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三友园”的故事(小说)

精品 【菊韵】“三友园”的故事(小说)


作者:周世鼎 白丁,5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17发表时间:2023-09-12 17:19:43

【菊韵】“三友园”的故事(小说) 青山庄,背靠大青山,面对金鲤河,山清水碧,风光秀丽,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
   庄上有三个特别聪明俊秀的孩子,名字分别叫松、竹、梅。松和竹是男孩,梅是女孩。说来也巧,三人同年而生,且松竹同月,松梅同日,竹梅同时。这不免引起人们诸多议论。老人说,三个孩子生辰这么巧合,必定有些因缘。
   松竹梅自幼亲密友爱,一起玩耍,一起上山牧牛割草,一起下河采菱捉鱼挖藕,互帮互助,同去同回,少了谁就到处寻找,一定要一起行动才高兴。
   长到八九岁,家长又一起送他们到镇上读书。从家乡到学校,要翻过一道山梁,趟过一条小河。翻山时,三个手拉手一起攀登;过河时,松和竹轮流背着梅蹚水过去。在学校,谁要欺负梅,松和竹就一起站出来保护她。艰苦的环境,共同的生活,使她们的友谊和感情更加深厚、坚固。
   转眼初中毕业。松和竹都长成一米七几的大高个,浓眉大眼,气宇轩昂,像松柏一样挺拔健壮。不同的是,竹性情刚烈,遇事容易冲动;松性情温厚,遇事能够容忍。梅生得亭亭玉立,眉清目秀,乖巧伶俐,柔情似水。因三家都在农村,生活困难,经济不裕,为能继续在一起,三人商量后填写了相同的升学志愿——本地一所师范学校,有幸都被录取了。
   师范三年,三人的友情迅速升华为爱情:松和竹都爱上梅;梅也同时爱着松和竹,左眼右目,等量齐观,难分伯仲。因尚在求学,青春羞涩,彼此心照不宣。
   毕业前夕,竹终于忍耐不住,拉着松一起来见梅,激动地说:“眼看要分配工作了,咱们不可能永远在一起。今天,你明确表个态,爱谁,分配工作时就要求和谁分在一起,领导会照顾的。”梅脸红了,迟迟不肯表态;两人再三敦促,她说:“这些天,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件事,左右为难,忧虑重重,我只怕表态后就会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两人默然无语,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一齐说:“不会的,无论你和谁在一起,我们三个仍然是最好的朋友,以前怎样,今后依然怎样。”
   听了二人表态,梅经过一番痛苦抉择,最终选定竹:不是她不爱松,而是她知道,竹性情暴烈,如果失去她,他会受不了,不知会生出什么意外事故来。
   竹和梅以恋人分在同一所小学任教,松分到另一所小学。不久,竹和梅结婚,松前来祝贺。三人重聚,共叙友情,依依不舍。竹和梅表示一定尽快为松介绍个好姑娘。松说,他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暂时不想恋爱结婚。
   一年后,梅生了个男孩,取名“建国”。松同样喜爱,认作义子。
   不久,“整风反右”运动开始,竹不幸打成右派分子,发配滨海农场劳动改造。
   晴天霹雳,梅哭得死去活来。启程那天,梅抱着孩子和松一起前来送行。竹痛悔万分,拿出“离婚协议书”交给梅说:“我此去路程遥远,期限未定,前程未卜。你和孩子不得照顾,反受牵连,实在于心不忍。思考再三,只得如此。请你另作打算吧,这样,你和孩子都可少受伤害。”言毕痛哭流涕,泣不成声。梅把协议书扯碎摔在地上说:“夫妻一体,就要同甘共苦,风雨同舟;遇到这点事就离婚,还叫夫妻吗?你尽管前去,好好接受改造,我会一直等着你回来。”松也说:“你我情同手足,你不在家,我会尽力照顾好梅和孩子。”
   竹走后,梅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辛苦劳累,就盼着竹早日回来。松也不时前来安慰帮助她。一年过去了,不见竹回来;两年过去了,仍不见回来。第三年,梅实在坚持不住,夜夜噩梦纠缠,愁苦不堪,便决定前往农场看望竹,以问明归期。正在准备,竹来信了,并寄来签了字的离婚协议书;说他三年来诚心诚意接受改造,专拣脏活重活干,每晚写改造日记,可是仍不能摘帽;他询问领导,回答说没有摘帽指标。看来恢复工作希望渺茫。他不想再拖累她,再次请求离婚。这样,他即使死了也无怨无悔了。梅看完信和离婚协议书,大哭一场,打消探望之想。从此万念俱灰,茶饭无味,衣裙不整,工作无心;渐渐竟生起病来,身体消瘦,精神恍惚。松见梅形神失常,大惊,一边好言安慰,一边陪她到医院看病。医生一检查,患的竟是癌症,催她尽快到省城医院做手术。梅顿时呆住了,一言不发,眼里溢满泪水。
   松帮梅办好转院手续,又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极力劝梅去省城做手术。梅叹息道:“命该如此,只怕手术也无力回天。我只是挂心建国太小,无人抚养。”松说:“你放心前去。建国我接过去精心照护,绝无差错。”再三劝说督促,梅只得答应。
   第三天,松安排好建国刚要上课,梅的弟弟哭着前来报信,说昨天夜里,梅服用大量安眠药死在宿舍里。松方才大悟:梅并未去省城做手术。
   松急忙带上建国赶到梅的宿舍,只见梅仰面躺在床上,脸色惨白,满面泪痕,可知死前痛哭良久;梅和竹的父母家人一起围着梅捶胸顿足,哭天喊地,惨不忍睹。松见状泪如雨下,又痛悔自己未能亲自陪梅到省城医院做手术。建国看见妈妈,扑上去大哭不止;他连忙抱在怀里,连声安慰。
   梅的父亲流着泪把梅的两封遗书交到松的手上。松展开看时,一封是写给竹的:“……既为恩爱夫妻,何言离婚?请看在儿子分上,一定坚持到底!要坚信: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最终胜利!儿子是我们的爱情结晶和人生希望,今后,我会教他写信给你,你看到儿子的信,就会更有信心和勇气。千万保重,莫生他念。”一封是写给他的:“……谢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今生不能报答了,留待来世吧。建国就托付给你了。我相信,你一定是位好父亲!”
   三家商量,把梅安葬在青山脚下。松为其立碑曰“梅妹之墓”。
   按照梅的遗嘱,松领养了建国。他发誓终身不娶,全力把建国培养成人,不负梅的信任和重托。
   松揣摩梅的意思是不想让竹知其死讯——他那个烈性子,得知梅死,还不要随她一起去!于是他按照梅的意思开始教建国认字、写字。四岁孩子,认字还好,写字太难,整整两天只学会写三个字——“爸爸你好”。他把建国写的字和梅的遗书一并寄给竹。以后每隔一段他就教建国写一封信寄给他,以资鼓励。
   一九七八年,错划右派问题终于得以改正。竹满怀希望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乡;不想迎接他的只有他白发苍苍的父母、好朋友松和已经二十二岁的儿子建国,却不见妻子梅;他再三追问,松只得实情相告。
   竹疯一般跑到梅的墓地,只见青山依旧,碧草如茵,“梅妹之墓”茕然孑立。他大呼一声“梅”跪倒墓前,抱住石碑,放声痛哭。二十年思念,二十年期盼,二十年艰苦改造,换来的只是荒坟一座,石碑一块,悲痛何极!竹以头撞碑,竟至血流满面。松和建国急忙拉住,含泪劝慰。
   松拿出梅给他的遗书,并把建国拉到竹的面前说:“梅临死把建国托付给我,十多年,我日夜悬心,战战兢兢,唯恐托付不肖;多亏孩子争气,去年恢复高考,他一举考取省师范学院。盼星星盼月亮,你终于回来了!今天,我把孩子交给你,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梅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说着把建国推到竹的怀里。想着死去的梅和十多年的艰难辛酸,松泪流不止,一时不能尽言。
   竹听说松为了抚养建国至今未婚,抱住儿子哭着说:“我生了他却没有抚养他,我不配做孩子的父亲。你牺牲自己,一手把他培养成人,你才是孩子真正的父亲!”说着把建国送回松的身边。
   建国拉住二人说:“你们一个生了我,一个养育了我,都是我的亲人,我的爸爸!”三个抱头痛哭,泪如泉涌。
   三年后,建国师院毕业分在家乡的一所中学任教。松和竹在小学任教。周日,三人聚在一处,回忆既往,展望前程,感慨万千,又其乐无穷。即使建国婚后,为了安慰两位父亲,他带着妻子过来,依然延续这种生活。
   松和竹六十岁同时退休,又一起快快乐乐生活了二十多年,看着建国的孩子长大,八十多岁先后去世。建国十分悲痛,分别把他们安葬在母亲坟墓两旁,周围遍植松竹梅;几年后,郁郁成林,枝叶茂盛,彼此交相辉映,共同面对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长盛不衰;招引得四方飞鸟纷纷而至,围着园林翩翩起舞,衔草筑巢,相对而歌,悦耳动听。乡亲们都说,这些鸟儿都是松竹梅的灵魂所化,他们生前热爱家乡,献身家乡,如今家乡改革开放,脱贫致富,他们结伴回来,守望家乡,扮美家乡,颂扬家乡。
   青山庄的人敬仰松竹梅友谊真挚,品德高尚,民间又有“岁寒三友”之说,便称三人陵墓为“三友园”,勒碑记事,树为友谊和爱情典范,村民榜样。园以人闻名,人因园永在。人们纷纷传说他们的故事,教育后代,赞扬真挚友爱,广为传播,遐迩皆知,成为人间佳话,家乡美谈。
  

共 33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纯真的友谊,美好的爱情,在这篇小说中诠释很完美。小说故事很感人,在那特别的年代,人们之间的友谊情比金坚,爱情也无比的纯洁。松竹梅三个青梅竹马的知已,一同玩耍,一起上学,多年相处松和竹同时爱上了梅,而梅最终选择了松,可好景不长,儿子建国出生没多久,竹被划为右派,发配滨海农场劳动改造,竹为了不拖累梅,提出要和她离婚,梅不同意。竹走后,松对梅生活上很照顾,对梅依旧很好。而竹去了三年,觉得自己回来无望,寄来签了字的离婚协议书,让梅寻找自己的幸福,可梅根本不这么想,生活的劳累,加上终日的愁苦,梅查出患了癌症,松劝她去省城做手术,他会带好建国,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可梅却在当晚自杀了,并写遗书向松托孤。自此,松一心一意照顾建国,把他视为已出,没有结婚。恢复高考后,建国考上了师范大学。竹改造二十年后,回到了家乡,当得知梅已去世多年,他心痛不已。松把儿子还给他时,他不愿意要,一个是生自己的爸爸,一个是抚养自己的爸爸,建国两个都认。步入老年竹和松去世后,儿子建国把他们葬在母亲墓旁,并称为“三友园”,他们的故事被广为流传,成为人间佳话。一篇很感人的小说,从中让人懂得世间唯真情最可贵,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91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3-09-12 20:29:03
  一篇很感人的小说,从中让人懂得世间唯真情最可贵。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9-13 15:29:47
  下午好,首赏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乐歌        2023-09-17 19:29:42
  恭祝周世鼎老师佳作《?“三友园”的故事》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