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书海扬帆(散文)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今年86岁的我想说,书是我一生的帆,在书海扬帆,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一
小时候刚刚上学读书,就常常听父亲嘴边挂着一首诗: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话对我影响颇深。我从小就酷爱读书,一日不读书便如枉活三秋一般。
小学五年级时,听父亲说《红楼梦》读不得太“粉”。这真是你不说我还不想读,你越说读不得,我越想读了。挖空心思,东求西借,终于读到了《红楼梦》,背着父亲读。许多字认不全,囫囵吞枣,半阴半阳,朦朦胧胧,总算“偷读成功”。掩卷深思,何谓“粉”,粉在什么地方呢?百思不得其解。但悟出一个道理还是读书少,读多了,自会明白。“粉”是没找出来,却更激发了我读书的兴趣,热情。鲁迅先生说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采很多花粉,才能酿蜜。
后来琢磨父亲的话,觉得他一个“粉”字的概括真的是高见。“粉”的世界有繁华奢侈,这是表象,骨子里里却是坏了。所以,我理解《红楼梦》写的是儿女情长,表达的是背后的衰落,情再长,也架不住覆亡。光鲜和背后,这样的关系,用一个“粉”字概括,真是很恰当。从很多“红评”看,还真没有这样的见解,我很佩服父亲读书的态度和深入。
读师范时,我患了严重的风湿病,肺结核,病休在家。六十年代仍是谈“痨”色变的年代,而我的营养与医疗条件之差自然不必说。但不足四个月,结核病却奇迹般地痊愈了,究其原因,不能不感谢书。此间我边自学学校的课程,边阅读《牛牤》《丹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英雄是我心中的丰碑,我从他们身上汲取了战胜病魔的力量。我想,我从上初中就享受助学金,是国家培养我读书,我还没有报效祖国,我要向保尔、吴运铎学习,坚定信心,尽快康复,毕业后当个光荣的人民教师,报效祖国。我努力调整心态,不忧不惧,制定学习锻炼规划,积极配合治疗,和父亲学太极拳,学气功,自学各科教材。一个学期只上一个月的课,期末考试竟然满堂红,全五分。在50人的班级,凤毛麟角。同学们都羡慕我:王友莲一个学期休三个月,全五分,咱们不缺课,还有不及格的学科,人家怎么学的?是读书给我力量,信心,决心,催我奋进!读书让我感悟人生,追求生命的升华。
从这件事看,我非常相信人体有着巨大的愈疾功能,但这个功能必须给与积极的态度,否则无法唤出自身的抵抗力。读书,可以转移我们对疾病的关注,同时,吸纳书中的能量,精神就是治愈疾病的药物。太多的病患者,可能都倒在精神颓废中,我深有感触。
在师专,教我《文学概论》的严凤仪老师,最初教小学,后来教中学,直至教大学。梅花香自苦寒来,图书馆的管理员,系里的老师,同学们都传严老师遍读古今中外,是活字典。他是我的楷模,激励我发奋读书!为借书我踩平了图书馆的门坎,一次图书管理员用怀疑的态度问我:“你借书最频,最多,都是你自己读吗?”“老师请相信我,我从来不借给外人,我读书快,挤时间读。”“反右斗争”开始,学校停课,天天开会,只要没有会议,我就躲进图书馆,找一个偏僻的位置,贪婪地猛啃老师课堂上曾提到的书名,图书馆里静悄悄,一颗心融入书中,走入书中的世界,全然忘我,那感觉,那况味,仿佛饱尝了一桌桌的饕餮盛餐,滿足,舒服,窃喜,痛快!
久了,大家要找我,一定要去图书馆。那时,我就有一个意识,干点有用的事,比浪费光阴好。我感谢图书馆,它收留了我的时光,更让我自学倒很多同学没有听到的知识。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永远没有伤害,因为文学始终带着关怀,无论是情节,还是字句,我总能找到激励我的东西。那时,笔记本抄录很多,但不敢拿出来分享。生怕说我转移了生活和运动的大方向。我感谢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从读书中获得认识世界的力量。
二十五岁那年因公受伤,胸椎骨折,成了半个残废,风华正茂的年龄,心灵和肉体的痛苦同时袭来,但想起贝多芬的话——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对!我也不能向命运屈服,不能躺倒,于是苦读不辍。在师专没学欧美文学,此刻抓紧时间疯狂恶补。《德伯家的苔丝》《红字》《呼啸山庄》《简爱》《大卫,科波菲尔》等等都是养伤时读完的。读外国名著,放眼世界,拓宽视野,提升品味,提升素质,培养更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了学好王力的四厚本古汉语,为了学先秦散文,我用枕头垫着腹部,趴在床上读书,读累了,需要别人帮助方能坐起来。
我养伤时间的苦读使我受益匪浅。后来教学,我发现自己那么有底气,一个字,古今意义不同,在不一样的句子环境里,意义也要阅读者选择,好在我掌握了古汉语的一些词汇,有了不大的“一桶水”,我教学文言文就得心应手了。我也把自己读书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拿古文字启发学生,治学要严谨。就像“哭”“泣”“嚎”“恸”“怆”等字,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细微区别,我给学生分析,他们对古汉语的兴趣逐步浓厚起来,注意积累,灵活运用,很多学生谈到学习古汉语,感觉那么有趣。
二
在那无知被视为高贵的年月,无书可读。丈夫被斗,我的家两次被抄,节衣缩食珍藏的书荡然无存。我这个臭老九仍“恶习不改”,想尽各种办法弄到更多的书读,当时,我曾千方百计借到了公安机关正在查禁的“大毒草”《第二次握手》,便如醉如痴地读了起来,我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地感动了,自己的心情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时而悲伤,时而欢愉。由于爱之心切,我还在办公室里偷偷摸摸抄起这本书来。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时,我拉开抽屉,在抽屉里抄书,有人进来,立刻关上抽屉,拿起旁边准备好的书读起来。这“鬼鬼祟祟”的举动引起了同事的猜疑,误解,背地里说我婚外恋,偷偷地写情书,真令我啼笑皆非,为了读书,不理睬别人的如簧之舌,甘愿蒙受不白之冤,鲁迅先生说:唯沉默是最高的鄙视。白天偷着抄,晚上熬夜抄,用一周时间抄完了《第二次握手》,担惊受怕,还让老花眼提前报到,但我毫无悔意。
抄书,也是读书的一种方式。抄完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有个出版社,而且是常伴孤本的出版社。抄完书,我对这个故事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能够第二次握手,不是缘分使然,也不是心有灵犀,更不是一个梦送达到那个场景,而是一场社会变革的力量。好好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世界,这样的情感,一直扎根心房。失去才懂得珍惜,这样的理解,是肤浅的,我和同事谈起读书的体会,我深有感触。
噩梦醒来是早晨,“四人帮”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又可以“肆无忌惮”地读书了。我讲授每篇课文都读比教材多几倍的有关书籍。讲《海市》遍读杨朔散文;讲《荷塘月色》,朱自清的散文烂熟于心。为了给进修的中学语文老师讲诗词,我用了一个暑假读唐诗宋词鉴赏,许多传颂不衰的诗词谙熟成诵。讲一个下午近四个小时的诗词连教案都不需看,深得进修老师的佩服和信赖,都夸我讲诗词倒背如流。为了讲一个下午的俄罗斯文学,我在两周的业余时间里重新泛读了《安娜卡列尼娜》《契诃夫小说选》《普希金诗集》。读书让我感动,让我充实,让我感受生活的美丽和芬芳!
我的青春,因为读书有着积累和沉淀,让我在教书的日子里,更加得心应手。尤其是我能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将学生引向深度理解。所谓的“风华正茂”,不是长得多么潇洒英俊,而是在事业中不负青春的表达。
大约是1978年,黑龙江教育学院中文系恢复招新生。(培养在职中学老师)我已过不惑之年,依然求知若渴,报名参加考试,一张作文卷,一张文言文卷,我也不知道怎么懵的,竟然是双百。此事在教育学院中文系反响强烈,老师们决心在我的答卷上找毛病,哪怕找出一个标点错误,他们认为文言文、作文怎么可能是满分?但老师们徒劳了,又去请示教务处,教务处的回答是没有错误凭什么给人扣分?为此,中文系选我做铁路系统学员(都是各中学没有本科学历的中学语文老师)的兼职老师,暑假在哈尔滨市平房一处学校集训。我报到后,刚放好行李,听到有人喊:谁是王友莲?请出来!我闻声来到走廊,看到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在前,后面还有几位男士。我说:“哪位老师找我?”走在前面的微胖的男子,微笑着说:“你是王友莲?”说着伸出手,我赶紧上前握手,后面的人介绍说:“这是教育学院熊院长。”我心中暗想熊院长找我什么事呀?熊院长说:“你太了不起了!语文考试能双百是空前的,全黑龙江省上千名考生,你荣登榜首!祝贺你!‘铁中’真有人才呀!”好嘛!我还给铁路争光了!我赶紧谢谢熊院长的鼓励和表扬。
我明白,读书成绩,是可以让我声名鹊起的,但深知自己的水还很浅,只是那份试卷对了胃口。换一份试卷未必如此。后来,院长也找我谈话,要我多读书,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读书无止境,有的只能是一个阶段的收获,放在更长的岁月,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浪花。
我的日程表上没有节假日,身居斗室,亲朋好友来访,都见我伏案读书。自己也常常有“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的感慨。我不是正规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师专也只读了一年,(黑龙江省速成师专,后并入哈师院)但我给在职进修的大学生上课,而且好评如潮。我多次教高三毕业班,我的学生高考成绩历次在哈尔滨铁路分局管内高居榜首,一九八四年我的学生高考成绩全哈市排第二名,获哈分局嘉奖。首批当上了高级教师。受到太多的鼓励,获得很多荣誉,夜深之时,我沉下心想,抚摸着桌上的书,我常常心中念叨着书的好。成就一个人,需要太多的条件,但少了书,无论怎样都只能是半成品,自那以后,每晚读书,成了我的必修课,我相信大脑是一个永远不能装满的大容器。
多年的读书积淀让我对写作有信心,有兴趣,退休后在十几种报章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忝列哈市作家协会会员之列。季羡林说:“书籍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我真诚地感谢“书”,它给予我的太多太多,我要为它高声礼赞。
岁月匆驶,韶华易逝,如今我已经是耄耋老人,精力日衰,如今读书时间长了,脑膜瘤会抗议,头疼,头昏,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不能端坐,久坐,行动艰难,各种老年病也与我缠绵悱恻。当浑然忘我地沉浸在书中时,病痛又能奈我何?未来会更加病魔缠身,但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书海扬帆。
书,曾经是我的事业之帆,如今,书还是我的帆,是生活之帆,扬帆远航,生活永远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