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美哉,淄博(散文)
一、听瓷
行走齐鲁,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独特的面孔。青岛有啤酒,烟台有苹果,淄博有陶瓷。而唯有陶瓷,更接近于国脸,因为它有一个与中国英译共同的名字,china。几十年的沧桑巨变,让它完成了从饭碗到国脸的转变。
从一个破旧的窖炉里,我能感受到一件闪光的瓷器带来的震撼。清代弘历有诗赞曰“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一件陶瓷艺术品,因火的淬炼而强硬,因水的融入而柔美,因土的粘合而有底蕴,因一双手的雕琢而个性十足,看得见凤凰涅槃,看得见山旋水转,看得见拨云见日。淄博陶瓷,从遥远的商周走来,途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一次次的起落沉浮,已身绽华光,陶风瓷韵中尽显绽娇人面孔与傲人舞姿。凭借丰富的煤碳和矿产和独特的窖炉技术,黑釉白釉青轴茶叶末孔雀蓝等器物应运而生,破土而出。从简单的黑釉白瓷日用品的烧制到华青瓷在上合峰会的惊艳亮相,从而让世人重新审视淄博这个有着古老文化的千年古都,“齐风陶韵,生态淄博”的梦想既已启程便扬帆万里。
有幸与一块瓷器结缘,不用问她的前世便知她来自上古的黄土,为了赴一场豪华盛宴甘于赴汤蹈火,于凤凰涅槃中脱胎换骨轻舞霓裳。没有拒绝火的拥抱,火的炽热给了她壮士断腕的朗笑;不要谢绝水的调剂,水的柔和给了她青花如墨般的美感;更不要嫌弃泥土,有土就有根,土的深沉赋予她厚积薄发含蕊吐香的底蕴。轻弹瓷器,听吧,一阵风过,温润花香,静水深流,悦耳鸟鸣,一切的静谧安详都能在指尖丝绸般缠绕。把玩瓷器,可以寻根溯源,可以品茗赋诗,还可以参禅悟道。与瓷器的凝视,就是与高人对坐与灵魂对语。所谓匠心独运,三教九流从中过,诗风古韵掌上书。胎体上点墨成金的题字,半遮半掩的工画,虚实相衬的流白,其间有游走的风景,有市井的风尘,有流禅的风声,集万千气象于一身,可观可听可悟,有大师引你出世入世,有高人为你指点迷津。灵魂的洗涤就在一瞬间,一瞬间的山水相抱,一瞬间的红颜一笑,一瞬间的众生苦叹,源于匠人之手参禅之心,在他取刀雕琢之际,胸中自成丘壑,灵感低眉而现。点石成金为虚,化土为玉为实,灵魂的蜕变是要经得起淬炼,洗涤,雕琢。这个集火的颜色,水的声音,土的香气于一身的陶公主,今夜随我入梦吧。
瓷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不管你在我身边为杯为碗为砚为盏,我总以生命视之。因为高贵的灵魂总经得起历炼锻打与煎熬,你是永恒,即便碎,也碎成玉,碎成花,碎成透亮的生命。
沉浮中勇于探寻,兴衰中不断创新。淄博陶瓷,在文化的守护,使命的传承,艺术的创新道路上,俨然成为一道亮丽怡人的风景。受其恩惠,也受其震颤:生命的每一次燃烧,都是一段火热而艳丽的行程,煎熬中看见光明,跋涉中拥抱新生。
听瓷,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铸魂
淄博是一个带火的城市。火热的激情,火红的青春,火速的进程,火旺百业兴,不管是陶瓷疏璃,不管是石油煤炭,还是耐火窑炉,都离不开火的激情燃烧和淬炼。这是一个涅槃重生的城市,而钢铁铸造却构建起它高贵的魂。依托煤炭资源和丰富的铁矿资源,淄博的铸造业应运而生,顺势而为,成为淄博重工业发展的一根强韧肋骨。
因生计需要,十多年前,我曾有幸在许多机床铸造厂做过工。轰轰隆隆的机器声,叮叮当当的打磨敲击声,匡匡啷啷来回穿梭的行车摩擦声,似乎每一种声音都在耳畔回响。在沙灰弥漫的车间,我也亲眼目睹了一台台机床铸件的“浴火而生”。小到百十公斤的钻床,大到十几吨重的冲床,只要红通通的铁水缓缓注入消失模胸腔,一件半成品也就完成了。当电炉开起来,一块块冰冷圆实的铁蛋被投入炉膛接受高温高压的溶炼,再用细如流沙的铁屑将炉胆填实,在强电流与高热力的作用下,炉膛由乌黑变为暗红,由暗红转为锃亮炝眼的枣红,一锅几吨重的铁水就烧制出来了,娴熟的大炉工清理掉浮在铁水上层的炉渣,之后行车启动将装铁水的炉包吊至炉前,铁花飞溅,当两千多度的铁水流水一样注入炉包时,难免万千感慨,世间还有什么不能镕化的:车间外的数九寒天可以镕化,满腹的抱怨和指责可以镕化,困难煎熬和挫折可以镕化,冲天的干劲和高涨的热情让人忘记自己是在负重前行,还是责任担当,所有的忙碌辛苦变为一种常态,追求幸福的心态永不降温,砥砺前行的信念持续发热,这才是真正的读透生命熔入生活。人也一样,需要铸炼,需要打磨,需要完善,不排除杂质,不升温加压,不从流入众,是永远不会让自己成材成器的。看着师傅转动大包的方向阀轮,引导铁水缓缓注入摸具的箱体入口,吊车起落与阀轮摆摇配合的天衣无缝才让一件产品不出瘕疵,水流疾了容易塌箱,慢了容易胀包,恰到好处的操作源于工人们娴术的技术衔接。待沙箱的铸件慢慢冷却,工人师傅们就忙着开箱了,之后的工作砸帽口,剔毛刺,抹沙眼,一件件产品的完善需要细致入微的打磨,玉不琢不成器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不除砂去杂,永远是个半成品。真心佩服在尘沙弥漫的车间工作的师傅们,脏活累活不抱怨,溽热高温抢着干,他们似乎像这干净纯粹的铁水一样,永远都有火热的激情与干劲,不止是在浇铸产品成品,也是在浇铸生命生活,也是在浇铸产业事业。一个人或许微不足道,一群人也许不能激起波澜,但一众又一众的人接茬而生排岗接位在红如朝阳的熔炉面前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的时候,不得不说他们扛起了钢铁制造业的大旗,当一代又一代的人把火热的青春和滚烫的汗水冲天的干劲留在铁水映亮的车间的时候,淄博这个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产业才得以扎下强韧的根基才得以蓬勃发展。他们挺起的是民族工业火红的脊梁,铸造的是钢铁产业火红的魂。
中国嘉年华,淄博正青春。时代需要改天换地的英雄,也需要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我们在向英雄敬礼的时候,也要向奉献者深鞠一躬。
三、烧饼情缘
我与烧饼有一面之缘。酥皮肉馅白芝麻,虽说圆圆的烧饼难登大雅之堂,可它酥脆醇香的味道至今难以释怀。红泥碳火炉,葱末拌肉馅,爽滑辣油粉,许多年来让一段久远的记忆不断升温,难以泯灭。
沿着莱芜司马河,爷爷推着独轮车一路颠簸,到博山南郊去送柿饼。这是霜降之后,天气微凉,沿途是让秋风清扫干净的山脊和丘陵,偶尔有炊烟升起,却深得找不到源头。三十多年前的记忆,总会在这里留下声音和印迹。过夹鸡岭,越青石关,山路陡坡,曲折迂回,走着走着,不知是前行还是回返。好在傍晚时分,在石崖突兀的山坳拐角处,碰到一家小栈,总有歇脚的期待了。小栈三间青石草房,门面不大,却很别致,很有幸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坳里,能碰到这样一家客栈该是赶路人的福气。
随爷爷停车进门,正对门面靠墙脚的地方是一口红泥陶缸烧饼炉,炉膛里碳火正旺,看不到火苗,暖烘烘的熨热气息瞬间传遍全身。一位和爷爷年龄相仿的老人正熟练地拖起一块面胚向炉腔内壁上贴。烧饼炉一侧的大面板跟前,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正拿着一根面棍来回碾压着一块面团。老人家面容慈祥,见我们进门,友好搭讪。
爷爷递上一根旱烟,自己也卷上,“从老家来,新泰最北莱芜最南的山旮旯村子,到南郊送柿饼。赶一天了,想在您这歇一夜脚。”
老人从炉腔里夹出一块浑圆鼓胀的烧饼放在大笸箩里,“那挺好,有一间屋闲着。二三百里路呢,翻山过岭的不容易,好好歇歇。这里没啥吃的,烧饼油粉伺候。”
和爷爷坐下来。揉搓面团的小姑娘不时回头好奇地看我们一眼。在炉火微光的映衬里,她面如晚霞,浅笑梨涡,在这湿气浓重的深秋,也是难得一遇的温暖气息,可亲可人。她好奇的眼睛里,也藏着和阳光一样耀眼的东西。
小女孩目光不再躲闪游离,熟练地给我们捡上刚出锅的热烧饼,盛上两碗麻辣热油粉。
由于累和饥饿,禁不住烧饼给予的诱惑。一个个烧饼油金泛亮,外焦里嫩,不禁深咬一口,酥醇香脆,肉香葱香芝麻香麦香,每一种香气都在唇舌上下流动。再一碗麻辣油粉下肚,感觉整个胃肠都在活跃蠕动,自由舒伸,忘情之中早已不知山路之崎岖,身体之困顿,神经之疲乏,那份麻辣,酥热,温暖,可否是对幸福的召唤与回应。
女孩不再矜持,两只红活圆实的小手在胸前不断比划着,脸上的笑容如漂亮的花瓣在飞。
老人说,孩子命苦,爹死得早,娘改嫁,我现在当宝贝一样带着她。有年发烧干咳,喉咙咳血,声带撕裂,落下残疾说不了话,可什么都懂。你看,见你们吃得香,她高兴呢!
爷爷的目光四角里打量了一番,不解地问,“老人家怎么在这荒山野岭里开个客栈?"
老人用红铁勾捅了下碳火,“给人指路,自己才有出路,这里崖深林密,容易迷路,赶路的人走到这里可以有个方向,歇歇脚,暖暖身子。烧饼也卖不了几个,老祖宗的手艺,丢不得。”
小姑娘也来了兴致,一脸的兴奋和自豪,她一遍又一遍地在胸前用小手比划着。她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烧饼是最好吃的,长大了我会开一家很大的烧饼店。这是我的心愿。是呵,这是一个最靠近幸福的心愿,最温暖的心愿,这个心愿总会苦尽甘来。
第二天我们起身赶路。临行前,小姑娘又用手指在胸前划了一个圆。事隔多年,她灿烂的面容,浅笑的梨涡,划圆的手指,像一只可爱的蝴蝶,一直在我的眼前闪腾。长大后曾故地重访,小屋还在,只是所有的故事已是人面桃花,只有温暖的记忆和热烧饼酥脆醇厚的香气。而当时过境迁,所有的山路变为公路,青石草房已不见踪迹,黯然神伤之时,长途车司机却给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当年的小姑娘已是烧饼西施,在淄博有了好几家连锁店,博山烧饼,淄川烧饼,周村烧饼,一应俱全。这是老人家积善积德修来的福,也是小姑娘好人好报修成的愿。司机感慨良多,“不忘本,不舍本,守住本份,好梦圆圆。"
听罢,替当年的小姑娘幸福。当我再一次捧起油黄酥热的烧饼时,终于明白幸福还会有另一种味道:有如火如荼煎熬后的醇厚,有热情不息的燃烧后的温暖,有不知疲倦的奔赴后的苦涩,有坚守初心好梦圆圆后的香甜。
四、一路上有你
——追忆疫情故事
淄水汤汤,流淌的是患难与共的真情;川流涌动,汇集的是凝心聚力的赤诚。
乍暖还寒时节,新冠再次抬头。两年后的今天,疫情的阴云笼罩在般阳古城的上空。一夜之间,淄川这座美丽的小城,在迎接山花烂漫的途中又多了一份萧瑟,多了一股倒春的寒气,一座城瞬间变空。
淄川染疾,然而救助她的人比想象的要多,危急时刻,一双双手又扣在了一起,愈扣愈紧,般阳古城的春天慢慢升温。没有空的城,只有满的爱;白色的口罩,隔不开红色的血肉相连,因为我们坚信,一路上有你,山花烂漫终有时。
一路上有你,大爱至深。疫情中初心未悔,防控中使命担当,当疫情再次汹涌来袭,金城荣基地产总经理徐光志第一时间组织人手全员备战:封控消杀,核酸采集,捐款出资,生活配送,用切实行动为社区构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世间有情,心中有爱,一群群可爱的志愿者,一批批急需的抗疫物资,一笔笔爱心满满的善款,当这暖心的一幕出现在你的眼前的时候,你觉得真正的春天还会远么?饮冰千日,难凉热血。自疫情爆发以来,金城荣基人一如既往地走在抗疫最前沿,捐巨款,出人力,供物资,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用一双双手诠释奉献与担当,守护我们温馨的家园,在大爱情怀的延传中开创新生活,开创新未来。真可谓大爱至深,不管是溪流入海的爱,还是春风化雨的爱,每一种爱都在我们心田留下印迹,每一种爱都值得我细折腰一拜。
一路上有你,大诚至臻。这是3月14日清早的金城馨苑小区。一排排长队,一张张报告单,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检测,在这里你看到的不是一道风景,却是一道强有力的屏障,守护你,守护我,守护每一个家。春寒中手持棉签的医护人员,冷面热心,大诚至臻,不放一码,不漏一人,因为她们知道,疫情是一粒顽固的种子,一瞬间就会在人群中扎根蔓延。这样的屏障有多少,在淄川,在淄博,在山东,在中国,一道,两道,三道,千万道,道道汇聚起来不就是一道攻不破刺不穿的万里长城么。寒风中手持棉签让你喊“啊”的医护人员,你可以说她是为你站岗的人,是黑夜里为你提灯的人,是身有疾痛为你开方解药的人,可她们更是一群最可爱的人,是大诚至臻的人,致敬不为过,鞠躬不为卑,仰视不为谦。
一路上有你,大孝至纯。疫情肆虐,返校之路阻断,两个女儿和所有的学子一样,上起了网课。由于公司也在封控,我有家难回,加之妻子做了手术,所以两个女儿在网课之余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擦地,洗衣,做饭,照顾她们的妈妈。临近中考的大女儿压力倍增。小小年纪不得已尽孝尽力,只这一份孝心足以让我感动。可我多想让你知道,孩子,你是为父母尽孝,而你们的老师是在为教育尽孝,而每一种孝,都炙手可热,都让人热泪盈眶,都能汇成春风化雨的力量,感动你感动我。孝中有桃李满天下的期待;孝中有报效祖国的责任担当。一天一次的防疫知识,一周一次的家长会,一月一次的体温报告询查,这也是无声的战疫,是一个个英雄一次次在向着胜利吹起号角。隔着屏幕,家居如校园,盈满温馨与活力,老师亲切的笑脸,学生专注凝神的表情,举首投足,近在咫尺,如于讲台与书桌间交流互动,隔屏而视,纸笔生香。这就是我们的老师,躬身教育,无怨无悔,大孝至纯,泽及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