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旧时光】龙虎风云会览山(报告文学)

编辑推荐 【晓荷·旧时光】龙虎风云会览山(报告文学)


作者:峨嵋岭 童生,794.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1发表时间:2023-09-03 14:34:28
摘要:独特视角解析览山书院“绿色教学”的故事,深情关注关心关爱学校教育。

古有评书词话《赵匡胤龙虎风云会》,今有岁月行板《龙虎风云会览山》。一个是“一条悍棒等身齐打天下四百座州城都姓赵”,一个是“卖方市场变买方买来‘绿色教学’入校园”;一个是“扫清环宇,荡宁中原,立国号大宋于汴梁开创四百年基业为帝主”,一个是“苦心苦命,苦渡苦海,渡到彼岸上览山竖旗山头成一代开山之班首”。有道是霎时新月升东天,江湖变桑田古路,不如且复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题记
  
   建筑学上的造型寓意已渗向玄学以至于非“三视图”原理而不可解析。将“天文球”镶嵌于主体工程之峰巅,其偏旁有一朝见天子的“笏板”——通过它的洞察能探视宇宙深处1000光年的天体,而其主体工程两翼以“鹰翅滑翔”的线条对称延伸,极端处各竖一根擎天柱,擎起一双巨大的历史车轮。若腾空鸟瞰,那鹰背造型原来却是一唐楷真书体的巨大的“山”字,众附属楼群却排列成一个更大的“日”字组合体——这就是新千年的第一春崛起于闻喜东镇中学“董父豢龙”故土上的用1000万块真金白银垒起来的览山书院,其外形内势,虎踞龙盘……视角上是仰望,心理上是崇拜,感觉上是图腾……这座诗化的建筑以其不露真相的含蓄凝固了一首无言的歌,弹起“兴学育人”的弦子,诉说着“日出览山”的企盼。而拨弄这根弦子的览山人,用袍袖沾去眼中泪,又拿起白色粉笔,又拿起黑色擦子,擦去昨日的功利,去演绎览山的明天——
  
   他弄不清是当真作梦
   还是把梦当真
  
   这几年,教育界的“招生大战”把东镇中学打得落花流水,把校长温锋打得直落头发,以至落成了“列宁头”。官方的主导思路是“一等学生送康中,二等学生送运中,三等学生送闻中”,把剩下的,鞭子一挥赶到他的东中来。1995年高考,可怜东中只送走6个大学生,从此,东中的“风脉”不对了,生员外流,人丁大减,校园花草枯萎,蜘蛛在门窗上结网……种种迹象,叠现不祥——这是“亡国”的前兆呵,温锋要当“亡国奴”了?……学生不来东中,他就去拉,上演了一幕幕“拉郎配”戏,但拉了学生的身,拉不了学生的心,白天拉来的郎,到夜晚就逃跑了。东镇街上贴了一幅漫画,曰:“单相思”……一扛着“列宁头”的人忽见十字路口有一优秀生,就扑上去死命往东中拉,学生大喊“救命”,观者如云,堵塞交通……温锋觉悟了:弄这事不能硬拉,这要两厢情愿才行。在一个秋风落叶的月夜里,温锋与他的影子相约于苍凉的校园中……我东中从1958年建校到1978年20年里可一直走的是上坡路呵,恢复高考后的七八年间,我东中都以绝对的优势盖过了闻中,东中地处闻喜东方,人们就称东中是闻喜的“东方红时代”。社会传言:“闻中理1理2和理3,比不上东中复习班”——东中与闻中的反差惊动闻喜朝野,闻中毕竟是闻喜县最高学府,县政府从宏观大局出发,为保闻中大旗不倒,苦口婆心劝东中:“咱要以大局为重,必要时就得做些局部的牺牲,闻中大旗显暗,这意味着什么?咱闻喜教育界这盘大棋已下到不得不求您回棋的地步了,咱们相逢在‘华容道’,您就把您的马头拨一拨吧……”就这样,要将东中的裴中科、唐旺水、杨宝珠等10名优秀教师抽调到闻中去。闻喜县委于心不忍,要调温锋到闻中当校长,让他一家团圆,但他又丢不下他东中家里的那些棍棍椽椽。他白日做了几回梦,梦见一轮红日不时从东中升起来,就是睁开双眼,眼前还幻化出一片太阳的碎片,他弄不清是当真做梦?还是把梦当真!裴中科告诉杨宝珠:“咱们走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单个走,不要厮跟着一齐走,因为那姓温的意志不很坚强。”裴老师打起行囊要走了,温校长他们齐送行,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分手时,温校长吩咐了一句话:“你到了婆家,别忘了娘家,抽空……就……常回家看看……”言罢,泪如雨下。在黄昏的夕阳中,只能看见裴老师那黑色的剪影越去越小……我温锋福薄……裴老师去矣,裴老师真的去矣,好在脚下有一块砖头,他就站在砖头上掂脚引颈,凝泪深望,那模糊的身影闪过“O四”大楼,看不见了,温校长在砖头上立足不稳,失身落地:“你们给我找把大镢来,砍了他那‘O四’大楼!”众人齐谏:“砍不得,砍不得,砍了就砍出官司了!”……打发他的十朵金花上了轿,“娘家妈”随后就病倒了,一头青丝开始脱落,吓得他不敢洗头发,洗一回头,盆子里就漂一片“秀发”,求诊于一位专治毛发脱落症的老中医,老中医人称三不问,他闭目号脉,良久乃曰:“此病由心所发,相思线困绕肝脾久而生火,火攻天灵致根热脱虚”……老中医沉吟起来,此病俗称“张生病”,非莺莺姑娘不可医焉,便告诉他须以心药医之,拙医处实无此良药。……这样以来东中地基见软了,一步步沉入到海平面下面去了,但他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几根机遇的救命草——利用政府的助学金和“多给半个月饭票”及“发辅导材料只掏一半钱”的“半半办法”拉拢高分数的优秀生,拽住这几棵无根的浮萍欠欠浮渡,又慢慢浮出苦海来,1992年高考揭榜,东中一下考上58名!并获“山西省外语类数学单科第一名”!这样的成绩当年连康中、运中都没有,那一年,它与康中、运中、盐化、新绛等名校列为“地区十佳”,而这“十佳”里只有两个普校明星,那就是平陆的长乐和闻喜的东中!温锋双眼垂泪地登上了“河东会堂”的领奖台,从此,他的东中与永济涑北、平陆长乐、绛县南樊、解州中学并列为“河东5小龙”——小毛驴变成了大洋马了,那是怎样的辉煌与颤抖啊,这正是他厉兵秣马挑战强校之日,调兵遣将扩疆展土之时,他号召东中全体师生:只要修得功夫到,天地之间自有桥,心往正大光明处,一步一阶到九霄!
   那时候,北垣、河底中学的几个班解散了,家长将他们的儿女领到东中来托咐给温锋,说:“求您收下我这些饥娃娃吧,请您把我的娃娃和您的娃娃一样看待……”,温锋敞开母爱的翅膀,像老母鸡呵护小雏鸡一样一视同仁地收容了他们。随后各地学生就以“百川到东海”之势纷纷流到他的麾盖下,东中出现了繁荣景象,但县政府为“育亮点”,不再像以前一样把460分以上的学生按一定比例分给东中一部分,而是全部送往闻中,这样一来使东中又二次跌入地平线下面去了……试听闻中那边,紧锣密鼓大练兵,在“重振闻中雄风”的号子声里,渐渐开始龙抬头……所以是“东方不亮西方亮”……问马守义:“怎么办?”问廉莹、刘志伟:“怎么办?”
  
   我佛慈悲,赐给他一个小舢板
   渡他到苦钱海那边去看
  
   他问计于三位副校长,三位副校长合称“马廉刘”——乃马脸流泪之谐音,说东中成了刘备乘坐的“的卢”马,此马有泪槽,妨主哩。马廉刘不想妨主,就献计曰:“咱就办他个重点班,踩着这个小舢板,或许能渡过苦海去。”
   “但政策不允许,教育部做过调查,重点班的开设影响普通班的心情,所以官方禁止。有红头文件。”
   “哪咱就偷着干,”刘志伟说,“上面问急了,咱就说是民办班、试验班。”
   “这叫曲线救东中战略,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毛主席还用这号手段哩,咱就不能用一用?”廉莹说。
   “这叫遇着红灯绕着走,”马守义说,“咱东中第一次走向辉煌不就是办了复习班?复习班实际上还不是重点班?”
   ………
   “那咱可得‘团结一致’”。大家明白,温锋此时说的“团结一致”与“狼狈为奸”相差不会很远。
   马守义表态:“咱当然‘团结一致’,这叫一个绳绳绑四个疙蚤,蹦不了廉莹、刘志伟,就能蹦得了他马守义?”
   他们一伙的行为很像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冈村的几位农民偷搞“分田单干”一样,他们就“团结一致”地干起来。
   有人把这场策划称为“东方慕尼黑”,慕尼黑一伙第一愁的是没教室,就租了东镇541劳动服务公司招待所,东镇人简称它为“劳服招”,它本是前商店后旅店,可惜地盘不好,又失过盗,倒闭了,人们就唤它“老鼠招”——那是个倒灶鬼地方,慕尼黑一伙瞅上“她”,是因为她“掏钱少”,但歪歪好好总得挂个牌牌吧?他们一伙又碰头了,只听里头叽哩咕噜争起来,一个说我看咱就挂东中分校或东中分部吧……“不行!”只听一个反对说,应挂蓝海或蓝天……“不行!”又有一个反对说历史上不是有个岳麓书院和香山书院吗?咱也弄他个什么书院出来,听起来先雅雅的……想起杜甫《望岳》诗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不正是咱的最终心愿吗?只听里头合伙曰:好!定下来,览山书院!——那表面上“先雅雅的”的名字就这样缔造出来了。
   1999年8月11日,一块并不显眼的“览山书院”的小牌牌取代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镇541劳动服务公司招待所”的宏伟浩大的铁牌子。过往行人开始传言:你知道吗?“老鼠招”如今招来个“烂烂书店”!
   每年高考揭榜之日,就是闻喜生员外流之时,外地学校是“分数不够拿钱补”,差1分补1000,差10分补10000,望子成龙的闻喜人,就是砸锅卖铁他也干,因为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在教育孩子上的失败,所以闻喜“白银”哗哗流向运城和新绛。对此,分管教育的裴县长着手遏止这一势头了:“这是个什么概念?那就是说闻喜人民币每年外流200万!”裴县长本是运城人,子女都在运中上学,但为了固守闻喜教育阵地,他毅然将自己的儿子和侄女拉到闻喜来——这一逆反举动影响巨大,所以许多学生驻足、观望、徘徊,而对介绍闻喜生员去外地的那些专挣“介绍钱”的“掮客”称为“内奸”而给以打击——这就是“闻喜教育阵地保卫战”,在这种气候下,闻中沾大光,览山沾小光。但人们对“老鼠招”不感兴趣,因为“老鼠招”是个“破落户”,至于“烂烂书店”么——他怎么专和那个“倒灶鬼老鼠招”合伙弄事哩!
   温锋劝说教职员工先带头把自己的儿女送进来,裴县长能把自己的儿女从运城拉到闻喜来,咱们东中人为什么不能把儿女送到览山来?……廉莹怕凉了场,首先响应,将他的闺女廉洁送来了。刘志伟的夫人坚决要让儿子去运城,这还是几年前就订好的奋斗目标,所以执行起来毫不动摇。她言之有理:你们这是偷着试哩,总不能拿我儿子当试验品吧,这又不是在玻璃厂吹小泡,吹得不好“回一下炉”,览山把我这产品试坏了,总不能拿来“回一下炉”吧?
   刘志伟大做难,难就难在廉校长的举动像一块绊脚石,绊得他不敢往运城送。在县上开会,裴县长问刘志伟:“你准备将儿子送西方(运城)还是送东方(新绛)?刘志伟表态说:“坚决固守闻喜教育大阵!”……裴县长的话像个套马的圈套把他套住了,下面又是廉莹这块绊脚石,绊绊拉拉脱不得身,和夫人生了几回气……刘志伟的儿子刘乐进来了,李良焕的儿子李宏进来了,杨森的儿子杨博进来了,赵永庆的儿子赵越进来了……温锋又组成几股“教工小分队”,像特务一样四处活动,八方拉拢。刘志伟、王健小分队来到闻喜县最偏远的丈八村,丈八村只有一丈八,所以不能大声说话,怕让稷山人听去了,但丈八却有三个500分以上的优秀生,他们的走向是去稷山。他们就开始对学生家长许愿:我们览山是小班培育,封闭教学,私立管理,公办收费,我们保证90%上大学,我们还保证40%进重点,还保证……保证……他们发誓又许愿,那“誓”发得信誓旦旦,那“愿”许得满碟满碗。
   但过分的热情会适得其反,他们说得越美,家长越起疑心,“烂烂书店那么烂,我娃咋进他那烂摊摊?”好在丈八有刘志伟一个亲戚,帮着说,“览山人先把自己的娃娃送进去了,览山要是误娃娃,能误他自己的娃娃吗?”这话果然起作用,但那家长说话却刻薄:“刘校长,咱把丑话说在前头,我这娃可是一块上大学的材料呵,三年以后咱见底,你可不要丢了我丈八人的脸。”刘志伟脸上挂不住了,偷偷捅王健,“这个学生咱……还是不要了吧……”王健说,“你可想好,丈八有三个好学生,这像挖山药蛋,一提一窝,一丢一串。”刘志伟肚里掂了掂,强换了一副笑脸说,“您放心,我把您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看待,如果我两样看待了,那时候您再找我说话能行吗?”
   就这样,丈八三个学生被说定了,这叫“一包撮”。回来时天色已晚,山路崎岖,刘志伟那早就“瞎了眼”的烂烂摩托连他带王健一齐蹿进浇地的稀泥窝,进又进不了,退又退不出,刘志伟仰天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山风徐起,四面楚歌,问题是他那“虞”还等着他回来生气哩,刘志伟,6尺大汉,霸王般体魄的人,仰面朝天,双畔泪流……王健掏出打火机,在他那“骓”的肚子上有个名叫“火花塞”的穴位上烧了烧,那“骓”的肚子给烧痛了,他那“骓”这才突突突地“逝”起来。温锋告诉他的“小分队”,不论七姑姑还是八姨姨,不论私关系还是公关系,能拉上关系的咱就拉关系。后来,他和马廉刘就不择手段,拿出“文革”中的那一套,贴标语、发传单、画版面、动用宣传车——那样子好像要全面复辟“文化大革命”哩,有人说“马廉刘”真格妨主哩,把那个姓温的都给“妨”疯啦!

共 38695 字 8 页 首页1234...8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大型报告文学作品,也是一篇三万多字的文化散文。此文曾获“人民文学奖”、“全国伯乐文学”一等奖,以及运城市“五个一工程奖”。全篇以散文诗化的语言,用对教育事业关注关心关爱的情怀,抒写了闻喜县东镇中学览山书院在“教育招生”大战中用“绿色教学”自然法,赢得运城普高前五名的动人事迹:1992年高考揭榜,东镇中学这个落后的镇办高中竟获“山西省外语类数学单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样的高考成绩连当年位居一流的康中、运中都没有,因此一举东中成了“河东教育五小龙”。整篇文章文化信息量、教育信息量和人文信息量都非常之大,尤其是“我不能为你一子暖,留下我览山百子寒”一句,写尽了览山书院的教师们为国育人的责任心和爱生如子的严父慈母情,读后不觉让人泪落不止,不由再三再四地慨叹,它将长久地启迪我们思考学校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问好峨嵋岭老师!祝贺他的旧作在晓荷“旧时光”征文首发!欢迎峨嵋岭老师多多投稿支持晓荷! 【晓荷编辑 驴鸣】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驴鸣        2023-09-03 14:54:07
  欣赏峨嵋岭老师文章表现的气势气魄气度!另外叙事风格粗旷和细腻结合很完美,方言土语的运用也为文章增添了个性色彩。
2 楼        文友:峨嵋岭        2023-09-03 15:49:32
  驴鸣先生,您对本文的点评竟能点到入微处,可见您审批此稿时的费心程度,江山编辑们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从此也能看出,江山文学社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江山龙旗如此旗风,必能尽掠天下文士的锦绣文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