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璞】思考启迪心智(随笔)

编辑推荐 【文璞】思考启迪心智(随笔)


作者:朱炳初 白丁,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6发表时间:2023-09-17 22:26:59
摘要:思考,活跃头脑,激活思维,生发情感与办法,能够对付与处理问题;思考是理想的翅膀、行动的车轮,能够带你到达要去的地方,完成心愿。一切成果都是思考的结果,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思考的习惯,提升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人生,有所作为!


   思考,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当你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时,总会开动脑筋,思考对策吧?我想那是肯定的。我们生活在繁复的社会、充满各种矛盾的现实之中,奋斗在建设社会主义伟业的大地之上,而思考正是化解矛盾的利刃、耕耘沃土的犁铧。人们通过深思熟虑,常常会产生灵感与智慧,悟出道理与诀窍,开启通向成功与光明之路的大门。
   思考,它伴随着观察,恰是一对智慧的车轮,载着人们去捕捉大自然和生活中无尽的奥秘。如果把学业的成功、事业的建树、生活的美好,比喻为锻造的一条金链,那么,思考就是这金链上的关键一环,若缺了这一环,整个金链就锻造不出来,或者会断裂。独立思考的旗帜,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是万古常新、飘扬不息的。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华罗庚说:“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或其他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造精神。”
   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贤达、伟人,都是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在漫漫征途上,总是坚定信念,认准目标、矢志不渝地进击,永不停息地奋斗,以勤思的头脑,冷静而从容地面对丛生的荆棘、绊脚的顽石、汹涌的激流、陡峭的叠嶂。思考出睿智,思考出胆量,许许多多的关隘被思考闯过,芸芸众生的难题被思考攻克,从而获取丰硕的成果,创造出人间奇迹。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他是个普通的农技师,面对饥饿,心中萌发了一个惊人的念头,他想起了水稻。外国人不是搞了洋葱、玉米、高粱三系杂交吗?他思考着水稻能不能走三系的路子,从而解决当前的饥饿?袁隆平苦苦思索着,终于找到了奋斗目标:坚信杂交水稻的优势普遍存在,决心挑起这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重任,一头扎进了研究中。他大胆提出“远缘杂交”,即用野生稻进行杂交的设想实验,证明确实可行,袁隆平终于揭开了绿色革命的奥秘,他成功了!此后,又解决了多种难题,创造了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而他本人的不断思考,不懈追求又何尚不是一粒卓越的种子。他的生命充满思考的活力,一旦播种就会喷薄而出,生机勃勃。
   思考,乃是知识的窗户,探索的马达,创新的钻机;思考,它是启迪智慧之门的钥匙,穿破未知障碍的金箭,沟通成功之路的桥梁。人们在学习中难免遇“顽症”,在工作中常会碰“钉子”,如不开动脑筋,则会“山重水复疑无路”;而一旦开启思考的机杼,往往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近思录•致知》中说:“思曰睿,思虑之后,睿自然生。”这就是说,思考就称为智慧;思虑之后,智慧自然就产生了。《管子•心术》指出:“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意思是说,努力思考呀,实在想不出来,鬼神将教导你。当然,鬼神是不存在的,只是说明,只要你善于刻苦思考,一切难题终将会得到解决。胡耀邦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与思考。无论是马背上,战壕里,枪炮声中,他都能找到读书的机会,不停地思考问题。到延安后,在抗大学习,他如饥似渴地读了大量的书籍。他还针对当时抗大学员的思想状况,写了调查报告反映到中央。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就是根据胡耀邦的材料写成的。胡耀邦作报告,出口成章,言之有理有情又有文采,这得益于他爱读书学习、爱思考问题的习性。
   思考,需以掌握丰富的知识为前提。计算机,只有输入数据和信息,才能进行演算与分析,得出答案。同样,迸发思考的头脑,需要不断地灌输精神营养才能启动。倘若你的头脑里空空如也,那么任凭你怎么拍它,也是想不出什么名堂来的。世界上完全独立的“独立思考”是没有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知识遗产的基础上,才能略有所知或心中有数地走自己的路。因而,学习汲取前人的知识成果,不断充实自己,是思考解难、思考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有厚积,才能有薄发;有种植,才能有收获。
   思考,应该以质疑和探索为起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这有疑、无疑与长进,就是指通过思考,提出问题,进而分析、探讨与解决问题,在深层次上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不敢质疑,一味照抄照搬书本的人,不愿动脑探究问题的人,是很难深入事物本质,获取真知灼见而有所创造的。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人带死了;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上的知识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最重要的,是善于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思考能引人入胜,指导实践,创造奇迹。
   思考,切忌浅尝辄止,畏难却步。人间事再思为得。许多问题需要人们不断地思虑,长久地思索,尤其对那些百思而难解之“结”,需知难而进,苦思冥想,切不可怕费脑子,一时想不出来就打退堂鼓。高尔基说:“懒于思考,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是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昧’。”只要在思考之路上勇敢跋涉,百折不挠,总会跃过难关,和成功拉上手的。
   思考,要注意方法,避免钻牛角尖。思路与道路相仿,不可能都是平坦、通畅的,一条路行不通,就要设法走第二、第三条路,切勿把自己的思路局限于一隅,走进死胡同而不能脱身,陷入烂泥滩而不能自拔。思考要讲辩证法,注意科学性,不能脱离实际,想入非非。法国的普朗克说:“智力上的跃进,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生气勃勃地独立思考,并在有关事先的正确知识指导下走上正轨,才能实现。”
   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个能思考的人,才会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思考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不断探索的境界。聪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考虑和更多地理解。对于不理解的事物,总想弄个明白,而不随意放过。唯其如此,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识,丰富睿智的头脑。
   朋友们,科学是人类思维的能动创造。才华总是通过独立的思考活动才能成长起来的。世界上各行各业的成功都源于你发挥了正确的思考。当今的时代,是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各种信息千变万化,各类问题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思考、善于思索、勇于探究,凡事要深思再深思;在人生的旅程中,切莫偷懒,切忌怠惰。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有思索、有决断,而且又有毅力不断思考的人。思考成就事业,思考创造价值,思考绘就人生!
   (2023年9月17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
  
  

共 25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朱老关于 ”思考启迪心智” 的随笔,是一篇极具思哲性,有议论文论证风格的随笔,不仅值得一读,且值得我们深度与研读。 深读与研读本身,就是作者的主题思想,是作者从不同纬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建构科学思考的三维立体模型。 细思该模型,作者不仅从结构上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直观的“思考思程序”,还从各层次分论点的字⾯上,为我们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解读,非常准确的体现了文章关于思考的主题:严谨,周密,科学的思考精神这一特质。 事实上,所有高水平且很有导向价值的编者按与高水平的点评一样,都是点评人精读与深读后,经历反复斟酌后的产物。为更好地为读者导读,本篇“编者按”不妨条分缕析如下—— 一、《近思录•致知》中说:“思曰睿,思虑之后,睿自然生”。它揭示了智慧的来源,是反复思考的产物。 二、行文伊始,”思考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与科研活动中,思考正是化解矛盾的利刃、耕耘沃土的犁铧”。这是作者给出的思考最简明的定义,以及思考功能的宏大叙事。 三、以下,是本文事关思考的方法论及其意义—— ①、它需要观察,是人民捕捉大自然无尽奥秘的载体。 ②、思考,是知识的窗户,探索的马达,创新的钻机。通过思考,获取知识,探索奥秘,不断创新,这是思考的意义。 ③、思考,需以掌握丰富的知识为前提。 有厚积,才能薄发;有种植,才有收获。这是深度思考的基础。 ④、思考,以“质疑”和“探索”为起点。这是思考的着力点,思考需要结论具体的问题,或者探索并达成某种目的。不是无厘头的空穴来风,胡乱瞎想。 ⑤、思考注重科学性与辩证法,不能脱离实际,不能钻牛角尖。 ⑥、思考,是一个人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人生最该具备的追求。科学,是思维主观能动性的终极产物。成功,属于那些爱思索、有决断,且有毅力不断思考的人。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贤达、伟人,都是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人。一个会思考,且善思考的人,才会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 综上所述,思考是一门学问,科学掌握思考方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基础,还需要集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全方位知识的长效积累,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夯实我们头脑中的知识库。 一句话,思考是解决人类社会所有问题的科学观与方法论,研究思考这一课题本身就需要辩证法。辩证法是核心,方法论是基础,互为提携,缺一不可。感谢赐稿文璞,此篇随笔,可读性强,推荐阅读。【文璞书苑编辑:月亮之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亮之巅        2023-09-17 22:30:15
  本篇杂文随笔的论点是:思考启迪心智,为此作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论证,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思路与谋篇布局的能力。朱炳初老师的文章我已多次阅读,令人感动和佩服的是年近九十高龄的退伍军人,仍然笔耕不辍,热爱着文学,值得我们学习。向老师致敬,并祝以美好的问候!
2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3-09-17 23:14:34
  感谢朱老先生笔耕不辍,不吝赐稿。感谢月亮老师深夜编文,条分缕析,写出如此严谨出色的编按。致敬朱老先生,点赞月亮老师!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