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昆明池·七夕公园游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昆明池·七夕公园游记(散文)


作者:秦之送 布衣,185.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9发表时间:2023-09-07 00:14:32
摘要:想想身后的公园却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主题,融入了七夕和爱情主题,使得这片2000年前的练兵遗址上,重现了昔日昆明池水波浩渺、亭台楼榭遍布、舟船往来穿梭、堤岸树影婆娑、鸭鹅燕鸥飞翔的盛景,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西安有个昆明池·七夕公园,多年前还未完全建好时,我曾与家人去过一次,除了入口处那艘雄伟高大的战船留在记忆中,其他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近日,因在网上看到一座位于昆明池的牛郎织女雕塑,因对此毫无印象,便留言“在西安生活了近40年,怎么没见过也没听说有这样一座雕塑?”立即引来了一些网友的评论,有说我孤陋寡闻的,有说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然啥都不知道的,更有说我在西安40多年是白活了的。不一而足,更多的则是引经据典介绍雕塑的来历。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我是知道的,但以此为题材创作的雕塑何以出现在昆明池,我却不甚了解。
   刺激啊!一个西安人,竟然不能对历史和风景有深入了解,我自己都感觉自己是一个笑话。必须跟上风景的脚步,就像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不喜欢迟疑,更不喜欢拒绝。
   2023年8月29日,一场秋雨之后天气变得凉爽且晴空万里,我与爱人一大早到距家不远的地铁站乘上5号线,到了一个叫镐京的站点下车,又倒公交车直奔昆明池公园。快10点到公园门口,看着门口左右两边的汉阙以及居中矗立的古代战船,我心中泛起隐隐来过的记忆。
   秋日天高气爽、蓝天丽日之下,移步云汉广场的古战船之旁,闪烁着古铜色光芒的船体气势磅礴、高大宏伟,只有仰观才能看清它的全貌。据说这就是被誉为“楼船水师”的水军船舰。船头屹立一大将,铠甲披身,手持宝剑,目光深邃注视着远方,正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刘彻。船楼各层甲板上,站立着手执戈矛、英俊威武的水兵将士,站在船下,耳畔仿佛能听到那些古代将士们雷鸣般的呐喊。船身基座宛若汹涌的江水,四周水花四溢,水雾弥漫,似乎随时准备劈波斩浪而去。崇尚民族英雄精神的情感,化为一尊雕塑,无需一个字,就将人带到曾经,我感到了热血沸腾。
   回首看看四周,不多的游人纷纷在古战船雕塑前拍照留影,我也照了几张照片便往里走,过了一只由鲜花组成的美丽孔雀造型景点,看到一块巨石上书写着“昆明池”三个红色大字,再走几步,便出现了“昆明池•七夕公园”的牌匾,这使我想起网友提醒我的那个牛郎织女雕塑,也使我不由得找到公园简介,弄明白这公园何以将古代海战与爱情神话融为一体?
   看似无法联系的东西,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的见识不足而忽略,或不能接受。我必须深究其中的必然逻辑。
  
   二
   原来这昆明池是汉武帝为训练水师,于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在长安斗门镇一带开凿,并在池中刻置石鲸,两岸刻置牛郎、织女,以象征天河。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大人工湖,昆明池具备供水首都、调洪蓄洪、训练水军、生产鱼鳖、模拟天象等多种功用。昆明池从兴盛到衰落,从湖泊到农田,跨越了周、秦、汉、唐13个朝代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象征“牛郎”和“织女”的石爷和石婆隔昆明池遥遥相望,见证了昆明池的盛衰,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天河水师。还需要怎样的内在逻辑啊。美好,从来都是以强大的力量来守护的,单纯的美,是肤浅的,也是不可靠的。
   在唐代,很多大诗人都曾游览过昆明池,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杜甫在著名的《秋兴八首》就写道,“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晚唐诗人温庭筠在《昆明池水战词》也有“雷吼涛惊白石山,石鲸眼裂蟠蛟死”的铿锵诗句,简直就把这头石鲸给写活了。那时,不光是诗人喜欢逛昆明池,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也常去游玩、欣赏石鲸,唐太宗李世民在《冬日临昆明池》中就描述“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真的惟妙惟肖,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唐代以后,昆明池水越来越少,到了清代,湖水彻底干涸,那条大石鲸就卧在了萋萋荒草之中。
   历史和诗意,如此聚集于此;皇帝各族和平民百姓,如此相逢一园一池。想想,本身就有着和谐和美好的过往。这些也是我们值得投去目光的,简单的风景,若没有这些,少的岂止是内容,还有丰富的底蕴。
   离开介绍公园概况的宣传栏,便到了昆明池,也就是七夕湖的岸边,不多的游人,大都集中坐于湖岸的柳荫之处,走近湖岸栏杆,遥望湖面以及湖中的亭榭廊桥,我努力回忆脑海中曾经来过的点滴记忆,可惜一点印迹都没有找到。看来,必须不断给记忆补给,否则,风景也陌生了。
   我与爱人在那里的树阴下小憩之后,便信步走向一处叫作长相思的湖中廊桥,桥下清澈的湖水,在秋日的微风中荡漾,尽管阳光耀眼炫目,但感觉并不热。在欣赏湖光山色之中,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乳白色的七孔拱桥之下,这应该就是用汉白玉石建造的鹊桥了。站在桥的一端,望向桥的侧面,红色“鹊桥”两字浑厚醒目,两组喜鹊浮雕呈现于字的两边,与桥两边的绿树、桥下的绿水相映生辉;再望向桥的顶端,陡峭的阶梯,高耸的桥面,确有天梯之感。攀登桥面时,被置于桥面护栏栏杆上展翅飞翔的两排喜鹊深深吸引,这些喜鹊看上去个个形态各异,生动逼真,似有托起桥身飞向天宫之势。站上桥面,两边湖面美景尽入眼底,更感天宫与人间难以区分了。
   走下鹊桥,从一段水上廊桥来到湖岸,转过一处林荫掩映的弯道,终于看到了那个在网上引起热议的牛郎织女雕塑。站在下面,雕塑比网络图片上看到的更高大、真切、生动。牛郎手拖怀抱着一大一小两个孩童,深情地凝望着织女,身后还拉着一头健硕而憨厚的老黄牛。织女从天宫张开双臂欲飞而下,急切地要与牛郎和孩子们相会。人间与天堂,因凄美而永恒的爱情汇聚于此,凝固于一座雕塑之中。人们或在雕塑下凝神观赏,或摆着各种姿势留影,而我却忆起40多年前看电影黄梅戏《天仙配》的情景,被剧中七仙女不惧威权勇敢追求人间爱情的故事深深感动,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在电视上看戏剧。
   可能在中国很多景区或园林,都有牛郎织女的雕塑,这是简单的重复吗?美好的愿望,也是一种情感,是普世的价值观,所以以这样看似重复的雕塑造型来表达人们的心愿,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我多么想多走尽管地方,把天下的牛郎织女雕塑都看看,装下最美好的心愿。
  
   三
   阳光明丽,空气清新,视野里的昆明池近景远影尽收眼底,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舟船点点,野鸭、天鹅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水鸟畅游其中,湖岸亭榭楼台、绿洲树影,给人一种江南水乡的感觉。走过一座汉白玉拱桥,这里应该是昆明池与外界水系连接的通道,望向远方苍茫大地,不知尽头在何处,只见远方的楼宇山影,挡住了继续望远的视线。
   我突发感想,如果没有昆明池,甚至没有这些雕塑和风景,那香禽鸟还会来吗?不会。我自己给出答案,因为美好的含义本身就是和谐。
   强烈的阳光,已经让人很难持久暴露暴晒其下,本该走在离湖水和湖中风景更近的湖边石板路上,我们却选择了有树荫遮阳的汉堤大道,时有园内的观光车和骑着脚踏车的游人从身边驰过,步行游览的人并不是太多。看着汉堤锁烟芳草萋萋,池畔亭台楼阁灿如霞帔的景致,每走到一处廊亭间,就停下歇息片刻,甚至几次躺卧其间,感受着从湖上、从旷野吹来的阵阵秋风,丝丝凉意让行走的热累顿消。而大道左侧相伴而行的一处湖面,一直吸引着我的目光,这应该是正在建设中的昆明池的一部分。据说,昆明池修好后水面面积相当于2.5个西湖大,可能就包括这一片水域吧。秦岭之外有天地,江南锦绣藏袖珍。有时候比较,得出的结论并非是大与小。
   绕湖而行的游览过去一大半,行至一处飞檐错落、回廊曲折的廊桥,著名的“锦鲤报恩”雕塑,就矗立于亭旁的湖中。据传说,汉武帝凿昆明池训练水师,池中有灵沼,名为神池,尧帝治水时曾于此停泊船只。此池与白鹿原相通,白鹿原有人钓鱼,鱼拉断钓线连钩一同带着逃走了。汉武帝夜里梦见有鱼求他摘钩相救,第二天他在池上游玩,果然看见一条大鱼嘴上挂着钩线,就救了大鱼。过了三天,汉武帝又在池上游玩,在池边上得到了一对明珠,武帝说这是那条鱼报恩来了。
   这个故事,不在于人物的身份。人们宁肯给皇帝加一个近似于神话的故事,寄予了多少希望啊。民间疾苦,谁懂得?只能有所寄托。
   看着湖中闪烁赤铜色光芒的雕塑,象征汉武帝的人物形象高大、姿态优美,两条锦鲤腾跃而起,似正在接受恩人的施救,而雕塑远方就是洁白的鹊桥与绿意宜人的柳岸,与浩渺的湖水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心旷神怡。时已过正午,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我们便或坐或卧于亭廊的栏杆间,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任由秋风吹拂,回味着这一路的所见所闻。
   14点左右,我们终于完成了沿着汉堤绕湖一周的游览,回到了出发之地云汉广场。再次仰望汉代水师楼船,其高大雄伟的气势更加令人震撼。想想身后的公园却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主题,融入了七夕和爱情主题,使得这片2000年前的练兵遗址上,重现了昔日昆明池水波浩渺、亭台楼榭遍布、舟船往来穿梭、堤岸树影婆娑、鸭鹅燕鸥飞翔的盛景,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真正体现七夕爱情主题的园景部分未能涉足,这是游览昆明池•七夕公园留下的遗憾,就当为下次再去游览留点念想吧。
   一处风景,一次观赏,并非读得懂,几次流连是值得的。况且,国家的飞速发展,不断给风景添加着深刻而精彩的内涵,此时非彼时,昨天不是今天,我多么愿跟上变化的风景,和风景同在。
  
   完稿于2023年9月3日
  

共 36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佳作。位于西安的昆明池七夕公园,是在昆明池的遗址上修建的,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融合了七夕和爱情的主题。作者故地重游,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古战船,这艘被誉为“楼船水师”的舰船,船体高大宏伟,气势恢宏,船头一员大将,身披铠甲,手持宝剑,威武霸气,正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作者通过公园的简介,了解到关于昆明池的历史渊源,也解开了公园将古代海战与爱情神话融为一体的谜团。原来汉武帝当年为了训练水师,开凿了昆明池,池中雕刻有石鲸,两岸分别刻置有牛郎和织女,以象征天河。在汉唐盛世,昆明池不仅承担水师训练、都城用水、水路运输的重要功用,也是皇亲贵族、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篇,在中国的文化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力,昆明池更是文人墨客缅怀盛世,感怀古今的重要载体。作者与妻子漫步园林,边走边欣赏湖光山色,尤其那座汉白玉鹊桥格外惹眼,高耸的桥面,犹如天桥,两侧桥面护栏的两排喜鹊浮雕,生动逼真,似乎要托起桥身飞向天宫之势,为牛郎织女搭起了一座飞天鹊桥,在湖岸伫立的牛郎织女雕塑栩栩如生,将凄美的爱情凝固成永恒。公园内的昆明池,碧波荡漾,池畔亭台楼榭,树影婆娑,重现了昔日昆明池的盛景,如今成为了人们旅游休闲的胜地。这篇文章内容厚重,语言优美灵动,情景交融,描写细腻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文章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不仅带给读者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美景,而且融合了历史文化底蕴、爱情故事,以及神话传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美文佳作,力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9-07 00:19:25
  这篇文章内容厚重,语言优美灵动,情景交融,描写细腻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文章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不仅带给读者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美景,而且融合了历史文化底蕴、爱情故事以及神话传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美文佳作,力荐文友共赏!感谢投稿东篱!问好秦老师,期待精彩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9-07 21:29:05
  谢谢老师辛苦编稿并评论鼓励,祝好!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7 06:38:43
  西安是古都,有着太多的文化遗存。秦老师介绍的昆明池,七夕公园,确为胜景,不仅仅是复活了一个个时代,留住了故事,而且表达了太多的文化内涵。相当于华清池、大雁塔、兵马俑,可能这个景点的知名度不是太高,也远离城市,所以很少游人。秦老师的精彩介绍,推介了西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非常精彩。我孙女在陕西科技大学读书,我常常问西安还有哪些我不知的景点,她沉默,可能没有去。希望秦老师写出西安的精彩,一饱眼福。这篇散文,内涵丰盈,叙述自然,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遥握,问候秋祺,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9-07 21:34:24
  谢谢怀才社长的评论和鼓励,西安科技大学就在雁塔路上,离大雁塔很近,我家离西安科技大学也不远,你孙女若有需要帮忙的事儿你说一声就好。顺祝安好!
3 楼        文友:枫桦        2023-09-07 12:38:55
  老师的这篇游记很详细,把自己的切身感受都描述了出来。西安我也曾去过,不过行色匆匆,没有什么感觉。老师还是很有心的,历史与文化以及神话传说等等,非常丰富的内容,有非常好的感染力!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9-07 21:35:23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鼓励,欢迎到西安旅游,顺祝安好!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9-07 13:54:47
  老师的笔法越来越稳健,行文不疾不徐。西安虽没去过,但昆明池曾有耳闻,未料想,这其中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随老师走一遭,足矣。拜读学习好文,祝老师秋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9-07 21:36:41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鼓励,欢迎到西安玩,顺祝安好!
5 楼        文友:夕泠        2023-09-07 14:13:18
  跟随秦老师的脚步,畅游昆明池。西安,是我国最佳旅游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七夕之际,游七夕公园,别有风味。拜读欣赏老师佳作,祝秋安!
回复5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9-07 21:37:32
  谢谢老师的评论和鼓励,顺祝安好!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7 15:07:57
  一篇很美的游记散文,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老师的笔下,在昆明池七夕公园展现得栩栩如生,如读者亲临一般,文章很有感染力,拜读美文佳作,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9-07 21:38:21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鼓励,顺祝安好!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8 07:08:28
  谢谢秦老师的热情,外孙是在陕西科技大学读书。大二。西安科技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不是一家。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9-08 22:17:35
  您客气了。不管哪个学校毕竟我家在这儿离得近方便一些,有事需要帮忙只管说。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9-10 18:31:08
  好游记!不仅仅停留下景物描写上,复活了一段段历史,挖掘了文化内涵,这是游记的上乘之作。点赞!遥握问候老师,谨祝秋祺,精彩纷呈!
回复8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9-10 21:36:16
  谢谢老师的评论鼓励,顺祝安好!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