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看87版《红楼梦》的一点感想(随笔))
突然得着一周的空闲,趁机完成了一个久存的心愿——把87版的老电视剧《红楼梦》从头到尾完完整整看了一遍。感叹之余,自然又要提笔写下一些感想。
《红楼梦》虽为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之冠,但对我来说不知何故阅读的体验并不顺畅——我是几次始乱终弃又卷土重来后才在去年年底完整读过的。现在看完这部同名的电视剧,又增加了新的感受。难怪人们把这版电视剧的《红楼梦》也赞誉为“无法复制的经典”。一群靓丽可爱的少男少女(当然他们如今早已青春不再、风流云散了),把一部艰深复杂、扑朔迷离的原著演绎得简明扼要又出神入化,实在是功德无量。
开始几集感觉还是在套着原著的模子亦步亦趋往下走,稍微往后便渐渐忘掉原著而开始跟着剧本的节奏起落沉浮了。到了贾府开始衰败,大观园里的人物风流云散之际则完全“代入”了,真令人满头飞雪,直欲仰天长叹,长歌当哭!剧末那集“白茫茫厚土黄天”真是撕心裂肺又余音绕梁,让人久久回味,不能自拔……
但读过原著的人会发现,末几集对原著的情节是做了大幅度修改的——电视剧里贾府是“呼啦啦大厦倾”彻底走向衰败灭亡,但在原著中贾府仅仅是经历了有惊无险后又籍浩荡皇恩重新“振兴”了,只是下凡体验人间冷暖的神瑛侍者(贾宝玉)和绛珠仙草(林黛玉)以及金陵十二钗们又回归天宫去了。这样的修改据说当年颇受非议,但我认为是不错的。这样改显然是为了删繁就简,加大对比的力度,突出“人生无常,富贵如云”的主题,作为更加注重通俗易懂传播效果的电视剧是没毛病的。如果照原著的结局去拍,恐怕反而效果平淡,主旨晦涩不明了。
唯独缺憾的是,电视剧的情节修改使贾雨村这个人物大大失真。电视剧里贾府败落之际贾雨村不仅不知恩图报、出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成了一个完全的反面角色。但事实上,原著中的贾雨村是一个复杂多面而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他既是故事之内一个心狠手辣、见风使舵的奸雄和滑吏,同时又是一个故事之外世事洞明、通透豁达的旁白者。他不仅依附于贾府并与之沉浮互动,同时又与甄士隐一同预警和归结贾府的命运,是一个穿梭跳跃于故事内外的特殊角色。所以在原著中开头部分有他关于“天地生人”那段精彩议论和结尾部分“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的特殊安排。但是,要把这层意思在电视剧中拍出来似乎也确有难度,只能抓大放小,忍痛割爱吧。
前面说了,这部剧是通过一群靓丽的少男少女演活的。的确,这部剧里的演员太优秀。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一大串如星星一般璀璨的名字早已随经典的电视剧成为人们永久的回忆,不用我再去聒噪啰嗦了。
此外,《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也同它的原著一样有许多让人不可思议的神秘元素——
欧阳奋强、陈晓旭以及其他很多年轻演员因这部剧一夜成名,但此后却没能借这份鹊起的名声继续走红,而是悄然归于沉寂……
王立平老先生为这部剧创作了恰如其分的系列主题曲与插曲,但演唱者没有选中任何一个专业的歌唱演员,重任却落在了当时身份为工人的业余歌手陈力身上。陈力在把这些凄美的歌曲演唱成经典后,也没能借势成为专业的歌手或歌唱家,同样归于沉寂……
还有,《红楼梦》电视剧中那精美、典雅、老道的手写体字幕也不是出自哪位著名的书法家之手,而是由当时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叫作李纯博的年轻人写成。此人为何会被选出担此重任,不得而知,但我检索却发现他自书写《红楼梦》字幕后的一些书法作品反倒平平庸庸,再无建树,他也没有成为享誉书坛的大书法家……
这些奇怪的现象似乎在隐隐诠释着《红楼梦》这部电视剧也同它的原著一样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与宿命——吸天地之精华而仅仅为昙花一现的美丽,此后便复归于大荒,成为永难再现的经典与传说。
我仍清晰记得,这部剧上世纪80年代播出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当时只对同时期播出的《西游记》《水浒传》感兴趣,不能理解大人们对着这部哭哭啼啼的古装“肥皂剧”如痴如醉的样子。如今年近半百才终于补上《红楼梦》一课,也可谓——
年少不解红楼梦,读懂已近剧中人。
2023年9月1日上午,水木天成家中。
红楼储梦假亦真。
少小不谙烟火事,
折首再读谦谦臣。。
始终看尽梦中丫。
少读不知其中味,
老来方觉画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