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浅秋留痕(散文)

精品 【东篱】浅秋留痕(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645.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31发表时间:2023-09-04 05:16:00
摘要:不舍浅秋,虽是一段稍纵即逝的日子,是过渡句一样的存在,我却当成一篇散文诗来读,我把阅读的体验写在纸上,留住一段浅浅的好。

浅秋,就像一篇文章的过渡句,是一转眼把夏天弄成故事的开场白,是开启一个季节段落的发语词。浅秋,薄念,花不语,风不烈,却最懂,于是一季落花,终于飘然于秋的门扉。岁月轻轻地做了个转折,掉头走进深沉的季节。
   对时序的感情,就像我家的盆兰突然在浅秋窜出一片嫩叶。浅秋即使年年此时来,每见惊喜。
  
   一
   住在海边的杨兄跟我说沙滩散步的好。情调不是来自大海,而是每一次海浪退去,留在沙滩上的浪痕,没有千篇一律。热爱的人会从中不断读出海浪不一样的平仄韵律,不在于看出微妙。
   我称他散步是“踏诗而行”。
   浅浅的秋,每年如约而至,尽管是走向深秋的一个过渡,短暂而仓促,留痕无声,却藏着诗意。
   季节里的浅秋,我十分喜欢,总觉得是天公赠与我的一个最美的词,浅出而清澈,没有沾染老气横秋的颜色。从深绿到浅黄,在季节把版权转手的时候,生出了崭新的气象。
   让我感觉到轻盈的是,岁月化为一缕清新的气息,留下淡淡的痕迹,不必记住,舒服地欣享吧。此时,落花不多,清风轻漾,总有花儿飘零,这是一个堪比道场的情境,我喜欢接受这一刻的温柔,而并无失落飘零之感。披一衣的新月光,任她多情地抚摸。红尘扑落的纸笺需要浅浅的秋,吹开一道运笔的空间,是生活给了我这样的诗意,还是我本来在浅秋里难以自持?
   浅秋是温柔的,夏蝉为了给浅秋让路,不再用高声来阻拦,断续如缠绵的曲,伴着浅秋款款而行。我很留心了,总喜欢在浅秋里漫步,寻找时令里的些微之变。月痕印何处?“墙高月有痕”,(李商隐句)浅秋的风来了风痕何处?“竹林枝上看风痕”,(汪若楫句)浅秋经心才留痕啊。能够感受存在,并非是看见,而是对生活始终怀着诗意。月高之夜,风过之时,玩味着一句诗,是情调,也是提炼生活里的精彩。
  
   二
   夏去秋来,时序轮回更新,年年如此,可这个过程并非刻板,曾经的日子里,那些和浅秋有关的往事,并不像必须翻书可以重温,而是在心头已经划上了印痕。
   秋浅痕深。
   秋来,母亲总是洗洗扇柄的汗渍,收起来,她喜欢开玩笑,说,就怕让秋看见对夏天这么恋着,还以为我们拿“秋”不当回事呢。母亲的秋是旋律。一缕寒虫(称蟋蟀)声从住屋的鸡窝旮旯清脆鸣起,伴着秋夜的睡眠。这是母亲的“关关雎鸠”。母亲有偏头痛的病,可她说秋夜听着那个声音睡得香。始终无法知道母亲如此的真相,后来我觉得习惯了的声音是有助于睡眠的,浅浅的秋可以医病啊,热爱生活,本来就是一副包治百病的药。
   浅秋,父亲最关心的是菜园下面的芦苇。秋风微动,河边的芦苇就开始抽穗了,未等秋风染白,父亲就开始割芦苇了。他说,芦花飞割芦苇,劈开的苇片发硬,易折。浅秋里,趁着芦苇的柔性,编上几卷囤折子,不管秋粮入囤是否溢出,总要给囤子围上。浅秋里就藏满了丰收的喜悦,浅秋到深秋,这是最近的逻辑。邻居六伯总站在父亲身边说手艺好,父亲也送一卷折子给六伯,六伯拿自制的板凳作为回敬。浅秋有痕,邻里之情刻在这道痕上,再怎么浅,也经得起岁月的打磨。这道痕里,让我的怀旧情绪不断滋长,总念着老故事,念着邻里的好。浅秋款款,浅秋不必负重,能够轻描淡写的事,多么轻柔。浅俗的交往,不负情债,是否就是那时的样子。故事没有情节,很轻,一阵浅秋的风就带走了,而暖意不浅,在记忆里刻痕。深浅啊,只在一念之间,时光总有特异的功能,将浅加深。
   母亲说浅秋的风很嫩,都在老家门前的几株树上,挂着的干菜,吸纳着浅秋的味。葱茏的树叶怠倦了,把叶香酝酿进几把干菜里,浅秋在树上小憩,也会给农家带来嫩的味道。这是母亲的诗意,也是她的生活样子。能在时光里分辨出秋色的味道,是对贫寒的藐视。
  
   三
   在浅秋里,我把时光拉回。
   现在的我,活得比我的长辈们更空灵了。浅秋来,期待着青山涧边的几株枫树飞红,我要在枫叶上写下一段灵魂独白,时光给了我太多的诗意。在车站等一个人,和此时等一片枫叶红,是迥然不同。愿秋不老,总浅浅;愿秋枫早红,而不褪色。多么矛盾!能够空灵地在枫叶上刻一首诗,留一道痕,让岁月活在清浅的诗意里,我相信文心可雕秋。我怎样分享这个浅秋?我把浅秋的诗,连那片枫叶,送给喜欢的朋友。他们会说,喜欢“浅”。
   父亲活着的时候会说,我的这个浅秋却不浅。每个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我这样解释,父亲能颔首吗?
   是浅秋把一夏撒野的孩子带进了课堂,我给学生上的新学期第一课,没有全国卷(开学第一课),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浅秋絮语”,孩子们自由表达。浅浅地说,让人生之梦深深地着色。
   浅秋的风把渔舟送进开捕的海面,渔女织补着捕鱼的网,也想网住浅秋的海风。这是我那年去黄海之滨的大鱼岛看织网的场景,当然,她们是在表达浅秋风爽之感,可我还是从渔女那听到了诗。
   我把浅秋放在了堆满书籍的书桌上,不能辜负蹉跎了浅秋的风,用浅秋的风打开写作的思路,吹动着远航的笔。
   浅秋不浅,昨天大兴安岭撒下几片雪花,秋风不是雪的载体,北国的秋,几乎要越过“浅”字,直接进入深度的秋。我惦记的是我内蒙古兄弟谢银庄的牛羊。记得他说,看见了雪花,牛羊会从牧场往家的方向瞭望了。老谢说他最希望把秋拉长,由浅入深的脚步慢些,只为了“秋膘”。汪曾祺说“羊上了膘,人才可以去‘贴’”,(《贴秋膘》)老谢曾邀我去“贴秋膘”呢。多少好梦好事在浅秋里就有了。朋友一句浅浅的话,轻轻的许诺,我没有当真,但却记在心中,还浅吗?
   赶走了夏的炎热,趁着浅秋,我要把自己送给期待了整夏的秋。浅秋漾漾,脚步轻轻,秋景里留下了我的脚印,浅秋不问千古事,心思单纯得就像一张白纸。诗友老林向我索秋诗。他的观点更意思,不要等一个老秋了,浅秋的诗是轻快的。跟浅秋讨回诗,氛围也变得轻盈。秋浅,风轻,茶静,快一句,慢一句,眉梢挂着凉爽,心酥在自己的时光里。是啊,自古没人在浅秋里找失意的情绪,因为太不适合。
  
   四
   初秋的雨也迷蒙,并非江南独有的情调,推窗看雨吧。一袭素洁的长裙,带起一地的雨和风,一柄老式的油纸伞,旋着小股的旋风,舞着风雨。我不知她冒雨去做什么,但一定没有事可做,因为她又折回来,步子并不急切。她是要在这个浅秋的雨中给自己留下一抹风景,把美好的情调刻在浅秋里;她是在浅秋里拾起曾经的心事,天知地知雨知我不能知。或者,她孤独,她忧伤,徘徊的样子,只能做这样的猜测,但她不肯把这些带进深秋吧。深秋的浓度,深秋的沉重,只适合想着轻快的往事,稀释,驱赶,告别。
   浅秋的雨,于我似禅音。合适的温润,照顾着我们慢慢适应季节的心率,对季节的敬畏,需要的是一缕温柔。浅秋如茶,慢品盈香。禅意入心,浅秋浅茶,我居然找到了这段日子的美好节奏。
   一扇秋窗开启了风的故事。浅秋的风轻袭一池秋水,千万遍地在秋水上留痕。把荷叶慢慢摘下,把荷杆雕成旗杆,让赏荷的人,满眼是风骨。一叶小舟悠闲地横在荷湾的一角,一个夏天,它没有找到荷塘的航线,它在浅秋里要划开一道水痕,江南采莲曲响起来了吧?浅秋,池塘的荷开始瘦了,瘦了的荷叶更娉婷,袅袅生姿,娇态可怜。林黛玉说,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留得残荷听雨声”。心里不必有哀怨,这声音,也能唤醒美感。没有秋风慢慢雕刻,哪有美声传来。
   婉约的词,都应该属于浅秋的伤痕。淡淡的伤感,微微的幽怨,些些的失落……无法拒绝和阻止这些情绪的产生,那就选择一个时空放进去,浅秋不拒,一并装下,诞生了文学的一支流派。莫把情绪当浮沉,与生活境遇俱来,那就要好好安顿,浅秋可载。
   时光在深处,而浅秋打开了一个口子,走进去吧。和浅秋约定,不要等秋已老,秋水深凉。一半素心放在浅秋,不必着墨太多,就像在竹简上刻下几个篆文,每个字都会衍生出丰富的意思。一半的寂静许给清欢的浅秋日,时光总会那么合适地照顾人的各种感情。多情缱绻在浅秋,莫喧哗,惊走了稍纵即逝的浅秋。
  
   五
   土地永远不辜负秋,总是记住应该把成熟与丰收献给此季,秋浅吹响了成熟的曲子。尽管“浅”,但属于秋。“秋”是会意字,字形演变,都少不了“禾”,秋色钟情于稼禾,“火”是五行观念,是“熟”的本原。理解最深的,是我的朋友建泽,浅秋里,他去田里看,看玉米棒子是不是笑开了嘴,露出几颗牙。他说就像看牲口的牙口,可知“畜龄”,看玉米露牙,可预知今秋收获多少。我努力猜测其中的奥妙,浅秋里都盛不住玉米粒,深秋还不破肚?应该是这样的逻辑。
   我也有浅秋里的“农事”,一直做室内花园的园丁,看看浅秋里的花,突然也懂得了真正的秋意。那盆兰花,窜出一柄新芽。怪不得叫七月是“兰秋”呢,我能不能给浅秋一个别名——浅兰?果真有这个称谓,浅兰以喻君子。
   浅浅的时光,浅浅的心,在君子看来,日子不就是如此?作家毕淑敏说,“深深的话要浅浅地说”,是否是对浅秋有了感悟而得来的人生顿悟呢?
   浅秋,给心留下一道美好的印痕吧。我喜欢浅秋,就把浅秋安置在我的文字里,也在心底留下热爱时光的痕。
  
   2023年9月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6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抓住浅秋里的意象,如:落花、清风、新月、夏蝉……这些意象,作者虽轻描淡写,却有着轻抬素指慢拂弦的美妙之感,同时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新、浪漫、诗意的画面。情寄景中,情景交融。“秋浅留痕”,虽简短四字,但起过渡作用,语味深长,有一字千斤之效。作者想起了母亲、父亲、六母在浅秋中的所做所为。那些故事,那些画面,作者没有用浓墨涂彩,都是轻笔带过,但又那样灵动活泛,惟妙惟肖,散发着难以言说的一种朴实美好,亲切自然的味道。让勤劳,善良,幽默风趣,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同时也显示了邻里之间和睦共处的感人画面。作者没有继续写父亲、母亲和邻里,而是笔峰一转,说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生活方式。“我”在浅秋里把撒野一夏的孩子带进课堂。在浅秋里打开写作思路,用笔远航。在浅秋里看织女织网。在浅秋里牵挂着内蒙古的谢银庄兄弟。在浅秋里有老友向“我”索要写在浅秋里的诗。作者在文章中把握着对比,将时代的好描绘得极为丰实。作者用诗意的笔写了浅秋中的荷塘,浅秋里的庄稼,浅秋里的兰花。作者的笔犹如一支神力无比的魔棒,牵引着读者和他一起移步换景,在浅秋中遨游,或赞叹,或欣喜,或感动,或心醉。写秋的文章不少,可作者总能做到推陈出新,不落套俗,别具风格。纵观全文,笔调清雅活泼,格调高远,诗意盎然,细细品味,其妙无比。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经典。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90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夕泠        2023-09-04 14:06:06
  春无痕,秋有痕,是浅秋里一道,若有若无的痕,轻轻的着一笔,秋就来了。拜读怀才老师之浅秋,就有这样的感觉,似乎有痕,却若无痕,美尽在其中。喜欢这样的文字,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蘊含着无限的情意。秋天来了,似乎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如何说起,于是来一场散步吧,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就散出了审美。怀才老师的浅秋,就是一种审美的散步。问秋安!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4 14:52:55
  谢谢夕泠老师的美评,谢谢这么深度的评价和眼光。宗白华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体验美学的主要人物,他情调生活的意境,可能怀才也无意触发了这个话题。生活里,每时都有精彩,用心感悟,正如夕泠老师所言,就是散步也是带着韵律的,甚至哪一脚有些踉跄,都觉得要重新在走菜合适。生活是精致的,我们借助文学来表达这种精致吧。非常感谢留墨。远握,问候秋祺,期待夕泠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9-04 16:01:00
  写秋已经十分不好写了,老师着笔秋的行进程度,那些“浅”运用的非常令人信服。写到海、写到蝉、写到父母、写到秋雨,用生动的事例涂抹秋的色彩。尾段总结概括拔高得特别好,尤其看玉米的牙齿知秋收成色,非常新颖。兰秋的说法、毕淑敏的浅浅地说,引用得非常成功。拜读学习老师美文,祝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4 16:14:51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看得那么仔细,磨目了。其实,有时候读书,模糊地记得一些句子,写作时就跳出来,毕淑敏的话,我只记得“浅浅说”三个字,觉得平时的交流,皆是浅浅说,但用心即可。发现玉米尖儿露出玉米粒判断收成,是朋友的发现,我都搞不清道理,但觉得很有诗意。是否是玉米粒在玉米皮里按捺不住了,就是饱满了,预示着丰收。这个逻辑应该成立。散文,在感受时光的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无限联想,所以江山写散文的居多,算不算就看上了这个好?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创丰!
13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9-04 17:54:16
  读老师的文,一下跌进诗意里。记得去年怀才老师也写过一篇关于“浅秋”的文章,也是非常轻妙婉约。这次选了不同的角度解读,仍然清浅诗意,让人情不自禁想去室外走一走看一看,找找那个“浅浅”的秋。老师总是有那么广的神思,高高仰望!问候老师!祝福老师!一切都好!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4 18:00:30
  谢谢月亮老师的美评。是的,写过,写之前就想到了,但对“浅秋”的诗意理解,觉得还不够,于是再写一下。一些意象物象被“浅”字穿起,于是有了这篇小文。但愿不重复那些过去的痕迹。遥握,问候秋祺,期待月亮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4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9-04 18:51:31
  几许秋雨,几缕秋风,一半暮夏,一半浅秋,清欢薄念,花不语,风却懂。与夏天做一个深情的告别,与秋天做一个温柔的拥抱,是从盆兰窜出第一片嫩叶开始的。紫陌红尘,心若浅秋,是一种繁华落尽的淡薄,更是一种盈美诗意的芬芳。住在海边的杨兄,轻履碎步,踏沙而行,留痕无声,平仄不一,怀才老师称之为“踏诗而行”,落花有意,秋浅痕深,是诗意,也是情调。母亲的秋是一缕秋虫的清脆旋律,父亲的秋是芦花飘荡的秋风微动,怀才老师的秋是“轻轻地我来了”、“悄悄地我走了”的脚步轻漾,是用浅秋的风吹动着远航的笔,打开写作思路的诗情画意。心若浅秋,人淡如菊,是一种在心中修篱种菊的自在和恬静。把浅秋的婉约时光安置在文字里,也在心底留下了热爱时光的痕。怀才老师格调高远,清新淡雅的美文,让我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点赞、问好、敬茶!谨祝怀才老师心若兰秋,岁月安然!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4 19:03:33
  谢谢梅骨老师的美评。浅浅的秋,只是喜欢猜给了个“浅秋”的名字,算不上季节,只是一个诗意的解读。千年的秋初,我就写过《写给浅秋》,但今年面对初秋,还是有些诗意的东西袭来,不忍放弃,所以以“留痕”的视觉来写,看看浅秋对我们的记忆有什么痕迹,时光的好,一篇文章不足以表达,所以,将获得的这些浅秋意象重新组合,于是有了小文。遥握,问候秋祺,谨祝编创快乐。
1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4 20:17:08
  浅秋不浅,诗意一般,深,老师的文广而深,给人深深的震撼,那些曾经在秋天里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好文,学习点赞。问候老师,祝安!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4 20:30:04
  谢谢红花草老师留墨。秋意诗意,浅秋不浅,让我们歌咏好时光,留住美的记忆吧。遥握,问候秋祺,期待红花草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6 楼        文友:白玄        2023-09-04 21:59:14
  浅秋即初秋,是秋季的第一个月,是从夏天过渡到中秋深秋的月份,是过渡句,既有夏的热情,又有秋的收获,作者特用“浅秋”富有深意,给心留下美好的印痕。从浅秋的元素中,从生活的片段中撷取小小的浪花,漾起感情的涟漪,感悟热爱生活的人总是喜欢浅秋的。感悟深刻,感情饱满,语言诗意,使读者得到不一样的审美情趣。问候老师,学习欣赏。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5 06:34:49
  谢谢白玄老师的美评。浅秋不浅,我们的生活有着丰富的色彩,初秋时令,有些事又想起,于是记录一下,获得审美的快乐。远握问候秋祺,期待白玄老师的作品。
17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3-09-05 08:29:22
  浅秋,给心底留下一道美好的印痕吧。行走在这干净清朗的字里行间,如漫步在浅秋的林荫道上,落花缤纷,凉风轻拂。用心品悟生活之美,四季之韵,需要一颗诗意且浪漫的心。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回复1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5 08:54:38
  谢谢亭上秋风老师的美评。老了,我觉得更需要浪漫,浪漫可以弥补现实里的遗憾。曾经的记忆,被过滤,剩下的是美好,虽然很浅,但清晰可人,所以就以这个题目回忆往事,谢谢当下。珍惜我们的日子。遥握,问候秋祺,期待老师的更多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