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瓦岗战役出征前夜(随笔)
记忆是一曲歌,一曲光荣的歌;记忆是一首诗,一首哀伤的诗;它常常把我们带回到遥远的过去......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五年了,为了铭记历史,缅怀逝者,写下一段回忆……留给父亲,留给自己,也留给家人和后人们。我的父亲在54军130师390团任二营营长。1962年父亲参加了瓦岗战役并荣获二等功和英雄营长光荣称号。
一连几日营部里的领导家属们都在窃窃私语谈论着可能近期会打仗的事,家属们都人心惶惶。教导员马景琪的爱人——外号“老家伙”连着几天都来问母亲:“营长回家说没说,是不是要打仗了?”母亲也曾试探的问过父亲,但都被父亲一句:“部队的事你少打听。”就回绝了。就这样大家都焦急的度过了好几天。
1962年10月中旬的一天下午,部队的官兵们突然紧急集合、开始换服装,换装备。一时间部队院子的球场上到处都是他们脱下的旧衣服和旧装备,全体官兵全部换上了新装备。这时家属们彻底明白----真的要打仗了,部队马上要出发上战场了。于是家属、孩子们开始紧张,焦虑,担心,害怕起来,母亲也开始紧张、担心。这天一大早父亲就去了营部,晚上也没有回来,母亲焦急的在家等待着……
当夜幕降临时,听见邻居马指导员家传来阵阵家属和孩子的哭声,母亲的心情也更加沉重,此时父亲还在军营,在准备出证前的各项工作。母亲原以为父亲就这样不辞而别了,心里特别难过。夜已深,母亲看着我们熟睡的兄妹俩默默流着泪,心中有苦无人述说。就在这时门突然打开,父亲一脸凝重的走进来,直径走到哥哥床边伸手去摸哥哥的头,他以为哥哥已经熟睡,可是哥哥突然起身一把搂住了父亲脖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嘴里不停的说:“爸爸不走爸爸不走……”幼小我也被惊醒,不知何故也跟着哭起来。父亲——一个铮铮铁骨的军人汉子也有内心柔软的一面,此时他眼睛红润了,第一次温柔的对哥哥说:“爸爸去打大灰狼,你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要好好听话,照顾好妈妈和妹妹。”哥哥似懂非懂的点着头,小手更加紧紧的搂着爸爸的脖子不放。平时哥哥特别害怕父亲,从来不敢靠近,因为父亲太严肃,很少见到笑容,哥哥总是能躲多远就尽量躲多远,更别说搂着爸爸的脖子如此亲密的举动啦。哥哥这一反常的举动让父母都大吃一惊。自古多情伤离别,这可是一次生离死别啊!爸爸安抚着哥哥,转头和母亲四目相对,他们没有过多的离别语言,父亲只轻轻的一句“等我回来。”就毅然决然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留在身后的是还有两个多月就将临产的妻子和一双大的五岁小的两岁的儿女。离别的时刻没有千言万语的嘱托,没有离别送行,此时这些都变得太苍白;但父亲脚下的路是母亲用刚毅的目光、默默的祈祷和翘首的期盼铺成的,他深知家人会日夜等待他平安凯旋归来。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身为军人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铮铮铁骨的钢铁战士,忠诚献给国家,伤痛留给家人。军人,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懂儿女情长,也有柔情似水;但戎装在身,使命在心,为祖国和人民,他们选择放下安逸、舍小家为国家,驰骋疆场,血染军旗,捍卫国家尊严,保家卫国。父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军人!我一直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骄傲。
军人家属也必须要承担她们的责任、付出更多的代价和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母亲深知做一个军人家属的艰辛,当年在学校“战斗英雄报告会”上她见到父亲的那一刻,爱上父亲的那一刹那,她就明白应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军人家属,也深知离别的苦和战争的残酷无情,她内心的刚强不次于父亲。
57年母亲生下第一个孩子——哥哥的时候,父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浴血奋战;59年生下第二个女孩——我的时候,父亲身在西藏剿匪,九死一生,三年了无音信。当父亲胜利归来的时候我已经两岁了;如今第三个孩子即将诞生,父亲又要奔赴前线,捍卫国家领土不容侵犯。母亲没有一句怨言。中国的军人值得尊敬,军人家属更值得敬佩!
今天的万家灯火,一片幸福祥和的背后有多少中国军人和他们的家属无私奉献和付出,有多少先烈抛洒热血,献出生命啊!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先辈。
(原创首发)
同为军人后代的我们身上流淌着军人的血,缅怀父辈,牢记历史,严于律己是我们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