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赣州往事(随笔)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送儿子去赣州读书正好过了一年。一年来,因为儿子的缘故,让我时时关注远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作为父亲又何尝不是?庆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也慢慢适应融入了当地的学习和生活,令我多少有点欣慰。虽然自己离开了那个陌生而温暖的城市,但仍忘不掉它的一草一木,那段往事时不时地在眼前浮现。
一树一景一座城,忘不掉赣州的那抹绿色----榕树。记得刚走出赣州火车站,就看到了广场旁边的一行榕树,尽管还不是很高大,却独树一帜,让我这个北方人惊奇不已。印象中,那是自己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榕树,之前,仅仅在书本里或者影视里看到它的身影。上小学时,曾学过作家巴金的《小鸟的天堂》课文,对文中提到的榕树很是好奇,萌生了想亲眼看看它的念想,直到去年才得以实现。据了解,榕树是赣州的市树,许多街道的行道树种的就是榕树,可以说随处可见,感觉有点太奢侈了。一棵树就是一个景点,此话不假。那次赣州之行,赣州公园的大榕树难以忘怀,三百多年的树龄,巨大的树冠,像一张撑开的巨伞,气势磅礴,蔚为壮观,须远远地仰视才见其全貌;粗硕而沧桑的树干,犹如五六棵大树的组合体,经历了风雪雨霜,见证了赣州的风云变幻。真羡慕当地人有福气,可以朝夕与这位老寿星相伴,有了它的庇护,他们可以在绿荫下休憩、健身,一派悠然自得。想必,榕树早已融入了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当地人心目中或多或少都拥有榕树的点滴记忆,沉淀为抹不去的乡愁。不忘桑梓,早已成为我们的禀赋。一旦想起了榕树,使我不由得就想起了红色故都、客家摇篮----赣州。
民以食为天,忘不掉赣州的那股味道----米粉。来赣州,少不了要品尝当地的特色饮食。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米粉首屈一指。之前,很少吃到正宗的南方米粉,但,米线并不陌生,什么过桥米线、鸭血米线、鸡丝米线等等,感觉味道还行。当天中午的午餐,我和儿子慕名品尝了当地的米粉。记得那家米粉店不大,但干净整洁,舒适温馨,给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我觉得,餐饮也是一种特色地域文化,良好的就餐环境也能彰显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大会,拌米粉上来了,发现跟平时在家吃捞面差不多,浇头需自己选。小店的出粉处,摆放许多种用盆盛放的卤汁,顾客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吃了一碗,味道与米线区别不大,意犹未尽。儿子说,米粉吃完了可以再盛,不另收费。兴许是饿了,也可能那天的米粉好吃,我又端着碗让服务员盛了半碗米粉。入乡随俗,估计儿子在赣州的日子里米粉会成为他的家常饭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似简简单单的米粉却滋养了勤劳朴实的赣州人,他们在这一方红色热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东奔西走,玩在赣州。忘不掉赣州的那鲜明标识----历史文化。前往赣州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课,在网上查阅了赣州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点。到了地方才亲身体会了赣州作为国家旅游城市名不虚传。那些天我们入住了位于该市新赣州大道和赣康路交叉口附近的嘉福·未来城小区,网上预定的是一间居民单元楼房改造的民宿,一套两户上下层,我们住的是上层。打开16楼的窗户,窗外的景观一览无余,楼下车水马龙,高架路如飞虹,远处是阳明国际中心大厦和城市中央公园,视野开阔,景色怡人。下午等安顿停当,我和儿子去了赣州老城参访,先后到了赣州公园和江南宋城,领略了赣州的厚重历史。在江南宋城,登临了著名的郁孤台,寻访了经国故居,游览了八景台。晚上,我们又乘兴前往附近的华润中心万象城,感受赣州的时尚和新潮。第二天早上,我一个人在城市中央公园晨跑打卡,跑了10公里,留了个难忘的跑步经历。上午送儿子去学校报到后,陪妻子参观了赣州博物馆,来了一场时光穿越之旅,重温了赣州的前世今生。可以说,赣州之行,收获满满。通过短短一天的游览,深深地感受到赣州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而又充满活力四射的城市。
今年的9月2日晚,儿子乘坐Z147次列车返赣,巧合的是一年前我和妻子送他乘坐的也是这趟车。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是这次是儿子一人前往。那晚在家里微信群我感慨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此!对儿子来说,赣州是他的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其实,赣州不仅给我留下了一个美好回忆,也为儿子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
有时,会因为一个人而记住一个城市,也会因为一个城市而想起一段往事。我想,自己记忆中的赣州往事不会烟消云散去,毕竟,那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经历。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