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书海扬帆(散文)

精品 【东篱】书海扬帆(散文)


作者:斯潜 童生,87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13发表时间:2023-09-19 06:13:17
摘要:叙述酷爱读书受益匪浅的往事,立志热爱读书至生命的终点。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今年86岁的我想说,书是我一生的帆,在书海扬帆,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一
   小时候刚刚上学读书,就常常听父亲嘴边挂着一首诗: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话对我影响颇深。我从小就酷爱读书,一日不读书便如枉活三秋一般。
   小学五年级时,听父亲说《红楼梦》读不得太“粉”。这真是你不说我还不想读,你越说读不得,我越想读了。挖空心思,东求西借,终于读到了《红楼梦》,背着父亲读。许多字认不全,囫囵吞枣,半阴半阳,朦朦胧胧,总算“偷读成功”。掩卷深思,何谓“粉”,粉在什么地方呢?百思不得其解。但悟出一个道理还是读书少,读多了,自会明白。“粉”是没找出来,却更激发了我读书的兴趣,热情。鲁迅先生说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采很多花粉,才能酿蜜。
   后来琢磨父亲的话,觉得他一个“粉”字的概括真的是高见。“粉”的世界有繁华奢侈,这是表象,骨子里里却是坏了。所以,我理解《红楼梦》写的是儿女情长,表达的是背后的衰落,情再长,也架不住覆亡。光鲜和背后,这样的关系,用一个“粉”字概括,真是很恰当。从很多“红评”看,还真没有这样的见解,我很佩服父亲读书的态度和深入。
   读师范时,我患了严重的风湿病,肺结核,病休在家。六十年代仍是谈“痨”色变的年代,而我的营养与医疗条件之差自然不必说。但不足四个月,结核病却奇迹般地痊愈了,究其原因,不能不感谢书。此间我边自学学校的课程,边阅读《牛牤》《丹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英雄是我心中的丰碑,我从他们身上汲取了战胜病魔的力量。我想,我从上初中就享受助学金,是国家培养我读书,我还没有报效祖国,我要向保尔、吴运铎学习,坚定信心,尽快康复,毕业后当个光荣的人民教师,报效祖国。我努力调整心态,不忧不惧,制定学习锻炼规划,积极配合治疗,和父亲学太极拳,学气功,自学各科教材。一个学期只上一个月的课,期末考试竟然满堂红,全五分。在50人的班级,凤毛麟角。同学们都羡慕我:王友莲一个学期休三个月,全五分,咱们不缺课,还有不及格的学科,人家怎么学的?是读书给我力量,信心,决心,催我奋进!读书让我感悟人生,追求生命的升华。
   从这件事看,我非常相信人体有着巨大的愈疾功能,但这个功能必须给与积极的态度,否则无法唤出自身的抵抗力。读书,可以转移我们对疾病的关注,同时,吸纳书中的能量,精神就是治愈疾病的药物。太多的病患者,可能都倒在精神颓废中,我深有感触。
   在师专,教我《文学概论》的严凤仪老师,最初教小学,后来教中学,直至教大学。梅花香自苦寒来,图书馆的管理员,系里的老师,同学们都传严老师遍读古今中外,是活字典。他是我的楷模,激励我发奋读书!为借书我踩平了图书馆的门坎,一次图书管理员用怀疑的态度问我:“你借书最频,最多,都是你自己读吗?”“老师请相信我,我从来不借给外人,我读书快,挤时间读。”“反右斗争”开始,学校停课,天天开会,只要没有会议,我就躲进图书馆,找一个偏僻的位置,贪婪地猛啃老师课堂上曾提到的书名,图书馆里静悄悄,一颗心融入书中,走入书中的世界,全然忘我,那感觉,那况味,仿佛饱尝了一桌桌的饕餮盛餐,滿足,舒服,窃喜,痛快!
   久了,大家要找我,一定要去图书馆。那时,我就有一个意识,干点有用的事,比浪费光阴好。我感谢图书馆,它收留了我的时光,更让我自学倒很多同学没有听到的知识。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永远没有伤害,因为文学始终带着关怀,无论是情节,还是字句,我总能找到激励我的东西。那时,笔记本抄录很多,但不敢拿出来分享。生怕说我转移了生活和运动的大方向。我感谢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从读书中获得认识世界的力量。
   二十五岁那年因公受伤,胸椎骨折,成了半个残废,风华正茂的年龄,心灵和肉体的痛苦同时袭来,但想起贝多芬的话——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对!我也不能向命运屈服,不能躺倒,于是苦读不辍。在师专没学欧美文学,此刻抓紧时间疯狂恶补。《德伯家的苔丝》《红字》《呼啸山庄》《简爱》《大卫,科波菲尔》等等都是养伤时读完的。读外国名著,放眼世界,拓宽视野,提升品味,提升素质,培养更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了学好王力的四厚本古汉语,为了学先秦散文,我用枕头垫着腹部,趴在床上读书,读累了,需要别人帮助方能坐起来。
   我养伤时间的苦读使我受益匪浅。后来教学,我发现自己那么有底气,一个字,古今意义不同,在不一样的句子环境里,意义也要阅读者选择,好在我掌握了古汉语的一些词汇,有了不大的“一桶水”,我教学文言文就得心应手了。我也把自己读书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拿古文字启发学生,治学要严谨。就像“哭”“泣”“嚎”“恸”“怆”等字,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细微区别,我给学生分析,他们对古汉语的兴趣逐步浓厚起来,注意积累,灵活运用,很多学生谈到学习古汉语,感觉那么有趣。
  
   二
   在那无知被视为高贵的年月,无书可读。丈夫被斗,我的家两次被抄,节衣缩食珍藏的书荡然无存。我这个臭老九仍“恶习不改”,想尽各种办法弄到更多的书读,当时,我曾千方百计借到了公安机关正在查禁的“大毒草”《第二次握手》,便如醉如痴地读了起来,我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地感动了,自己的心情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时而悲伤,时而欢愉。由于爱之心切,我还在办公室里偷偷摸摸抄起这本书来。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时,我拉开抽屉,在抽屉里抄书,有人进来,立刻关上抽屉,拿起旁边准备好的书读起来。这“鬼鬼祟祟”的举动引起了同事的猜疑,误解,背地里说我婚外恋,偷偷地写情书,真令我啼笑皆非,为了读书,不理睬别人的如簧之舌,甘愿蒙受不白之冤,鲁迅先生说:唯沉默是最高的鄙视。白天偷着抄,晚上熬夜抄,用一周时间抄完了《第二次握手》,担惊受怕,还让老花眼提前报到,但我毫无悔意。
   抄书,也是读书的一种方式。抄完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有个出版社,而且是常伴孤本的出版社。抄完书,我对这个故事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能够第二次握手,不是缘分使然,也不是心有灵犀,更不是一个梦送达到那个场景,而是一场社会变革的力量。好好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世界,这样的情感,一直扎根心房。失去才懂得珍惜,这样的理解,是肤浅的,我和同事谈起读书的体会,我深有感触。
   噩梦醒来是早晨,“四人帮”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又可以“肆无忌惮”地读书了。我讲授每篇课文都读比教材多几倍的有关书籍。讲《海市》遍读杨朔散文;讲《荷塘月色》,朱自清的散文烂熟于心。为了给进修的中学语文老师讲诗词,我用了一个暑假读唐诗宋词鉴赏,许多传颂不衰的诗词谙熟成诵。讲一个下午近四个小时的诗词连教案都不需看,深得进修老师的佩服和信赖,都夸我讲诗词倒背如流。为了讲一个下午的俄罗斯文学,我在两周的业余时间里重新泛读了《安娜卡列尼娜》《契诃夫小说选》《普希金诗集》。读书让我感动,让我充实,让我感受生活的美丽和芬芳!
   我的青春,因为读书有着积累和沉淀,让我在教书的日子里,更加得心应手。尤其是我能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将学生引向深度理解。所谓的“风华正茂”,不是长得多么潇洒英俊,而是在事业中不负青春的表达。
   大约是1978年,黑龙江教育学院中文系恢复招新生。(培养在职中学老师)我已过不惑之年,依然求知若渴,报名参加考试,一张作文卷,一张文言文卷,我也不知道怎么懵的,竟然是双百。此事在教育学院中文系反响强烈,老师们决心在我的答卷上找毛病,哪怕找出一个标点错误,他们认为文言文、作文怎么可能是满分?但老师们徒劳了,又去请示教务处,教务处的回答是没有错误凭什么给人扣分?为此,中文系选我做铁路系统学员(都是各中学没有本科学历的中学语文老师)的兼职老师,暑假在哈尔滨市平房一处学校集训。我报到后,刚放好行李,听到有人喊:谁是王友莲?请出来!我闻声来到走廊,看到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在前,后面还有几位男士。我说:“哪位老师找我?”走在前面的微胖的男子,微笑着说:“你是王友莲?”说着伸出手,我赶紧上前握手,后面的人介绍说:“这是教育学院熊院长。”我心中暗想熊院长找我什么事呀?熊院长说:“你太了不起了!语文考试能双百是空前的,全黑龙江省上千名考生,你荣登榜首!祝贺你!‘铁中’真有人才呀!”好嘛!我还给铁路争光了!我赶紧谢谢熊院长的鼓励和表扬。
   我明白,读书成绩,是可以让我声名鹊起的,但深知自己的水还很浅,只是那份试卷对了胃口。换一份试卷未必如此。后来,院长也找我谈话,要我多读书,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读书无止境,有的只能是一个阶段的收获,放在更长的岁月,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浪花。
   我的日程表上没有节假日,身居斗室,亲朋好友来访,都见我伏案读书。自己也常常有“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的感慨。我不是正规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师专也只读了一年,(黑龙江省速成师专,后并入哈师院)但我给在职进修的大学生上课,而且好评如潮。我多次教高三毕业班,我的学生高考成绩历次在哈尔滨铁路分局管内高居榜首,一九八四年我的学生高考成绩全哈市排第二名,获哈分局嘉奖。首批当上了高级教师。受到太多的鼓励,获得很多荣誉,夜深之时,我沉下心想,抚摸着桌上的书,我常常心中念叨着书的好。成就一个人,需要太多的条件,但少了书,无论怎样都只能是半成品,自那以后,每晚读书,成了我的必修课,我相信大脑是一个永远不能装满的大容器。
   多年的读书积淀让我对写作有信心,有兴趣,退休后在十几种报章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忝列哈市作家协会会员之列。季羡林说:“书籍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我真诚地感谢“书”,它给予我的太多太多,我要为它高声礼赞。
   岁月匆驶,韶华易逝,如今我已经是耄耋老人,精力日衰,如今读书时间长了,脑膜瘤会抗议,头疼,头昏,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不能端坐,久坐,行动艰难,各种老年病也与我缠绵悱恻。当浑然忘我地沉浸在书中时,病痛又能奈我何?未来会更加病魔缠身,但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书海扬帆。
   书,曾经是我的事业之帆,如今,书还是我的帆,是生活之帆,扬帆远航,生活永远是精彩的。
  

共 41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生与书有缘,读书不辍,这样的生命才可配以“年华”相称。父亲的话,是作者读书的启蒙,父亲对《红楼梦》的一个“粉”字的评价,让作者为此而要去破解。读师范时,身患疾病,在医疗条件十分差劲的年代,作者居然通过读书,汲取书中人物的精神养料,战胜了疾病。作者以“全五分”的优异成绩令师生刮目。严凤仪老师的成才经历给了作者莫大的鼓舞,于是戳空就跑图书馆,享受读书的快感。胸椎骨折,作者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养伤期间,恶补了欧美文学。作者遇到了批斗和抄家的岁月,作者的书籍也跟着遭殃,但作者喜欢《第二次握手》,顶着流言蜚语,抄写一遍。读书的爱好让作者如鱼得水,讲一篇课文,就要熟读作者的书,于是才有了一桶水。作者赶上哈师大招生,以文言文和作文双百的成绩步入高校,收到院长的接见,成为佳话。作者教高三毕业班,成绩斐然。所有成绩的取得,源自刻苦读书,书成就了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作者缅怀一生中那些读书的情节。如今,作者年事已高,身患疾病,依然沉浸在读书的快乐里,她的生命是书海扬帆的历程,可敬可佩。这篇散文,以精彩的读书故事,特别是以读书的历程,来写自己的一生,这种取材,没有阅历难以成篇。读书与求知,读书与愈疾,读书与兴趣,这些关系,在这篇文章里有着精彩的诠释,这些诠释,不是简单的论述,而是经历说话。在别人看来,是才女,在自己看来,是读书唤醒了生命的潜能。文章以经历为线,以读书故事为骨肉,写得丰满而动人。何时读书也不迟,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这篇故事,远远胜过“书中自黄金屋”的古训。人生不落幕,读书扬帆。86岁高龄的王老师为我们每个人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可赞可仰。力荐佳作,赏读励志。【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926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9 07:21:27
  一生用读书包装自己,丰富内心世界,斯潜老师的文章以读书的经历和成就,热忱地表达一个美好的愿望——好好读书。文章朴实无华,内涵丰盈,情感真挚。请欣赏!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纷呈。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创丰,并祝斯潜老师健康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9 08:20:26
  一个“粉”字,因不能理解,那就必须去读书。读书释疑,这个细节很有意思,也很精彩。我在烟台上学的时候,正是盛传《第二次握手》的时候,那本书,是一个时代人的深刻记忆。王老师抄书,如今撑了一个很美的故事,而那时,这个抄写的过程是多么无奈,又是多么美妙。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周丽纯        2023-09-19 08:37:08
  拜读斯潜老师佳作受益匪浅。老师一生读书,笔耕不辍,即使身有疾病,也没有阻止老师读书。所以老师的文学功底深厚,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又谦虚和蔼。是我学习的榜样。祝斯潜老师健康快乐。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9-19 09:06:43
  看了老师的文,很受感动。老师一生命运多舛,低谷的时候,是书籍陪伴老师走过。读书使人聪慧,书可治病强身。弘扬斗志的好文,给人信心的佳作,拜读学习,问候老师,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5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09-19 09:14:36
  读罢此文,掩卷而思,斯潜老师的攀书山,渡书海人生阅历,深深感动了我。老师所述的那几个特殊的年代,我虽然都已经历过(哦,反右派时刚上小学),但鲜见如老师一般噬书若粮,爱书如命的人,尤其是当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批判正在浪头上的时候,也躲入一隅,手未释卷,对书的痴迷,可以说是比自己的生命和政治前途看得还要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尤有神。是书是知识,给斯潜老师插上了翅膀,成了翱翔于杏坛蓝天的翘楚。她所在的哈铁中,是黑龙江榜上有名的重点中学,她教出的毕业班,能够考出全市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如果没有书之舟,书之帆,是难以达到这一希望彼岸的。退休二十多年,仍然坚持写作,没有书本中那些鲜活的英雄人物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召和鼓舞,缠绵病榻,仍笔耕发稿不断,享誉冰城媒体,也是绝无可能的。是读书使她活出了一个人生晚景的精彩!读书育人,收获了桃李芬芳,读书自修,又收获了精神矍铄,寿康年永。沐浴着夕阳晚霞,继续践行着书海扬帆永不落的耄耋之旅,这种精神,也已成为鼓舞痴叟仿而效之坚持写作的强劲动力。祝福斯潜老师,由衷道一声,谢谢!
6 楼        文友:斯潜        2023-09-19 10:30:31
  怀才抱器老师好!编辑我的文章辛苦了!感谢美评,谬赞了,分析得精彩,读了几遍,很受启发,学习了。纠正一下,不是考哈师大,是考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它是黑龙江省专门培训没有本科学历的中学老师的学校。再次感谢怀才老师认可,赏读我的文章,很受鼓舞 !祝您创编丰收!健康快乐!
7 楼        文友:斯潜        2023-09-19 10:43:43
  周丽纯,韩格拉图,灌园痴叟各位老师好!谢谢赏读我的文章,谢谢美评。谢谢鼓励支持!写了一点读书体会,老师们说的好,读书可使人聪慧,读书可治病强身,读书可弘扬斗志。相信爱读书的各位老师也深有体会,在读书,写作的路上与各位共勉,祝秋日安好!
8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9-19 10:49:13
  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读《红楼梦》,不但不觉得“粉”,还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由此可见,斯潜老师读书的悟性和天分是非同凡响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老师读的书都是经典中的经典,《牛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中的英雄模范人物给了她战胜病魔的“无敌”力量,让她一个学期只上一个月的课,就获得了全门功课“满堂红”。借书频繁,让图书管理员怀疑是不是是她自己在读。两张语文考卷,竟然获得双百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坚持如饥似渴的读书。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带出的高三毕业班成绩全市排名第二。退而不休,86岁高龄还笔耕不辍,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读书给了我信心、决心和力量。读书催我奋进。读书让我感悟人生,追求生命的升华。祝愿斯潜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翰墨芬芳永相随,书海杨帆永不落。
9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9-19 10:55:40
  斯潜老师一生酷爱读书,尽管读书环境恶劣,依然深读不辍,持之以恒。遨游书海,读中外名著,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品味,提高了素质,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语言朴实,文字功底深厚,情感真挚,思想深邃。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秋安!
10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09-19 11:02:52
  读了斯潜老师的文章,很受教育。老师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以书育人,以书为伴,即便疾病缠身,也不忘读书,令人感动,令人激奋。欣赏学习老师的佳作!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