推出,原来是涮火锅,火锅底料是一些菌类加点盐,但很鲜,牦牛肉、羊肉卷嫩,涮锅的菜,肉可以续加。当然也有一些高原野菜,凉菜、馕饼、糕点等。
   晚宴即将开始,此时一位亭亭玉立的妙龄女郎翩翩走上主持台,明眸皓齿,声音婉转动听,普通话挺标准,主持风格活泼大方,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三言两语就调动了场内气氛。说完开场白,主持人盛邀所有人举起杯中的青稞酒,先滴几滴抹在同伴或亲友额上,以示祝福之意。再同饮第一口酒,表达互相遇见的欣喜。我从青稞酒中喝出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喝出了汉藏一家亲的血浓于水,喝出了醇厚绵长的滋味。接下来自由吃自在喝,席间藏族姑娘小伙轮番唱歌跳舞。
   第一位上台表演的是一位大约十六七岁的高挑少女,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穿着蓝白相间的藏裙,很有文艺范,她跳的是藏舞《北京的金山上》。随着乐声响起,她舞动妖娆的身躯,舞姿柔婉、洒脱、奔放,空气中涌动着满满的多巴胺因子。她的眼神不时与我们每位观众作热切的交流,将气氛渲染得很嗨。我们不约而同都站了起来,大伙举起手臂摇动,并和着节奏鼓掌,同时脚也轻踏地面。这样的互动弥漫着欢乐,迸溅着激情。好像观众不存在了,所有的观众都成了表演者,都融入了这场盛大的演出。
   舞蹈结束,掌声雷动,大伙的表情仍陶醉在刚刚舞动的旋律中。主持人又请出一位藏族当地的帅气男歌手演唱一首歌曲《高原红》,歌手磁性的嗓音宛如天籁,在场内回旋缭绕,唱得很忘情很入心,唱出了对家乡青藏高原的热爱,也唱出了对青藏高原上那位美丽姑娘的情深意长,歌声倾诉着掏心掏肺的思念,感人肺腑。我们依然和着节奏挥舞着双臂,与歌手也与歌曲共鸣互动,很是尽兴。一曲终了,主持人请我们多吃点,多喝点,我们点头微笑表示会意并感谢,大伙风卷残云般地大快朵颐,感觉只有这样,才匹配得了藏族同胞的盛情和豪迈之风。
   过了一会儿,一位藏族三十来岁的美女闪亮登场,她带来一曲《卓玛》艳惊四座,歌曲舒缓悠扬的曲调蕴含着浓浓的藏族风情,情真意切的歌词将藏族姑娘的美丽动人、纯洁善良展现得淋漓尽致。美女歌手载歌载舞,沉浸式的表演让人很享受,歌声柔婉动情,令人意动神迷。接下来仍有劲歌热舞贯穿晚宴始终,快哉!
   酒足饭饱,主持人又引领我们来到外面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木杆搭成了支架,堆垒成垛,主持人首先请远方的客人用火把点燃篝火,然后身着艳丽藏族服装的姑娘、俊朗阳光的小伙子们便和我们一起围绕篝火载歌载舞。马头琴曲《远古的梦》悠悠响起,音色轻柔,仿佛从几千年前的时空深处缓缓飘来,涤心洗肺,无比空灵。我们也晃动手臂,踢哒着腿,融入热烈的氛围中,欢乐的浪潮铺天盖地。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尽兴而归。古老的藏寨,源远流长的藏族文化,琳琅精致的银器,别样的风俗,热闹的“藏王宴”,拳拳赤诚的宁珠、多才多艺活泼热情的藏族姑娘小伙,构成了诗情画意的回忆,在我心底生发欢快、温暖和感动,绵绵不绝。
  

共 30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西域,青海,西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一个神秘;而能够走进藏民,解开那些神秘,是我们迫不及待的。作者这次旅行,深入藏民之家,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一路藏佛教文化,浓厚而热烈。那位叫“宁珠”的藏族女子,热情地引领作者进家。在漫长的时光里,藏民感恩两位领袖膜拜伟人。在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只有两个季节的藏民区,如果不是遇到扶贫关怀,孩子们上学都是问题,本文人物宁珠却意外获得了受教育的待遇,和汉族老师结下深厚的师生缘,长大以后也成了教师。她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成为一位文化宣传员。她历数藏汉交流融合的历史,最让她兴奋的是,如今把现代化的产业带进了藏民区,有了藏文化的发展,尤其是那对年轻的汉族游客,获得爱情的信物,美不胜言。吃一顿正宗的“藏王宴”,这更是游客的口福,原料来自高原,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尤其是伴随宴会,还有藏民年轻男女的歌舞表演,一曲曲歌谣,唱出了藏民的心声和幸福。热烈的氛围,也感染了游客,分不清谁是演员,谁是观众。夜色里,围绕这一堆篝火载歌载舞,更是将氛围推向了高潮。真正的风景,是在民间的,尤其是作者以独到的眼光摄取藏民生活的图景,让我们见识并感受了什么是真正的精彩。文章内涵深厚,写出了历史的沉淀,写出了时代的风采,写出了藏民的真实感情,写出了他们的幸福生活。文章创意很美,这种美不是浮华,不是拼凑,而是款款叙述,揭开了藏民生活的底色,如涓涓泉溪,似款款熏风,直入心底。文章善于抓取生动的画面和细节,布局也很讲究,一幕幕,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语言唯美而纯粹,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力荐佳作,赏读为快,细腻地感受藏民的真实生活吧。【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83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8-28 16:03:22
  对于藏族,我们认知的少之又少,香香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藏寨文章,湘莉品读再三,不舍掩卷。字里行间始终荡漾着温馨的情感和诗意的氛围,令人读罢如临其境,醉了心扉。好文章!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秋祺精彩纷呈!
回复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8-28 18:19:06
  感谢莉莉百忙之中为小文留步,雅评精彩精妙,读之振奋人心,很温暖,感动中!平生第一次走进藏寨,一切都那么新奇、神秘,藏民有着独特的风俗礼仪,我们入乡随俗,他们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全无陌生感,只有亲切感,很浓烈。藏民内心的纯净善良让人动容。一次旅行,刻骨铭心。再谢莉莉,献花,祝秋祺如意!
1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8-28 18:50:17
  好久未入东篱,罗老师披文入境,梦幻一般的藏文化。歌舞大餐,酥油茶,青稞酒。还有银器。眼花缭乱,缤纷妖娆。跟着罗老师一起沉醉,一起舞动。是文字感染了我们,还是情境渲染美好?
回复12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8-28 19:42:45
  感谢鸿雁老师百忙之中到访留墨,雅评唯美灵动,诗情芬芳,画意弥漫!赴藏寨,的确是不同寻常的旅行,那里的一切太神秘,太厚重,藏民的宗教信仰无比虔诚,他们转山转水转佛塔,修今生,渡来世,内心纯净如高山雪莲,所思所念满怀悲悯。藏王宴的饮食文化也与众不同,热烈欢腾。再谢鸿雁老师鼓励,遥握,祝秋祺顺遂!
13 楼        文友:东辰        2023-08-28 18:50:48
  又跟莲香观赏了藏寨,一处处地域风情使得我们知识又长了一层。那里的人民真友善,感染她们又是我们汉人老师,亲切文章如莲香深深友情,好文一步步赏得了诸多地里风貌,还有人文文化。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让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生活。学习了。喜欢您的文章不仅开阔视野又是一次很好学习,更陶治了思想。再问莲香您好,秋安,祝福万千。
回复1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8-28 19:49:39
  感谢东辰君友情到访,墨韵馨香,芬芳四溢,是对我莫大的支持捧场!平生第一次进藏寨,被特别的风俗人情深深吸引,真是别有洞天。藏文化源远流长,与汉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见到汉族同胞,藏民发自内心地欢迎我们,场面很感人,气氛很热烈。藏王宴,其乐融融,欢腾无比。记录此行所见所闻所遇,遂成小文,笔力不足,再谢鼓励厚爱,献花,祝东辰秋祺安康!
1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8-31 09:44:30
  读老师的文章,仿佛我又回到了藏寨。我是前年去的西藏,这些场景,语言几乎一样,我不确定她们是不是“话术”。反正当时很兴奋,跟着购买了很多银器,感受了异域风光,老师的文章相当精准的还原了场景,旅游开心就好。拜访来迟,祝老师秋琪!
回复1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8-31 10:27:02
  感谢天方老师关注小文并热情留墨,解读精准精辟。那文化宣传员的解说词,我觉得挺真实的,她真诚热情的态度也是发自内心的。总之,藏寨行令我印象深刻,那些热烈的场景历历在目。再谢天方老师美评支持,问好,秋安笔丰!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