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打井与考学(散文)

精品 【东篱】打井与考学(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644.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17发表时间:2023-09-18 05:38:31
摘要:做一个努力挖井的人吧,梦想是被自己的深度开掘而出的,如挖井一样。


   打井和考学,这是哪跟哪?两者之间怎么扯上关系,有什么逻辑?
   记得一个逻辑学家说,在混乱的关系里,一定有正确的逻辑。作家柏杨说,可能只有爱情是不按逻辑发展的,所以必须时时注意它的变化。那就是说,逻辑存在于太多的关系中。
   1974年秋,在父亲的同意下,我将老屋拆了向后挪了十丈远,重新盖起新屋。这房子在北山脚下,确切地说是在半山腰。要在院子里打一眼机井,险乎。距离村东水井的地势,其高低落差不下20米吧。
   有没有水,是高度决定的吗?北山顶上就有一湾常年不涸的水。村中好友、我的小兄弟中广说,哥的数学思维是对的。他是随父亲回乡的,见多识广。他的少年时代就在玉龙雪山脚下度过。那时,我们并未觉得这样的想法是幼稚的,在怀疑中,寻找答案,尽管没有多少理由支撑答案,但我们异常兴奋,就像发现了一条真理,击掌庆祝。
   好兴奋。中广见多识广,他一定去了不少地方,居然跟我讲起“一人泉”的故事。在福建的一座山上,一泉仅可供一人吸饮。一泓小泉,多么像一颗心,只能接受一个朝圣者。我就是水的朝圣者啊。
   经常往新房子后园子里跑,去看石墙下出水。一堵散石墙压不住地下的纤纤细流,这不应该是雨后地表水的渗透,地下应该有水线。
   这个现象似乎在催促我心中的一眼井的诞生。水都不甘隐居地下。我舌头舔舔唇,仿佛已经尝到了山泉味道。这不是简单的诱惑。我明白,我的心情可以给我太多的美妙。
   为了证明想法,想到“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俗语。山水相依嘛,水喜欢山,借着山的高度努力向上。这是我的发现,是这样的逻辑吧。中广说,地下有气压,一定会推着水向上运动。水是不安分的,总要表现自己。这是物理学和人文感知。他再一次支持了我的想法。
   还是很为难。从开挖新房地基的情形看,地质结构相当稳定。近似铁色的土质,近乎岩层结构,一镐头下去,蹦出一点土渣,看来这里是保留了最原始的地况,没有人动过丝毫。
   地下没有宝,不然多少人就盯上了。但我所需要的宝是水,是可以让父母不再掮着水桶来回跑一里半地远,艰难地取水。信念往往是不顾那些不可能,可能与个人的性格有关,我不想纠缠于对我不利的判断。
   我不是地质学家,是一个年轻的农民,挥镐挖土是我的能耐。我相信,再坚硬的外壳都可以找到缝隙。有缝隙,就会有水。
  
   二
   动工的前夜。和中广就坐在屋后的树下。秋夜,那么沉静,仿佛是动工前的安静,酝酿一件大事。我突然觉得,一个年轻人必须学会找到自己可以承压的事做,不然,生命就太寻常了。老槐树在夜色里安静着,似乎在等待着两个善于思考的年轻人。
   晚秋的气息,透着微微的香,那些砍倒的玉米杆,安静地躺在山坡的地里。露水隐隐地打湿了那些晒干了的绿色。中广要我侧耳细听,他说,夜晚,地下有水就不会安分。我笑他太浪漫。他的物理学得最好,不能怀疑他的见解。我似乎找到了更大的信心。
   岚气氤氲。我们突然有了新的发现。这些岚气,加上几天前的秋雨,水跑到了哪?山顶那湾水,据说老辈子就在,它滋润着一座山,山应该吃饱了水,肤浅的地表水流走了,那些不肯离开山的水,就藏在山的腹中。千万年的积存,地下的空间会被泉水占有。
   山的内部有“肠道”,既然有肚子,一定有肠道。说不定这条肠道就经过我们的院子……
   我说,一曲《高山流水》,唱的不仅仅是人间知音,原本应该是对山水知音的吟哦。我刚刚看过《古今传奇》,一下子可以和地理上的山水联系起来。
   有的行动起于异想天开。怎样制止上帝的发笑呢?付诸行动吧。我这样回答那句人所皆知的话。
   傍晚队上收工,我的院子里,一盏油灯,已经点亮,置于井壁开凿的灯窝子里,它的光,迎接着地下水,可以穿透厚而硬的岩土层,直抵深处。那盞灯就是我的信念。
   自制的轱辘吊在木棍绑起的三脚架上。在北方农村,极少使用这样的提土提水工具。是物理课本上的插图给了我启发,小兄弟中广每夜过来,轮流下井。吱呀的轱辘声,给秋夜带来美妙的声音。
   隔壁的邻居看到这个工具,羡慕不已,军哥在我凿井的第一铲土挑开的时候就预订了轱辘。他说下半夜兄弟轮流干,我便在八九点停工,解下轱辘送过去。无疑,军哥也给了我支持,因为他相信我的判断,笑着说,两个井眼去召唤地下水,水肯定听得见,会一起涌来。父母看着我们这些年轻人说笑,也掩不住兴奋,递上水,趁机探望进度,我们都理解父母的心思,说“快了”。快了,就是希望,总有盼头。
   两丈深处,果然遇到了难啃的骨头。遇到灰土岩,深灰色,岩土里隐藏着石晶体颗粒,少量的碎石碎粒夹杂,时而有裂隙,夹着黏土,微微有些湿气。没有学过地质学,对岩石也知之甚少,但我们带着希望鉴赏,感觉裂隙的存在,一定有水,没有不透风的墙,裂隙里也一定有水。中广开玩笑地说,这就是“风水”。
   借来铁锤铁钎,要在井中凿眼放炮。炸药哪里来?问松叔吧,他是石匠。我特别喜欢被刺激,听他说高中生不会炒炸药,连石匠也笑话。告诉我一个“炒”字就不难了。年轻人不怕反问,反问不是对我态度不好,就像我遇到的老师,喜欢在课堂上反问我们。那段时间,炸药不是管制物资,可能源自民风淳朴,引线、雷管,都是随便购买。去生资门市买碳酸氢铵,去村上的木匠铺扫木屑。门口支起一口废旧的铁锅,安上风箱。炸药就炒制出来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居然在敢于尝试的人这里,根本不算什么难点。
   炸药引线燃烧的时长是通过数数的方式计算的,为了节省,我们要数数计算从井底爬到井沿的时间。一声闷响,轰开了坚硬的岩层,硝烟散尽,再次下井。那是多么诗意的硝烟啊,一个人的战场,是和深度和硬度较量,我具备了拼杀的意志力。
   没有看泉水滚涌的场面,用手摸摸井壁,湿漉漉的,一点出水的迹象,让我兴奋不已。此时的井深三丈三。
  
   三
   夜色深深,月光清冷,当井的月华,直透井底,隐约的渗水映着我的投影。哦,月光是来喝彩,不然那些凿井的日子,为何不见月影移步而来?没有成功的时候,不要等着谁会喝彩,自己送给自己一线光芒,总会唤来光的脚步。随地坐在井口,诗意袭来,秋夜的寒凉,被我赶出了院子。
   一眼井,一个人,一个井架,一袭月光。我创造了新的禅意,胜过所谓的“一枝一叶一世界”。
   第二天,探头看井,井水就像魔术,爬上了那个最下面的灯窝子处。赶紧招呼中广。
   他也有诗意,用浓厚的云南腔吟着诗句——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是毛泽东的《十六字令》,耳熟能详。我道登天不难啊。我们是挖井三丈三,也有意境。
   一米深的地下水,足够了。背靠着北山,北山就是水源。谁会认为一座山就是水源?其实,我们还是找到了理由。长江源头不就是昆仑山脉与唐古拉山脉吗?多么兴奋!
   我们很年轻,思想特别活跃,很希望井中的水如泉涌,就像泉城的趵突泉,尽管那时我们未见这眼泉,一个名字也给我们带来美妙。满足了,没有让我失望。
   坚持挖下去,水是会有的。就像记得那句“面包是会有的”一样。
   看着这眼深井,那时还没有“作品”“杰作”“创举”这样的观念,只觉得这眼井是给“冒失小子”“愣头青”的一个最好的回报。坐在井边,突然觉得这眼井就是一个思想宝库。
   山有高度,再高也可以用数学测量出来。甚至在高度上可以挖出水。一堵散石土墙,怎么可以压制外流的水呢?我如果是水,我就要找到缝隙流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气压,产生着压强,释放压强,一定要有一股外力,外力和压强接触的瞬间,就产生了爆炸力。再硬的岩层,我们都可以想出办法突破,一个人的出头,就像那些种子顶起覆盖在头顶的厚土层,总要弯腰低头,才可以昂首见日。越往下,离水就不会太远。越往上,离梦想就越接近……
   完成一件大事,不安分的人,必须找到第二件事,或者第二件事会走到你的面前。果然,我遇到了恢复高考。我对着这眼井轻轻地说,我想在高考这块地方挖挖看,能不能出水,能不能打出自己的一眼井。
   说实在的,回顾那段岁月,捕捉我参加高考的原因,多半都是这眼井给我了冲动和启迪。
   时间给了我们机会,机会面前,要拿出挖井的力气,这是我的最初想法。时间这个东西太柔,但也神奇,一个月多的时间,可以挖出一眼井,三丈三。它也可以将一切轻轻地在不知不觉中掰碎,甚至磨成齑粉。将钢铁化成锈迹,把岩石打磨成碎块,也可以成就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月的时间,零打碎敲,聚力于一眼井,从一个坑眼里舀出一瓢水,一夜之间,可以注满井筒,太神奇了!
  
   四
   就像打井一样,我从高考的考场上掘开了自己的那眼井,尽管考得并非我梦想的那样好,但我挖出了“三丈三”的深度。当然,我必须感谢我遇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的开始,那些孕育心底的理想才可萌芽,积攒起来的意志力,才能像旱地遇春雨般得以展现。
   我要回报那眼井。
   于是,我设计自己的十个填报志愿。水利水电工程——我想为远距离担水吃的人,找到一眼井。远洋轮机驾驶——我要去大海弄潮,劈波斩浪。机械机床——我想打造出最好的工具。地质勘察——我想去找到地下的宝藏,不再凭着猜测去判断地下有什么。石油勘探——我想给打井的人的灯盏里填上最好的石油,那时我的灯盏里燃烧的还是煤油。
   可能是老天懂我,我可以把思想输送给孩子们,或者我具有打开孩子们人生思路的能力,我上了师范院校。
   好吧,在给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更多地是倾向于推荐我曾向往的专业。
   这样的传承逻辑是成立的吧?即使没有逻辑线索,完全可以建立起崭新的逻辑推理。
   那年,我送高三,真的遇到了一个关于“挖井”的高考作文题。1983年,山东省的高考作文题是给了一幅连环漫画,画外音是“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我曾经是挖井人,有着深切的体会。从考场出来,有的学生跟我说,课堂上你怎么不再详细地把老师打井的故事说说呢。讲了,只要深度足够,一定有水的。
   每一眼井,能够开挖的深度是不一样的,不放弃地挖,都是会喷出地下水的。深掘自己的井,说不定就有了惊喜,不试试,怎么知道那里挖不出水,怎么就知道自己有多么行。人生的开悟和力量,并非完全是别人给与的,在探索和行动中获得,真的是正途。生物的进化依赖于行为能力,人也是如此,是在行动中获得启迪。心动不如行动,就是这个理吧。
   学习逻辑学课程的时候,记得有一句话说,学会将不可能的事物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关系,那就找到了逻辑。
   寻找我们人生奋斗的逻辑,是不是也如此呢?梦想,应该也是在别人不重视也不在意的逻辑里诞生而实现。
   如今,选择在江山文学的场地,建起一座茅屋,叫“东篱采菊”,能够和文友们一起开掘一眼井,努力打捞文学,似又回到那段青春时光。
  
   2023年9月1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1983年高考,黑龙江也是和山东一样的作文题,看图作文:挖井。我遇到了,写跑题了,我的拿手科目语文并没有得高分,导致高考失利。我曾一度为此困惑。今看了老师的文章,我果然找到了答案,从人生漫长的角度看,还不算迟。初看这个文题,打井似乎和考学风马牛不相及,但看完全文方知文章构思之精妙。1974年秋,作者和父亲将老屋后移十米盖起新房,要在半山腰的院里打一眼机井。“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好友中广支持作者的想法。面对铁色的土质,近乎岩层结构,作者信念坚定,为了让父母不再掮着水桶来回跑一里半地远艰难地取水,他坚信,有缝隙,就会有水。动工前夜,作者和中广仿佛听见了山腹中的水声,正是一曲《高山流水》。点起油灯,开始铲土,三脚架支起辘轳,军哥也过来支援,遇到灰土岩,借来铁锤铁钎,自制炸药,一声闷响,井壁湿漉,已现出水迹象。月华给井架带来禅意。次日,井下出现一米深地下水。坚持挖,水是会有的,高山就是水源,如同唐古拉山发源了长江。完成挖井大事,作者又遭遇恢复高考这件大事,作者决心拿出挖井的勇气,在高考这块地方,挖一眼深井。作者虽未能考取水利水电工程、远洋轮机驾驶、地质勘察、石油勘探等理想专业,而是读了师范,他将自己向往的专业推荐给学生,为了回报一眼井。这种传承,自有其内在的逻辑。作者曾是挖井人,对于83年挖井的作文,有着深刻的理解。那里没水,就换地方挖挖,否则,怎么知道自己有多行。这就是人生奋斗的逻辑。作者用过人的智慧,将打井和考学联系在一起,有比有兴,生动形象,是一篇构思新颖独特,感悟深刻的佳作。力荐阅读,感受精彩。【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918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枫桦        2023-09-18 13:27:28
  我也经常挖井,我们这里需要挖井的地方很多,比如消防栓,就是挖井。还有林场的塑料大棚,一共五个大棚,每一个棚里都需要一个井……记得有一次给一个朋友家挖井,挖到了四五米深,挖到了石头砬子。一般的时候,都会放弃的,因为不知道石头砬子有多厚,是不是能打穿。没想到的是,石头砬子被凿开,喷出了一眼泉水……就如老师的文章所说,不试试,怎么知道那里挖不出水?实践出真知,挖井就是要一心一意地,心无旁骛地,一直挖下去。文题神妙,给人无限启迪!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8 14:43:06
  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彩留墨。知道枫桦老师的工作,那么有诗意,总是和未知打交道,得到的是惊喜。可能东北的土地相对胶东半岛老师平原多,我们这里就的丘陵,动不动就来一个山包,打井多选择在低洼地,而我家的房子在山半腰,不能到外面打井,所以就有了那样的故事。挖井遇到石头砬子,的确麻烦,动不了锨镢,只能慢慢来了。对,在难处一定有惊喜,就像你看到的泉水,相当松软地方不同意喷涌,周围坚硬容易挤压泉水。打井和考学真是难扯一起,但还是有点联系,见笑了啊。过往的一段经历而已。遥握,问候秋祺,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18 14:32:34
  打井,与物理知识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开动脑筋坚持下去终于见到了地下水。读书学习参加高考,与打井同理,重要自己够努力下决心,成功是必然的。现在在江山,在东篱采菊,与一群文学爱好者开掘一眼井,努力打捞文字,与打井还是同理,肯定会成功。老师的文章逻辑性很强,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东篱人跟着老师一起努力吧,精彩在后面。好文章,问候老师,祝安!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8 14:37:33
  磨目了,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打井是很有意思的事,和我们相聚东篱创作一样,我们打捞的是文学,文学的深度无法预测,我们是一群努力挖掘的人,所以乐此不疲。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创丰,期待你的佳作!
1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9-18 15:04:13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自建新房,白天上工,晚上点煤油打井。而打井的位置距离村东水井的地势其高低落差不下20米。在大家认为无水的地方,自制轱辘,自制炸药,花一月有余的时间,挖出了三丈三的水井。做这些,只为父母不再掮着水桶来回跑一里半地取水。文章只字不提孝心二字,其孝心感动天地。怀才老师打完水井并不罢休,在恢复高考时,毅然步入考场,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把思想输入给孩子们,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读罢此篇文章,我震撼不已,感动不已,同时给我启迪!我一定转发出去,给我家小孩子们看看。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8 15:20:35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谢谢鼓励。一点曾经的往事,也不知一个愣头青会盖起四间房,打出一眼井,不过,可能这样的性格就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试试吧。见笑了。现在的孩子的动力来自他们的自觉,我谢谢他们会比我们那一代人好多了。遥握,问候秋祺,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9-18 15:11:25
  打井与考学,的确毫不相关,但作者却把两者有机结合,相织相融,找到了逻辑上的联系,读来自然贯通,启人心智。作者用诗意的笔触,风轻云淡地写了打井的过程,明明很艰难,却带着浪漫与温情,带着轻松与愉悦。文中细腻唯美静谧氛围的营造,让人觉得不像是打井,倒像是欣赏田园风景。完成打井这一壮举,作者又拿出打井的勇气和豪情,投入到考学中,把考学当作打井对待,奋力从考学中挖出一眼深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实现了又一目标。从文中看,作者做事有规划,有梦想,并有实现它们的策略和斗志,其顽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是实现理想的保障。好文,充满哲思,满满正能量,文采斐然,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创作愉快,祝秋祺!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8 15:24:49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岂是,怀才回忆那段,就是回答我心中的一个疑问,我为什么可以放下所有的去考学。打井,是一个理由,总觉得自己是可以的,年轻啊,不知天高地厚的,就是碰运气,老天幸顾我,给了个小小的惊喜。梦想,我不敢有,但有点坚持的力量,一旦关注,就投入,就不能离开,就像我们一干人马跑到江山来挖掘我们的文学,多么有意思,坚持下去,就有收获,是吧?遥握,问候秋祺,谨祝编创快乐!顺祝工作顺利!
15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9-18 17:37:18
  老师把两个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来写,其中浸透着老师的思考、智慧和机巧,找到二者相似之处加以挖掘,真是巧思。83年河北高考作文题也是这幅漫画,以后也多次给学生讲过,一看到老师的题目就想到了这个高考题。淡墨拜读欣赏,点赞。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8 18:22:46
  谢谢淡墨老师的美评。那段岁月,因为有了挖井,而变得丰富多彩了,想到考学的动机,可能与挖井有关,父母不再为了担水而奔波,我也可以放心离家。遥握,特别期待淡墨老师的佳作,问候秋祺,谨祝编创快乐!
16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9-18 19:44:17
  老师的思维能力超强。用打一眼井的精神,来做任何事,只要精神不倒,定能做成功。老师的经历甚是鼓舞人心。是啊,凭借一双手,一身胆就掘出一眼井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现如今又凭借一双手一身胆,开辟一块文学园地,自在徜徉,这份成就感,老师体会最深。拜读学习!祝老师秋安!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8 19:55:33
  谢谢月亮老师始终给怀才抱器以鼓励,谢谢美评。挖井那件事纯属冲动,但我心里却是掂量了很长时间,在挖与不挖徘徊了很久。试试就知道自己还行。我们相聚江山,也在挖井,深掘文学的井,希望打捞上我们需要的文学精神。一群掘井人多么有意思。感谢我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和最好的地方。遥握,问候秋祺,期待月亮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9-18 22:01:00
  挖井这个作文题目我应该见过,您说的挖井的冲动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我也是啊,当时投稿东篱,说的文章也没看,是闭着眼睛进来了的,如果看了,估计被吓退了。我前一阵下过家乡的矿坑底部,-260多米,破碎的坑壁上确有很多的水道,雨过,能形成瀑布。很是神奇!拜读老师佳作,祝秋琪!
回复1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9 07:26:08
  谢谢天方老师精彩留墨,年轻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写法办事,尽管找到很多理由,还是为这份冲动找的。好在不太深,出了水,如果那眼井不出水,可能记忆还深。我家那眼井和矿坑真是无法相比,仔细观察,井筒里的一些“水线”的确是在。我反正是看到了地下的风景了。哈哈。很期待天方老师的佳作,遥握,问候秋祺!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